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李德裕論忠奸
唐紀
庚辰,德裕入謝,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辨群臣之邪正。夫邪正二者,勢不相容,正人指邪人為邪,邪人亦指正人為邪,人主辨之甚難。臣以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蘿,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競為皆朋黨。先帝深知朋黨之患,然所用卒朋黨之人,良由執心不定,故奸人得乘間而入也。夫宰相不能人人忠良,或為欺罔,主心始疑,于是旁詢小臣以察執政。如德宗末年,所聽任者惟裴延齡輩,宰相署敕而已,此政事所以日亂也。陛下誠能慎擇賢才以為宰相,有奸罔者立黜去,常令政事皆出中書。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又曰:“先帝于大臣好為形跡,小過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積,以至禍敗。茲事大誤,愿陛下以為戒!臣等有罪,陛下當面詰之。事茍無實,得以辯明;若其有實,辭理自窮。小過則容其悛改,大罪則加之誅譴,如此,君臣之際無疑間矣。”上嘉納之。
【譯文】
初七,李德裕上朝向武宗謝恩。他對武宗說:“治理天下的關鍵在于分辨清楚哪些大臣正直,哪些大臣邪惡。邪惡與正直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正直的人說邪惡的人邪惡,邪惡的人也說正直的人邪惡,因此君主辨別起來非常困難。我認為正直的人像松柏一樣,傲然獨立,不倚靠別的什么東西;邪惡的人像藤蘿一樣,不攀附其他樹木是不能自己獨立的。因此正直的人一心一意的事奉君主,而邪惡的人卻爭相拉幫結派搞朋黨。先帝(文帝)深知朋黨的危害,但所任用的最終都是搞朋黨的人,這就是因為他自己沒有主見,因此奸邪小人能夠乘虛而入。宰相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忠誠善良的,有的人欺君罔上,于是做君主的就開始產生了懷疑,詢問奸邪小人,調查宰相的情況。如德宗末年,所聽信、任用的只有裴延齡一類的人,宰相只不過是傳達皇帝的命令而已,因此國家政事一天比一天混亂。陛下如果真的能夠慎重地選拔德才兼備的人做宰相,有奸詐欺騙行為的人立即撤換掉,國家一切政事由中書省決定,對宰相真誠信任,推心置腹,堅定不移,那么還擔憂天下治理不好嗎?”又說:“先帝文宗皇帝在大臣面前,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于群臣小的過失,一般都容忍不說,這樣日積月累,以致釀成了更大的災禍。這確實是一大失誤,希望陛下引以為戒。今后,如果大臣有了過錯,您應當當面責問。假如事實不符,應當允許我們申辯;如確是事實,我們自然會理屈詞窮。對于大臣的小過錯,應當允許他們改過自新,如有大罪就嚴加懲罰,甚至殺頭,這樣君臣之間就不會產生猜疑了。”皇帝褒獎了他一番,并接受了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