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大秦:我扶蘇只求賜死
- 扁擔三尺長
- 2826字
- 2024-05-02 07:00:00
大殿倒塌,廷尉府來人。
但凡再早來幾個呼吸的時間,都要幫忙救火。
實在是讓人忍不住懷疑,是不是故意等到火燒完這才進來,只可惜博士宮的人都在忙著救火,實在缺乏證據。
而找證據這事,那就屬于是廷尉府的事務范疇,所以一進來就直撲火場周邊。
如果是普通地方,燒了也就燒了,后果地主承擔,民不舉,官也不究。
博士宮可是官家府衙,必須要給朝廷一個交代。
說到底還是朝廷受了損失,得找人來彌補。
廷尉府的小吏們積極勘察現場,有人負責詢問走水前人們的動向,看有沒有人可疑人員。
還有人負責剖析現場痕跡,確定是自然事件還是人為事件,以及辨別詢問過程中存在的說謊可能。
總而言之,在經過了一番相當專業的調查和研究之后,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
沒有發現人為的痕跡,也沒有找到事發的原因。
就是說這件事情發生地莫名其妙!
“還好和我們沒有關系!”
“說的沒錯,這要是我們的疏忽,如此華麗的一間大殿,那還不得賠死啊!”
“這個時候了你還想著這個,你看看這些廷尉府的人,他們是來找人賠大殿的嗎?分明是來抓人去問罪的,按照秦律,這屬于侵犯財產罪,需要按照財產的多寡進行定罪,而這間大殿的價值,已經足夠判處死刑了!”
聽著一眾博士七嘴八舌地議論,站在閣樓上的廷尉忍不住背過身去,對著天空搖了搖頭,然后兀自冷笑起來。
博士宮走水不是小事,所以這次來的不是廷尉右監,更不是廷尉左監,而是主官——姚賈。
他本是魏都大梁一個守門人的兒子,曾在魏國為盜,后來進入趙國謀了一個官職,因為犯事被驅逐出境,又來到秦國避禍,并憑借自身能力成為了客卿。
適逢秦國滅掉韓、魏兩國,燕、趙、楚、越四國恐懼,密謀合縱攻秦,他主動請纓,攜重金前往,成功破除合縱,一舉獲得皇帝信任,擔任秦國使者,游走于各國之間,進行分化瓦解,成功讓秦國挨個吞并。
天下一統后,他雖說沒了用武之地,但也沒有告老還鄉,而是憑借著過去的功勛,向皇帝謀了這個廷尉府的差事。
昨天就有案子傳到廷尉府,說博士宮眾博士聚酒非議國策,當時可讓他好一陣糾結。
派人去管吧,帶頭的人是長公子,他還害怕像趙高一樣被暴打。
不管吧,這是他廷尉府的本職工作。
兩害相權,他還是決定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大不了到時候領一個失職之罪,被皇帝罵一頓,無關痛癢。
可事情還沒結束,就聽到博士宮走了水,事情發生得如此巧合,只是片刻的工夫,他就猜到這是李斯的手筆。
當年他之所以能被皇帝啟用,就是因為皇帝聽從了李斯提出的計策,用金銀財寶來分化滲透關東諸國。
可以說沒有李斯就沒有他的今天,在后來相互配合的過程中,他對李斯的了解也是日漸加深。
而且這事正好也得需要李斯的掌控,他實在是想不出不是李斯設計的理由。
別說這場大火沒找到人為痕跡,就是找到了,他也會悄悄地抹除掉。
于是他立刻回到廷尉府,整理總結后,將文書送往了咸陽宮。
事情也正如他所料,沒過多久,皇帝就召開了小朝會。
相較于大朝會,時間固定,人數固定,小朝會的時間和人數都是由皇帝臨時決定。
時間是未時二刻,太陽剛剛偏西的時候,參會的人有廷尉府廷尉,博士宮首席淳于越和六位次席,以及扶蘇和李斯,朝會的地點也不是平時的大殿,而是旁邊的一個小很多的偏殿。
得到通知的眾人提前到來,然后準時進入殿內等候。
皇帝進來得稍晚一些,不等李斯帶頭行禮,直接把姚賈的文書砸到淳于越的腳下,面帶煞氣,冷若冰霜。
“一間主殿倒塌,兩間偏殿焚毀一半,走廊倒塌三十余丈,案幾,書架,竹簡筆墨之器損失不計其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淳于越,你告訴朕!”
