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中國御史制度的沿革》:再版自序
這本小書是我在民國十四年夏天養病的時候寫成的。這時正是段祺瑞的執政府中,一兩個無聊的政客,高唱恢復科道制的時代,恐怕他們把這個制度白白的糟蹋了,所以我那時不得不表示反對。這是過去的事,用不著再提,現在所要討論的是五權憲法中監察權如何實現的問題。
現在一般人對于監察權似乎有點誤解,就是只把監察權當作彈劾權。其實,明清以來的都察院的權力,絕不以這一種彈劾權為限,此外還包括許多重要的權力在內。中國的御史制度的特點:就在行使彈劾權外,還享有監督行政,考察官吏,檢查會計,和注銷案卷種種特權。因為都察院有監督行政權,所以“不管是中央官廳,或是地方官廳,凡他們所管事務的施行和成績,皆當向都察院或各科各道報告;各科道得由這一類的報告中,兼察視政治的狀況,如有違反法令,妨礙公益,以及紊亂官紀的事情,都可由各科道奏請糾正”。因為都察院有考察官吏權,所以凡“京察”“大計”“有鑒衡不公,黜陟失當,徇情濫保,姑容不職者,皆可由科道糾參”。因為都察院有檢查會計權,所以“無論中央或地方官廳凡經費的出納,皆受都察院的檢察;各官廳所作的會計報告,皆付都察院檢查”,如“有浮冒舛錯蒙混的,皆得指出參劾”,因為都察院有注銷案卷權,所以對于一切定有限期或沒有限期的案件,均得不時稽察,“如有遷延遲誤事件,即行奏參”。由此看來,彈劾權只能算是監察權的結果,必須先有上述的幾種特權——監督行政,考察官吏,檢查會計,注銷案卷等權,——然后彈劾權才不致成為虛設。監察院如果沒有這幾種特權,就是教他告發,他也無從著手。故監察院如果要想實行他的監察權,一定要在彈劾權之外,同時再享有這四種權力,然后彈劾權才有著落。
這是我現在對于監察權的一點意見。
高一涵 敘于上海
十八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