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律修煉手冊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作者自序:從盜竊成癮的輟學生,到世界級寫作者
1991年,我的生活陷入巨大的黑洞中。
在幾次輕罪前科之后,我終于面臨盜竊重罪指控,被送進了看守所;我因為長期曠課,被學校開除;我能每天打18個小時游戲……總之,我就像掉進了一個自我毀滅、失去控制的旋渦。
于是,我下定決心做出改變。雖然那時我并不知道該怎么做,但無論如何,我真的不想穿著囚服度過自己的人生。
我開始聽個人成長相關的音頻課程。那時我非常喜歡這些課程傳遞的積極信息,有時候一天能聽兩三個小時;這些內容深遠地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和信念。我開始設定目標,踐行自律,一點一點改掉過去的壞習慣。
后來,我重新進入一所大學。
得益于自己做出的一系列積極改變,我選了三倍于常規的課程量,并且只用三個學期就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和數學雙學位。在畢業典禮上,我被授予了計算機科學最優秀學生的榮譽。
通過一步一步自我激勵完成的這些轉變,我感到震驚。
畢業以后,我開了一家游戲公司,此后經營了10年。在頭5年里,這份事業困難重重——我陷入了債務危機,宣告破產。可是我并沒有放棄,因為我知道保持堅韌的重要性。
通過不斷努力,我最終扭轉了局面。在后5年里,我的生意經營得非常好,公司發行的游戲得了很多獎,甚至還上了《紐約時報》。
隨著在個人成長這件事上不斷探索,我越來越多地從中受益,于是我又讀了超過1000本關于這個領域的書。我依然聽音頻課程,同時參加線下交流會,讓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
之后,我開始把學到的知識和親身經歷融合起來,建立起自己對這個領域的洞見。
1.傳承
我感到自己有一股強烈的愿望,想要把學到的東西回饋給這個世界。于是在1999年,我開始寫文章分享自己的思考。
最初我只是寫軟件開發、創業、銷售等方面的文章;后來我開始寫時間管理,寫生活規劃,寫人生成就,等等。很多讀者把我分享的內容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每當收到他們的反饋,我都由衷地感到高興,而這又反過來激勵了我輸出更多內容。
我加入了一個服務于專業軟件開發者的公益協會,并志愿擔任協會副主席。一年以后,我又當選了主席,這讓我有了更多機會服務整個組織。多年以后,我收到了一個小驚喜,得知自己入選了協會的名人堂。
我創建了一個游戲開發者論壇,后來這個論壇變得非常受歡迎。我非常喜歡把人們聚集在一起,大家分享自己的創意、教訓和深刻洞見,所有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
幾年以后,我把論壇轉讓給了幾位會員;上一次查看的時候,我發現這個論壇依然在運營著。
我開始被邀請在很多軟件開發大會中發表演講,并且連續幾年主持一個獨立開發者圓桌會議。
當時獨立開發者還不受重視,所以我們的圓桌會議總是被安排在大會最后一天的尾巴上。但我把這變成了一項優勢——因為后面沒有人再用會議廳了,所以我讓大家想待多久待多久,直到最后清潔員趕我們走。
于是,原本一個小時的圓桌會議變成了一場三四個小時的聚會,大家從中獲益良多。多年以后,當初的一個參會者跟我說,我的論壇和圓桌交流激勵他創建了一家非常成功的游戲公司,如今他已經每年收入上百萬美元了。
2.對個人成長的熱愛
我沒有通過這些個人成長相關的事情賺任何錢。我的確在上面付出了很多時間,但始終把這些事情當作副業愛好。我的游戲公司收入可以負擔生活開支,所以我才能持續寫文章、做演講、參加志愿活動、組織論壇等等。
很多年里,我都懷抱著一種與他人共贏的熱情。這種熱情是“嫉妒”的反面——這種熱情意味著,你能夠從他人的成功中獲得由衷的快樂。
我喜歡那些幫助別人實現改變的驚喜時刻,這些經歷仿佛照亮了我的內心。
由于收到很多讀者的建議,我在游戲網站上單獨開了一個模塊,專門放自己的文章供別人免費閱讀,這樣大家就能很方便地查找了。
這些文章慢慢被一些搜索引擎發現,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鏈接和轉發,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軟件行業之外的讀者。我沒有做任何事情去推廣這些文章,但最終它們還是通過口碑傳得越來越廣。
很快,我開始收到讀者們越來越頻繁的留言,他們希望我把文章出版成書,做成雜志、訂閱郵件,以及翻譯成其他文字。我不斷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積極反饋。
幾年之后,我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越來越多的人來我的游戲網站,不是為了下載游戲,而是為了閱讀文章。后來,連CNET[1]都開始付費邀請我為他們寫一個月度專欄。
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發生,我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職業道路:我能不能把這個“副業愛好”變成一份事業?
