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2章 敢爭敢搶,有理又有節
- 第21章 誠待同僚,贏得好聲譽
- 第20章 明槍要躲,暗箭更要防
- 第19章 精于圓滑趨避,暗渡陳倉
- 第18章 力求“雙贏”,利人更利己
- 第17章 適時露鋒芒,PK中不受欺
第1章 序章:學點心計,暢游職場
辦公室雖小,五臟俱全:有會說話的,有會做事的,有憑腦袋謀生的,有靠嘴巴混飯吃的……一個小小的辦公室,簡直就是一個大社會的縮影。要在辦公室求生存謀發展,能力和智慧固然重要,但最關鍵的是要有比別人多點的“心計”。如果你認為,那些成功的人一定都學富五車、才華橫溢,那你就錯了。事實上,你只有掌握必要的謀生法則和厚黑“心計”,才能在小小的辦公桌前穩操勝券,使自己永立不敗之地。
1.好人緣是生存之基
這是一個人人都渴望成功的年代,這是一個人緣決定輸贏的年代。松下幸之助說:“一個人的成功就是他人際關系的成功。”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你只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若加上好人緣,你必將是一分耕耘、數分收獲。
人生在世,都希望自己有所作為。但要想做出一番事業來,僅僅靠自身努力是很不夠的,你還必須謀求別人的支持和幫助,也就是說要善用你自己的人際關系。必要時,你只有求助更多的人,善用更多的關系,你才會有成功的收獲;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忙,即使近在咫尺的勝利也難以獲取。所以,巧織人際關系網,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徑。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雖然有較高的智商,但不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他們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不惜采取各種手段,但別人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因而不斷地疏遠他。很自然,這些人的人緣兒會越來越差。其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快煮熟的鴨子”都會飛掉。這種事例在日常工作中并不鮮見。
辦公室雖小,但五臟俱全,如何在小小的辦公桌前巧妙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是每一個辦公室人員面臨的課題。經商也好,從政也罷,說到底都是與人在交際。如果能在工作環境中混個好人緣,那干起什么來都能得心應手、事半勸倍。
在職場的康莊大道上,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上海某廣告公司的一名市場部主管辭職下海了。主管的職位空缺了,部門經理想從現有員工中提升一人補這個缺位。而提升的條件是“德才兼備”。
在公司大會上,部門經理推薦了兩名候選人,希望有關決策者討論決定。然而,上司們都沉默不語,其中有兩位上司想發表意見,但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會后,部門經理找這兩位上司私下交換看法,結果發現這兩名候選人都令正副總經理不滿意。
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位候選人特別善于溜須拍馬,愛給有地位的上級戴高帽子,而與下屬和同僚們的關系很緊張,盡管他的業務能力無可挑剔,卻不適合這個管理職位。另一位候選人雖有研究生學歷,表面上看來和一些同事相處得還算融洽,但他喜歡拉幫結派,制造“小圈子”,對大多數同事卻冷漠得很。
事后,部門經理也從公司其他人那里也得到了證實,便決定不再提拔這兩個人,而從人才市場招聘了一位處世風格適宜的女士擔綱部門經理。
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同僚們相處不融洽,縱然能得到上司的賞識也無濟于事。有些人卻不懂其中的學問,就像故事中那兩個候選人一樣。這兩個候選人自認為,只要能做出好的業績來,討得上司的歡心,或者拉幫結派,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在晉升的時候就足以獲得成功??墒撬麄兿脲e了,事情的結果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美國斯坦福大學在研究被列入“美國名人錄”的名人的成功因素后發現:在這些名人成功的因素里,有85%來自良好的人際技巧,也就是說他們能夠處理好人際關系,而只有15%是來自專業方面的智能。這個發現,可以證明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人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這里還有一個反例。哈佛大學職業輔導中心曾調查過4000名被辭退的員工,發現這些員工中的90%以上都是因為人際關系的原因而被炒了魷魚的,他們或者跟上司處不好,或者跟同事合不來,或者跟客戶鬧別扭。所以,人際關系影響一個人事業的成敗。
有些各方面都還不錯的人,就是在組織里得不到“位子”!究其原因,恐怕跟他處理不好人際關系有關聯。有言道:“人事人事,有人才有事,沒有人就沒有事!”成功者的職業人生就贏在成功的人際關系中!
2.“婦人之仁”不可取
一天,楚王命令成得臣為主將、斗勃為副將,共同去討伐宋國。
宋襄公與大司馬公孫固研究退敵之策,公孫固剖析完宋軍靠什么取勝后,宋襄公卻說:“宋國雖然兵甲不足,但仁義有余。從前,武王只有三千猛士,卻戰勝了殷紂王的上萬軍隊,靠的完全是仁義?!庇谑?,便在戰書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雙方在泓陽交戰”,又命人制作一面大旗插在戰車上,上書“仁義”兩個大字。
大司馬公孫固暗暗叫苦不迭,私下里對樂仆伊說:“戰爭本來就是廝殺,如今卻說仁義,我不知道國君的仁義在什么地方啊?上天奪回了主君的靈魂,我認為已經很危險了!我們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國家滅亡就萬幸了?!?
