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歷史不是你想改
“都收拾好了?”
“玉和劍都已佩好,冠戴也整整齊齊,今天朝會上沒人能比公子更加精神的了!”
再三確定自己的打扮沒有問題,扶蘇大踏步地向外走去,當殿門徐徐打開,漆黑夜空盡頭處的一抹魚肚白映入眼簾,內心的欣喜再也控制不住。
“這載入史冊的一諫終于要來了啊!”
他就是歷史上的那個大秦長公子,但又不完全是。
原本的他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個五好青年,在網絡上指點江山時,因為過于激動踹到電腦插座,被天道抓了壯丁,扔到了秦朝。
在重生成為秦始皇大兒子的同時,天道還交給了他一個重任。
阻止秦朝滅亡,避免戰火重燃,蒼生罹難,事成后不僅讓他生龍活虎地回現代,還會給他一筆豐厚的獎金,哪怕十輩子都花不完。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遭逢不測,沒有完成任務,也能夠拿著保險回家。
保險雖然遠不如獎金,也足夠他一生無憂無慮。
但領保險,這不是瞧不起人嘛不是!
作為一個網絡歷史學家,他再清楚不過,秦朝究竟為何在短短十四年時間就走向滅亡。
秦二世繼位后頻繁推出暴政,以致民怨沸騰,天下共反,表面看起來是這樣沒錯,但這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實際上的秦朝早已經矛盾重重,處在崩潰的邊緣。
秦朝的前身只是極西之地的養馬小國,因為積貧積弱,發展緩慢,反而稍后結大瓜,吃到了變法勝利的果實,這才連出六代明君,積累出雄厚實力,為橫掃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真正一統天下之后,原本賴以起家的后發優勢蕩然無存,擺在面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再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吸取,各地區人們生活方式不同,風俗習慣不同,就連文化傳承也不同,如此復雜而又廣袤的疆土,究竟用什么樣的方法怎樣才能治理妥當?
沒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秦始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分崩離析在所難免,但對有著數千多年歷史認知的扶蘇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于是,在他一系列的勸諫之后,很快就得到了這位帝國最高統治者發自肺腑的認可。
“無知豎子!”
“只長個子不長腦子!”
“朕是何等的雄才偉略,怎么就生出你這么個酒囊飯袋!”
他勸諫秦始皇不要全面劃分郡縣,先郡縣與分封并行,等到日后人心歸附再收回封地。
這有錯嗎?
后面的漢朝就是這么干的,高祖劉邦分封諸國,后經文、景二帝,尤其是武帝時期,頒布推恩令,封國名存實亡,和郡縣就只剩下了叫法上的區別。
他還勸諫秦始皇不要南征百越,窮山惡水既沒有發展前景,又沒有戰略意義,打下以后還得派重兵把守,更別提中原士卒不懂叢林水域作戰,白白糟踐人力物力。
至于北邊的匈奴,向來逐水草而居,行蹤飄忽不定,用和親通商等手段安撫住,以其彪悍的習性,用不了多久就會內亂,到時候作壁上觀也好,各個擊破也罷,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有錯嗎?
打匈奴漢武帝是有名,不僅耗盡前面兩代帝王的積累,而且透支未來幾十年的國力,窮兵黷武最后不得不下罪己詔,也不過治標不治本,反而后來在那些懷柔政策之下,匈奴最終被分化瓦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百越所在的江南地區,確實有價值不假,但那是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兩宋,游牧民族入侵,北方常年戰亂,人口大規模南遷帶來經濟和文化,加上氣候改善和生產技術進步,上千年時間才發展起來,至于成為重要的通商口岸,那還得等到明清時期,全球進入航海時代。
他更是勸諫秦始皇陵墓規模不要修那么大,阿房宮不修也沒關系,所謂長生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那些仙丹里面都是重金屬,吃了只會死得更快。
這有錯嗎?
但凡有點腦子都知道這沒錯吧!
可就是不聽,一句都不聽,他能怎么樣?
難不成還能把頑固的老父親從位子上攆下來,讓他去做皇帝不成?
穿越之前,是心高氣傲,事到如今,是生死難料。
天道當初還告訴他,如果他能力太弱,不僅沒有力挽狂瀾,反而倒行逆施,就把他直接抹殺,好換一個有本事的來。
眼看這種事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目光釘在保險上面。
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免賠條款足足一本書那么厚。
自殺不賠,雇兇殺不賠,尋釁滋事被殺不賠……
一句話總結,就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于是,他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好在經過他仔細研究之后,還是給他發現了機會。
既不用扭轉歷史,也不用開歷史倒車,只要乖乖跟著歷史走,等著被賜死,那就可以合理合法的騙……拿著保險回家。
如此想來,眼下就是絕佳的時刻。
公元前212年。
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
方術士盧生與侯生背后議論,說始皇帝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嚴刑峻法治理天下,對權力迷戀到了瘋狂的地步,決不能給這樣的人尋找仙藥,于是連夜逃出了咸陽。
始皇帝聽聞消息以后大震,怒斥那些方術文學之士拿著優厚的俸祿,不僅不做實事,反而非議朝政,妖言惑眾,禍國殃民,便派御史緝拿審問諸生,最后認罪者四百六十余人,悉數活埋在了城外的山腳下。
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坑儒”事件,同時也是扶蘇命運的轉折點,在此期間他力諫始皇帝,“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然后就被派去上郡監軍,和蒙恬一起防守匈奴。
等到兩年以后,始皇帝第五次冬巡,走到沙丘暴斃,趙高和李斯密謀擁立胡亥,并給扶蘇送去一道矯召,細數罪過,令其自裁。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
忠孝兩全的扶蘇,果斷拔出利劍自刎當場。
瞧瞧,這是多么慷慨悲歌的結局,自己一點兒腦子都不用動,就可以領著保險回家。
想到這里,扶蘇三兩步上前,一把奪過御者手中的韁繩,伴隨著響亮的嘶鳴,向北方疾馳而去。
在燈火長明的咸陽城中,馬車的影子迅速消失,蕭瑟的秋風掠過渭水,層層漣漪上泛起暗淡的波光,隱約聽見有歌聲在原地回蕩。
風蕭蕭兮渭水寒,壯士一去兮跑得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