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樊登 著
更新時間:2021-09-09 15:18:27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附錄二:孔子生平年表
《樊登講論語:學而》解讀了《論語》的上半部;《樊登講論語:先進》解讀了《論語》下半部。《論語》是對樊登人生影響的一本書,他捧著《論語》反反復復地研讀了20年。樊登發現,《論語》幾乎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我們當下遇到的各種痛苦,孔子早就解釋清楚了。本書的特色,是既還原了《論語》本來的意思,又站在應用的角度講透《論語》,結合中西方經典書籍,讓讀者能夠把《論語》用在當下的生活、工作、學習、創業、人際關系中。
- 附錄二:孔子生平年表 更新時間:2021-09-09 15:18:27
- 附錄一:孔子時代各國形勢圖
- 參考文獻
- 寫在最后
- 君子三知:做個與世界和諧相處的人
- 五美四惡: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 允執其中:團隊運轉依靠制度保障
- 堯曰第二十
- 言不可不慎:說話要有理有據
- 仲尼不可毀也:子貢回應他人對孔子的詆毀
- 夫子之墻數仞:子貢為孔子辯解
- 夫子焉不學:好學的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從錯誤中學習并修煉自身
- 君子惡居下流:別讓自己處于不利境地
- 哀矜而勿喜:執法者要有人文關懷精神
- 孟莊子之孝:尊重父輩制定的規則
- 人未有自致者也:別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
- 堂堂乎張也:曾子評價子張
- 吾友張也為難能也:子游評價子張
- 喪致乎哀而止:任何情緒表達,都需要適度
- 學而優則仕:古人的上升通道
- 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子游和子夏的精彩辯論
-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分清主次,要有大局觀
- 信而后諫:信任是人際關系的前提
- 君子有三變:子夏回憶孔子
- 小人之過也必文:敢認錯,才是真正的勇氣
- 君子學以致其道:做學問不能憑空想象
- 博學而篤志:做一個“T型人才”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
-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什么是真正的“匠心精神”
- 可者與之:按照個性結交益友
-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好的品質要彰顯出來才有意義
- 見得思義:子張對士的定義
- 子張第十九
- 周有八士:周朝的著名人物
- 無求備于一人:領導者的用人之道
- 大師摯適齊:禮崩樂壞后,文藝工作者四散流離
- 無可無不可:什么是“無我”的境界
- 行其義也:如何理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
-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人生的不同選擇
-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出世還是入世,這是一個問題
- 齊人歸女樂:孔子離開魯國的另一個原因
- 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再一次懷才不遇
- 枉道而事人: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 殷有三仁焉:商朝的三位仁人
- 微子第十八
- 四十見惡:人生要不斷地學習成長
- 遠之則怨:與人相處應掌握分寸
- 君子有惡:不以自己的好惡評判他人
- 義以為上:遵循法理為做事準繩
- 飽食終日:學會適當地放空自己
- 三年之喪:孝順父母需有所執
- 取瑟而歌:待人處事要愛憎分明
- 天何言哉:很多至理要靠自己感悟
- 紫之奪朱:不能被事物的外表欺騙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民有三疾:做事不要損害他人利益
- 患得患失:執著得失不如勤奮做事
- 道聽途說:學會控制自身的原始陋習
- 鄉愿,德之賊也:無原則的退讓是助紂為虐
- 色厲內荏:行事正義才能內在強大
- 禮云禮云:制度執行不能流于形式
- 面墻而立:學習也需要掌握策略
- 何莫學夫《詩》:知識孕育認知能力
- 六言六蔽:求學做事不能墨守成規
- 磨而不磷:真心上進就沒有放棄的借口
- 子張問仁:經常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
- 末之也,已:無處可去也別與虎謀皮
- 小人學道: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權利
- 上智下愚:人不能放棄向上的機會
- 習相遠也:只有修習才能變得更好
- 陽貨欲見孔子:“義”比“信”更重要
- 陽貨第十七
- 邦君之妻:溝通要重視人際差異
- 子亦有異聞乎:待人接物要一視同仁
- 無德而稱:崇尚德行勝于追求財富
- 見善如不及:努力做事才能發揮作用
- 君子九思:說話做事必須多方考慮
- 困而學之:學習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 君子三畏:做事心存敬畏才有底線
- 君子三戒:人生需要學會對抗心魔
- 侍君三愆:發表意見要重視方式方法
- 益者三樂:健康娛樂,學會適可而止
- 益者三友:良性人際關系能幫助進步
- 子孫微矣:團隊管理忌諱越權做事
- 天下有道:遵循管理制度才能走得更遠
- 禍起蕭墻:團隊發展的前提是內部穩定
- 季氏第十六
- 固相師之道也:待人接物,怎樣做到讓人如沐春風
- 辭達而已矣:好的語言藝術,是信、達、雅
- 道不同,不相為謀:目標一致是合作的前提
- 有教無類:孔子最具特色的教育方式
