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神骨鑒附錄(1)
淺。金世宗發現他很有才干,便破格將他提拔為轉運使,后來又任命他為宰相。又一次,金世宗去上京,了解到北京留守劉煥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也很有政績,就直接將他任命為遼東路轉運使。
大定十七年(1177),金世宗對他的宰相說:“朕今年已55歲了,若過60雖欲有為,也無能為力了。為此,他規定,所有官員,只要到了60歲,便允許其辭去官職。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二十四日,金世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67歲,廟號世宗。
《元史·耶律楚材傳》中記載,耶律楚材(1190一1244),字晉卿,契丹人。三歲時,父親溘然長逝,由母親楊氏教他讀書。他博學多才,既有安邦定國的謀略,又十分通曉天文、地理、律歷、數學以及醫藥衛生、占星卜卦等方面的知識,并且善寫文章,下筆如神。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燕京時,聽說耶律楚材是個人才,立即召見并起用了他,后來官至宰相。
元朝以馬上得天下,重武功,輕文治。成吉思汗在攻伐西夏時,得到一個名叫常八斤的制弓匠,此人以善造良弓頗得成吉思汗的賞識。常八斤非常愛夸耀自己,他常說國家方用武,要耶律楚材這樣的人有啥用?”耶律楚材聽到后說到:“治弓尚且要弓匠,治理天下豈不更需要治理天下的巧匠嗎?”楚材這句富有寓意的話語,受到了成吉思汗的稱贊,以后并逐步得到重用。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域時,對于中原的治理無暇光顧,官員們忙于為自己搜刮錢財,致使國庫空虛。成吉思汗的親信別達對成吉思汗說:“漢人對國家沒有用處,不如把他們統統殺掉,把中原一帶變為牧場?!币沙臉O力反對這種做法,并說:“陛下將要南下作戰,需要籌備大批軍需糧草,如果增加中原的各種稅收每年可得白銀50萬兩,布8萬匹,糧食40萬石,這怎么能說漢人對國家沒有用處呢?”成吉思汗非常贊賞這一看法,并讓耶律楚材負責辦理。于是,耶律楚材為了加征各種稅收,奏請設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課稅使,全部由有才能的人擔任。結果征收課稅按照預定的計劃完成,成吉思汗非常高興,并任命耶律楚材為中書令(丞相),無論大小事情,都事先征求人的意見后方行實施。
元太祖九年,耶律楚材奏請皇帝開科取士。他說:
“制器都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業,非積數十年,殆未易成也?!痹鏈首嗖⒘铋_科取士。于是,耶律楚材派宣德州負責教育的官員劉中到全國各地去監考。開考內容為經義、詞賦、論三科。規定被俘淪為奴隸的知識分子也令參加考試,如果有人隱藏不讓他們去考者,就處以死刑。經過開科取士,選拔了400名知識分子充任各級官吏。
耶律楚材擔任丞相多年,除了將自己的俸祿分送給他的親屬外,從未任用過一個私親做官。行省官員劉敏曾經問他:“你為什么不用私親做官呢?”耶律楚材回答說睦親之義,但當資以金帛。若使從政而違法,吾不能徇私恩也?!本褪钦f,對親友和睦,在生活上關心他們,物資上幫助他們就行了。如果派他們做官而違犯法令,這種徇求私恩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
淳佑四年(1244)五月,耶律楚材去世,時年55歲。他死后,有人誣告他“天下貢賦,半入其家?!碧竽笋R真氏派其左右親近的官員親到耶律楚材家中察看,其家中只有古琴、古今書畫,金石和遺文數千卷,而別無其他。
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孫子,憲宗蒙哥的弟弟,拖雷第四子),出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史稱其雄才大略,度量寬宏,知人善任,推崇儒術,他改蒙古國號為元,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皇帝位后,平定李、海都之敵,南下滅宋;統一全國后,又遠征日本、安南,擴大版圖;重視征邊扶邊,改革官制,加強中央集權;墾荒屯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為元朝的昌盛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樹。他之所以能夠建樹這樣大的豐功偉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視人才。
如西藏首領薩班的侄兒八思巴(出生于1239年),從小聰明伶俐,7歲能熟讀經文,并明其意,藏民都稱他為“圣童”?!鞍怂及汀笔遣卣Z,就是“圣童”的意思,后來便成了這個圣童的名字。八思巴在15歲那年,作為薩班的繼承人,到六盤山去拜見忽必烈。忽必烈見到他聰明伶俐,將他留在身邊。有一次,八思巴向忽必烈傳授佛法,忽必烈聽得津津有味,突然問道:“那么應該怎樣修行呢?”八思巴告訴忽必烈說:“要口念真言(指念咒),手結契?。ㄗ龈鞣N不同的手式),心作觀象(想象),沒有任何邪念,就能成佛?!辈痪?,忽必烈正式接受佛戒,成了佛教徒。忽必烈經過多次與八思巴接觸,見其確有才干,即位不久,便封八思巴為國師。至元元年(1264),為加強對西藏的行政管理,忽必烈在西藏設立了總制院,由八思巴為首腦,專門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西藏的軍政要務。八思巴以他卓越的才能,實現了元朝對西藏“政教合一”的領導,從而結束了西藏割據和分裂的局面,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八思巴又奉命制訂了“八思巴字”即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由忽必烈作為新的蒙古文字在全國正式分布使用,為中華各族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去世。