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樹梨花壓海棠
- 元末:從朱元璋侄子開始當皇帝
- 藍瑪苔原
- 2112字
- 2024-10-11 12:00:00
朱文正伸出橄欖枝,讓處于被動的滑壽眼前一亮。
他是許州人氏,早年從師名士韓說,韓說有好友杜遵道、盛文郁,幾人一同入了明教,添為教中高層。
后來,韓說病故,滑壽學醫,為教中擅醫之人。
一年來,滑壽已經從劉福通、杜遵道等人的所作所為,察覺到即將起事的跡象。
這一次,他偷偷離開許州南下,主要是想避亂,他是讀書人,中過鄉舉,與河工出身的劉福通等人不是一個階層。
“小兄弟有膽氣,我跟你去什么鳳陽里。鄒普勝,不想被抓的話,就趕緊回去告訴彭和尚,他的傷,我滑壽治不了。”
滑壽一邊說著,一邊收拾東西,
其實,他已經猜到鄒普勝喚他前往麻城,所謂何事?
彭瑩玉在袁州失敗之后,在麻城一帶招兵,準備東山再起。
打仗,郎中是必備。
特別是有真本領的名醫。
滑壽這等入了明教的郎中,不管是在劉福通,還是在彭瑩玉那里,都是不可少的重要人物。
“你.....,滑壽,你可別后悔。”
“還有,這位小兄弟,敢不敢報上姓名,改日,鄒某上門拜訪。”
鄒普勝氣不打一處來,他想要當眾發難,但奈何,周圍圍觀的百姓太多。
這些普通老百姓,多數得了滑壽的恩惠,要是鄒普勝敢動武,說不得就是一場混戰,到時候,再有官兵趕到,縱算鄒普勝有能耐,也一時難以脫身。
更重要的是,彭瑩玉、鄒普勝、徐壽輝等人,已經密謀在麻城、羅田一帶起事,要是他這邊被官兵抓了,勢必走漏消息。
“你到鳳陽里團練,找我就成。我姓朱....。”
朱文正趁著百姓擁上來的功夫,已經到了襖祠的外面,聽到鄒普勝追問,也不回頭,推起車子就走。
他還要帶著滑壽回去給朱王氏治病,可沒有閑功夫與鄒普勝拉扯。
“團練?這鐘離縣也辦起了團練,怎么之前沒聽說....。”
鄒普勝一驚,心中暗忖。
彭瑩玉在淮西一帶發展信徒,準備呼應起事,要是鐘離縣有了團練,他們想要招兵,可就不容易了。
畢竟,人都有戀家情節。
要是能不離開家,多數人不會選擇棄家遠走。
滑壽收拾好行囊,跟在朱文正后面。
對這個心思敏捷的少年郎,他是越發的感興趣了。
剛才爭執之時,朱文正懷里,掉落幾顆烏飯子,滑壽眼尖,一看烏飯子,就辯出其是一味中藥,朱文正識得藥材,這悟性不會差了。
從醫之人,關鍵還是要有悟性。
朱文正知道幫他解圍,還因此惡了鄒普勝,滑壽覺得,他要是不治好朱文正的母親,情理上說不過去。
要是能在朱文正面前,顯擺一下醫術。
說不定,他還能收一個弟子。
.....
因為滑壽的事情,朱文正到城東匯合地點的時候,已經過了申時。
劉繼祖、李貞等的心急,正指揮著劉顯,去西市找朱文正,劉顯和朱文正關系甚好,這會兒也是急得滿頭大汗。
“里長、姑父,讓你們久等了,這位是滑郎中,我請他到家里,給母親看病。”
朱文正推車,一邊氣喘吁吁說著,一邊向劉、李兩人介紹滑壽。
“滑神醫,你是滑神醫?天吶,二郎,你許了什么價錢,把滑神醫請過來。”
人群中,王叔瞧見滑壽,驚得目瞪口呆。
他上一次進城,可是親眼看見,滑壽診斷,隊伍排得老長,人都擠不進去。
聽王叔這么一說,劉繼祖、李貞也跟著醒悟過來,眼前這郎中不簡單,要是能延請到鳳陽里和東鄉,他們完全可以借滑壽的名頭,好好做一做文章。
招募團練兵,需要挑選良家子。
而良家子的標準,第一就是要有孝道。
這一次,借著白蓮教在淮西傳教的名頭,劉、李兩人以太平鄉、東鄉兩個鄉的名義,向達魯花赤忙兀臺請求編練團練。
忙兀臺是蒙古人,祖上達達兒·忙兀臺曾經參與宋蒙襄樊大戰,并立下戰功。
靠著祖宗的福蔭,忙兀臺這個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摟錢的家伙,當上了鐘離縣的達魯花赤,也就是縣令。
更讓人無語的是,忙兀臺已經快要六十了,頭發花白,卻還納了劉德的小女兒為第六房妾室。
兩人年齡相差四十二歲。
當爺爺都夠了。
也不知道,一樹梨花壓海棠,對劉德之女來說,是何感受。
當然,對劉德來說,也不損失什么,一個女兒,他不在乎,更重要的是,借著忙兀臺的勢,劉德能夠能把鳳陽山給占了。
“二郎,這一次辦團練,縣里批下來鳳陽團練的名頭,兵器也拔了十套盔甲,細葉扎甲、尖頂盔,樸刀、長矛也有一百余桿.....。”
劉顯激動的在朱文正耳邊,壓低聲音說道。
團練不是正規兵。
武器分拔下來,也是五花八門,其中還有不少是農具。
但就是這樣,也比沒有來得強。
“顯叔,你是說,官府同意發放兵器了?”
朱文正聽言一喜,問道。
“官府不發我們,難不成等著亂匪打進城里,就憑城里那百余個韃子,能守得住城池?”
劉顯很是不屑的回答。
札甲。
鎧甲的一種,制作的材料有鐵、皮、紙三種。
鐵甲最貴。
皮甲次之。
紙甲相對來說,最是經濟實惠。
鐘離縣縣衙拔下來的盔甲,其中有三副皮甲,七副紙甲。
劉顯已經想好了,劉繼祖一副,李貞一副,剩下一副,就是他劉顯的了。
“招兵買馬,聚草屯糧,顯叔,我們先召上五百團練,等練兵之后,掃了周圍的豪紳,比如劉德.....。”
朱文正點頭,對劉顯的話表示認同。
皮甲只有三副。
朱文正也不爭。
他現在也沒有爭的實力。
再說了,十四、五歲的少年,身量還沒完全長開,給了皮甲,也穿不起來。
“嘿嘿,君子報仇,從早到晚,二郎,你是不是早就惦記上劉德了,等團練招募成隊,顯叔和你一起,端了劉德的院子。”
劉顯嘿嘿一笑,拍胸脯保證。
他和朱元璋、湯和是好友,自是知道,朱元璋對劉德恨之入骨,現在,朱文正要替叔報仇,劉顯覺得,自己怎么說也要幫上一把。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劉德要是倒了。
鳳陽里作主的人,就只有他的父親劉繼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