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睜眼就在燒爐
夏夜,沉悶燥熱。
晚十點,鄱陽科技大學物理綜合實驗樓,拐角處的一間實驗室還亮著燈。
沈周待在實驗室里,麻木地磨樣品、燒爐子,對燒出的材料測電阻、測磁性、測熱容……
把相關數據記錄下來,再重復上述過程。
若是有人提前告訴他,他會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淪落成為一間老破實驗室里的可悲燒爐工,他定會嗤之以鼻,揮揮手把那個人攆滾蛋。
但是現在,他只能捏著鼻子做一些哪怕高中生經過培訓都能做的活兒,指望撞大運燒出塊好材料,幫他攢出篇論文,發期刊畢業。
其實他不是化工材料專業的研究生,而是搞凝聚態物理的。
就在一個月前,他還在做理論方面的研究,改進模型、優化算法,而且眼看就要取得一些值得一提的成果,為他今后的研究生涯積累科研資本……
然后,他的導師錢老就發生了意外,在家使用電腦時不幸觸電身亡。
錢老在國內沒有多少親人,作為他手下唯一的研究生,沈周幫忙操辦了錢老的葬禮,前前后后跑了一個多禮拜,還沒來及歇口氣,就被學校迫不及待地塞到另一位導師手下燒爐子。
燒爐子、測材料、水論文。
別說,燒爐子大概是凝聚態物理專業最容易水論文畢業的一個方向。
但沈周讀研并不是為了水文憑,而是頗帶著些學術追求的,他腦子好,雖說比不得天才般的聰明,但也在某個獨特的方面天賦異稟——
那就是理解能力極強,無論教材還是文獻,他只需通讀一遍,就能掌握其中所有的定理、證明以及實例應用。
但缺陷就是,盡管在理解上毫不費力,但他思維不夠活泛,無法很好運用理論,以至于面對教材后邊的普通習題都要花費大量時間。
但對于那種極為復雜困難的問題,當別人對著答案抓耳撓腮直呼看不懂的時候,他就能輕松看懂,并且遷移到其他同類問題中。
通俗點來說,他是“抄襲與山寨”的王者,卻在原創方面有所欠缺。
沈周讀研,一是覺得不能浪費自己的天賦,想在物理學中真正做出點什么來;二則是想突破自己,期望將自己死板的思維鍛煉得活泛些。
考研時,他的目標院校就是華五重點高校,而非鄱陽科技大學這所普通一本。
以筆試高分入面后,他以為自己穩了,誰知面試當天突然重感冒,咳嗽不停,嗓子啞得說不出話,再加上有幾道面試題出得比較“靈性”,他頭腦暈暈胡亂答了兩句,隨即就被刷了。
由于面試時間太晚,匆忙調劑時已經沒剩下幾所可以接收的院校。
他本都準備放棄去找工作了,卻意外與錢老取得聯系,最終調劑到這所鄱州科技大學,成為錢老手下的研究生。
錢老是凝聚態物理理論方面的大牛,曾在國內頂尖大學執教,因為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才被下放到這所普通一本來。
沈周有心氣、有理想,如果不是錢老相邀,他是不可能愿意到一所普本大學渾噩度日的。
幸而,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錢老手下度過了極為充實的研一生活,成功選定課題方向,通過近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小進展。
隨后一場意外,徹底攪亂了他平淡而充實的科研生活。
學校給他安排的另一名導師“馬導”,是個徹頭徹尾的材料派,每天指示手下的研究生燒爐子、測材料、水論文,竟也能達成學校給他的指標。
馬導畢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手下能出一個氣運爆棚的研究生,給他燒出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好材料,投中nature或者science,再乖乖把一作貢獻給他這個絕世好導師。
馬導數學基礎了得,尤其對概率論奉為圭臬——
他堅信鍋爐工越多,燒出好材料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沈周剛進他的實驗室,就被安排了燒爐子的活兒。
至于沈周以前的研究課題,馬導看不懂也不會看,只勒令他丟進垃圾桶,三令五申不許他再搗鼓什么算法模型,專心燒爐子就成。
“小沈啊,你家里又沒礦要繼承,想東想西不如考慮點實在的。你就跟著我好好搞材料,等橫向談下來,肯定有你的一份。”
橫向課題是高校教授的一大創收來源,跟著橫向資源豐富的教授,研究生也能蹭口湯喝。
但是馬導……還是算了吧。
信他能拉來橫向,還不如信自己能在實驗室這臺老掉牙的馬弗爐燒出魔角石墨烯。
沈周一邊看爐子、一邊嘆氣。
仿佛馬弗爐里正在燒灼的不是試管與材料,而是他支離破碎的學術夢想。
罷了,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馬導有句話說對了,他家沒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想點實在的,好好燒爐子畢業,拿著研究生文憑,找工作好讓人事給多加幾百塊錢。
“誒,沈周,我先走了。你走時記得把實驗室打掃打掃,垃圾帶扔了,不然明天馬導看到,又要發火。”
肩膀被拍了拍,一陣開門關門的動響過后,沈周成為這間實驗室唯一的留守人員。
實驗室儀器有限,而馬導手下民工眾多。
僧多粥少,他們只能排隊等爐子用,沈周是最后一個來的,而且還不是“正統弟子”,自然受到排擠,連今年剛入學的研一新生都比不過,只能最后使用爐子。
這就是他大半夜還要留在實驗室里的原因,而且白天還要正常打卡考勤,一天十七八個小時熬著,慘得很。
實驗結束還有段時間,沈周百無聊賴地守著爐子,視線不經意落到自己工位一臺用了有些年頭的筆記本電腦上,心中一動。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他打開電腦,先掃幾眼自己之前的半成品論文,接著順手點開知網,按時間排序,想看看相關領域有沒有什么有趣的新成果、新發現——
“結構子數學在XX模型上的應用”。
頁面首行,這篇論文飄藍的標題迅速抓住了沈周的眼球,XX模型正是他之前的研究對象,而結構子數學……
沈周自詡數理基礎扎實,但對于“結構子數學”,還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怎么,在他埋頭燒爐子的這段時間里,數學界那群腦子飄在天上的仙人又搗鼓出新東西了?而且居然還是具有應用價值的。
沈周稀奇了一下,沒有多想便點開論文——
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