- 敬其事而后其食:盡職盡責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 貞而不諒:尾生之信不可取
- 當仁,不讓于師:仁者具有真正的勇氣
- 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孔子感嘆推行仁的難
- 小知與大受:用人要不拘一格
- 智、仁、莊、禮:團隊管理的四要素
- 君子謀道不謀食:不要只追求物質層面的東西
- 不如學也:思考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體系上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錯不改才是真的錯
- 非道弘人:追求道,是一種無限游戲
- 眾惡之,必察焉:練就一雙識人的慧眼
- 小不忍,則亂大謀:切莫因沉不住氣而逞口舌之快
-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做學問要有謹慎之態和敬畏之心
-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盛贊堯、舜、禹
- 恕:培養同理心,推己及人
- 不以人廢言:就事論事,別給他人預設立場
- 君子矜而不爭:管理自己的欲望,不要被外物所誘惑
- 君子求諸己:遇到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名聲
- 君子病無能焉:專注于影響圈
- 君子義以為質:君子要學會外圓內方
- 好行小慧,難矣哉:獨立的思想有多么寶貴
- 如之何,如之何:領導者要學會問“開放式問題”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者多么可愛
- 臧文仲其竊位者與:舉賢薦能是領導者的職責
-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戰勝本能,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心存高遠,意守平常
- 放鄭聲,遠佞人: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尋找第四種人際關系
- 有殺身以成仁:殺身成仁的勇氣有多可敬
-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如何掌握溝通的技巧
- 邦無道,如矢:讓自己在不確定中受益
- 言忠信,行篤敬:給自己安裝一個“暫停鍵”
- 無為而治者:管理者要敢于放權
- 知德者鮮矣:孔子感慨知曉德行之人稀缺
- 一以貫之:遇事要向內求,自我反思
- 君子固窮:貧窮不可怕,怕的是失去原則和氣節
-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學會說軟話、辦硬事
- 衛靈公第十五
- 吾見其居于位也:沉住氣,腳踏實地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方式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與好友玩鬧
- 修己以敬:恭敬認真,是謂君子
- 上好禮,則民易使也:遵守規則,才能解決混亂
- 高宗諒陰,三年不言:論古人守孝三年的緣由
- 子擊磬于衛:孔子為什么不選擇當個隱士
-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孔子是個理想主義者
- 賢者辟世:避開對自己不好的環境
-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無關緊要的事情別放在心上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孔子對自己的評價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何對待傷害你的人
-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德與才,哪個更重要
- 非敢為佞也,疾固也:孔子四處游說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 抑亦先覺者:做一個具有強大洞察力的人
- 不患人之不己知:能力比名聲更重要
- 子貢方人:別對他人下評斷
-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儒家的“三達德”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公關思維不可取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將目光放在影響圈
-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如何精準地介紹他人
-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學習本來就是為了自己
-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與小人在“技能”上的區別
- 勿欺也,而犯之:什么情況下可以對領導有話直說
- 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請求討伐陳恒
-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如何判斷別人是否在吹牛
- 仲叔圉治賓客:識人善用是一項才能
- 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大度、無私是領導者的基本涵養
- 管仲相桓公: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 桓公九合諸侯:孔子再次贊美管仲
- 齊桓公正而不譎:孔子贊美齊桓公
- 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孔子評價臧武仲
- 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與人交往的原則
