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養命之方:名醫解讀李東垣脾胃論(套裝上下冊)
羅大倫 著
更新時間:2023-08-16 14:26:5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封底
現代人脾胃受傷的概率非常大,本書是李東垣所著的《脾胃論》的實操版,選取了《脾胃論》中的真實病例,給出了能調理多種常見病的40多種食療方,如太過勞累,情緒不好導致的脾胃虛弱,可以喝木香順氣湯;夏天吃了冷的食物,傷了脾胃的陽氣,腹瀉可以喝茵陳附子干姜湯暖脾胃;年紀大的人,重感冒后出現心臟偷停的情況,可以喝炙甘草湯等。本書將古代大醫的用藥智慧應用在了生活中,是治病救命之良方,百姓實用之經典。讓我們在碰到相關病癥時,不必去醫院,就能正確、及時地保護自己和家人。
- 封底 更新時間:2023-08-16 14:26:56
- 清暑益氣湯,現代人要怎么用?
- 什么時候用清暑益氣湯?
- 何以消煩暑?一碗清暑益氣湯
- 當外界濕氣重,本身脾虛的人就容易生病
- 05 清暑益氣湯,長夏調脾胃
- 黃芪人參湯,專救脾胃氣虛的人
- 當元氣被熱氣傷到后,有什么表現?
- 夏天的時候,氣虛和陰虛的人最難過
- 04 黃芪人參湯,能夠讓人起死回生
- 補中益氣湯和升陷湯,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
- 補中益氣湯,讓您元氣滿滿的千古名方
- 虛熱有時候并不是感冒
- 心火和相火是什么火?
- 我們的脾胃為什么會出問題?
- 03 補中益氣湯,專門治脾胃虛弱
- 為什么風藥能夠祛除濕氣呢?
- 羌活勝濕湯,專門為身體祛濕
- 體內濕重的內因和外因是什么?
- 02 體內濕重,喝羌活勝濕湯
- 升陽益胃湯還能治體內有濕熱導致的各類疾病
- 為什么方子里面總加風藥呢?
- 脾胃不好,一定要喝升陽益胃湯
- 脾胃不好的人有什么癥狀?
- “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
- 01 升陽益胃湯,調理脾胃不好立竿見影
- 玖:小方治大病
- 脾胃虛弱,要喝黃芪當歸人參湯
- 脾胃受寒,會導致月經量突然變大
- 10 月經“暴崩”,要喝黃芪當歸人參湯
- 吃人參益氣湯,可以消除抽動癥
- “血汗同源”,人如果強行發汗,會傷害元氣
- 當患者“尋衣撮空”時,說明已經病得很重了
- 09 抽動癥,喝人參益氣湯調理
- 炙甘草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
- 炙甘草湯治療心臟偷停效果非常好
- 什么是結脈?什么是代脈?
- 08 心悸,喝名方炙甘草湯治
- 痛風、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等濕熱病,當歸拈痛湯都能治
- 當歸拈痛湯,祛掉體內瘀血沒商量
- 古代的腳氣病跟現在的腳氣病不一樣
- 07 體內有濕熱引起的病,用當歸拈痛湯治療
- 如果體內寒氣太重,可以兩個方子交替使用
- 受寒的人容易得疝氣
- 疝氣到底是什么病呢?
- 很多小朋友和老年人都有疝氣
- 06 你有疝氣怎么辦?吃沉香桂附丸或天臺烏藥散
- 臉色不好,就服沖和順氣湯
- 脾胃調好,才有好臉色
- 脾胃好不好,臉上就能反映出來
- 05 美容,要調脾胃,喝沖和順氣湯
- 治牙疼的秘方:內服馘鬼散、調胃承氣湯
-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 04 牙齒不好,用馘鬼散、調胃承氣湯
- 普濟消毒飲,專門祛瘟疫
- 傳染病,需要“隔離”
- 03 重感冒,喝普濟消毒飲
- 頭痛,喝順氣和中湯
- 外感的實證和內傷的虛證特別像
- 氣虛引起頭痛
- 02 氣虛引起的頭痛,要喝順氣和中湯
- 有痰要補脾胃:半夏白術天麻湯
- 身體煩躁,不一定是體內有火
- 01 頭痛、頭暈,喝半夏白術天麻湯
- 捌:小病小痛,調脾胃就行
- 古人的治病經驗,我們要多學多用
- 用加減白通湯,幾天就好
- 不用艾灸,這病就好不了
- 受寒后小腿冷、腹瀉怎么辦?
