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楔子

道光年間,北方沿海小城興州,一名嬰兒呱呱墜地,響亮的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也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無限的歡欣和希望,他們為嬰兒取名張應權。

張應權天賦異稟,5歲入私塾,啟蒙先生教《三字經》,別的孩子每天勉強能夠記住三行,而張應權卻可以背下來三頁。

別的孩子剛學會《三字經》,他已經能夠將《千字文》倒背如流。

啟蒙先生捋著花白的胡子,連連感嘆:“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張應權的舅舅是當地一位名醫。

15歲那年,他在舅舅家看到一本《傷寒雜病論》,信手翻了幾頁,便被吸引住了,如饑似渴地讀了半天,久久舍不得放下。

舅舅見他喜歡,便將此書慷慨相贈,張應權如獲至寶。

從此,讀《傷寒雜病論》,便成了他的業余消遣。

每每讀煩了枯燥的八股文,他便將《傷寒雜病論》捧在手里,看上幾頁,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三年之后,他不但能將此書倒背如流,而且還頗有些心得,自視天下無不可治之病,技癢之下,常到舅舅家的醫館小試牛刀。

16歲那年,興州大旱,接著就是瘟疫流行,哀鴻遍野,餓殍遍地。

張應權的舅舅在醫館門口支起了大鍋,熬制“清瘟敗毒湯”供病人飲用,不管本地居民,還是外來的逃荒者,只要得了瘟疫,都可以免費得到藥物。

張應權趕來幫忙。

他對舅舅說:“所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我看啊,咱們光治病不行,重在預防,要扼住發病的源頭,我琢磨了一個配方,以柴胡、藿香、石菖蒲、茵陳蒿等藥物,用大鍋熬制,供應那些未得病者,這樣才能徹底遏制住瘟疫的流行。”

舅舅覺得外甥說的在理,于是,另起一口大鍋,專門供應“防疫湯”。

興州的其他醫館也紛紛效仿,這場瘟疫很快就在興州銷聲匿跡了。

經過此番抗疫,舅舅發現張應權不僅博聞強記,悟性極好,而且能夠舉一反三,更難能可貴的是,小小年紀的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這實在是難得的醫學人才啊。

舅舅有意栽培他,但張應權的父親志不在此,他想培養兒子做官,將來光宗耀祖,開館行醫畢竟屬于下九流,實在不是個體面職業。

咸豐初,朝廷急需人才,已經大開捐監之風,張應權的父親預備先替兒子捐個監生,然后,再一步步往上進階。

張應權自恃才情過人,不甘心花錢買官,躊躇滿志地要走正途入仕。

正趕上朝廷拔貢,同鄉陳文茂在本省學政擔任要職,極力薦舉張應權貢入京師。

經過朝廷考試,張應權被選為二等貢生,頭腦聰明,又長袖善舞,他順順當當做了幾任知縣。

那年,英法聯軍從天津沿著大運河向北京進發,眼見得就要攻到紫禁城了。

當朝皇帝慌了神,派遣大臣前去談判,結果給談崩了。

皇帝竟然躲到熱河避暑山莊,打獵去了,留下恭親王主持朝廷事務。

后果就是割地賠款,中國園林的精華杰作圓明園,也被付之一炬。

張應權對朝廷的軟弱無能大感失望,對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深感厭倦,這個官不做也罷,說走就走,他毅然辭官回鄉,在興州開辦了一家醫館,取名裕興堂,正式掛牌行醫。

版權:創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雷州市| 龙井市| 凤庆县| 宁化县| 公安县| 古浪县| 青州市| 中西区| 铜鼓县| 大新县| 新疆| 佛冈县| 阜南县| 岳池县| 皮山县| 和平区| 依兰县| 寿光市| 湖州市| 分宜县| 奇台县| 萝北县| 清丰县| 马尔康县| 元江| 湟中县| 龙里县| 阿瓦提县| 康保县| 邯郸县| 商水县| 永川市| 肇东市| 遂昌县| 清丰县| 玛沁县| 蓬莱市| 祁门县| 永平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