楚軍在泓水北岸駐扎,斗勃向成得臣請令說:“我軍應五更時渡河,以防宋軍布好戰陣攻擊我軍?!背傻贸家恍φf:“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極,一點兒不懂兵法。我軍早渡河早交戰,晚渡河晚交戰,有什么擔心的呢?”于是天亮以后,大部隊才陸續渡河。
公孫固見狀,請求襄公下令出擊,說:“楚軍天亮才渡河,過于輕敵。我們乘他們沒渡過河,沖上前去廝殺,是以我全軍攻擊楚軍部分。如果讓楚軍過了河,楚兵多、我軍少,恐怕不能得勝,大王你看怎樣?”襄公指著大旗說:“你看見‘仁義’兩個字了嗎?我堂堂正義之師,豈有乘敵軍渡一半而出擊的道理?”公孫固啞然無語。
不一會兒的功夫,楚軍全都渡河。統帥成得臣戴著精美的帽子,上面扎著玉纓,上身繡袍,外著軟甲,腰掛雕弓,手執長鞭,指揮士兵東西布陣,一副氣宇軒昂、旁若無人的樣子。公孫固又對襄公說:“楚軍正在布陣,尚未形成陣形,現在若是立即擊鼓進攻,楚軍一定會大亂。”
宋襄公生氣了,他往公孫固臉上吐唾沫,說:“呸!你貪圖一次沖鋒獲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萬代的仁義之名嗎?我堂堂正正之師,豈有乘敵人沒列成陣就進攻的道理?”沒有辦法,公孫固只好打掉門牙往肚子里吞。
楚軍列好陣勢,官兵威風凜凜,而宋軍人人面帶懼色。這時,襄公下令擊鼓,楚軍中也響起擊鼓聲。襄公提著長矛,和護衛的官兵催馬沖向楚陣。見宋襄公來攻,成得臣暗令開啟陣門,只放襄公一隊車馬進陣。
經過一陣沖殺,宋軍大敗,“仁義”大旗已被楚軍奪走。而襄公身負重傷,已無法站立。幸好公孫固趕來,把襄公扶到自己車上,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前面,奮勇向外沖殺。等到沖出楚陣,護衛軍已無一個人生存。宋軍的戰車兵甲,十喪八九。
楚軍大部隊乘勝追擊,宋軍大敗。公孫固與襄公連夜逃回都城。
此戰中,宋軍陣亡人數眾多。死難者的家屬都聚在一起譏諷襄公,埋怨他不聽大司馬的忠言,以致釀成如此大敗。襄公聽到這些話后,感嘆道:“君子不重傷別人,不擒拿年紀大的人。我要用仁義帶兵,豈能仿效這種乘別人危險而行動的事情?”宋國上下,沒有不譏笑他的。
“心慈手軟”對政治家、軍事家來說,都應該是致命的弱點,是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你去我留、你死我活的慘烈斗爭,“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同志的殘忍”,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楚漢之爭本來是你死我活的事情,項羽在關鍵時刻卻來個“婦人之仁”,偏偏放劉邦一馬,放的結果就是龍入海、虎歸山。后來,項羽只能“霸王別姬”,就不足為怪了。
在辦公室場合,當你面對的也是你死我活的爭斗時,也不可有“婦人之仁”。要知道,社會生態的規律也是“適者生存”!
3.設個圈套“回敬”他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與對方發生沖突,或不能用說服方式來使對方就范時,倒不如順著對方的意愿,引發他自犯錯誤。比如,你在說話時故意設置一種圈套,對方進了這個圈套,則會犯錯誤的。只有圈套設得巧妙,迷惑性強,誘惑力大,才能牽著對方的鼻子走。
一天,街上走著一位漂亮姑娘,有位男子見后,緊隨其后。當姑娘問他為什么要跟蹤時,男子說:“因為你太漂亮了,我非常愛你。”
姑娘說:“我的朋友就在你身后,比我還要漂亮?!蹦凶踊仡^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于是追上已走遠的姑娘,質問她為什么騙人。這位姑娘說:“不,是你騙了你,如果你真心愛我,那么為什么去追另外一個女人?經不起考驗,還想跟我交朋友,請你走開!”
幾句話,這位男子被說得面紅耳赤,于是訕訕地溜了。
這位姑娘之所以能制服這位男子,是順著對方貪圖美色的心理。對方不知是個計謀,卻去追所謂更美的姑娘,這就使其丑惡的嘴臉暴露無遺。姑娘順水推舟,讓對方自暴其丑,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運用這一方法,可以大大減少正面進攻中的阻力,其成敗的關鍵在于“誘”字。但這種“誘”并不能簡單地看成是用假象迷惑、欺騙對方,而是誘導對方隨從自己的意愿向真理低頭的方法。
釣魚,不能讓魚兒察覺鉤上的餌;捕獸,不能讓野獸發現浮土下面的陷阱。誘敵就范法,是用別人意想不到的策略來取得攻心的勝利。
很多人也許有這樣的經驗:當你停步于商場的專柜前,數著錢包里的錢,正猶豫是否該買哪一件衣服時,精明的營業員會暫時觀察正在迷惑的你,然后提供選擇說:“顏色方面,你是希望明亮些還是穩重些?”事實上,你猶豫的并非是由于顏色或款式的關系,但此時營業員卻把你要購買作為既成的前提,直接進行第二階段的提問。這種“兩者必居其一”的提問方式,導致你忘記了剛才所猶豫的真正原因。最后,營業員還會補充說:“這個……就你的體型和年齡看,我建議你還是選擇色彩明亮一點的為好?!?
