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快樂教育和“雞血”推娃,兩者其實并不矛盾
- 美國的孩子從不挨打,為什么反而懂規矩?
- 說說北美人民既矯情又心大的養娃風格
-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要如何幫助他?
- 學習特長,如何才能讓孩子堅持下去?
- 北美的孩子也需要“幼升小銜接”
品牌:博集天卷
上架時間:2023-09-20 11:26:04
出版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博集天卷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快樂教育和“雞血”推娃,兩者其實并不矛盾 更新時間:2023-09-20 11:40:08
- 美國的孩子從不挨打,為什么反而懂規矩?
- 說說北美人民既矯情又心大的養娃風格
-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要如何幫助他?
- 學習特長,如何才能讓孩子堅持下去?
- 北美的孩子也需要“幼升小銜接”
- 學習知識可以抓大放小,追求完美既辛苦也沒必要
- 一個加拿大小學生佛系散漫的日常
- 第6章 對于多元的教育觀念,我有自己的堅持
- 做快樂媽媽,找回你的社交生活
- 你付出了,也變強了!
- 對孩子“關心則亂”?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可以搞定
- 我愛孩子有多深,嫌棄他們就有多真
- 金錢和陪伴,哪個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 管教孩子的四層境界
- 三個美國全職主婦的故事教給我們的事
- “孩子還小,熬過這段就好了”是“過來人”的最大謊言!
- “讓孩子高興癥候群”是種病,得治!
- 警惕有毒的“愧疚感”,不做完美媽媽
- 第5章 放下焦慮,做自信媽媽
- 婆媳矛盾這個世界難題,“歪果仁”的解法值得思考
- 借力打力,破解“詐尸”式育兒
- 伴侶把孩子吼哭,你要如何化解僵局?
- 把懶老公調教成好爸爸,你要這樣做
- 與隔代教育理念發生沖突時,該如何化解矛盾?
- 伴侶之間不要互相拆臺,家教理念要統一
- 大寶和二寶同時要媽媽,到底先顧誰呢?
- 別誤會了,孩子并不想要你“平等的愛”!
- 兩個孩子會成為手足還是敵人,全看父母怎么做
- 最好的親子關系,是互不虧欠
- 第4章 家庭教育是孩子整體教育的底色
- 廢掉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 別陪孩子寫作業了,父母天然不擅長“當老師”
- 孩子容易分神,專注力差,怎么辦?
- 想讓寶寶更聰明,秘訣是多和他說話
- 從學齡前開始,讓孩子熱愛閱讀
- “傻玩”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有閑暇時間很重要
- 學好數學需要天分,不要過多地苛責孩子
- 不死記硬背單詞,孩子也能學好英語嗎?
- 要不要上早教班?焦慮型父母看過來
- 第3章 培養學習力,讓學習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引導孩子交朋友
- 隨口取笑孩子的長相,是讓他自卑的源頭
- 拒絕孩子的要求,有溫柔不傷人的方法
-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你確定你說明白了嗎?
- 孩子只哭鬧不說話?教孩子認識情緒
-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勇于表達自己?
- 多抱抱孩子,小惡魔變小天使
- 鼓勵孩子沒錯,但贊美的話怎么說有講究
- 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怎樣才看得出來?
- 男孩子愛黏媽媽,這并不是壞事
- 孩子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 第2章 平等對話是實現良好親子溝通的不二法門
- “我是不是把孩子慣壞了?”如何分清接納天性和溺愛縱容?
- 孩子之間打架,家長要如何介入?
- 教訓孩子“打人不對”,不如教他學會溝通
- 管教熊孩子,只靠“講道理”是無效的
- 如何讓總要抱的孩子愿意自己走路?
- 怎樣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又擁有自控力?
- 如何讓害羞內向的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
- 家長學著放手,孩子更能分床睡
- 為什么孩子“怎么說都不聽”?