- 06 小腿冷,用加減白通湯
- 要想治好病,就要調好情緒
- 既濟解毒湯,專治“上熱下寒”
- “上熱下寒”怎么治?刺血、艾灸,吃普濟消毒飲
- 體內有沒被清干凈的毒,在春天最容易發病
- 05 身體“上熱下寒”?刺血、艾灸,吃普濟消毒飲
- 一邊用藥,一邊艾灸
- 身體虛到一定程度,不僅要吃藥,還要配合艾灸
- 體內寒濕混在一起,陽氣就會越來越不足
- 長期生活在地勢低的環境中,會造成體內濕重
- 04 身體虛,用理中丸加附子,真人養臟湯、艾灸
- 冬天受寒肚子痛,自己就可以用熨法調理
- 中醫的外治方法之一——熨法
- 身體受寒,用溫熱的方法治
- 03 受寒之后身體痛,用熨法就能治療
- 面癱也有虛、實證
- 治療面癱,喝秦艽升麻湯
- 地倉穴、頰車穴,治面癱跑不了的兩個穴位
- 左邊面癱,臉和嘴會往右邊歪
- 02 面癱,艾灸地倉穴和頰車穴,喝秦艽升麻湯
- 黃連消毒飲,搞定毒瘡分分鐘
- 有了毒瘡,艾柱放到蒜上灸
- 瘡、疽、臃、腫,任其發展,真的會死人
- 01 “凡瘡見膿,九死一生”
- 柒:喝藥與其他方法一起用效果好
- 用藥穩住局面以后,食療調理是非常重要的
- 錢氏白術散,專治手腳冰涼、拉肚子
- 人一旦過度疲勞,再受寒就很容易生病
- 04 手腳冰涼還拉肚子,服錢氏白術散
- 千萬別按照教科書去看病
- 腹瀉和痢疾怎么分
- 03 一般性腹瀉和痢疾,一定要分清
- 煎藥的水跟喝茶的水都有講究
- 如何治療?吃茯苓琥珀湯
- 小便不利,有三種情況
- 02 小便不利,吃茯苓琥珀湯就能治好
- 滋腎丸,專治小便不通,熱在下焦的人
- 現在水濕重的人特別多
- 小便不通,是體內氣化出了問題
- 01 小便不通,要吃滋腎丸
- 陸:脾胃生病常導致瀉下問題
- 文前
- 養命之方:名醫解讀李東垣脾胃論-下
- 封底
- 要想身體不出問題,別吃太多肥甘厚味
- 胃脹、胸悶、老咳喘后期,吃加減瀉白散
- 胃脹、胸悶、老咳喘,吃平氣散
- 04 調理疾病,最后調的都是生活方式
- 用猛藥的時候,出現副反應那是正常的
- 誘惑、享受的反面就是傷害
- 03 吃東西要保持節制
- 這時候要服滋腎丸
- 喝酒、吃肉過度,會導致體內有熱
- 02 吃得太好了,家中可常備“滋腎丸”
- 第三要“懲忿窒欲”
- 第二要“節飲食”
- 第一要“慎言語”
- 即使不吃藥,做到這三點,身體也能慢慢恢復
- 01 調整生活習慣和心態,比吃藥管用多了
- 伍:調脾胃,先調生活方式
- 情緒好的人,就算得病了也很快能好
- 看點喜歡的東西,做一些喜歡的事,身體才能好
- 調脾胃,首重調情緒
- 03 人的情緒和脾胃失調,兩者互為因果
- 孩子正氣不足就容易受到驚嚇
- 灸申脈、照海,吃沉香天麻湯就可治好小孩驚厥
- 小孩受驚嚇,用《黃帝內經》來治
- 小孩子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受到驚嚇而生病
- 02 孩子受驚嚇,灸申脈、照海,吃沉香天麻湯
- 情緒不好,病向兩個方向發展
- 為什么中氣不足?