隨著時間推移,我慢慢對游戲生意失去了興趣。發行游戲是我20多歲時的理想,但在經營了10年之后,我已經準備好做出新的嘗試了。很明顯,相比電腦游戲,我更擅長激勵人們做出積極改變。
我很認真地做了一些內在探索,最終得出結論:離開游戲行業,我能夠做得比現在更好。
我發現即使在游戲行業里,相比自己開發,我也是更喜歡幫助其他開發者做出更多好游戲。我開始收到人們寄來的書和CD,很多讀者告訴我,是我激勵他們創作出了這些作品。
我有一種感覺,自己正被指引著走上個人成長的道路。隨著時間推移,我感到越來越難以拒絕它的召喚。
3.轉變
2004年年中,我參加了海氏出版社(Hay House)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I Can Do It!”大會。當聽到韋恩·戴爾博士關于內在信念能量的演講時,我感到內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強烈情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實際上,不只是戴爾博士的演講,更重要的是身邊圍繞著如此多追求成長的朋友,大家會聚產生了巨大的能量,而這份能量深深地影響了我。
我仿佛找到了一種強烈的歸屬感,知道自己真正屬于哪里。
當韋恩博士結束演講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愿景:我要做一個像他那樣站在演講臺上的人,激勵人們做出積極的人生改變。
我加入了頭馬國際演講俱樂部[2],學習怎樣公開演講。
2004年秋天,我注意到了博客這個工具的快速崛起。
我意識到,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工具,從此以后,我只需要專注于創作新內容;尤其棒的一點是,人們可以訂閱我的文章推送了;這樣每次我發布了新內容,他們就能收到自動通知。
這是一個黃金機會,我沒有理由再等下去了。
于是,在2004年10月1日那一天,我正式創建了StevePavlina.com網站,開始即時發布自己的最新文章。
StevePavlina.com網站很快就開始爆發,幾年之內,它變成了全世界個人成長領域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
我沒有花一分錢來推廣它,我也不在上面銷售任何商品。我只是熱愛分享,所以我把自己最好的思考都免費分享出去。我相信只要自己保持這樣的學習和成長,就總會有新的靈感產生,永遠不會枯竭。
4.能量流動
通過口碑傳播,我的網站流量增長得非常快。
一開始,StevePavlina.com網站并不賺錢,但最終我找到了方法,知道了怎樣通過這些作品獲得持續收入,從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2006年,網站收入已經足夠覆蓋我的生活支出;到年底時,產生的收入甚至已經比我之前的游戲生意更多了。
自那之后,我又嘗試了很多商業模式,主要目標就是確保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我希望確保財務問題不會變成創作的阻礙。
2006年10月,我最終關掉了自己的游戲公司。
大約在寫博客一年之后,我收到了一封信。寫信的人說,他原本正在想著用什么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不知怎么看到了我的網站,他一口氣讀了6個小時。等讀完的時候,他已經不再考慮自殺的事了。他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思考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出怎樣的貢獻。
讀完這封信,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后來我收到過無數的來信,讀者們反饋,我的文字給他們帶來了積極影響;一些人甚至說,是這些文字挽救了他們的生活,幫他們重建了希望。
我感到萬分幸運,能用這樣的一種方式給別人帶來幫助。
5.因果
2007年,海氏出版社跟我簽了一份出版合同;2008年,我的第一本書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Smart People出版。
在正式出版前的三個月里,單憑預售數量,這本書已經進入了亞馬遜的Top100榜單。后來,這本書被翻譯成了十幾種語言,在不同的國家出版發行。
當我們追隨自己內心的指引去做熱愛的事情時,這一路上發生的故事不是很美好嗎?