- 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先放下家長的架子
- 第1章 習慣養成:讓孩子主動合作
- 自序:為了不被親生兒子氣死,我變成了一個教育專家
- 文前插圖
- 文前
- 版權信息
-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 親歷世界各地的家庭教育
- 有趣的靈魂比成績更重要
- 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運氣
- 陪孩子一輩子,被記住的只有幾個時刻
- 第五章 原生家庭的滋養讓孩子受用一生
- 當你決定要二寶了
- 要不要二孩?
- 榜樣的力量
-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傷害究竟有多大?
- 婆媳關系,七個字搞定
- 做了父母,也別忘了相愛
- 忙爸爸也能是好爸爸
- 第四章 你的家勝過天價學區房
- 你若足夠優秀,孩子自會精彩
- 最該富養的人是誰?
- 哪有超人媽媽,時間管理了解一下
- 工作繁忙,卻和孩子更親了?
- 不做旁觀媽媽,和孩子一起解鎖技能
- 進擊的全職媽媽生活
-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 第三章 成為更好的自己
- 壞脾氣會傳染
- 張口就來的表揚,沒用!
- 不吼不叫,讓孩子“聽”你的
- 家有輸不起的孩子,怎么辦?
- 不被比較的孩子,才有機會做自己
- 建立更棒的親子關系,只需一個動作
- 你在“欺負”孩子,還不自知
- 怎么讀懂高度敏感孩子的心?
- 管教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
- 第二章 有效的親子溝通直達孩子的心
- 讓孩子養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
- 希望孩子敢想敢爭取?先做到這一點!
- 設置家庭積分制
- 孩子開始撒謊了?好事!
- 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 做個深藏不露的“懶媽媽”
- 搞定磨蹭娃,尊重孩子的節奏
- 有邊界的自由,有規矩的放手
- 第一章 有邊界的自由,有規矩的放手
- 自序
- 文前插圖
- 版權信息
- 好的養育
- 附錄
- 參考文獻
- 第七章 自驅型養育離不開父母的教養觀
- 04 積極成為終身學習者
- 03 成長型思維和心流理論
- 02 如何讓孩子保持學習動機
- 01 成就感和學習動機
- 第六章 成就感,讓孩子學會掌控人生
- 04 抗挫力培養的家庭法則
- 03 教會孩子積極面對批評
- 02 教會孩子積極面對失敗
- 01 孩子的抗挫力從何而來
- 第五章 抗挫力,讓孩子學會越挫越勇
- 03 控制力培養的教養誤區
- 02 孩子的控制力是這樣培養的
- 01 自律的孩子更有自驅力
- 第四章 控制力,讓孩子學會抵抗誘惑
- 03 處于焦慮困境的孩子
- 02 先天天賦和后天努力
- 01 孩子都有獨特的智能類型
- 第三章 學習力,讓孩子發揮學習潛能
- 03 修復你和孩子的緊張關系
- 02 孩子的親密感從哪里來
- 01 孩子為什么沒有安全感
- 第二章 親密感,讓你和孩子足夠親密
- 03 父母的自驅型養育準備
- 02 自驅力需要從小培養
- 01 無處不在的壓力網
- 第一章 為什么孩子需要自驅力
- 自序 在變化的世界里尋獲飛翔的力量
- 推薦序 順應兒童天性,激發孩子的自驅力
- 致敬
- 版權信息
- 這樣養育,孩子才有自驅力
- 規則是和孩子討論出來的,這是家庭教養的關鍵
- 孩子身上很多問題,根源于文化環境的弊端
- 如何構建一個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 第8章 好的環境,堪稱孩子成長的第三位良師
- 【教學分享】正面引導,讓孩子看到“閃光點”后更樂學
- 【教學分享】害怕上課的背后,是在向你求助
- 【教學分享】孩子犯錯了,譴責孩子是最不重要的事
- 【教學分享】孩子學會好好道別,才能輕松前行
- 【教學分享】認可讓孩子內心生出更多愛與力量
- 【教學分享】孩子傷心難過時,耐心地探索與傾聽,再給個堅實的擁抱
- 【教學分享】用感受喚起孩子爭執背后的善良
- 第7章 家長改變1%,孩子改善99%
- 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孩子,更需要停頓和引導
- 孩子拒絕和你交流,可能是安全感不夠
- 發火前,讓自己先停頓,孩子的情緒也在寧靜中被安撫
- 第6章 沖孩子發火前,怎么按下暫停鍵
- 用正面的好奇對話時,孩子會更愿意說出心里話
-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 用言行給孩子傳遞正面的力量
- 第5章 正面管教,和諧而堅定地改變孩子的一生
- 幫一蹶不振的孩子,重啟生命的正面資源
- 會欣賞自己的孩子,才會更自信
- 有效地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發生在聯結其渴望之后
- 我已經鼓勵、贊美孩子了,為什么他仍覺得自己沒價值呢?
