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被冤枉的朱文正

大元,至正十年(1350年),二月。

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鐘離縣,太平鄉(xiāng),鳳陽里。

鄉(xiāng)野一片銀裝素裹,偶有一陣寒風路過,歇在樹梢上的積雪便被吹動,撲簌簌的落下……。

一個十四、五歲膚色黝黑,面容清秀的少年,穿著單薄的補丁夏衫,背著裝滿干柴的竹簍,正深一腳淺一腳的往村里返回。

這少年姓朱,大名文正。

祖父朱五四是佃農(nóng),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朱文正的父親朱重四是老大,二叔朱重六,三叔朱重七,四叔是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

朱重四娶妻王氏,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朱圣保早夭,朱文正排第二,鳳陽里鄉(xiāng)人多喚“二郎”。

前一世,朱五四、朱重四餓死之后,朱文正跟著母親朱王氏回了娘家,沒過一年,王家遭了兵災(zāi),朱王氏只能帶著一兒一女四處乞討過活。

直到聽說朱元璋成了郭子興部的將領(lǐng),朱王氏才帶著兒女前去投奔。

當時,朱標還沒出生,朱元璋、馬秀英將朱文正收為養(yǎng)子,從某種意義上,就是當作接班人來培養(yǎng)。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文正奉朱元璋的命令死守洪都,以兩萬將士硬抗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堅守八十五天,直至援軍到來。

在創(chuàng)下軍事史上守城戰(zhàn)的奇跡之后,朱文正卻被御史李迎冰誣諂有異心,隨即被朱元璋囚禁于桐城,最后郁郁而終。

死的時候,朱文正不滿三十歲。

因為怨恨悲憤過于濃烈,朱文正的魂魄久久不肯轉(zhuǎn)世。

一直到朱元璋七十一歲病死之后,朱文正的怨念才漸漸消散,剩下的殘魂,被后世的穿越者所替代。

而這個后世靈魂,其實是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倒霉蛋。

父輩家在云貴大山,機械廠技工,中年失業(yè)被裁,平時寫寫網(wǎng)文,但卻因水平有限,成績一直不見起色,只能賺些小錢。

某日,正在寫作《大明:從朱元璋侄子開始當皇帝》這本小說之時,突然昏倒,與朱文正的魂魄相融合,讓他重生到了少年顛沛流離之時。

“朱二郎,給我站住,把背籠打開?”

“別磨磨蹭蹭,里面是不是藏了東西?哼,要是被抓住......。”

“鳳陽里”木牌子下面,五、六個地主劉德眷養(yǎng)的仆奴,牽著一條油光錚亮的大黑狗,正在盤查過往路人。

鳳陽山,這座鐘離縣境內(nèi)的丘陵,屬大別山余脈淮陽山系支脈。

有山的地方,就能打獵,采摘,砍柴,按理說,有山有平原有河流,餓不死人。

但是,這山這水,卻不屬于鄉(xiāng)民,而是鐘離縣太平鄉(xiāng)地主豪紳劉德的私產(chǎn)。

進山打獵,要先繳納狩獵費。

上山砍柴,也要繳納拾柴費。

這費用,相當于后世景點的門票。

把山一封,把河一圍,就說是自家的,都不用投資,就能有收獲,一本萬利。

老百姓餓急了,不繳錢屬于私闖,就算打死,也是活該。

這等巧取豪奪之事,自古到今,就沒斷過。

“汪,汪汪.....。”

大黑狗迫近朱文正,然后開始連聲狂吠,一雙狗眼睛兇狠的瞪著朱文正,仿佛是深仇大恨的敵人。

劉家養(yǎng)的這條惡狗,名字叫“旺財”,鼻子很是靈敏。

朱元璋就吃過這條狗的虧,腿上被狠狠的咬了一口,拉下一大塊皮肉。

朱文正小的時候,可不只一次聽朱元璋罵罵咧咧,說要尋個機會,宰了這條惡狗,吃狗肉。

只是,直到朱元璋離開太平鄉(xiāng),劉德家的這條狗還在......。

這惡狗,記仇得很,對朱家人尤其敵視。

“狗仗人勢,這世道....。”

朱文正身體繃緊,警惕的放慢腳步,將背籠解下來,放到檢查的地方,順手抽出一根手臂粗的樹杈子。

“呸,窮鬼一個。”

“留下一半,算作拾柴費。”

“朱重八逃了,朱家只剩下孤兒寡母,撐不過這個冬天。”

幾個仆奴用腳踢了踢背籠,見朱文正沒有什么油水,罵罵咧咧的離開。

朱文正目光凜冽,冷冷的看著這些惡奴離開,彎下腰將雪地上散落的干柴撿起,放到被踢破的背籠里面。

“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生一次,我朱文正要自立自強,不再依靠朱元璋活著......。”

天色漸暗,刺骨的冷風,鉆進衣衫深入,浸到身體里面,讓朱文正感覺,人快要凍僵了一般,但在心中,卻似有一團熊熊之火在燃燒。

“....,二郎回來啦!”

