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評論第1章 夢想成真,花了十八年
暑假回娘家,家里正在裝修三樓,當初買下店鋪,一樓和二樓陸續裝修好了,唯獨三樓未封頂完工,于是三樓就成了媽心心念念的待修工程,整整18年了,現在才封頂完工,裝修三樓房子。上午11點半不到,裝修師傅下樓來了,跟我們打了個招呼,便騎上摩托車回去了,我很納悶,問老媽,媽說,這里做事的師傅都這樣啊,沒到12點就下班了。
“11點半也還差14分鐘啊“
媽媽笑了笑:“親戚介紹的師傅,是這樣的,不好說”
“那幾點開工呢”
“9點,有時9點20才來”
“下午呢”
“下午2點多來,5點半下班了”。
“暈啊,上下班都那么不準時,這么隨意,兩天的活分三天來做”
“鄉下都這樣,干活比較自由一點”
在花城打拼多年,習慣了外資企業行動十要的訓練和作業標準SOP等專業磨練,工作都得依據公司的管理規定來,我實在不贊成這么懶散的作業方式,既然是工作,就應該守時守規,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不說外企白領,就是街邊小店的豆腐佬,或者滿街跑的快遞小哥,干起活來,都是分秒必爭,忙個不停,飯點到了,他們可沒有這么慢悠悠的騎車回家,坐著好好享受餐飯,我見過他們,蹲在低矮的小店里,吃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角炒肉配米飯,還有的快遞小哥,坐在路邊的石凳上,身上還穿著厚重的工作服,頭上戴著頭盔,天下著小雨,他忽略小毛毛雨,坐在石凳上,就著雨水吃快餐,匆匆的扒飯。人來人往,來去匆匆,沒有人顧及他人路邊吃快餐的感受,大家都一樣揾食艱難一樣匆忙。一線城市的忙碌、艱辛和小城市的慢生活比起來,不是差條街的距離,是差400公里的距離。
媽媽繼續道:“本地的師傅是這樣的,外地來這打工的師傅工就不一樣了,前期工程是搭竹架,刷外墻、鋪地磚,請的是江西師傅,是倆口子,他們做工是很認真努力的,天剛亮,他們就在咱店門口等著了,每次你爸一開店門都發現他們在門口等著,進來直接上三樓干活,不喝茶不聊天,自帶電飯煲和大米,中午12點,下樓來接水煮飯,菜是早上在家里炒好了的,中午煲好了飯,菜放熱飯上面,就這么吃,下午一直干活到天黑看不見了才下樓來。包工頭給他們工資300塊一天,無論是磚塊還是沙子,每次都挑的滿滿的,我說他們,沒有工頭看著,不用挑那么滿,太辛苦了,可是他們還是裝的滿滿的,真的很拼命干活的人,夫妻倆出門干活,是好搭檔,別看女人家家,干起活來一點也不輸本地師傅,男人在竹架上刷外墻,女的在這傳遞材料,身手敏捷,搭檔的很默契,干活很快呢”。
說到這,媽媽深有感觸,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她和老爸那時也這么年輕,一起出門做工,像現在這對江西夫婦一樣,早出晚歸,賣力工作,自帶電飯煲,中午和其他工人們一起,在工地上燒火做飯,做的最多的是苦瓜咸菜燜五花肉,簡簡單單,大快朵頤,工地上,是賣力氣的活,吃飽飯,特別是有肥肉,吃飽才有力氣干活。
那時簡簡單單,無論做工還是結算工錢,只要努力干活,付出辛苦的汗水,就能換回一張張鈔票,養家,交孩子學費,工錢有按天結算,也有按工程進度結算,特別是封頂完工,那一天,大伙都特別開心,特別的有成就感,多日的辛苦勞作,看著房子在自己雙手一磚一磚的壘砌,終于封頂完工,有著工程完工后的喜悅,更有辛勤的汗水換回來的回報,厚厚的鈔票,那是實實在在的回報。
完工那天的飯菜也是最豐盛的,主家一定會做豐盛的一餐犒勞大家,另外每人都發一包煙,無論抽不抽煙,男人女人都有,每個人拿到都喜滋滋的,很開心,那時爸爸雖然抽煙,但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每次回到家都把煙交給媽媽,也不說一句話,沉默寡言和男人愛面子的脾氣如天下烏鴉一般黑,媽最是聰明賢惠,也不問他,也不說其他的,收好了煙,待湊齊了一條煙,拿到附近商店,換了錢回來,又是一項收入。工人家庭的經濟來源,真真一份汗水一份收獲,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掙回來的,一天天,一點點的積攢。
我和弟弟并不知道,也未體會過這樣的辛苦勞作,更不知道爸媽那時候遇到的困難、拮據、甚至受過的欺騙,憤懣,失業下崗的迷茫、困頓,不知道那時候家里的種種困難是爸媽如何解決的。
過年到太外婆家(外曾祖母),老阿太總拉著我的手,說起過往的種種,常常說到淚眼婆娑,我也跟著流淚,后來舅舅告訴我,阿太每次都這樣,過年見到那么多子孫聚在一起,感嘆幸福來之不易,所以容易回憶過往的艱辛,就拉著我們聽她講故事,每次都哭,后來我不哭了,不是阿太講的不夠生動,我懂了,她老人家喜歡回憶往事,說出來、哭出來就好了,我做個耐心的聽眾就好。
阿太拉著我的手說,長大后要好好孝敬你媽媽,她很不容易啊,吃了很多苦,很辛苦帶大你們,一定要好好報答,說到這,老人家總是眼淚一串一串的流。孝敬父母,這是自然的事,為什么老太太每年都要苦口婆心似的叮囑,每次還傷心的老淚縱橫,我納悶的是這個,可是大人都這樣,總把小孩當小孩,總認為小孩子不懂事,所以要多教、多說,說呢,也不說全,所以小孩子也就慢慢走神,左耳進右耳出了。
現在想起阿太那時說的話,才明白父母那輩人的辛苦…..說完故事,阿太總是要補充一句,明年過年叫你爸一定來啊,她每次見面第一句都問,你爸爸還是不肯來呀,末了又抱著無限希望,明年一定要來啊,我不明白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爸爸過年總不去阿太家,大家一起其樂融融,不是很開心嗎,阿太也從來不解釋什么,總是滿眼期待,心懷希望,就是不說明。
大人們又總是把大人說話小孩不要問,不準插嘴作為口頭禪,小孩子的好奇心就是被這句口頭禪給磨滅了。
現在長大了,母女倆閑聊,才明白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