- 成人:腳踏厚土,仰望星空
-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創業好,還是做高管好
- 貧而無怨難:人可以窮,但志向不能短
- 飯疏食,沒齒無怨言:孔子對管仲的欣賞
- 為命,裨諶草創之:利用團隊的力量,避開思維的盲區
- 愛之,能勿勞乎:寶劍鋒從磨礪出
- 未有小人而仁者:小人的典型特征
-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 仁者必有勇:仁義就是你的鎧甲
- 邦有道,危言危行:說話要看環境
-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別太留戀安逸的生活
- 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別太“使勁”
- 憲問第十四
- 以不教民戰:人才儲備的核心在于培訓
- 善人教民:讓人做事,要告知意義所在
- 切切偲偲:親友之間也需要誠懇恭敬
- 剛、毅、木、訥:成熟者深思熟慮后再行事
- 君子泰而不驕:內修德行才能抵御外在誘惑
- 易事而難說:好的領導以公心對待下屬
- 善者好之:帶團隊不能盡信人言好壞
- 和而不同:尊重個性才能創新發展
- 南人有言:堅持是成功的基本保障
- 狂者進取:不要苛求同行者盡善盡美
- 行己有恥:做事不能用膚淺的事物簡單衡量
- 樊遲問仁: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
- 葉公語孔子:帶團隊要兼顧制度與人性化
- 欲速則不達:做大事業要耐得住寂寞
- 近者說,遠者來:做好核心內容,自然水到渠成
- 一言興邦:決策者不能搞一言堂
- 冉子退朝:處理公事,要講規矩
- 茍正其身矣:優秀的管理者德、技兼備
-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越能干的人越能高效做出成績
- 善人為邦:暴力是低端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 三年有成:善于表達自身優勢也是種能力
- 又何加焉:人生最高的追求是精神財富
- 茍合矣:追求越多,煩惱也就越多
- 魯衛之政:在外多結盟友,少樹強敵
- 不令而行:管理者要建立自身影響力
- 誦《詩》三百:讀書要能學以致用
- 樊遲請學稼:學習要根據自身情況定位
- 名正言順: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位子
- 赦小過:允許下屬犯錯,是一種管理策略
- 先之勞之:管理者要成為團隊的表率
- 子路第十三
- 君子以文會友:結交益友,是多么美好
- 忠告而善道之: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是界限感
- 舉直錯諸枉:領導者要打造公司的“一致性”
- 先事后得:莫問結局如何,但求落幕無悔
- 士何如斯可謂之達:有名氣不等于有實力
- 君子之德風:美好的品德像風一樣撫慰人
- 茍子之不欲:做好欲望管理
-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直公允是身為管理者的必要條件
- 君子成人之美:美與惡的分界到底在哪里
-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做學問的方向
- 居之無倦:警惕“思維的慣性”
- 必也使無訟乎:學會進行“第3選擇”,減少矛盾和爭辯
- 子路無宿諾:子路的斷案能力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確的關系,是各安其位
-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情感偏激會帶來什么后果
-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管理國家的底層邏輯,是藏富于民
- 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論外在修養的重要性
-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任是管理的基礎
- 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小心“枕邊風”
-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
- 君子不憂不懼: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仁者,其言也讱:說話做事要沉得住氣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 天下歸仁:換一種方式看待這個世界
- 顏淵第十二
- 吾與點也:美好的結果離不開努力的過程
- 何必讀書:愛學習的人才更懂讀書的意義
- 以道事君: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堅守原則和底線
- 子畏于匡:偶爾要用人生難料的心態來直面困境
- 聞斯行諸:學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學習和行事
- 論篤是與:怎樣分辨結交之人的品行
- 不踐跡:走別人老路,最終可能無路可走
- 賜不受命:適合創業的人具備哪些特點
- 柴也愚:用成長性思維辯證地看待人的缺點
- 鳴鼓而攻之:經營關系也要有原則,不能結黨營私
- 過猶不及:努力做到中庸之道
- 門人不敬子路:領導者如何約束自己的言行
- 言必有中:學會有效而恰當地提出反對意見
- 不得其死:孔子對子路的預言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為什么要以人為本
- 予不得視猶子也:為什么孔子不想厚葬顏回
- 子哭之慟:顏回去世后,孔子的悲痛之情
- 天喪予!天喪予:孔子對顏回的不舍
-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顏回的喪禮
- 有顏回者好學:為什么孔子這么喜歡顏回
- 南容三復白圭:小心自己的語言
- 孝哉閔子騫:不同的格局帶來不同的視角