朱家住的茅屋就在眼前,一個背著獵弓的壯漢,親近的跟朱文正打著招呼。

“王叔,你從城里回來啦?外頭怎么個情形?”

朱文正眼睛一亮,迎上前去打招呼。

里邑里面,打獵的本事,就數(shù)這個鄰家漢子最厲害。

朱文正早有心請教,但無奈家徒四壁,無有拜師的束脩,只能先言語交好,再作計較。

“二郎,你可不要一個人亂跑,外頭紅賊作亂,官府到處抓人,世道不太平吶......。”

“你四叔的消息,叔還沒有打聽到,不過,叔在鐘離縣城,倒是聽說有傳教的神仙在發(fā)符水,你要是有機會進城,替你娘求一碗符水,說不定那身子骨就能好了。”

王叔跺了跺發(fā)冷的雙腳,嘆了口氣,一屁股坐到家門口的木墩上,磨起了箭簇。

這幾年,濠州一帶接連發(fā)生旱災(zāi)、蝗災(zāi)、瘟疫,朱文正祖父、父親、叔父在內(nèi),先后餓死數(shù)十口。

好端端的一個家,眼看著就要散了。

面前的王叔待朱文正親切,主要是養(yǎng)子湯和與朱元璋交好。

湯和鐘離縣東鄉(xiāng)人,因自小父母雙亡,養(yǎng)育在太平鄉(xiāng)姨母家,既是王叔的妻侄,又是其養(yǎng)子。

湯和、朱元璋發(fā)小感情深厚,朱家、王家相互扶持,平日里關(guān)系處得甚睦。

“王叔,這世上真的有神仙么?”

朱文正眉眼一動,流露出好奇之色,問道。

元末動蕩。

白蓮教接連起事。

先是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事,建大周國,聚集信徒五千余人響應(yīng),后雖事敗,但彭和尚等教中骨干在逃,并開始在巢湖一帶發(fā)展信徒。

濠州離巢湖不遠,鐘離縣聽說也有了教眾出沒。

朱文正雖在鄉(xiāng)邑,也有耳聞。

“當然有啊。白蓮教.....明教的分壇就在城里,聽說還有通曉醫(yī)術(shù)的神仙?”

王叔點點頭,壓低聲音說道。

“王叔,明教的人,會治病?”

朱文正臉色倏變,問道。

“白蓮?fù)g(shù),聽說過沒有?城里明教有分壇,聽說里面住著舵主,還是三品正恩,已經(jīng)算是半個神仙了?”

王叔很是自信的說道。

朱文正皺了皺眉,點了點頭,覺得王叔的話,好像有些道理,又似乎不太對……

朱文正對白蓮教無好感,但對其能治病,倒也不是很懷疑。

在后世的信息時代,白蓮教被喻為造反代名詞,從南宋人茅子元創(chuàng)建以來,以白蓮教為名的造反事件,不下上千起,幾乎每一次動亂,都有他的教眾參與。

元朝仁宗時期,白蓮教得到庇護,獲得合法傳教地位,一直到元英宗時,才被第二次禁斷。

但在民間,白蓮教的傳播已是不可阻擋,官府嚴禁,白蓮教就以“日月為明”中的“明”教名號,繼續(xù)傳教。

如鐘離這等縣城,白蓮教的傳教分壇,搖身一變成了明教襖祠。

自古以來,巫醫(yī)不分,道家祖師張道陵、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張角,都是會醫(yī)術(shù)的高人,鐘離縣城內(nèi)的這個明教舵主,說不定是胡青牛之類的人物。

“對了,叔聽說,過幾日劉里長他們正好去城里公干,你可以去央求劉里長,帶你一起去。”

王叔想了想,提醒道。

“哦。”

朱文正應(yīng)答一聲,朝著王叔行了一揖:“謝謝王叔,我先回去了。”

“趕緊回家吧!”

王叔揮了揮手,看著背著小背簍飛奔而走的朱文正,心中卻是嘆了口氣。

連年災(zāi)難,朱家?guī)缀跏潜粶缌碎T。

前年,朱文正的四叔朱重八,也離了這里,說是去投軍闖蕩一番事業(yè),也不知道,現(xiàn)在跑到哪里去了。

朱家長房,只剩下朱文正一個男丁,朱王氏一個女人,拉扯朱文正、朱小七一對兒女,實在不容易。

但在鳳陽里,如王叔這樣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很羨慕朱王氏,因為她有朱文正這么一個懂事而且能干聰明的兒子。

朱文正小小年紀,卻已經(jīng)撐起家,養(yǎng)活母親幼妹。

版權(quán):起點中文網(wǎng)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彭阳县| 新竹县| 石嘴山市| 宝鸡市| 麦盖提县| 晋城| 临桂县| 鄱阳县| 宝山区| 财经| 永福县| 亳州市| 云阳县| 融水| 崇文区| 通辽市| 蓝田县| 磴口县| 遵义市| 西吉县| 从江县| 衡阳市| 吉安市| 元江| 临清市| 大同市| 循化| 弥渡县| 乐山市| 铁岭市| 花莲市| 达孜县| 南京市| 建德市| 甘肃省| 明水县| 南雄市| 扎囊县| 漯河市|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