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1.米路的22歲
2015年5月初,燕京高鐵站。
米路打上車,直奔曹教授家。
敲門、問好、進屋、被訓。
一套流程,輕車熟路。
嬉笑了句:“禮不能廢。”
便往出掏特產(chǎn),真土特產(chǎn),甘草和發(fā)菜,都是塞上江南的荒野戈壁挖來的。
不過是別人挖,米路花錢買。
喝山泉水,蹦跶在石礫之間的灘羊。肉質鮮美,且沒膻味。無論手抓還是炒菜,都很美味。
還有靈武郡的長棗,擱古代那都是進貢皇帝的。
當米路掏出兩條華子。
曹寶平哭笑不得:“你是讓我養(yǎng)生呢,還是鼓勵我多吸呢。”
米路嗅著屋里殘留的煙味。
撇嘴道:“您也戒不掉啊,茲當風險對沖了。”
曹教授訝異道:“有段日子沒見,你都懂這么時髦的金融詞匯了?”
米路得意道:“我不僅懂,還靠炒股賺了三百萬!”
“啥?”
曹寶平目瞪口呆。
米路則回溯往事。
春節(jié),米路回了老家。
雪天,過馬路時被剎不住輪的轎車撞飛了出去。
具體飛了幾秒和幾米,他當時懵了沒有計算。
到醫(yī)院檢查后。
有些腦震蕩,但無大礙。
擱那天起,米路腦海中憑空多出了另一個人的記憶。
是平行時空的米路。
小伙生于2000年,是北電2018級表演系一員。
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腦癌。
手術、化療——
復發(fā)、死亡——
融合記憶后,米路的性格也受到了影響。
以前,他陽光開朗性子浮躁。
現(xiàn)在,寡言又憂郁,甚至有點社恐。
米路怕自己再這么陰郁下去,不是抑郁就是出家。
于是,搞點刺激的——
炒股!
抓住了一支從7塊漲到300多塊的妖股,一飛沖天,短短3個月晉升300多萬富翁。
……
曹教授聽完,告誡米路。
還是干實事,賺的踏實。
米路連連點頭。
他以前沒炒過股,炒股的這段日子里,心臟隨著K線圖蕩秋千。
漲了,害怕會跌。
跌了,害怕再跌。
要不是記憶里,這支股能漲到300多塊,米路鐵定早早就拋了。
“師傅,我就想干實事,才來找您的。”
曹教授眼見米路圖窮匕見。
指尖虛點:“你小子,粘上毛比猴精。打一進門,我就琢磨禮不好收。說說吧,想干嘛。”
米路道:“師傅,我太想進步了,我想拍電影。”
米路眸里有光,神色激動。
曹寶平伸手壓了壓,冷靜道:
“你先別急。上桌邊吃邊說。”
燉羊排、醬牛肉、米椒韭菜…
師徒都是西北人,吃肉就著小蔥和蒜瓣,生了一頭細汗。
飯后,喝著枸杞酒。
一邊養(yǎng)生,一邊放縱。
米路拿出劇本,遞給曹寶平。
曹寶平慢條斯理地翻了起來。
起初還抿一口酒,看著看著,沉浸在故事當中了,酒杯沒再動。
米路酒勁上頭,到小臥室睡覺。
一覺睡到大天亮。
醒來轉悠到客廳。
只見曹寶平坐在陽臺搖椅上。迎著朝陽,左手咖啡右手香煙,喝一口,抽幾口,嗓子倒是不干了。
“師傅,您少抽點。我睡到半夜,被煙味嗆醒的。”
曹寶平罵他釣魚執(zhí)法。
送完煙,又開始嫌棄老煙槍。
碎語兩三句后,進入正題。
“劇本寫的不錯。完整度很高,難能可貴地兼顧了商業(yè)和藝術。”
曹寶平是北電文學系的碩導。
正兒八經(jīng)的老編劇。
得到他的良好反饋,也不枉費米路耗費掉的腦細胞。
夸完,曹教授問道:“就是有些納悶你怎么想到寫腦癌的電影了。”
米路啞然。
他是和另一個自己共情了。
唏噓道:“在醫(yī)院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一瞬間,對命運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有了更切身的感悟。”
曹寶平欣賞道:
“這是頓悟了。之前你很浮躁,整天傻呵呵的樂,也沒個目標。
現(xiàn)在沉穩(wěn)多了,是該闖闖了。”
曹教授言簡意賅:
“想讓我?guī)湍闶裁矗俊?
米路也不拖泥帶水:
“我想讓您做監(jiān)制。”
新人導演,壓不住劇組老油子。更甚者,還會被搶走主導權。
說的就是陸釧!
曹寶平給米路做監(jiān)制,米路就能拉虎皮,唱大戲。
監(jiān)制,還能制衡資方的話語權,對票房也有提升的作用。
米路跟著曹寶平,三年拍了2部電影1部電視劇。協(xié)助編劇了好幾部劇本。
談不上勞苦功高。
也是功高苦勞的。
曹寶平接下了監(jiān)制的頭銜。
關心道:“資金方面有需要幫忙嗎?”
“師傅,我打算自己投300萬,要不您也投點?”電影刻在米路腦子里,他有成功的把握。
曹寶平冷靜道:“除非走投無路,誰拍電影用自己的錢啊。”
“那你拍《狗13》,自己掏錢。”
扯到《狗13》,曹寶平含糊了過去。
這部電影讓曹寶平摘得了柏林電影節(jié)副單元的水晶熊獎。
電影的編劇是生于88年的焦師姐。
《狗13》就是她少女時代的一些故事,不過重新編排,變成了暗黑青春片。電影被禁了好幾年,有人說狗13看著像狗/B才被封的。
曹導和相差二十歲的焦師姐,帶點禁忌味的關系。黃三石和孫莉師生戀的那種。
米路失落道:“您問我資金,我以為您要投點呢。”
曹教授將煙頭按滅。
起身,拍了拍米路肩膀調教道:
“做導演不能意氣用事,聽我一句勸,不要拿自己的錢去賭。”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00部電影的虧損率在76%以上。
也就是說,只有2成半的電影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能大賺特賺的電影,更是鳳毛麟角。
曹導侃侃而談:“電影就像賭石,一刀天堂一刀地獄。地獄和天堂,往往咫尺之間。
聽到這,你還要自掏腰包麼?”
米路依舊堅定:“投啊。”
“不怕失敗?要知道,票房表現(xiàn)不佳的話,幾年內(nèi)很難再執(zhí)導導筒,還會把300萬虧光。”
曹寶平念在米路是愛徒的份上,難得話多了一回。
米路決絕道:“我有失敗的準備,也不乏重頭再來的勇氣。”
陽光照在米路身上,米路將光芒襯的耀眼。
曹寶平有一瞬的恍惚。
仿佛回到了他的22歲。
那年,他在旱澇保收的事業(yè)單位做科員。
因為熱愛電影,毅然決然放棄了鐵飯碗,以大齡身份考入北電。從此開始了他的教學/導演生涯。
“師傅,你真不投點?”米路再次勸說曹寶平。
“真不投,這是我的原則。提資金,是想給你介紹資方。對了,我做監(jiān)制可不便宜。”
米路聳聳肩:“您值這個價。”
“我也相信我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