- 于吾言無所不說:學習的最佳路徑
- 孔門的“四科十哲”
- 皆不及門:被遺忘的老師
- 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從底層開始成長
- 先進第十一
- 自序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自序
- 先進第十一
- 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從底層開始成長
- 皆不及門:被遺忘的老師
- 孔門的“四科十哲”
- 于吾言無所不說:學習的最佳路徑
- 孝哉閔子騫:不同的格局帶來不同的視角
- 南容三復白圭:小心自己的語言
- 有顏回者好學:為什么孔子這么喜歡顏回
-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顏回的喪禮
- 天喪予!天喪予:孔子對顏回的不舍
- 子哭之慟:顏回去世后,孔子的悲痛之情
- 予不得視猶子也:為什么孔子不想厚葬顏回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為什么要以人為本
- 不得其死:孔子對子路的預言
- 言必有中:學會有效而恰當地提出反對意見
- 門人不敬子路:領導者如何約束自己的言行
- 過猶不及:努力做到中庸之道
- 鳴鼓而攻之:經營關系也要有原則,不能結黨營私
- 柴也愚:用成長性思維辯證地看待人的缺點
- 賜不受命:適合創業的人具備哪些特點
- 不踐跡:走別人老路,最終可能無路可走
- 論篤是與:怎樣分辨結交之人的品行
- 聞斯行諸:學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學習和行事
- 子畏于匡:偶爾要用人生難料的心態來直面困境
- 以道事君: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堅守原則和底線
- 何必讀書:愛學習的人才更懂讀書的意義
- 吾與點也:美好的結果離不開努力的過程
- 顏淵第十二
- 天下歸仁:換一種方式看待這個世界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 仁者,其言也讱:說話做事要沉得住氣
- 君子不憂不懼: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
- 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小心“枕邊風”
-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任是管理的基礎
- 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論外在修養的重要性
-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管理國家的底層邏輯,是藏富于民
-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情感偏激會帶來什么后果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確的關系,是各安其位
- 子路無宿諾:子路的斷案能力
- 必也使無訟乎:學會進行“第3選擇”,減少矛盾和爭辯
- 居之無倦:警惕“思維的慣性”
-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做學問的方向
- 君子成人之美:美與惡的分界到底在哪里
-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直公允是身為管理者的必要條件
- 茍子之不欲:做好欲望管理
- 君子之德風:美好的品德像風一樣撫慰人
- 士何如斯可謂之達:有名氣不等于有實力
- 先事后得:莫問結局如何,但求落幕無悔
- 舉直錯諸枉:領導者要打造公司的“一致性”
- 忠告而善道之: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是界限感
- 君子以文會友:結交益友,是多么美好
- 子路第十三
- 先之勞之:管理者要成為團隊的表率
- 赦小過:允許下屬犯錯,是一種管理策略
- 名正言順: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位子
- 樊遲請學稼:學習要根據自身情況定位
- 誦《詩》三百:讀書要能學以致用
- 不令而行:管理者要建立自身影響力
- 魯衛之政:在外多結盟友,少樹強敵
- 茍合矣:追求越多,煩惱也就越多
- 又何加焉:人生最高的追求是精神財富
- 三年有成:善于表達自身優勢也是種能力
- 善人為邦:暴力是低端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越能干的人越能高效做出成績
- 茍正其身矣:優秀的管理者德、技兼備
- 冉子退朝:處理公事,要講規矩
- 一言興邦:決策者不能搞一言堂
- 近者說,遠者來:做好核心內容,自然水到渠成
- 欲速則不達:做大事業要耐得住寂寞
- 葉公語孔子:帶團隊要兼顧制度與人性化
- 樊遲問仁: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
- 行己有恥:做事不能用膚淺的事物簡單衡量
- 狂者進取:不要苛求同行者盡善盡美
- 南人有言:堅持是成功的基本保障
- 和而不同:尊重個性才能創新發展
- 善者好之:帶團隊不能盡信人言好壞
- 易事而難說:好的領導以公心對待下屬
- 君子泰而不驕:內修德行才能抵御外在誘惑
- 剛、毅、木、訥:成熟者深思熟慮后再行事
- 切切偲偲:親友之間也需要誠懇恭敬
- 善人教民:讓人做事,要告知意義所在
- 以不教民戰:人才儲備的核心在于培訓
- 憲問第十四
- 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別太“使勁”
-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別太留戀安逸的生活
- 邦有道,危言危行:說話要看環境
- 仁者必有勇:仁義就是你的鎧甲
-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 未有小人而仁者:小人的典型特征