- 情感教育第二步:聯結渴望,激發孩子成長內驅力
- 第4章 孩子沒自信,家長要多認可孩子的體驗
- 孩子說害怕的時候,比起要他們勇敢,家長更應該做的事
- 孩子無法進入學習狀態,很可能是因為他害怕
- 壓抑孩子的情緒表達,對孩子是種傷害
- 在教育孩子之前,你關注過自己的感受嗎?
- 情感教育第一步:從感受切入問題
- 第3章 孩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 與孩子溝通時,你準備好了嗎?
- 放下面子溝通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孩子會變聽話也會更愛你
- 與孩子溝通時,你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應對姿態嗎?
- 當我扮演孩子時,我和愛發脾氣的孩子一樣發脾氣了
- 第2章 這樣說,沒有教不好的“熊孩子”
- 給青春期敏感的孩子,更多支持的力量
- 逆境中的孩子,更需要用心陪伴
- 第1章 尊重孩子,從了解孩子開始
- 創作序
- 再版序
- 推薦序三 改變,來自渴望
- 推薦序二 薩提亞模式,帶來心靜的力量
- 推薦序一 一盞點亮教育之路的心燈
- 版權信息
- 心教:薩提亞喚醒孩子內驅力
- “家庭公約”的真實案例
- 有了“家庭公約”,家長更輕松,孩子更自律
- 第七章 幫家長減壓助力的“家庭公約”
- 花錢原則:記賬、分類、協商、核對,理財意識從小養
- 規避原則:避財、避色、避氣,孩子成長更健康
- 三事原則:約定、提醒、總結,孩子自己守規矩
- 第六章 如何培養出對自己負責的孩子?
- 滯后原理:避免“當下”教育,提前約定好,無聲勝有聲
- 橄欖球原理:因材施教,孩子愛上學習
- 凹凸原理:放手讓孩子獨立,配合讓孩子成才
- 摁釘原理:放下認為,調整行為,孩子才能有作為
- 鐘表原理:允許犯錯,鼓勵嘗試,讓孩子在體驗中長大
- 第五章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最該做的事
- “三有”原則:有責任、有共情、有分寸,讓孩子更能過好有價值的一生
- “三借”原則:借外腦、借外力、借外景,育兒更智慧
- 認真原則:當和孩子說要認真的時候,請給出明確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 傾聽原則:主動傾聽,讓溝通簡單而有效
- 沖突原則:家庭教育有分歧,不爭對錯找問題
- 情緒處理原則:生氣先問自己三句話——事大小,調高低,臉香臭
- 幾何原理:求同存異免沖突,過后協商有原則
- 第四章 教育有沖突時,家長最該做的事
- “4D1K”原理:溝通有效,孩子做對的選擇
- 溝通的三步邏輯——講事實、談感受、提建議,孩子開心地接受
- 溝通的陳述技巧:用“我”代替“你”,孩子更愛聽
- 溝通的三種語調:語調因事而不同
- 溝通的五種方式:說話越少越高效
- 發報原理:想和孩子有效溝通,就要避免輸贏的對決
- 第三章 如何讓孩子和你有說不完的話?
- 彈道原理:想要孩子進步快,找對方向很重要
- 正態分布原理:鼓勵比表揚高妙,評價比批評有效
- 杠桿原理:想讓孩子聽話,先聽清孩子內心的合理需求
- 開門原理: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 第二章 如何讓孩子更聽話,也更愛你?