如此一步一步,你就被誘導以購買為前提來思考問題。這樣,你早先那是否要購買的選擇,不知不覺地就被營業員那或買明亮的或買穩重的選擇所代替,而且還使你以為自己是做了一項自由的選擇。
暗設“陷阱”法還有一種方式是,提問人根據一般人對后提問題印象最深的特點,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真正要求放到后一選擇方案里。這樣,對方在選擇了后一方案后,還不覺得是掉進了別人的“陷阱”,而且以為是做出了一項明智而自由的選擇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某家百貨商店讓營業員詢問大批的采購客戶:“是替你把東西送到府上,還是由你自己帶回去?”就是這么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便使送貨的工作量少了70%。因為當你提出帶有選擇性的問題時,很多人不由自主地選擇了后者。
在論辯中,有時對方也會設置一些圈套,誘使我方上鉤。我方在了解對方意圖的基礎上,在對方設圈套之外再設一個圈套,讓對方在實施預定計劃的過程中,落入我方的圈套,這就是論辯中的“套中套”。
某老法官遇到了這樣一件事。一日,一少婦來到他的辦公室,一進門就說:“我要離婚,但與其他要求離婚的女方不同。”“為什么?”老法官仍像平常一樣發問?!拔沂潜凰麖娂楹蟛坏靡巡排c之結婚的。”少婦的態度有幾分認真?!澳惝敃r為什么不控告?”老法官一副疑惑的樣子?!澳菚r我是插隊知青,他是一個剛落戶的自流人員。不過,他有背景:他表哥是這個公社的黨委秘書,有權有勢?!?
老法官有意撇開了話題,繞著圈子和她閑扯起來,幾分鐘后才拐到那個黨委秘書身上:“他這個人怎么樣?”“這個人可厲害啦!”少婦十分認真地說?!罢娴摹?,老法官笑著追問了一句?!罢娴?!不信你打聽去。”老法官裝出一副犯疑的樣子,微笑著問道:“要是他強奸你,你敢怎么辦?”她歪著頭,態度有十二分的認真,連連說:“我告!我告!”
這時,老法官收斂起笑臉,嚴肅地說:“一個普通農民把你強奸了,你說不敢告;一個‘有權有勢’的黨委秘書強奸你,你連連說要告,這話怎么解釋?”少婦無言以對,只得悻悻離去。后來,老法官了解到真實情況:少婦想先與那本分的丈夫離婚,而后再回到城里去。
在這里,為了達到離婚的目的,少婦費盡心機編造謊言。而老法官發現破綻后,將計就計,誘其上鉤,用她的“后語”揭穿了她的“前言”,從而了解到真實的案情。
辦公室并非一片凈土,多數人當屬“良民”,可另一小撮人就非善類了。后者往往混跡于好人之中,為了他的某種個人利益,時不時地襲擊好人。這時候,你不妨順著他的路子,來個四兩撥千斤,給他設個圈套,讓他鉆入其中不能動彈。這樣,既有力回擊了對手,也有效地保護了自己。
4.審時度勢,相機行事
隨機應變最基本的手法就是相機行事。“相”:看,觀察。相機行事就是觀察情況的發展變化,根據不同的時機,靈活機動地處理事情。
北魏時期,葛榮舉叛軍向京師進發,部隊號稱百萬。太原王爾朱榮親率七千精騎狙擊叛軍。叛軍排列成幾十里長的戰陣,像大鵬展翅似的向前推進。爾朱榮把隊伍隱蔽在山谷中,準備出奇兵。他把將領按三人一組分作若干組,每組帶幾百名兵卒,在峪中來回走動,揚起灰塵,大聲喧嘩,以張聲勢。同時爾朱榮認為,人馬近戰,用刀不如用棒靈活。于是,他密令將士每人準備一根可以暗藏于袖中的木棒,并改變按首級記功晉級的辦法,只要用棒打死敵人就記功。
由于爾朱榮策略精到,號令嚴明,且親自帶頭沖鋒陷陣,將士們奮勇殺敵,把叛軍打得大敗。葛榮被活捉,其余叛軍投降。對于這支龐大的投降隊伍,爾朱榮也靈活處置——先讓他們自由組合,然后聽取本人的意見進行安置,對被俘的將帥也量才錄用,使新歸附的人都安心稱意。人們都佩服爾朱榮處理此事的靈活機敏。
相機行事,靈活應變,也是商業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策略。19世紀中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金礦,消息傳開,掀起了一股淘金熱。一個17歲的農夫亞默爾也準備去碰碰運氣。找金子的地方是荒無人煙的小山谷,氣候干燥,水源奇缺,人們苦于沒有水喝。許多人一面找金子,一面抱怨:“誰要是讓我痛飲一頓涼水,老子送給他金幣也干。”找礦者抱怨的話,使年輕的亞默爾受到啟發。他想,如果賣水給這些人喝,也許比找金子賺錢更容易。于是,他毅然放棄淘金,開始挖水池,再把遠處的河水引進來,裝進水桶或壺里,賣給找金礦的人們。當時就有人譏笑他,亞默爾不放心上。結果,許多人因沒挖到金子而饑寒交迫,而亞默爾卻賣水賺了6000多美元,成為當時一個小小的富翁。
相機行事在人際交往中也常常被運用。相傳,乾隆皇帝在委任紀昀為《四庫全書》主編官之前,想考考紀昀的才學??荚嚨姆绞绞浅鰧β摼?,乾隆先出“兩碟豆”,紀昀答“一瓶油”。乾隆又說“林中兩蝶斗”,紀昀緊接“水上一鷗游”。乾隆見紀昀對答得無懈可擊,便立刻轉移主題,出聯道:“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紀昀是南方人,乾隆出這一聯,實際上是夸紀昀的學問。紀昀也體味到了皇上的語意,于是他便相機行事,迅速轉舵,順意接道:“我說‘北國一天一地一圣人’”。紀昀所聯的這一句,既對仗工整,又巧妙地拍了皇上的馬屁。乾隆聽后,哈哈大笑,立即授職于紀昀。