- 愛之,能勿勞乎:寶劍鋒從磨礪出
- 為命,裨諶草創之:利用團隊的力量,避開思維的盲區
- 飯疏食,沒齒無怨言:孔子對管仲的欣賞
- 貧而無怨難:人可以窮,但志向不能短
-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創業好,還是做高管好
- 成人:腳踏厚土,仰望星空
- 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與人交往的原則
- 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孔子評價臧武仲
- 齊桓公正而不譎:孔子贊美齊桓公
- 桓公九合諸侯:孔子再次贊美管仲
- 管仲相桓公: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 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大度、無私是領導者的基本涵養
- 仲叔圉治賓客:識人善用是一項才能
-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如何判斷別人是否在吹牛
- 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請求討伐陳恒
- 勿欺也,而犯之:什么情況下可以對領導有話直說
-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與小人在“技能”上的區別
-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學習本來就是為了自己
-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如何精準地介紹他人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將目光放在影響圈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公關思維不可取
-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儒家的“三達德”
- 子貢方人:別對他人下評斷
- 不患人之不己知:能力比名聲更重要
- 抑亦先覺者:做一個具有強大洞察力的人
- 非敢為佞也,疾固也:孔子四處游說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德與才,哪個更重要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何對待傷害你的人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孔子對自己的評價
-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無關緊要的事情別放在心上
- 賢者辟世:避開對自己不好的環境
-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孔子是個理想主義者
- 子擊磬于衛:孔子為什么不選擇當個隱士
- 高宗諒陰,三年不言:論古人守孝三年的緣由
- 上好禮,則民易使也:遵守規則,才能解決混亂
- 修己以敬:恭敬認真,是謂君子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與好友玩鬧
- 吾見其居于位也:沉住氣,腳踏實地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方式
- 衛靈公第十五
-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學會說軟話、辦硬事
- 君子固窮:貧窮不可怕,怕的是失去原則和氣節
- 一以貫之:遇事要向內求,自我反思
- 知德者鮮矣:孔子感慨知曉德行之人稀缺
- 無為而治者:管理者要敢于放權
- 言忠信,行篤敬:給自己安裝一個“暫停鍵”
- 邦無道,如矢:讓自己在不確定中受益
-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如何掌握溝通的技巧
- 有殺身以成仁:殺身成仁的勇氣有多可敬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尋找第四種人際關系
- 放鄭聲,遠佞人: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心存高遠,意守平常
-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戰勝本能,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 臧文仲其竊位者與:舉賢薦能是領導者的職責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者多么可愛
- 如之何,如之何:領導者要學會問“開放式問題”
- 好行小慧,難矣哉:獨立的思想有多么寶貴
- 君子義以為質:君子要學會外圓內方
- 君子病無能焉:專注于影響圈
-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名聲
- 君子求諸己:遇到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君子矜而不爭:管理自己的欲望,不要被外物所誘惑
- 不以人廢言:就事論事,別給他人預設立場
- 恕:培養同理心,推己及人
-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盛贊堯、舜、禹
-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做學問要有謹慎之態和敬畏之心
- 小不忍,則亂大謀:切莫因沉不住氣而逞口舌之快
- 眾惡之,必察焉:練就一雙識人的慧眼
- 非道弘人:追求道,是一種無限游戲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錯不改才是真的錯
