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著名的管理學教授巴托洛梅指出,培養信任和坦誠的因素,至少應該包括六個方面,即“溝通”、“支持”、“尊重”、“公平”、“可預見性”和“勝任工作”。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管理的終極目標。
最理想的管理就是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也就是沒有管理。因為人人學會了自我管理,恪盡職守,那些所謂的管理制度、條條框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管理要實現這樣一種理想狀態,前提就是管理者對下屬或員工做到充分信任。
沒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進入更好的層次和更高的境界。傳統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人的個性和創造力,而未來的社會由于員工的知識更加豐富,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樣,這樣就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
1.人人都是管理主體;
2.以人為本,順應人性,尊重人格;
3.通過管理文化建立一種高度的和諧友善、親切融合的氛圍,企業成為一個密切團體;
4.順應形勢,順應社會運行的自然法則,使管理成為一個自然的過程,使企業成為一個自我組織、自我協調的有機體,能夠協調高效有序地運行。
美國通用電氣CEO韋爾奇的一個經營的最高原則:“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或者反過來說也一樣:“管理得好”就是“管理得少”。
要“管得少”,又要“管理住”,還必須進行合理的委任與授權。事必躬親導致的結果一是效率低下,二是團隊失去工作積極性。因此必須通過合理授權,使團隊成員有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在必要的指導和監督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賦予下屬相應的責權利,鼓勵其獨立完成工作。
本書提倡“沒有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的公司管理理念,認為來自于領導之“管”只是暫時的行為,而來自于員工自身的“管”才是長久行為。閱讀本書,可有助于公司領導在管理這方面真正領悟執行這一概念,真正讓自己的公司產生活力和高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