今天辦公室里的人員,尤其是在面對上級夸贊自己的時候,不妨也學點紀昀那種善于機巧應變之術。
5.辦公室“避讓”心計
不斷發問的人,所得到的評價往往較高。而被質問的一方,如果能得體地應答也就沒事,不過,被問得張口結舌的窘境卻時常發生。況且,有人視發問為一大樂事,因而故意找一堆敏感問題來詰問人。如果沒有一套巧妙應對的方法,也許會吃大虧。
在會議席上,有的人碰到棘手問題時,常常以“今后會善加處理”“將來會檢討改進”之類的話來搪塞。有的人甚至把問題敷衍過去,轉移話題。這些處理方法,都不失為應對難題的妙招。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應對方法:
——試著反問對方。有的人在會議上,碰到別人質問時,就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應付。當大家的視線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時,更不知所措了。這時,你只要反問對方:“那么,您認為怎么樣?”雖然是明知故問,但反問對方是扭轉情勢的好方法。
——抓住對方的意圖。公司老板或資格老的同事,有時會問你一些對同事的看法。如果是在餐桌上,倒不必太花心思去應付。倘若是在公司里,正式地被問及時,可不要一點兒頭腦都不用就信口開河。要先抓住對方的意圖,再慎重地回答。
——暫停一會兒。對于無法立即回答的問題,不要著急,先以言辭拖延一下,趁這當中努力想出恰當的對答。
——拒絕回答??v然自己知道答案,但遇到的是不可回答的問題,就應拒絕對方的質問。比如:事關人事方面的情報,屬職責上不能泄露的問題,當然可以保持沉默,千萬不要被對方套出口風。
(1)被專家問及自己不清楚的事時
郭先生是代理商,做促銷買賣。代理商形形色色,其中最近才往來的M公司的王先生,最令郭先生感到頭痛。他經常拿一些自己已明白的問題來纏人。而且,還會不經意地以一些無關工作的事考人。有一天也是這樣:“營銷策略指的是什么啊?”
三番兩次,類似的為難,已經使郭先生大感疲憊。今天又被連問三次,到底該不該具實回答?實在傷透腦筋。事實上,對營銷策略的知識所知有限,如果答說不知道,會被當做傻瓜。到底該怎么有技巧地回避呢?
最好的辦法是:捧對方,讓對方發表意見。對方既然是客人,你也不能失禮?!澳钦f……”先停頓一下,然后說:“王先生您懂得比我多嘛!”
“哦,沒這回事,不懂才問你的??!”
“哎,王先生您對新情報最精通了。”一邊捧對方,讓對方無意中說出來,是應付這種人的最佳辦法。如果王先生還在那兒推托支吾的話,就把話題岔開。
(2)被上司問及同事的私事時
有一天,于君突然被科長問及:“對于小泉嘛,你的看法怎么樣?”
一時間,于君不知道如何應答才好。這是關于一個人性情的問題,如果回答,無異是在背后說人了。但是,科長卻積極地追問到底為什么。被問及對工作的意見時,答不出來實在令人傷腦筋。若是針對人格評價的問題,非得慎重回答不行。
首先要掌握對方的意圖,觀察上司的心意是屬于哪一類型,譬如:靈機一動的發問;為了確認自己的見解;想參考屬下的意見;為了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故意在同事之間造成對立,以便于操縱。判斷妥當之后,再考慮如何應答。
如果是屬于第一類心態,說法和口氣都會比較輕松,不難立刻判斷出來。這時,自己只要順水推舟,把話題岔開就可以。若是后面幾類心態,自己應變起來就要動動腦子了。
——先裝不知道,觀察對方的反應。無論任何一種情況,都先做不解狀地側頭沉思,迅速觀察對方的反應?!班?,他是個好人吧……”對方若是這樣反應的時候,是屬于第三類型,不必太在意。稍微沉默一會兒之后,不妨反問科長“不知您的看法如何?”試探他的反應。如果是第二、三種情況,上司應該會說:“我個人的看法是……”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如果和你所想的一樣,就表示同感。否則,就把自己認為不同的地方陳述出來。
——“我只跟你說”這句話是最要不得的。如果上司說“我只跟你說”,則屬于最后類型的幾率相當大。假使對該同事也不具好感,按捺不住地也對上司說:“這些話只跟您提而已……”隨意地就大發議論的話,正中上司下懷。你所說的話會立刻傳入該同事的耳中。對于第五類型的應變辦法,只要假裝一概不知的表情即可。
(3)被問及人事調動的理由時
針對青少年設計的新產品已開始進行,并且著手展開市場調查的企劃工作。以階梯順位而言,這次的企劃應該由岳君負責,但科長卻指名由何君承辦。岳君當然是一頭霧水,問科長也得不到一個滿意的回答。于是,就轉而向副科長林君詢問:“請告訴我,為什么會讓何君來擔任企劃主任?”