- 不如學也:思考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體系上
- 君子謀道不謀食:不要只追求物質層面的東西
- 智、仁、莊、禮:團隊管理的四要素
- 小知與大受:用人要不拘一格
- 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孔子感嘆推行仁的難
- 當仁,不讓于師:仁者具有真正的勇氣
- 貞而不諒:尾生之信不可取
- 敬其事而后其食:盡職盡責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 有教無類:孔子最具特色的教育方式
- 道不同,不相為謀:目標一致是合作的前提
- 辭達而已矣:好的語言藝術,是信、達、雅
- 固相師之道也:待人接物,怎樣做到讓人如沐春風
- 季氏第十六
- 禍起蕭墻:團隊發展的前提是內部穩定
- 天下有道:遵循管理制度才能走得更遠
- 子孫微矣:團隊管理忌諱越權做事
- 益者三友:良性人際關系能幫助進步
- 益者三樂:健康娛樂,學會適可而止
- 侍君三愆:發表意見要重視方式方法
- 君子三戒:人生需要學會對抗心魔
- 君子三畏:做事心存敬畏才有底線
- 困而學之:學習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 君子九思:說話做事必須多方考慮
- 見善如不及:努力做事才能發揮作用
- 無德而稱:崇尚德行勝于追求財富
- 子亦有異聞乎:待人接物要一視同仁
- 邦君之妻:溝通要重視人際差異
- 陽貨第十七
- 陽貨欲見孔子:“義”比“信”更重要
- 習相遠也:只有修習才能變得更好
- 上智下愚:人不能放棄向上的機會
- 小人學道: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權利
- 末之也,已:無處可去也別與虎謀皮
- 子張問仁:經常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
- 磨而不磷:真心上進就沒有放棄的借口
- 六言六蔽:求學做事不能墨守成規
- 何莫學夫《詩》:知識孕育認知能力
- 面墻而立:學習也需要掌握策略
- 禮云禮云:制度執行不能流于形式
- 色厲內荏:行事正義才能內在強大
- 鄉愿,德之賊也:無原則的退讓是助紂為虐
- 道聽途說:學會控制自身的原始陋習
- 患得患失:執著得失不如勤奮做事
- 民有三疾:做事不要損害他人利益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紫之奪朱:不能被事物的外表欺騙
- 天何言哉:很多至理要靠自己感悟
- 取瑟而歌:待人處事要愛憎分明
- 三年之喪:孝順父母需有所執
- 飽食終日:學會適當地放空自己
- 義以為上:遵循法理為做事準繩
- 君子有惡:不以自己的好惡評判他人
- 遠之則怨:與人相處應掌握分寸
- 四十見惡:人生要不斷地學習成長
- 微子第十八
- 殷有三仁焉:商朝的三位仁人
- 枉道而事人: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 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再一次懷才不遇
- 齊人歸女樂:孔子離開魯國的另一個原因
-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出世還是入世,這是一個問題
-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人生的不同選擇
- 行其義也:如何理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
- 無可無不可:什么是“無我”的境界
- 大師摯適齊:禮崩樂壞后,文藝工作者四散流離
- 無求備于一人:領導者的用人之道
- 周有八士:周朝的著名人物
- 子張第十九
- 見得思義:子張對士的定義
-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好的品質要彰顯出來才有意義
- 可者與之:按照個性結交益友
-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什么是真正的“匠心精神”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
- 博學而篤志:做一個“T型人才”
- 君子學以致其道:做學問不能憑空想象
- 小人之過也必文:敢認錯,才是真正的勇氣
- 君子有三變:子夏回憶孔子
- 信而后諫:信任是人際關系的前提
-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分清主次,要有大局觀
- 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子游和子夏的精彩辯論
- 學而優則仕:古人的上升通道
- 喪致乎哀而止:任何情緒表達,都需要適度
- 吾友張也為難能也:子游評價子張
- 堂堂乎張也:曾子評價子張
- 人未有自致者也:別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
- 孟莊子之孝:尊重父輩制定的規則
- 哀矜而勿喜:執法者要有人文關懷精神
- 君子惡居下流:別讓自己處于不利境地
-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從錯誤中學習并修煉自身
- 夫子焉不學:好學的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 夫子之墻數仞:子貢為孔子辯解
- 仲尼不可毀也:子貢回應他人對孔子的詆毀
- 言不可不慎:說話要有理有據
- 堯曰第二十
- 允執其中:團隊運轉依靠制度保障
- 五美四惡: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 君子三知:做個與世界和諧相處的人
- 寫在最后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孔子時代各國形勢圖
- 附錄二:孔子生平年表 更新時間:2021-09-09 15:18:27
作者還寫過
共25本同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