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忽必烈在全國各地為他塑像,供奉在寺廟里,讓人們瞻仰。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1;70)封為燕王,十三年(1;80)就藩北平。他自幼聰慧機敏,深有城府,深受太祖喜愛。靖難之役之后,4;歲的朱棣登上大明皇帝寶座,是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繼朱元璋之后明朝又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借以鞏固皇權;建立東廠(特務機構名稱),以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派遣鄭和下西洋,實際暗中尋找惠帝蹤跡,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治理運河,暢通漕運,有利于南北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編纂《永樂大典》,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貢獻。
明成祖朱棣對于大明帝國多有建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資賢重直。他認為,一個國家要治理好,必須要有人才,特別是還要有敢于直言諫諍的人才。他曾多次告訴吏部君子為了國家不計個人得失,所以敢于直言,不怕丟官喪命;小人為了個人不考慮國家,所以溜須拍馬,只想升官發財?!彼€對其文武百官說道每個人的才識都不同,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此,我如果有了什么過錯,你們就要敢于明確提出來,我決不會責怪你們?!庇罉烦跄?,浙江義烏縣縣吏上表,直述戰亂之后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治理意見。明成祖看后十分高興,一一采納。不僅對其直言相諫進行通令嘉獎,而且將其奏折拿給六部大臣傳閱,并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遠在下面的官員都能如此關心國家大事,你們在我左右,更應如此?!痹げ可袝嶅a,早年曾為明成祖的部下,后又曾為惠帝督師阻扼燕軍。
成祖即位后,有人將他列入奸臣的名單中,并建議成祖將鄭錫治罪。成祖朱棣深知鄭錫才能過人,不忍將其殺死,便將其召來責問道:“你為何背叛我?”鄭錫回答朱棣說我不過是對皇上竭盡臣職而已?!背勺媛牶蟛灰?78一僅不怪,反而笑著將其釋放,并任命他為工部尚書。由于明成祖重視人才,不計舊隙,使得惠帝手下一大批有才之士,都歸服了他。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在第五次親征蒙古的歸途中,率師到達榆木川(今蒙古烏珠穆泌附近)時,一病不起,七月十七日死去,時年65歲,在位22年。
清太宗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生于1592年,卒于164;年)是在開國創業中成長起來的一位政治家。由于他深于實踐,經驗豐富,不僅文能治國,武能安邦,而且富有遠見。他把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作為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這一點,在大清河圍城戰中使他得到十分深刻的啟示。他親眼看見,明軍長期被圍,糧草斷絕,殺馬為食,馬吃完了,就吃樹皮挖野菜,盡管如此,仍不肯投降。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就是因為中原漢人讀書多,是非界限明確,每個人都把當亡國奴視為最大的恥辱。從這件事使清太宗認識到,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長久治天下;要做到長治久安,就必須精于韜略,有一大批賢能志士輔佐朝政,這就是文治的道理。所以,從此以后,清太宗便十分重視讀書,大力振興文化教育,提高滿族人的文化素質,他并作出規定,諸王臣的子弟,凡年在8歲以上,15歲以下者,都必須讀書,如果子弟不讀書,就責罰他們的父母。在提倡讀書的同時,清太宗便開科取士,錄取滿、漢、蒙古族中學習優秀的人為官。
為了廣選治國人才,清太宗經常對他的大臣們宣傳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他說:“金銀財物是寶貴的,但終歸是有數的,總有用完的時候,而人的才能卻不是能用金錢去衡量的。如果能得到一兩個真正有才能的人為國效力,國家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利益?!彼€告誡大臣們說我治理國家,以人才為根本,而你們這些做大臣的,也應該以推薦人才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否則,就是失職?!痹谟萌说膶嵺`中,清太宗一貫堅持不問資歷長短,不問身份貴賤,只問才學能力和品德,堅持唯才使用。如寧完我原是太宗侄兒薩哈嶙的奴隸,太宗發現他是一個人才,立即提升他為參將。后來,寧完我竟一舉成為清初的一位治國有方的名臣。漢官范文程原是明朝名臣,富有治國才能,太宗將其收降后,敬若’