- 情緒不好,勞累過度會導致脾胃不好
- 01 情緒不好,脾胃不好
- 肆:情緒影響脾胃健康
- 這則醫案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
- 夏天受寒,喝茵陳附子干姜湯
- 調理的方向錯了,病情會越來越重
- 05 夏天飲食過冷,脾胃受傷,喝茵陳附子干姜湯
- 調理腦供血不足、梅尼埃病、帕金森病等虛風內動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補虛,另一方面要通瘀
- 天麻半夏湯,治療內風病的必備之藥
- 春天最容易犯動風之證
- 04 春天頭暈眼黑,內心煩躁,用天麻半夏湯
- 用附子溫中湯,把您的身體格局調得與四季相應
- 張元素將藥物分為五類,對應一年四季五階段
- 沒胃口,說話沒勁,身體沒有力氣,什么原因?
- 03 附子溫中湯,將身體放在四季變換中調養
- 脾胃受傷嚴重,喝益胃升陽湯
- 生病,要先調脾胃
- 來源于《黃帝內經》的傳承
- 02 真正的高人治病,一定按照四時升降沉浮的道理來
- 治病養生,一定要順應四季變化的規律
- 胃潰瘍,喝黃芪建中湯
- 同樣的藥和方子,不同時間使用,治療效果不同
- 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一定要順應自然的節律
- 01 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都要順應自然節律
- 叁:治病要依據四季的節律
- 多學古代醫案,不僅能了解醫學起源,還能了解實踐方法
- 調理脾胃,用黃芪建中湯
- 臉色泛青,要考慮是不是肝出問題了
- 天氣和情緒,也是導致脾胃出問題的重要原因
- 07 脾胃不好,用黃芪建中湯
- 飲食不當、情緒不好會傷身體
- 調理腸胃,艾灸中脘,喝木香順氣湯
- 脾胃弱和情緒不好,是導致生病的重要原因
- 勞倦內傷、飲食失節,是身體內部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 06 脾胃不好,情緒憂傷,艾灸中脘,服木香順氣湯
- 肥胖的人脾胃受傷了,喝扶陽助胃湯
- 肥胖的人正氣不足,要少吃涼的東西
- 05 脾胃差,身體胖,氣喘,喝扶陽助胃湯,艾灸中脘、氣海
- 調理身體,要多管齊下
- 脾胃虛弱分虛中有寒、虛中有熱,要灸中脘、氣海、足三里
- 04 脾胃受傷,吃人參黃芪散
- 盡量用食療的方法,用艾灸、拔罐、運動來調整
- 脾胃虛了,用參術調中湯、橘皮枳術丸來補
- 脾胃受傷了有哪些癥狀?
- 03 脾胃受傷了,喝參術調中湯
- 吃了平胃散,還要加服導滯通經湯
- 脾胃差,吃平胃散
- 沒有胃氣就會死人
- 很多人為什么身體浮腫, 大便溏多,不成形,肚子脹……
- 02 脾胃是身體的根本
- 先用升麻連翹湯治咽喉,后治脾胃
- 身體多處出現病癥時,要分清輕重緩急
- 01 治病要分清輕重緩急
- 貳:脾胃受傷,不可小覷
- 先趕走體內過度的風寒暑濕燥火,然后再祛邪
- 先扶正,再祛邪
- 邪氣為什么會在身體里停留?
- 04 脾胃決定生死
- 現代人的身體失調,很多都是脾胃受傷引起的
- 飲食過剩,化肥、農藥殘留,情緒不良,最傷脾胃
- 03 學《脾胃論》的好處
- 一日三餐,都是讓自己健康的機會
- 現代人脾胃受傷的機會非常多
- 補土(脾)派理念:很多病都是脾胃虛導致的
- 02 學《脾胃論》,知道怎么把一日三餐吃得有價值
- 補土派:一切以保護脾胃為重
- 李東垣是怎么躋身于金元四大家的?