- 會做家長六步走
- 會做家長的標準
- 學會做家長的第一課
- 第一章 如何做孩子的家長
- 自序 愛是一次共同的成長
- 推薦序3 做懂教育的父母,不難!
- 推薦序2 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復刻
- 推薦序1 家庭教育是協同育人的關鍵部分
- 版權信息
- 聰明家長的杠桿養育法:家長改變1%,孩子改善99%
- 后記
- 03 重新養育自己,提升父母養育能力的根本之道
- 0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詢師
- 01 退行,你可以吃一粒重新養育孩子的“后悔藥”
- 第七章 還來得及,你可以重新養育
- 09 誤區八:過度關注學習,孩子厭學的根源
- 08 誤區七:匱乏心理,影響孩子正確看待財富
- 07 誤區六:攀比心理,別人家的孩子好
- 06 誤區五:隔代養育,父母功能的“外包”
- 05 誤區四:父親缺位,世上只有媽媽好
- 04 誤區三:偉大的母愛,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 03 誤區二: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才是害
- 02 誤區一:聽話(懂事)才是好孩子
- 01 中國父母教育誤區形成的三個原因
- 第六章 走出中國父母教育的八個誤區
- 03 及時排泄“心理垃圾”,減少創傷與疾病
- 02 充分滿足心理需求,強壯“心理體質”
- 01 親子關系,心理養育的“臍帶”
- 第五章 心理養育方法三步曲:建關系,給營養,排垃圾
- 02 真正的起跑線,發展出適應時代的核心職業競爭力
- 01 探索與發現,幫助孩子成為自己
- 第四章 心理養育目標:成為自己,發展核心職業競爭力
- 03 發現孩子的優勢思維模型
- 02 智力類型比智商更重要
- 01 0~18歲心理發展規律和任務
- 第三章 心理養育原則:尊重規律,發展長板
- 03 構建心理養育系統
- 02 及時排泄“心理垃圾”
- 01 充分滿足心理需求
- 第二章 心理養育原理
- 03 父母的人格,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 02 家,是孩子的“心理子宮”
- 01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
- 第一章 父母和孩子,需要重新定義
- 前言 53321心理養育系統
- 自序 父母是一個職業,上崗需要培訓
- 推薦序
- 版權信息
- 重新定義父母:破解當代教育難題,走出八大養育誤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重新定義父母:破解當代教育難題,走出八大養育誤區
- 版權信息
- 推薦序
- 自序 父母是一個職業,上崗需要培訓
- 前言 53321心理養育系統
- 第一章 父母和孩子,需要重新定義
- 01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
- 02 家,是孩子的“心理子宮”
- 03 父母的人格,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 第二章 心理養育原理
- 01 充分滿足心理需求
- 02 及時排泄“心理垃圾”
- 03 構建心理養育系統
- 第三章 心理養育原則:尊重規律,發展長板
- 01 0~18歲心理發展規律和任務
- 02 智力類型比智商更重要
- 03 發現孩子的優勢思維模型
- 第四章 心理養育目標:成為自己,發展核心職業競爭力
- 01 探索與發現,幫助孩子成為自己
- 02 真正的起跑線,發展出適應時代的核心職業競爭力
- 第五章 心理養育方法三步曲:建關系,給營養,排垃圾
- 01 親子關系,心理養育的“臍帶”
- 02 充分滿足心理需求,強壯“心理體質”
- 03 及時排泄“心理垃圾”,減少創傷與疾病
- 第六章 走出中國父母教育的八個誤區
- 01 中國父母教育誤區形成的三個原因
- 02 誤區一:聽話(懂事)才是好孩子
- 03 誤區二: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才是害
- 04 誤區三:偉大的母愛,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 05 誤區四:父親缺位,世上只有媽媽好
- 06 誤區五:隔代養育,父母功能的“外包”
- 07 誤區六:攀比心理,別人家的孩子好
- 08 誤區七:匱乏心理,影響孩子正確看待財富
- 09 誤區八:過度關注學習,孩子厭學的根源
- 第七章 還來得及,你可以重新養育
- 01 退行,你可以吃一粒重新養育孩子的“后悔藥”
- 0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詢師
- 03 重新養育自己,提升父母養育能力的根本之道
- 后記
- 聰明家長的杠桿養育法:家長改變1%,孩子改善99%
- 版權信息
- 推薦序1 家庭教育是協同育人的關鍵部分
- 推薦序2 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復刻
- 推薦序3 做懂教育的父母,不難!
