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道君無道
五代時,后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造反,被困太原,不得已向遼國求援。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替石敬瑭解圍,立其為后晉皇帝。四十七歲的石敬瑭,對三十七的耶律德光感恩戴德,拜他做了干爹,為表孝心,特將幽、薊、云、儒、順等燕云十六州獻遼,而后,又引遼兵滅后唐。
遼國以五回嶺、石門關和北部螺山為界,將燕云十六州劃分為南京、西京兩道,分別為析津府、大同府所轄,從此,中原盡失長城藩籬。后周世宗柴榮為中原安危計,意圖收復燕云,功未成而身先死,后周世宗尸骨未寒,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在陳橋驛被眾將士黃袍加身,他假惺惺客套了幾句,便笑納了皇位,立國大宋,一統大河南北。
然則燕云未復,北方不平,始終是趙匡胤心病,他嘗言道:“天下視幽薊為北門,無幽薊則天下時常不安。”更設立“封樁庫”曰:“石晉割幽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民獨陷境外,朕深憫之。挨私庫所蓄滿三五十萬錢,即遣使與契丹約,茍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此金帛以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此財,募勇士,暗圖攻取耳。”可惜又是出身未捷身先死,為后代北宋君臣留下了一個老大難題。
光陰荏苒,江山傳至大宋第七位官家哲宗皇帝趙煦手中,這位官家本來想有所作為,哪知未來得及生下兒子便英年早逝,向太后和大臣們只好從他的兄弟之中挑選繼位之人。
哲宗以下,以大寧郡王趙佖居長,照規矩新皇帝應當是他,可他患有目疾,因此被排除在外,向太后便打算立端王趙佶為君,時任宰相張惇卻道:“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并建議立哲宗同母兄弟簡王趙似。向太后心想,你說立誰就立誰,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當即反對道:“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向太后口中的先帝,便是神宗皇帝了。
端王趙佶此人,風流多才,崇尚道教,即位后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初時尚可任賢用能,之后愈漸昏庸,親信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等一干佞臣小人,直攪得天下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及至靖康年間,大宋江山已是搖搖欲墜,而趙佶卻整日如在夢里,溺信虛無,窮奢荒淫,耗費潑天人力財力,搜羅普天之下的奇花異石,修宮建苑,于廟堂至高之處,做起了謫仙人。
恍惚中聽聞女真興起,完顏阿骨打揮兵席卷了遼國東京道,趙佶突然熱血沸騰,以為完祖宗未竟之志、立不世之功的機會到來,打起了規復燕云的主意。他盤算,聯金攻遼,燕云唾手可得,遂力排眾議,與蔡京、童貫、趙良嗣等人謀劃許久,幾經周折,終于在宣和二年五月,與金締結盟約,雙方約定,給遼國來個前后夾攻,金攻中京大定府,宋取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正當宋廷整軍經武,準備北伐時,警報如雪花般從南方飛來,說明教方臘起兵造反,攻城略地,其勢難擋。朝堂上下,一時驚慌失措,伐遼之事,只好擱淺。
原來,大宋各級官吏,見官家如此胡來,大伙兒誰肯含糊?借著朝廷征集“花石綱”之機,大肆搜羅盤剝,此舉既能獻珍寶以表忠心,又可刮錢財中飽私囊,何樂而不為?至于百姓死活,干自己鳥事?
一日清早,歙縣幾名下來搜羅奇珍異寶的差官在里正方有常帶領之下來到了七賢村,只見眾差官如狼似虎,踹了張家門,踢了李家郎,一時之間,村中喧嘩四起,吼叫哭鬧中夾雜著雞飛狗跳。
明教教主方臘,領著方肥、方七佛、汪老佛、楊八桶等教眾拜完了菩薩,正要闡述教義,探討引領天下百姓脫離黑暗苦難之道,聽聞外面聒噪,紛紛起身,一出門,就看到方有常領著兩個差官,大搖大擺地來到跟前,方有常在一差官耳邊言語了幾聲,又向方臘努了努嘴。
那差官拿眼睛掃了掃方臘等人,左手按定了腰間刀鞘,右手戟指方臘,大聲喝道:“兀那姓方的白臉漢子,見了本官為何不上前行禮?聽人說你家藏有寶貝,快與本官獻出來,如若不然,便是欺君罔上,本官立刻叫人將你這賊眉鼠眼的惡棍綁到縣衙,先打你一百大板,再刺配充軍到苦寒之地,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方七佛、楊八桶俱是脾氣暴躁之人,看到這差官耀武揚威樣子就已火起,這會兒又聽他神氣活現羅里吧嗦說了一大通,哪里還能按捺得住,這邊方七佛正要罵“混賬王八差官”,“混”字未出口就被方臘按住,那邊楊八桶剛邁出一步,又被方肥拉住。
另外一個差官,一瞧這陣勢,“嗆啷”一聲把出刀來,口中呼喊道:“怎么要造反么?來人呢,有人要造反啦!錢大哥,你等著,小弟去招呼兄弟們!”說罷轉身要走,聽得一人喊道:“差官大人,且慢!”聲音不大,卻含著幾分威嚴,這差官不由自主停住腳步,轉過身來,只見方臘向前走了兩步,叉手抱拳道:“山野草民,不懂禮法,冒犯了差官大人,還望海涵,些許薄禮,不成敬意,聊作大人們的喝茶錢。”說著從懷中摸出了兩碇大銀,雙手奉給了錢官差。
錢差官瞅了瞅方七佛、楊八桶等人,伸手抓過了銀子,口中說道:“這如何使得?聽聞方大官人仗義疏財,造福一方,本官是素來仰慕的,只因上面下了牌子,說方大官人府上有一頂香爐,乃是呂純陽在九峰山上修行時所用,大官人若是將其獻出,必得圣上喜愛,到時賜你個一官半職,榮華富貴定然是少不了的。”
方臘轉身向方肥道:“方賢弟,就請你將那香爐請出,獻給差官大人。”楊八桶喊道:“大哥,那可是本教圣物!”方臘向他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多言,楊八桶果然不再說話,雙目如電,在方有常及兩個差官身上掃來掃去。
不一會兒,只見方肥捧出了一頂四方香爐,爐身上斑斑綠銹,正面刻著八卦圖,爐耳是兩只青羊頭,雕塑得十分精致、栩栩如生,錢差官搜刮過不少奇珍異寶,是個識貨的大行家,見這香爐爐身拙樸厚重、氣象莊嚴、古意盎然,配以青羊雙頭,端的是超凡脫俗,頗有幾分道家仙氣,捧在手中沉甸甸地,爐中香灰尚在,顯是倉促間未打掃干凈,暗自喝彩道,好寶貝!
兩位差官得了這件寶貝,不由得喜出望外,心中暗想:“有了這寶貝,升官發財那還少得了么?”錢差官向方臘說道:“方大官人,本官定然會在朱大人面前多多美言,請大官人靜候佳音,本官這就告辭了。”說罷,帶領方有常和另一差官,捧著香爐,喜孜孜離去。
這具香爐本來是方臘等人拜菩薩時所用之物,是教中兄弟千方百計從山西尋來,向來被眾教徒視作圣物,要將這圣物獻出,眾人心中雖然是極不情愿,但是想到方臘此舉必有深意,也就不再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