- 李東垣,補土派奠基人
- 01 《脾胃論》來源于《黃帝內經》
- 壹:脾胃好,病不找
- 序言:養好脾胃,才能邪不可侵
- 文前
- 養命之方:名醫解讀李東垣脾胃論-上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養命之方:名醫解讀李東垣脾胃論-上
- 文前
- 序言:養好脾胃,才能邪不可侵
- 壹:脾胃好,病不找
- 01 《脾胃論》來源于《黃帝內經》
- 李東垣,補土派奠基人
- 李東垣是怎么躋身于金元四大家的?
- 補土派:一切以保護脾胃為重
- 02 學《脾胃論》,知道怎么把一日三餐吃得有價值
- 補土(脾)派理念:很多病都是脾胃虛導致的
- 現代人脾胃受傷的機會非常多
- 一日三餐,都是讓自己健康的機會
- 03 學《脾胃論》的好處
- 飲食過剩,化肥、農藥殘留,情緒不良,最傷脾胃
- 現代人的身體失調,很多都是脾胃受傷引起的
- 04 脾胃決定生死
- 邪氣為什么會在身體里停留?
- 先扶正,再祛邪
- 先趕走體內過度的風寒暑濕燥火,然后再祛邪
- 貳:脾胃受傷,不可小覷
- 01 治病要分清輕重緩急
- 身體多處出現病癥時,要分清輕重緩急
- 先用升麻連翹湯治咽喉,后治脾胃
- 02 脾胃是身體的根本
- 很多人為什么身體浮腫, 大便溏多,不成形,肚子脹……
- 沒有胃氣就會死人
- 脾胃差,吃平胃散
- 吃了平胃散,還要加服導滯通經湯
- 03 脾胃受傷了,喝參術調中湯
- 脾胃受傷了有哪些癥狀?
- 脾胃虛了,用參術調中湯、橘皮枳術丸來補
- 盡量用食療的方法,用艾灸、拔罐、運動來調整
- 04 脾胃受傷,吃人參黃芪散
- 脾胃虛弱分虛中有寒、虛中有熱,要灸中脘、氣海、足三里
- 調理身體,要多管齊下
- 05 脾胃差,身體胖,氣喘,喝扶陽助胃湯,艾灸中脘、氣海
- 肥胖的人正氣不足,要少吃涼的東西
- 肥胖的人脾胃受傷了,喝扶陽助胃湯
- 06 脾胃不好,情緒憂傷,艾灸中脘,服木香順氣湯
- 勞倦內傷、飲食失節,是身體內部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 脾胃弱和情緒不好,是導致生病的重要原因
- 調理腸胃,艾灸中脘,喝木香順氣湯
- 飲食不當、情緒不好會傷身體
- 07 脾胃不好,用黃芪建中湯
- 天氣和情緒,也是導致脾胃出問題的重要原因
- 臉色泛青,要考慮是不是肝出問題了
- 調理脾胃,用黃芪建中湯
- 多學古代醫案,不僅能了解醫學起源,還能了解實踐方法
- 叁:治病要依據四季的節律
- 01 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都要順應自然節律
- 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一定要順應自然的節律
- 同樣的藥和方子,不同時間使用,治療效果不同
- 胃潰瘍,喝黃芪建中湯
- 治病養生,一定要順應四季變化的規律
- 02 真正的高人治病,一定按照四時升降沉浮的道理來
- 來源于《黃帝內經》的傳承
- 生病,要先調脾胃
- 脾胃受傷嚴重,喝益胃升陽湯
- 03 附子溫中湯,將身體放在四季變換中調養
- 沒胃口,說話沒勁,身體沒有力氣,什么原因?