- 自序 愛是一次共同的成長
- 第一章 如何做孩子的家長
- 學會做家長的第一課
- 會做家長的標準
- 會做家長六步走
- 第二章 如何讓孩子更聽話,也更愛你?
- 開門原理: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 杠桿原理:想讓孩子聽話,先聽清孩子內心的合理需求
- 正態分布原理:鼓勵比表揚高妙,評價比批評有效
- 彈道原理:想要孩子進步快,找對方向很重要
- 第三章 如何讓孩子和你有說不完的話?
- 發報原理:想和孩子有效溝通,就要避免輸贏的對決
- 溝通的五種方式:說話越少越高效
- 溝通的三種語調:語調因事而不同
- 溝通的陳述技巧:用“我”代替“你”,孩子更愛聽
- 溝通的三步邏輯——講事實、談感受、提建議,孩子開心地接受
- “4D1K”原理:溝通有效,孩子做對的選擇
- 第四章 教育有沖突時,家長最該做的事
- 幾何原理:求同存異免沖突,過后協商有原則
- 情緒處理原則:生氣先問自己三句話——事大小,調高低,臉香臭
- 沖突原則:家庭教育有分歧,不爭對錯找問題
- 傾聽原則:主動傾聽,讓溝通簡單而有效
- 認真原則:當和孩子說要認真的時候,請給出明確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 “三借”原則:借外腦、借外力、借外景,育兒更智慧
- “三有”原則:有責任、有共情、有分寸,讓孩子更能過好有價值的一生
- 第五章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最該做的事
- 鐘表原理:允許犯錯,鼓勵嘗試,讓孩子在體驗中長大
- 摁釘原理:放下認為,調整行為,孩子才能有作為
- 凹凸原理:放手讓孩子獨立,配合讓孩子成才
- 橄欖球原理:因材施教,孩子愛上學習
- 滯后原理:避免“當下”教育,提前約定好,無聲勝有聲
- 第六章 如何培養出對自己負責的孩子?
- 三事原則:約定、提醒、總結,孩子自己守規矩
- 規避原則:避財、避色、避氣,孩子成長更健康
- 花錢原則:記賬、分類、協商、核對,理財意識從小養
- 第七章 幫家長減壓助力的“家庭公約”
- 有了“家庭公約”,家長更輕松,孩子更自律
- “家庭公約”的真實案例
- 心教:薩提亞喚醒孩子內驅力
- 版權信息
- 推薦序一 一盞點亮教育之路的心燈
- 推薦序二 薩提亞模式,帶來心靜的力量
- 推薦序三 改變,來自渴望
- 再版序
- 創作序
- 第1章 尊重孩子,從了解孩子開始
- 逆境中的孩子,更需要用心陪伴
- 給青春期敏感的孩子,更多支持的力量
- 第2章 這樣說,沒有教不好的“熊孩子”
- 當我扮演孩子時,我和愛發脾氣的孩子一樣發脾氣了
- 與孩子溝通時,你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應對姿態嗎?
- 放下面子溝通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孩子會變聽話也會更愛你
- 與孩子溝通時,你準備好了嗎?
- 第3章 孩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 情感教育第一步:從感受切入問題
- 在教育孩子之前,你關注過自己的感受嗎?
- 壓抑孩子的情緒表達,對孩子是種傷害
- 孩子無法進入學習狀態,很可能是因為他害怕
- 孩子說害怕的時候,比起要他們勇敢,家長更應該做的事
- 第4章 孩子沒自信,家長要多認可孩子的體驗
- 情感教育第二步:聯結渴望,激發孩子成長內驅力
- 我已經鼓勵、贊美孩子了,為什么他仍覺得自己沒價值呢?