林副科長從科長那兒知道岳君被刷下來的理由。若是具實相告,恐怕會被糾纏,說不定惹來一身麻煩。如果閉口不言,以后岳君知道真相,一定會懷恨在心。面對岳君,林副科長會神經質般地陷入困境。
如果把內心的話一五一十地脫口而出,恐怕會有意想不到的后果發生。如果旁敲側擊,避重就輕,站在對方的立場,有如隔靴騷癢,難以抓住話中的真意。而且,岳君個性頑固,容易抓住一點不放。這一點正是他未能負責企劃的原因之一,所以,科長才沒有把真相告訴他。
那么,林副科長該怎么應對呢?他可以試著把自己的意見率直地說出,不必替科長辯解??梢赃@樣陳述:“其實,有一些事我早就想和你談談,正好趁這個機會,讓我說一點兒我個人的意見。你對工作相當熱心是個好幫手,但容易固執于某件事,且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往往做百分之百的判斷,絕不讓步。人免不了有犯錯的時候,別人的意見也總有它的道理。如果不能虛心地采納別人的意見,是無法做領導人物的。這一次波折,對你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希望你把它往好的一面想,作為下一次機會來臨的考驗?!边@樣誠心誠意表白的話,岳君應該也會明白林副科長的心意才是。
(4)隨聲應和卻被追問原因時
老周走進公司附近的一家啤酒屋,突然聽到有人招喚:“啊,老周,來來,來這里!”原來是同事老陳。他經常一副嘲弄的口氣,以捉弄別人為樂,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家伙。
老周對老陳不懷好感的心思,似乎也感染到老陳,所以,老陳對老周仿佛也沒什么好感。
碰巧,老周出現在眼前,趁著幾分酒意,同事有意捉弄的居心,已經昭然若揭。心想:“這下糟了!”卻又不能臨陣脫逃,只好坐在同事的旁邊。
“這是我的酒瓶哦,你看,上面寫些什么?”一開始,老周不知道他要耍什么把戲。
“上面寫些什么???”
“上面是空空的嘛!”
“對啊,空空的,有趣吧,空空的酒瓶呀!”
“是有趣?!?
“為什么有趣?”
老周說有趣,卻反問對方為什么有趣。到底,要怎么回答才好呢?
這種類型的同事,在任何公司都會有一兩個。能言善辯,看起來頗有才干,真要他拿出業績,卻是一點兒成效也沒有。換言之,他是只會說不會做的人。這種人往往受人輕視,得不到別人的信賴。
在他的意識中,也明白自己是能力比不上口才的人,所以,內心存有自卑感。于是表面上,就常常利用那一張伶牙俐齒來嘲弄人,以滿足他些許的自尊心。
對于這種同事,絕不能在口頭上被他壓制過去。如果露出一臉困惑的表情,只會助長他的氣焰,更加地嘲弄人。因此,對對方滿口的“胡言亂語”,必須痛快地給予反擊。只要明白對方的內心是很脆弱,不堪一擊的,就很好應付。
既然是對方先說的,大可反問他:“有趣?這不是您說的嗎?”
“是啊,我腦袋空空的,所以才叫它做空空啊,老周,有趣吧?”