- 張元素將藥物分為五類,對應一年四季五階段
- 用附子溫中湯,把您的身體格局調得與四季相應
- 04 春天頭暈眼黑,內心煩躁,用天麻半夏湯
- 春天最容易犯動風之證
- 天麻半夏湯,治療內風病的必備之藥
- 調理腦供血不足、梅尼埃病、帕金森病等虛風內動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補虛,另一方面要通瘀
- 05 夏天飲食過冷,脾胃受傷,喝茵陳附子干姜湯
- 調理的方向錯了,病情會越來越重
- 夏天受寒,喝茵陳附子干姜湯
- 這則醫案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
- 肆:情緒影響脾胃健康
- 01 情緒不好,脾胃不好
- 情緒不好,勞累過度會導致脾胃不好
- 為什么中氣不足?
- 情緒不好,病向兩個方向發展
- 02 孩子受驚嚇,灸申脈、照海,吃沉香天麻湯
- 小孩子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受到驚嚇而生病
- 小孩受驚嚇,用《黃帝內經》來治
- 灸申脈、照海,吃沉香天麻湯就可治好小孩驚厥
- 孩子正氣不足就容易受到驚嚇
- 03 人的情緒和脾胃失調,兩者互為因果
- 調脾胃,首重調情緒
- 看點喜歡的東西,做一些喜歡的事,身體才能好
- 情緒好的人,就算得病了也很快能好
- 伍:調脾胃,先調生活方式
- 01 調整生活習慣和心態,比吃藥管用多了
- 即使不吃藥,做到這三點,身體也能慢慢恢復
- 第一要“慎言語”
- 第二要“節飲食”
- 第三要“懲忿窒欲”
- 02 吃得太好了,家中可常備“滋腎丸”
- 喝酒、吃肉過度,會導致體內有熱
- 這時候要服滋腎丸
- 03 吃東西要保持節制
- 誘惑、享受的反面就是傷害
- 用猛藥的時候,出現副反應那是正常的
- 04 調理疾病,最后調的都是生活方式
- 胃脹、胸悶、老咳喘,吃平氣散
- 胃脹、胸悶、老咳喘后期,吃加減瀉白散
- 要想身體不出問題,別吃太多肥甘厚味
- 封底
- 養命之方:名醫解讀李東垣脾胃論-下
- 文前
- 陸:脾胃生病常導致瀉下問題
- 01 小便不通,要吃滋腎丸
- 小便不通,是體內氣化出了問題
- 現在水濕重的人特別多
- 滋腎丸,專治小便不通,熱在下焦的人
- 02 小便不利,吃茯苓琥珀湯就能治好
- 小便不利,有三種情況
- 如何治療?吃茯苓琥珀湯
- 煎藥的水跟喝茶的水都有講究
- 03 一般性腹瀉和痢疾,一定要分清
- 腹瀉和痢疾怎么分
- 千萬別按照教科書去看病
- 04 手腳冰涼還拉肚子,服錢氏白術散
- 人一旦過度疲勞,再受寒就很容易生病
- 錢氏白術散,專治手腳冰涼、拉肚子
- 用藥穩住局面以后,食療調理是非常重要的
- 柒:喝藥與其他方法一起用效果好
- 01 “凡瘡見膿,九死一生”
- 瘡、疽、臃、腫,任其發展,真的會死人
- 有了毒瘡,艾柱放到蒜上灸
- 黃連消毒飲,搞定毒瘡分分鐘
- 02 面癱,艾灸地倉穴和頰車穴,喝秦艽升麻湯
- 左邊面癱,臉和嘴會往右邊歪
- 地倉穴、頰車穴,治面癱跑不了的兩個穴位
- 治療面癱,喝秦艽升麻湯
- 面癱也有虛、實證
- 03 受寒之后身體痛,用熨法就能治療
- 身體受寒,用溫熱的方法治
- 中醫的外治方法之一——熨法
- 冬天受寒肚子痛,自己就可以用熨法調理
- 04 身體虛,用理中丸加附子,真人養臟湯、艾灸
- 長期生活在地勢低的環境中,會造成體內濕重
- 體內寒濕混在一起,陽氣就會越來越不足
- 身體虛到一定程度,不僅要吃藥,還要配合艾灸
- 一邊用藥,一邊艾灸
- 05 身體“上熱下寒”?刺血、艾灸,吃普濟消毒飲
- 體內有沒被清干凈的毒,在春天最容易發病
- “上熱下寒”怎么治?刺血、艾灸,吃普濟消毒飲
- 既濟解毒湯,專治“上熱下寒”
- 要想治好病,就要調好情緒
- 06 小腿冷,用加減白通湯
- 受寒后小腿冷、腹瀉怎么辦?