- 有效地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發生在聯結其渴望之后
- 會欣賞自己的孩子,才會更自信
- 幫一蹶不振的孩子,重啟生命的正面資源
- 第5章 正面管教,和諧而堅定地改變孩子的一生
- 用言行給孩子傳遞正面的力量
-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 用正面的好奇對話時,孩子會更愿意說出心里話
- 第6章 沖孩子發火前,怎么按下暫停鍵
- 發火前,讓自己先停頓,孩子的情緒也在寧靜中被安撫
- 孩子拒絕和你交流,可能是安全感不夠
- 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孩子,更需要停頓和引導
- 第7章 家長改變1%,孩子改善99%
- 【教學分享】用感受喚起孩子爭執背后的善良
- 【教學分享】孩子傷心難過時,耐心地探索與傾聽,再給個堅實的擁抱
- 【教學分享】認可讓孩子內心生出更多愛與力量
- 【教學分享】孩子學會好好道別,才能輕松前行
- 【教學分享】孩子犯錯了,譴責孩子是最不重要的事
- 【教學分享】害怕上課的背后,是在向你求助
- 【教學分享】正面引導,讓孩子看到“閃光點”后更樂學
- 第8章 好的環境,堪稱孩子成長的第三位良師
- 如何構建一個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 孩子身上很多問題,根源于文化環境的弊端
- 規則是和孩子討論出來的,這是家庭教養的關鍵
- 這樣養育,孩子才有自驅力
- 版權信息
- 致敬
- 推薦序 順應兒童天性,激發孩子的自驅力
- 自序 在變化的世界里尋獲飛翔的力量
- 第一章 為什么孩子需要自驅力
- 01 無處不在的壓力網
- 02 自驅力需要從小培養
- 03 父母的自驅型養育準備
- 第二章 親密感,讓你和孩子足夠親密
- 01 孩子為什么沒有安全感
- 02 孩子的親密感從哪里來
- 03 修復你和孩子的緊張關系
- 第三章 學習力,讓孩子發揮學習潛能
- 01 孩子都有獨特的智能類型
- 02 先天天賦和后天努力
- 03 處于焦慮困境的孩子
- 第四章 控制力,讓孩子學會抵抗誘惑
- 01 自律的孩子更有自驅力
- 02 孩子的控制力是這樣培養的
- 03 控制力培養的教養誤區
- 第五章 抗挫力,讓孩子學會越挫越勇
- 01 孩子的抗挫力從何而來
- 02 教會孩子積極面對失敗
- 03 教會孩子積極面對批評
- 04 抗挫力培養的家庭法則
- 第六章 成就感,讓孩子學會掌控人生
- 01 成就感和學習動機
- 02 如何讓孩子保持學習動機
- 03 成長型思維和心流理論
- 04 積極成為終身學習者
- 第七章 自驅型養育離不開父母的教養觀
- 參考文獻
- 附錄
- 好的養育
- 版權信息
- 文前插圖
- 自序
- 第一章 有邊界的自由,有規矩的放手
- 有邊界的自由,有規矩的放手
- 搞定磨蹭娃,尊重孩子的節奏
- 做個深藏不露的“懶媽媽”
- 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 孩子開始撒謊了?好事!
- 設置家庭積分制
- 希望孩子敢想敢爭取?先做到這一點!
- 讓孩子養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
- 第二章 有效的親子溝通直達孩子的心
- 管教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
- 怎么讀懂高度敏感孩子的心?
- 你在“欺負”孩子,還不自知
- 建立更棒的親子關系,只需一個動作
- 不被比較的孩子,才有機會做自己
- 家有輸不起的孩子,怎么辦?
- 不吼不叫,讓孩子“聽”你的
- 張口就來的表揚,沒用!
- 壞脾氣會傳染
- 第三章 成為更好的自己
-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 進擊的全職媽媽生活
- 不做旁觀媽媽,和孩子一起解鎖技能
- 工作繁忙,卻和孩子更親了?
- 哪有超人媽媽,時間管理了解一下
- 最該富養的人是誰?
- 你若足夠優秀,孩子自會精彩
- 第四章 你的家勝過天價學區房
- 忙爸爸也能是好爸爸
- 做了父母,也別忘了相愛
- 婆媳關系,七個字搞定
-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傷害究竟有多大?