這時候,如果也說“是啊,就像您一樣”,就踏進他久候的圈套。所以,先做一下深呼吸,把回答的方式轉個方向?!霸瓉砣绱?,空空的,就好像腦袋空白得像一張白紙似的,這個表現法真不錯。”
這一瞬間,同事心里一定會有被人刺了一刀似的隱隱作痛。老周就可以趁機拿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后,就此告退。
6.辦公室“反擊”心計
辦公室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身在其中不必有害人之心,但如果對方設下圈套來誆你,你就要予以反擊了。否則,一旦落入對方的圈套,不僅自己蒙冤受損,恐怕還會遭來周圍人的嘲弄。
比如,你是個工作效率很高的人,比較之下,同事個個似乎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于是,你本性使然,從旁指點別人該“這么做……”。心里原本期望別人的幾句贊美,不料,“那么全部讓你做吧”!于是,別人的工作就硬推到你的身上來,如此以來只會使你受損。
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給對方一個反擊呢?這里,首先要把握好反擊對方的幾個基本原則:
——不要動怒地爭執。在這個例子里,不要慌張地爭論說:“沒這回事!”“這不是你的工作嗎?”只需沉著地應對。并且,以這種方式做說明就可以:“這個做法是老同事教我的,并不是我特別聰明,只要懂得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轉變視點。被別人似是而非的話語噎住時,往往一時之間無言以對,而掉入對方的圈套,那時就要轉換一下角度來應變。
——確定事實的真相。帶著恐嚇或煽動的言辭,大都言過其實?!按蠹叶疾幌敫闪恕薄敖浝斫裉旃止值摹敝惖恼f法,要先確認之后再做判斷。
——不要拘泥于細枝末節。對于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不要去計較,退讓一步就好了。
——偶爾也要表示強硬的態度。對于小看自己或者做法卑鄙的對方,要給予強烈的反擊。
(1)被上司當眾指責時
最近一個月,經理的態度總是不太對勁。和他談事情,不再像以前那么坦率了當。似乎有什么話哽在喉間,含混不清,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張科長處事是單刀直入型的人,個性爽朗,深受大家的喜愛。平日和經理的關系也不錯,不過,這陣子經理的態度實在有些奇怪。最近,朱助理極力巴結經理。此人頭腦好使,工作有一套,心計也多,大家對他都懷著警戒心。“難道是朱在搞鬼……”張科長心里這樣猜想,覺得也不無可能。
有一天,經理帶著一副焦躁的表情,在部屬面前對著張科長大聲怒斥:“你的領導能力有問題!”一點辯解的余地都沒有,又追上一句:“好好注意!”張科長該怎么應對呢?
對于工作能力高又善用心計的部屬,要特別留意。該磨一磨他的銳氣時就磨,并且要掌握住他的弱點。這一點很好做,無非就是他的弱點,因為大家都討厭。所以,張科長不可以立即表示反抗。
“經理,不是我在反駁您,不過,我有哪些地方不對嗎?請明白指點?!庇靡环N不可侵犯的強烈氣勢,卻又不失禮的態度反問。
分明是受朱助理煽動的經理,但這話張科長就是說不出口。張科長的追究到此就該打住?!案奶?,請讓我和您好好談談?!卑殉吻宓臋C會留在改天,大多數的部屬都站在張科長這一邊。所以,對于張科長正氣凜然的反擊,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大為喝彩。
張科長也應該盡快找個時間和經理好好談一談。同時,對于朱助理的言行,有必要給予嚴肅的警告:“花招耍得不好,會在科里孤掌難鳴??!”
(2)被認為言行不一時
做事認真卻有點固執的曉偉,來到科長的桌前很嚴肅地向葉科長說:“科長,您不是說今年要采取積極策略,大幅度地擴充業務嗎?”
“是呀!”
“既然這樣,就不應該馬馬虎虎……”
“怎么了?”
“最近科長的做法毫不積極,一點兒突破性的新構想也沒有,其實,就是維持現狀。像這樣,說歸說,做歸做,言行不一致,我們部屬怎么會服氣呢?”
葉科長不高興極了,真想對曉偉吼一聲:“這又干你屁事!”可是,葉科長退一步想,這樣不但曉偉不會心服,也會被其他在一旁的下屬看扁,那么他該怎么應變反擊呢?
對那種有棱有角、頑固死板的部屬,絕對不可以打馬虎眼。你要是讓他有不能信任的經驗后,他就很難再信任你了,甚至還會到處傳揚,使你威信掃地。因此,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搬出道理,仔細說明,讓他徹底了解事情改變的緣由。
“說歸說,做歸做,表面上好像是這樣,事實上未必如此。因為,現實的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過去說的話,并不一定就能適用于現在?!钡珜σ粋€不知融通的人,卻很難承認這種事實,只會一味地在意“言行一致”的美名,所以很容易發生不滿上司言行的事。
因此,上司遇到這種部屬,應該要設法讓他明白事實改變的真正原因——情況有變,做法也要有變。
首先要部下了解當初到現在,已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然后再就這中間現實的變化加以說明。例如:“今年的年初會議到現在已經隔半年之久了。你應該也知道,這半年來情況變動得很厲害,我們公司的經營也陷入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大幅度的業務擴展是不可能的……”接著,若是能舉具體的例子做補充說明則更好。
“人無信不立,我也是盡量努力在做??墒?,我也不得不考慮到現實環境變動的因素。就拿我們領薪水的人來說吧,早上出門時,跟太太說好今天可以提早下班,可是偏偏那天卻臨時有事非得加班不可,這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因為現狀有了變化,所以,做事的方法也要隨之變換。只要把這一點仔細說明清楚,再怎么硬腦袋的部屬也應該會接受的。
(3)被人笑說“你懂什么”時
大劉從技術研究部被調到營業部,從事引擎維修服務的工作已經有半年。在半年的現場工作經驗中,大劉發覺成品銷售和售后服務并沒有配合得很好。于是,在會議中被科長問有什么意見時,他就說出這個意見。沒想到科長卻對他說:“你懂什么?。俊币恍χ弥渌木S修工程師也跟著訕笑起來,好像大劉的意見根本就是幼稚無知。受到這種打擊,他一時也氣上心頭。雖然大劉很想沖著科長說:“你沒直接跟客戶接觸,你懂什么?”可是對方是上司,心里可以這樣想,話可不能這么說。那么,大劉要怎么反擊才好呢?