- 不用艾灸,這病就好不了
- 用加減白通湯,幾天就好
- 古人的治病經驗,我們要多學多用
- 捌:小病小痛,調脾胃就行
- 01 頭痛、頭暈,喝半夏白術天麻湯
- 身體煩躁,不一定是體內有火
- 有痰要補脾胃:半夏白術天麻湯
- 02 氣虛引起的頭痛,要喝順氣和中湯
- 氣虛引起頭痛
- 外感的實證和內傷的虛證特別像
- 頭痛,喝順氣和中湯
- 03 重感冒,喝普濟消毒飲
- 傳染病,需要“隔離”
- 普濟消毒飲,專門祛瘟疫
- 04 牙齒不好,用馘鬼散、調胃承氣湯
-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 治牙疼的秘方:內服馘鬼散、調胃承氣湯
- 05 美容,要調脾胃,喝沖和順氣湯
- 脾胃好不好,臉上就能反映出來
- 脾胃調好,才有好臉色
- 臉色不好,就服沖和順氣湯
- 06 你有疝氣怎么辦?吃沉香桂附丸或天臺烏藥散
- 很多小朋友和老年人都有疝氣
- 疝氣到底是什么病呢?
- 受寒的人容易得疝氣
- 如果體內寒氣太重,可以兩個方子交替使用
- 07 體內有濕熱引起的病,用當歸拈痛湯治療
- 古代的腳氣病跟現在的腳氣病不一樣
- 當歸拈痛湯,祛掉體內瘀血沒商量
- 痛風、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等濕熱病,當歸拈痛湯都能治
- 08 心悸,喝名方炙甘草湯治
- 什么是結脈?什么是代脈?
- 炙甘草湯治療心臟偷停效果非常好
- 炙甘草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
- 09 抽動癥,喝人參益氣湯調理
- 當患者“尋衣撮空”時,說明已經病得很重了
- “血汗同源”,人如果強行發汗,會傷害元氣
- 吃人參益氣湯,可以消除抽動癥
- 10 月經“暴崩”,要喝黃芪當歸人參湯
- 脾胃受寒,會導致月經量突然變大
- 脾胃虛弱,要喝黃芪當歸人參湯
- 玖:小方治大病
- 01 升陽益胃湯,調理脾胃不好立竿見影
- “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
- 脾胃不好的人有什么癥狀?
- 脾胃不好,一定要喝升陽益胃湯
- 為什么方子里面總加風藥呢?
- 升陽益胃湯還能治體內有濕熱導致的各類疾病
- 02 體內濕重,喝羌活勝濕湯
- 體內濕重的內因和外因是什么?
- 羌活勝濕湯,專門為身體祛濕
- 為什么風藥能夠祛除濕氣呢?
- 03 補中益氣湯,專門治脾胃虛弱
- 我們的脾胃為什么會出問題?
- 心火和相火是什么火?
- 虛熱有時候并不是感冒
- 補中益氣湯,讓您元氣滿滿的千古名方
- 補中益氣湯和升陷湯,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
- 04 黃芪人參湯,能夠讓人起死回生
- 夏天的時候,氣虛和陰虛的人最難過
- 當元氣被熱氣傷到后,有什么表現?
- 黃芪人參湯,專救脾胃氣虛的人
- 05 清暑益氣湯,長夏調脾胃
- 當外界濕氣重,本身脾虛的人就容易生病
- 何以消煩暑?一碗清暑益氣湯
- 什么時候用清暑益氣湯?
- 清暑益氣湯,現代人要怎么用?
- 封底 更新時間:2023-08-16 14: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