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獨斷力,顧名思義,是指“獨立做出決斷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不僅可以在生活中給自己帶來自信,還能凸顯一個人的個性與獨特價值。
個性,即使沒有人教你,也會自然地由內萌發;創造性,不是受某人的指揮或命令而獲得,而是在自由的環境中水到渠成形成的。要具備這些特質,就需要通過自身的價值觀和獨立的判斷標準做出決斷,因此需要我們從不斷積累的經驗中獲得“獨斷力”。
如果沒有獨斷力,就常常需要詢問他人的意見,習慣聽從他人的指示后再開始行動,無法獨立做出決定。這樣的人會活在別人的價值觀中,受到他人價值觀的左右,內心變得非常脆弱。
他人沒有給自己提供意見就無法獨立做出決斷的人,往往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面走。
舉一個較新的例子就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日本政府推行的“去旅行”活動。當時,“中央政府倡導人們外出旅行,但是地方政府又不歡迎游客到來,那到底要不要出門旅游呢?”類似這樣的想法,讓許多成年人變得像小孩子般無法自行做出判斷。
有這類想法的人是由于在過去的生活中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或沒有做出決斷的勇氣而導致的。當然,以上只是筆者的一種假設。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現代日本,不用自己做出決定也可以“隨大流”地活著。
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刻,充其量也就是考哪所學校,去哪家企業就職,和誰結婚,搬到哪里去或者跳槽到哪家公司等情況。其他情況,只要聽父母、老師、上司的話去做,在生活中也沒有什么能讓你在做決定時頭疼的問題。于是,大多數人即使不用思考,人生也能不斷向前邁進。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忍受這樣失去主體性地活著呢?這就是筆者撰寫此書的初衷。
當然,我們有時候也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甚至別人可能還會給出更優于自己想法的意見。此時,我們要學會接納,但這并不意味著否定自己。或者可以說,當你真的感到迷茫的時候,可以咨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筆者所說的咨詢專業人士,僅限于“收集信息會導致效率低下”“僅僅依靠自身判斷會引發風險”等情況。例如法律、稅務等問題,如果自己去調查、學習,要達到能夠使用該專業領域的知識水平,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這樣做很不現實。此外,僅靠一知半解的、淺顯的知識就做出判斷,做出違反法律、損害健康的事的風險很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付費咨詢醫生、律師、稅務師等專業人士則比較合理。
但是,在吸收這類信息后,得出的答案必須基于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不能被他人的價值觀左右,保證是自己原創的,這才是為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
為什么呢?因為越是下定決心“靠自己做決定”“所有結果由自己承擔”,就越能讓自己變得獨立。依靠個人努力收集信息,預設風險、難題或問題并提前想好解決之道,有時還能形成縝密的計劃,行動起來也就更加輕松自如了。而且,無論得到何種結果,都能下定決心由自己負責并接受現實;無論結果是否達到理想狀態,都可以從容面對。
倘若一個人強烈的責任感已經根深蒂固,他就能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極為強大的能動性。相反,缺乏責任感,人就會變得被動。遇到風險、問題的時候,想法會比較簡單,也會因為事先準備得不夠充分而無法應對。此時,他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或想要推卸責任。
再舉個時間比較久遠的例子。2011年9月,日本關東地區遭受臺風“洛克”的襲擊。在下班高峰期,由于公共交通全部癱瘓,街道上站滿了無法順利回家的人。有許多人坐在車站里,出租車上車點也排起了長隊,電視上的新聞節目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報道。
實際上,這類情況在2011年3月發生的日本“3·11”地震中就已經經歷過一次了,人們應該很容易就能預想到臺風可能造成交通系統癱瘓。所以,像這樣沒有獨斷力地被環境裹挾,人們會不會覺得很不方便呢?
因此,在本書中,筆者希望結合自身及周圍成功人士們的經驗,談一談如何才能培養出時時刻刻保持合理思考的獨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