這時,不妨以自己經驗還淺來辯護。例如,大劉可直接回答說:“是的!這工作我才只做半年,經驗尚淺,仍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往后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這樣說,才不至于使自己無法下臺,或遭同事們的輕視。至少,大家會覺得大劉這家伙是想說就說的人。
像前面大劉的例子,最好的做法是在開會之前,先把自己的問題向老同事們請教,這樣才能避免發生這種不下了臺的場面。
(4)寶貴的提案卻被視為沒用時
科長指定關君參加公司的全部門會議,關君心里覺得頗有一份使命感。當天會議進行中,關君做了一次發言,自己深感這個提議很有建設性,而且發覺上司等高級主管個個都聚精會神地傾聽。
但是,當關君發言完畢后,旁邊的年輕副科長卻說:“這個意見很常見嘛!”言辭里好像是說,這個意見平凡無奇,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關君這一番苦心的發言,一下子光彩大失。真懊惱!不想就此罷休,該如何應變反擊呢?
副科長之職是最可能被新同事追過頭的職位。所以,一有機會就會處處設法把別人踩下去。這么說也許有點過分了,不過,現實中確實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如果自信十足,可以用實力競爭,不必以這種小人之計來拆對方的臺。但有這種自信的人太少了,所以,面對這種中傷,可以把它當做耳邊風。不要當場漲紅著一張臉和對方爭長短。這樣,只會陷入對方的詭計中,使自己孤立。
如果有司儀,就讓他去裁決,避免當場動怒,先讓會議進行下去。等大家都陳述過意見,會議將近尾聲時,再舉手把自己剛才的意見簡要重述。
放在最后的意見,容易引起注意,加深印象。最后的發言留給人家的印象最深刻。所以,副科長那一支冷槍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7.化解尷尬的百變藝術
邂逅以前認識的朋友或同事,待上前去打招呼時,卻因對方記不起自己的名字,致使彼此尷尬不已。這種情況,想必很多人或許遇到過!比如,參加討論會或公司集訓時,碰到過去曾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于是便興奮地上前打招呼:“趙老,好久不見了,您還好嗎?”對方也像看到了熟面孔似的,可是寒暄問候的話一說完,對方就顯得局促不安,而想找個理由離開。
假如你碰到這種情形,你會心想什么辦法來應對呢?通常,諸如一些公眾人物都會很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請教,譬如說:“請問您貴姓?”或“您是……?”可是對于一般人來說,這種開門見山式的問答,似乎令人很難啟口。
這時,你可以巧妙地說出自己的名字。
前面的例子中,那位姓趙的老同事,說不定就是因忘記了你的姓名而心虛想離去。這時,你就應該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夾在談話中。比如:“最近偶然也會碰到當時跟我們在一起的伙伴,他們還是老樣子,仍然取笑我叫小呆。想從前,真是多虧您的照顧……”這樣,對方可能就比較安心了,至少不會急著想要打退堂鼓。
人總難免會有忘記別人名字的時候,因此將心比心,就能體諒別人的處境,盡量避免讓別人出洋相。
相反地,要是自己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時,怎么辦才好呢?這時,你不妨靈機一動:“對不起,您可否給我一張名片?”
也許一開口就討要名片,別人會感到唐突。因而,你要很不介意似的等接過名片,然后再說:“以后有機會,我就可很快地憑這張名片和您聯系了……”然后,你就可以依名片上的姓名來稱呼對方了。
另外,名字類似的同事在同一個團隊內,常常會有張冠李戴的笑話發生。像朱華先生就是這樣。在同一公司內,湊巧就有位老同事叫“陳華”,因此他經常被誤認叫錯名字。一位新來的女職員因一時疏忽,又叫他“陳華先生”,他感到非常懊惱,因此就默不吭聲不理睬對方。朱先生這樣做,對嗎?
首先,要忍住一時的氣憤。被當面叫錯名字,不論是誰,都會覺得不舒服??墒?,當事者在那一瞬間的對應,將會造成極為不同的結果。眾所周知,中國字有很多同音異字的情形,譬如一個名字叫做“健”的人,難免會有被錯寫成“建”“劍”等。這時,你可以說:“對不起,我的名字是健康的健呀!此健非彼建哦!”這種近乎詼諧的指正方法,反而會令大家皆大歡喜,更加融洽。
退一步說,對方沒有搞清自己的姓名,這也不是什么不能忍受的大事情!既然對方記不清楚,自己干脆再報一次姓名就好了。譬如:“我是朱華呀!這個名字也實在是太平淡了,不好記?!?