自從2004年開始寫博客以來,我已經寫了超過1200篇文章,足夠出版25到30本書。
2010年,我放棄了自己所有文章(以及音頻)的版權,將其在互聯網上免費公開,未來的文章也包括在內。
所以,對于所有這些作品,你享有和我一樣的權利。也就是說,你可以翻譯,可以出版,甚至可以重新打包然后銷售,這都沒有問題。如果你在亞馬遜上搜我的名字,你會看到人們已經出版了很多書,這些書都是基于我的作品。
我希望把清醒自主成長的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所以我覺得放棄版權是一個共贏的選擇,即使人們用我的作品賺錢也沒問題。
6.我的個人成長哲學
我的個人成長探索都極具實操性。我喜歡讓自己沉浸在各種體驗中,有些只是短期的,而有些則會成為長期的生活方式轉變。
比如,最初我是在1993年做了一次素食30天嘗試,結果從此變成了素食主義者;后來在1997年又轉變成純素食主義者。我還跑過洛杉磯馬拉松,練了很多年武術,在即興劇團中表演,嘗試100%純素生食,還有“多相睡眠”[3]……
我的個人成長哲學有三條核心原則:真實,愛,能量。
我信奉開放和真誠的交流。
我的第一原則就是保持真實。我愿意為此承受一些“名譽”上的損失,只要確定自己是在真誠溝通就好。
事實就是事實,無論它是不是受歡迎。
我信奉人生要做自己熱愛的事,愉快而滿足地過屬于自己的生活。
我不愿讓自己每天緊張兮兮,瘋狂工作,犧牲健康,或者占他人的便宜。我已經在人生的早期犯過這些錯誤,如今再也不會了。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設定現實可行的做事標準,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喜歡定期努力工作,但我也喜歡花時間旅行,進行有意義的社交,放松享受人生的樂趣。
最后,我信奉幫助他人獲得勇氣,讓人們直面恐懼而變得更加強大。
我相信每個人內在都蘊藏著偉大的品質,只不過需要通過探索才能把它挖掘出來。我從不宣揚所謂一夜暴富或者“快速成功”。我會坦誠地告訴人們:個人成長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努力;當然,也值得我們付出這些努力。
我的人生目標:
·深切地關懷,充滿樂趣地與世界連接,強烈地熱愛,慷慨地分享;
·愉悅地探索、學習、成長并取得成就;
·創造性、聰明且高尚地為這個世界整體的美好做出貢獻。
7.信息vs信使
一些人覺得我有點與眾不同,我完全接受這個評價。我不認為過跟所有人一樣的生活有什么意義。我的很多朋友都很與眾不同——這里的“與眾不同”,我指的是快樂。
從1992年開始,我就從來沒有從事過什么常規的工作,生活主要靠自己建立的被動收入。
我生活在拉斯維加斯,我非常喜歡這座城市的氛圍;我喜歡開玩笑,喜歡和人們分享歡樂;我熱愛敞開心靈的情感,熱愛充滿激情的愛,還有溫暖的擁抱;我熱愛旅行,總是在登上飛機準備去一個新地方時感到興奮;我喜歡結識新朋友,和內向的人、外向的人都能夠相處愉快。
現在,你已經對我這個“信使”有了一些了解。希望你能花一點時間讀讀我的文字,看看哪些部分能讓你感到激勵。
毫無疑問,你會找到一些喜歡的觀點;同時,也會有一些觀點挑戰你原本的認知,讓你難以接受。如果咱們對所有東西看法相同,你我豈不是同一個人了?
個人成長是高度個性化的體驗,沒有兩個人會對所有事物看法完全相同。
我想做的,不是說服你相信任何東西,也不是向你兜售任何個人成長策略。
我想做的,是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從而獲得成長。
注釋
[1]CNET:美國CNET Networks的簡稱,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互動媒體公司。該公司利用個性科技、游戲、娛樂及商業技術方面的內容,為眾多繁忙的現代人提供資訊、娛樂以及溝通服務。
[2]頭馬國際演講俱樂部(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在1924年成立于美國加州,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性教育組織,在全球140多個國家擁有16000多家俱樂部和30多萬名會員。其宗旨是幫助人們提高溝通能力和領導力。
[3]多相睡眠:即達·芬奇睡眠,據說達·芬奇就是采用多相睡眠,他每隔4個小時就睡15分鐘。人們可根據工作的具體狀況,在白天按時分期睡眠。多相睡眠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在一周內節約30—4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