- 榜樣的力量
- 要不要二孩?
- 當你決定要二寶了
- 第五章 原生家庭的滋養讓孩子受用一生
- 陪孩子一輩子,被記住的只有幾個時刻
-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運氣
- 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 有趣的靈魂比成績更重要
- 親歷世界各地的家庭教育
- 最好的養育是不焦慮
- 版權信息
- 文前
- 文前插圖
- 自序:為了不被親生兒子氣死,我變成了一個教育專家
- 第1章 習慣養成:讓孩子主動合作
- 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先放下家長的架子
- 為什么孩子“怎么說都不聽”?
- 家長學著放手,孩子更能分床睡
- 如何讓害羞內向的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
- 怎樣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又擁有自控力?
- 如何讓總要抱的孩子愿意自己走路?
- 管教熊孩子,只靠“講道理”是無效的
- 教訓孩子“打人不對”,不如教他學會溝通
- 孩子之間打架,家長要如何介入?
- “我是不是把孩子慣壞了?”如何分清接納天性和溺愛縱容?
- 第2章 平等對話是實現良好親子溝通的不二法門
- 孩子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應對?
- 男孩子愛黏媽媽,這并不是壞事
- 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怎樣才看得出來?
- 鼓勵孩子沒錯,但贊美的話怎么說有講究
- 多抱抱孩子,小惡魔變小天使
-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勇于表達自己?
- 孩子只哭鬧不說話?教孩子認識情緒
-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你確定你說明白了嗎?
- 拒絕孩子的要求,有溫柔不傷人的方法
- 隨口取笑孩子的長相,是讓他自卑的源頭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引導孩子交朋友
- 第3章 培養學習力,讓學習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 要不要上早教班?焦慮型父母看過來
- 不死記硬背單詞,孩子也能學好英語嗎?
- 學好數學需要天分,不要過多地苛責孩子
- “傻玩”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有閑暇時間很重要
- 從學齡前開始,讓孩子熱愛閱讀
- 想讓寶寶更聰明,秘訣是多和他說話
- 孩子容易分神,專注力差,怎么辦?
- 別陪孩子寫作業了,父母天然不擅長“當老師”
- 廢掉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 第4章 家庭教育是孩子整體教育的底色
- 最好的親子關系,是互不虧欠
- 兩個孩子會成為手足還是敵人,全看父母怎么做
- 別誤會了,孩子并不想要你“平等的愛”!
- 大寶和二寶同時要媽媽,到底先顧誰呢?
- 伴侶之間不要互相拆臺,家教理念要統一
- 與隔代教育理念發生沖突時,該如何化解矛盾?
- 把懶老公調教成好爸爸,你要這樣做
- 伴侶把孩子吼哭,你要如何化解僵局?
- 借力打力,破解“詐尸”式育兒
- 婆媳矛盾這個世界難題,“歪果仁”的解法值得思考
- 第5章 放下焦慮,做自信媽媽
- 警惕有毒的“愧疚感”,不做完美媽媽
- “讓孩子高興癥候群”是種病,得治!
- “孩子還小,熬過這段就好了”是“過來人”的最大謊言!
- 三個美國全職主婦的故事教給我們的事
- 管教孩子的四層境界
- 金錢和陪伴,哪個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 我愛孩子有多深,嫌棄他們就有多真
- 對孩子“關心則亂”?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可以搞定
- 你付出了,也變強了!
- 做快樂媽媽,找回你的社交生活
- 第6章 對于多元的教育觀念,我有自己的堅持
- 一個加拿大小學生佛系散漫的日常
- 學習知識可以抓大放小,追求完美既辛苦也沒必要
- 北美的孩子也需要“幼升小銜接”
- 學習特長,如何才能讓孩子堅持下去?
-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要如何幫助他?
- 說說北美人民既矯情又心大的養娃風格
- 美國的孩子從不挨打,為什么反而懂規矩?
- 快樂教育和“雞血”推娃,兩者其實并不矛盾 更新時間:2023-09-20 11: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