“走水的事情,并非博士宮中人所為!”
淳于越一本正經地回答,把嬴政當場氣得笑了起來。
“不是博士宮的人,那是你嗎?姚賈!”
“不是臣!”
“那是你嗎?李斯!”
“不是臣!”
“那……”
嬴政指著腦門,從左向右一個一個往過問,當看向最后一人時,陡然間愣住。
參會人員是由他決定沒錯,但他很少會一個個點名,而是直接說案件相關人等,由下面去通知的人落實具體名單。
以往也沒有出過意外,當然這次也不能算出錯,畢竟扶蘇的的確確屬于博士宮走水案相關人等,是他自己的疏忽,忘了把扶蘇給剔出去,而且剛才進來得太快,竟然也沒有注意到這個逆子。
不見面倒也沒覺得,親眼看見以后,他的后槽牙立刻針扎般地疼,尤其是那昂首挺胸,理直氣壯的模樣,真害怕又當場蹦起來指著他的鼻子就罵。
好在他反應夠快,立刻便指向了其他人,把停頓掩蓋到了微不可察的地步。
“你你你,你們都不是,難不成說是朕了?”
他指著自己的鼻子看向淳于越,逼得淳于越不得不開口。
“案件的事情,陛下應該問廷尉才是!”
“姚賈,聽見了嗎?他讓朕問你!”
“回陛下,臣親自帶人前往,仔細調查,并沒有發現人為的痕跡!”
“沒有人為的痕跡,那就是天意嘍?你們究竟干了什么事,竟然得罪了上天?”
見嬴政露出一臉疑惑的表情,李斯立即接話道:“據說昨日博士宮中眾博士舉辦宴會,席上有人非議國策!”
“對對對!御史臺今早送來文書,就匯報了這事,但那上面寫得明明白白,不是有人,而是席上的所有人,淳于越啊,還有你們這些博士宮的人,看看你們做的這些事,背后嚼耳根子,就不覺得小家子氣?覺得丟人?朕都替你們感到害臊啊!你們不是一個個都有本事得很嗎,覺得這博士宮,這咸陽城小,容不下你們,你們要真有本事,就來朕的跟前展示啊!”
七年以前,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剛剛一統天下的第二年,嬴政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在商定大典的流程時,眾博士爭吵不斷,擺明了是拖延時間,不想封禪舉行,于是他斥退儒生,開辟車道,然后到山上立碑,按自己的方式舉行了封禪,誰知在下山的時候,突然下起了暴雨,落石砸死士兵,車架翻下懸崖,嬴政本人也被淋成了落湯雞,那些沒有上山,衣冠楚楚的博士乘機開始指責,說嬴政強行封禪,觸怒了上天。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只不過對象卻調轉了過來。
嬴政指著淳于越幾人,拍著自己的面龐極盡羞辱,似是要把當年遭受的痛苦加倍地讓幾人體會一番。
“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就連上天都看不下去爾等這種行徑,既然如此,朕也順從天意,對你們略施懲戒!”
“父皇,兒……”
“滾回去!”
“得嘞!”
扶蘇應了一聲,耷拉著腦袋,駝著脊背,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不同于之前的大朝會,他可以一往直前地死諫,這次皇帝明顯是沖著博士宮來的,昨天他帶頭非議國策的事都一句話揭過去了,現在他說得再難聽估計也沒有什么用,非但不能讓他父皇把他趕去上郡,還會讓他父皇把火全撒在淳于越頭上,嘗試無果后便直接閉嘴,乖乖看著嬴政發布最后的處置。
“放心,朕不會抓你們,更不會動刑,重修大殿的費用,就從你們的俸祿里扣吧!”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說完這話的同時,嬴政剛好走到門口,而后一個閃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其余人也只能陸陸續續地離開。
走在咸陽宮的臺基上,淳于越總感覺哪里不太對,事情發生得太過曲折,又太過順利,就像是有一只看不見的大手,在無形之中將他們推進大坑,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土填上。
想得都忍不住要去抓腦袋,這時扶蘇快步從后面跟了上來,笑呵呵地詢問。
“我記得老師之前跟我說有好消息來著,到底是什么好消息?”
“此地不宜說話,我們換個地方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