神明,凡事都要征求范文程的意見后,才下詔去辦。洪承疇是明朝一位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的戰將,在幾次戰斗中,都是由于洪承疇的指揮,明軍力戰清太宗所率領的清軍,并使其連連失利。因此,清太宗對于洪承疇這樣一個有才之將十分敬慕,并決心將其弄到自己的身邊,為清廷出力。1641年,洪承疇率軍13萬、馬4萬去解錦州之圍。當時,洪承疇認為自己尚未準備就序,一時沒有出戰。然而祟禎帝卻一天幾次下詔催戰,洪承疇認為圣命難違,被逼倉促出擊,結果大敗,洪承疇被俘。清太宗聽到俘獲洪承疇的消息十分高興,急忙下令將其解到盛京,并讓明將范文程勸降,洪承疇不僅堅持不降,而且罵不絕口。清太宗對于洪承疇這種忠貞不二的崇高品質便更加敬佩,于是便親自前去探望,將自己身上穿的貂皮大衣脫下以賜。面對此種景況,洪承疇沉思良久,深感清太宗為有識之君,于是便叩頭請降(也是史書記載,清太宗以其寵愛的妃子相許誘降成功的)。洪承疇降清后,清太宗非常高興,曾陳百戲以表慶賀。對此,清廷諸將非常不滿,說道洪一羈囚,為何待他這樣重?”清太宗聞言笑著對他們說:“我們這些人頂風冒雨進行征戰是為了什么?”眾人臣道:“欲得中原?!碧谡f既然如此,我們有了明朝這員勇敢有謀之將,就像一些瞎子在到處亂撞的時候,忽然得到了一個領路的向導,難道不值得大賀特慶嗎?”文武百官聽后,認為太宗講得很有道理,個個心悅誠服。后來,洪承疇在清軍人關、挺進中原、蕩平江南等戰斗中,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堯舜禪位用賢能的史實。記載如下: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眻蛟唬骸坝酰☆B兇,不用。”堯又曰:“誰可者?!惫喽翟唬骸肮补づ跃鄄脊?,可用?!眻蛟唬骸肮补ど蒲?,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眻蛟唬骸按瑁∷脑溃弘拊谖黄呤d,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曰:“鄙德恭帝位?!眻蛟唬骸跋づe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于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眻蛟唬骸叭?,朕聞之。其何如?”岳曰:“育者子。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眻蛟唬骸拔崞湓囋铡!?
堯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授升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倍涫谒匆蕴煜?。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預薦禹于天。諸修歸之。然后禹踐天子位。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有一天,堯向大臣們問道:“將來誰可以繼承我的帝位呢?”大臣放齊答道:“你的兒子聰明達理,可以繼承?!眻蛘f唉!這個孩子品德不好,不能用?!倍嫡f道共工功勞很大,可以提拔?!眻蛘f:“共工能言善辯,夸夸其談,阿諛逢迎,貌似恭敬,心地不正,不可重用。”接著說:“哎,四岳,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你們諸侯中有賢明的人能奉命繼承我的帝位嗎?”四岳回答說:“臣等無德無能,有辱于尊貴的帝位,我們不能勝任?!眻蛘f道:“既然如此,請你們為我尋找賢才,不分貴賤親疏,在位不在位的都要替我推薦上來?!贝蠹耶惪谕暤貙蛘f道:“民間有一個死了妻子的人,他的名字叫虞舜,非常賢能?!眻蛘f道唔,我聽說過,此人怎么樣?”四岳回答說他是一個瞎老頭的兒子,父親很頑固,后母兇狠潑辣,弟弟驕橫傲慢,舜卻能夠孝順父母,關心弟弟,使家庭和諧。”堯說道我要考驗考驗他?!眻蜃灾獌鹤拥ぶ觳粻帤?,不足以托大任,決定把天下重任交給舜。把重任交給舜,對國家對人民有利,對丹朱不利;如果把重任交給了丹朱,則對國家不利而對丹朱有利。權衡利弊后堯說道終不能置天下于不利而利一人。”最后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給了舜。
舜登位39年,到南方視察死于蒼梧的郊外。舜的兒子商均也無才能,因此,舜在死前就預先選定了治水有功而又賢能的禹做他的繼承人。禹受到諸侯的擁護,后來登上了天子位。堯、舜都是古代傳說中的明君,當時還在氏族公社的后期,部落首領老了,不讓無能的兒子繼位,而是“禪讓”給德才兼備的人,這就是古代的“禪讓”制度。堯、舜選擇繼承人都做詳細考察,不分親疏貴賤,勝任不勝任,實際廣泛推選薦舉,爾后進行考驗,如果合格,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給他。這種在選拔人才問題上,“終不能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精神,值得從政者借鑒。
在選人用人問題上,有的人不是立黨為公,而是不講原則,分親疏,圖私利,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無能或品質不好的也被重用,相反,再有才能也不予重用,甚至排擠、打擊、陷害。這種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歷史的實踐證明,這樣只能危害國家,危害民族,危害事業。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臣叫淳于髡,贅婿出身,身高不滿七尺,滑稽多辯但是,卻很有智慧,又善于識別人才。齊戚王在稷下招攬學者,任他為大夫他曾用“一鳴驚人”的隱語進諫齊王戒淫樂和長夜之飲,親理政事,振作圖強。又與鄒忌論政,支持其改革。楚攻齊,他求援于趙,使楚王主動撤退。后至魏游說,魏王欲任為卿相,他辭謝而去。
齊宣王執政后,為了鞏固其政權,加強統治,期望得到大批人才為其出力,因此,就讓淳于髡為其推薦。結果,淳于髡接受任務后,在一天之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七個賢士。對此,齊宣王十分不理解,就向淳于髡說:“我聽說人才十分難得,千里之內能選拔一個賢士就是相當多的了;百年之中,出現一個圣人就是很難的了;你怎么竟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向我推薦七個賢士呢?看來賢士太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