其次,把自己的特征和名字連在一起。一時疏忽而弄錯姓名的事,似乎屢見不鮮。其中,有很多是沒有把對方的姓名和外貌記清楚,所以才造成張冠李戴的錯誤。無論如何,對被弄錯姓名的人而言,如果不想辦法讓對方記住自己,以后仍會經常有不愉快的情形發生。所以,最好的應對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外表的特征和名字連在一起告訴對方,比如:“我叫高山,高大的高,山峰的山”等。
8.心計在于活學妙用
有無心計,以及心計用得如何,關鍵在“活”“巧”二字上。西漢時期的大謀士陳平,可算一個活用巧用計謀的人。
司馬遷對陳平作出了權威的評價:“用其奇計謀,卒滅楚”,“凡六出奇計,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而陳平自己曾表白說:“我多用陰謀,為道家所禁忌?!比欢?,“禁忌”歸禁忌,事實是他不僅終生被用,而且青云直上。到文帝時,他被擢升為右丞相,蟒袍玉帶,八面威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與歷史上諸多只會謀國、不會謀身的謀臣(如伍子胥、李斯、范增等)相比,陳平的確不僅胸存絕世謀國才華,而且又有審時度勢的謀身策略。
陳平一生的傳奇經歷,其實就在于他對機遇準確而成功的把握。
第一次機遇是他的婚姻。陳平少時家貧,與兄嫂共同生活,雖然他長得“眉似刷漆,目若朗星”,但除了醉心于黃老學說、治世之術外,什么活都不會干。難怪,他嫂子會向人抱怨:“有這樣一位光吃不做的小叔子,倒不如沒有的好?!倍切┘啥赎惼降某鬂h們,則傳播著他和嫂子私通的謠言,以至于后來周勃和灌嬰有了在劉邦面前告狀的理由。
村里有個年輕的姑娘,是顯富人家張負的孫女。她年輕貌美,知書達禮,可惜已經沒人敢要,因為張小姐嫁了五次,次次都是在洞房花燭夜,男人莫名其妙地就死了。陳平心里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他首先要引起張負的注意。有一次,地方上辦喪事,陳平知道可以見到張負。于是,他早早來到喪家,事無巨細,忙個不停,果然引起了張負的注意。喪事辦完后,張負尾隨陳平追至陳家,見陳家破席當門,而門前又有很多顯貴尊長的車軌痕跡。張負沉思良久,回去對兒子張仲說:“像陳平這樣有才貌的人,怎么會永遠貧賤?”
于是,張負偷偷給陳平一大筆錢,讓他添置聘禮,操辦酒席,把孫女嫁給了陳平。陳平成了當地顯富張負的孫女婿,有了很好的生活環境,交游范圍也更廣了,雄鷹展翅、高飛在即……
擇主而仕,去楚投漢,陳平抓住了第二次機遇。
陳平先投魏咎,因意見相左,改投項羽。但入關后,項羽妄自尊大,難以采用謀士意見,陳平深感前途暗淡。正在這時,劉邦出現了。雖然此時的劉邦身陷敵營,一籌莫展,但目光遠大的陳平看到希望在劉邦一邊,所以冒著生命危險,出奇計騙項羽調走老謀深算的范增。然后用“欲擒故縱”之法助劉邦逃離了楚營。
陳平兩次出逃,三次擇主而仕,是其心智使然。只要與范增相比較,便可看出他的高明。范增明知項羽終難成大器,卻疏于變通,結果落得身死名裂。而陳平可仕則仕,不可仕則去,終能顯身揚名。
請看他與劉邦的一段對答。劉邦問陳平:“你原來幫助魏王,后來離開魏王去幫助霸王,現在你又跟隨我,這是什么原因?”陳平答曰:“同樣一件有用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離開他去幫助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我才來歸附大王。我雖然還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樣,我久仰大王善于用人,招致天下豪杰于麾下,所以不遠千里而來……”
“凡六出奇計,世莫能聞也。”陳平抓住了最大的機遇,在歷史的舞臺上表演得淋漓盡致。這六出奇計是:捐金行反間,廢功臣鐘離昧,一也;嫁禍于人,逼死謀臣范增,二也;瞞天過海,解滎陽之圍,三也;封韓信,借刀殺人,四也;請君入甕,韓信云夢就擒,五也;獻美女圖像,解白登之圍,六也。此皆詳見于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此不贅述。
陳平善于把握機遇,最“妙”的表現還在于他審時度勢巧謀身這一點上?!皾h初三杰”都曾不安于位。韓信受誘,被擒于云夢;蕭何遭饞,被械于獄中;張良懼禍,托言辭官從赤松子(傳說中仙人)游。而陳平一生始終受到信任,并且平步青云,這也與他審時度勢巧謀身不無關系。
劉邦在病床上下詔令,要陳平到軍中砍下大將軍、呂后之親信樊噲的頭來復命。陳平在路上對周勃說:“樊噲是呂后的妹夫,眼下皇上病重,咱們可不能犯傻?。 庇谑遣粩胤畤垼茄核烷L安,讓劉邦親自去處理。果然,尚未到達長安,劉邦就駕崩了。于是,陳平在呂后面前有了話說:“我奉先帝之命處斬樊將軍,可我始終認為樊將軍功大于過,怎忍下手?因此我只派人把樊將軍送回來,聽太后發落?!?
結果,當然是“太后大悅”。陳平則被拜為郎中令,在宮中輔助年幼的皇帝。
這之后,精彩的片段還有:違心地擁諸呂為王,保住了右丞相之職;聯合周勃滅諸呂安劉氏,讓將于周勃,以待來時;對答如流,巧除周勃,獨居丞相之位,登上事業頂峰……這些無不表現了陳平高超的心計,值得今天的辦公室人員借鑒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