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秦朝滅,漢王興
大破咸陽城
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素有“沖要無雙”之稱。秦國掃平天下之前,函谷關一直是秦國一大門戶,就算在秦朝建立后它也是拱衛咸陽的東大門,因此備受秦國重視。函谷關城墻堅固高大,地勢險要,絕不是當時只有兩萬蝦兵蟹將的劉邦可以覬覦的。因此,劉邦的戰略是,繞過函谷關,從武關、峣關進抵咸陽。
秦二世三年(前207)八月,劉邦留韓王守陽翟,帶張良等人先克下宛,之后準備直撲武關。
這時,趙高已經害死了胡亥,并秘密派人來跟劉邦談判,愿意開關讓劉邦進咸陽,但是要求劉邦封他做關中王。劉邦對趙高的請求不予理睬,執意要打武關。武關之后,還有峣關。所謂關,大抵都是居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峣關也是如此。劉邦沒辦法,硬著頭皮就要發兵。
張良連忙阻止:“沛公切莫著急。秦軍實力還是很強的,不能小視。此地宜智取,不宜強攻。”于是獻上一計。劉邦采納了張良的計謀,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峣關。峣關已拿下,咸陽城就毫無抵抗之力了。
劉邦攻破峣關之后,先于各路諸侯趕到咸陽,駐軍于灞上,派人向秦王子嬰下書,以保證人身安全為條件,要求子嬰投降。
剛剛在王位上坐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環顧四周,內無可用之將,外無救亡之兵。一聲嘆息過后,他乘坐白馬素車,自縛出城,攜皇帝印璽向劉邦投降。子嬰出降,秦的統治就此徹底宣告結束,一個新的王朝即將來臨。
咸陽城是秦國財富的聚集地。劉邦軍一進城,就被那無盡的財富晃花了眼睛。人人都陷入了瘋狂之中,人人都開始了貪婪地搶劫和掠奪。
對于屬下的瘋狂搶劫行動,劉邦沒有制止,也無法制止,就連他自己,第一次走進秦宮的時候,也變得瘋狂起來。
劉邦醉了,醉倒在這黃金屋,醉倒在這溫柔鄉。他品著從不曾喝過的佳釀,面對昔日里絕對會對他不屑一顧的宮中美女,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流連忘返。
對于劉邦的墮落,樊噲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苦勸劉邦放棄這種驕奢淫逸的生活,立即出宮主持工作。張良也勸劉邦以大局為重,莫被暫時的安逸沖昏頭腦,莫忘記項羽的威脅,趕緊撤回灞上。
聽了樊噲、張良的先后勸說,劉邦沉吟良久。最終,劉邦帶著幾分不舍走出了皇宮。他把宮中的金銀財寶全部封存起來,沒敢私藏,準備等諸侯聚齊再做打算,自己則帶著士兵返回灞上。
雖然名義上暫時還不能做咸陽的主人,但是劉邦沒有就這么放棄。他以臨時占領者的身份,把關中諸縣說了算的地主、豪強、鄉老召集到一起商議大事。
在會上,劉邦大聲說:“諸位父老鄉親,你們受秦朝嚴刑峻法之苦太久啦!秦朝的嚴刑峻法諸位也都知道,誹謗朝廷和皇帝的,要族誅;就連兩個熟人見面說個悄悄話都可能被砍頭。現在咸陽被我占領,秦朝已經滅亡了。我起兵的時候,跟諸侯有約,誰第一個占領咸陽,誰就做關中王。我僥幸占了先,那么將來關中這塊地方就是我的地盤了。我不像秦朝那么霸道。今天,我跟你們約定,我定的法律就三條:殺人者,死罪;傷人者,按情節輕重論罪;盜竊、搶劫者,按情節輕重判刑。這些都按照秦朝原本的規定來。其余的,所有以前秦朝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職位不變,即刻履行職責,百姓們請安居樂業,不要恐慌。總之,我到這來,是要為父老們除害,不是來侵犯你們的利益的,所以請不要害怕!我現在把軍隊撤回了灞上。等各路諸侯到來,我們再共同制定規矩,然后我再來領導大家共建關中!”
跟諸縣管事的交代完,劉邦又怕這些管事的為了謀取私利不跟下邊的人說,讓自己打造群眾基礎的企圖白費,于是他當即派人跟著地方官到田間地頭去巡視,向老百姓宣傳自己的主張。
聽說劉邦廢除了嚴刑峻法,免除了苛捐雜稅,關中百姓歡呼雀躍,紛紛殺牛宰羊,載歌載舞地到灞上犒軍。
劉邦有心在關中為王,老百姓也擁護。可劉邦想當關中王,還得看項羽答應不答應。而項羽的意見只有兩個字:休想!
鴻門宴
巨鹿之戰后,王離被俘,章邯投降,項羽率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向函谷關進發。到了函谷關,只見雄關城門緊閉。項羽派人邀戰,卻發現函谷關上是劉邦的人馬。雖然是自己人,但是看見項羽來了,守關將士卻拒不開關放行。
項羽聽說劉邦已經拿下咸陽,還派了兵在函谷關堵他,當即傳令,命大將英布立即強行攻關。在英布等人的帶領下,聯軍迅速破關。項羽殺氣騰騰,直奔咸陽而來。
項羽軍兼程而行,很快于十二月中旬抵達戲水,在新豐鴻門就地扎營。在項羽軍西面,就是駐扎在灞上的劉邦軍。兩軍相距約四十里地。
項羽的亞父范增早就看出劉邦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因此將劉邦視為項羽的大敵,此刻他對項羽說:“我曾經了解過,劉邦這人是出了名的貪財好色之徒,聽說他在老家當亭長的時候,明明有老婆,還有個情婦,另外跟兩個開酒館的女人也不清不楚,還總欠酒賬不還。就是這么一個無賴自從進入關中后,聽說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不貪財好色了,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由此可見,劉邦是在故意作秀,野心可不小啊。我曾請人夜觀天象,發現劉邦頭上有天子才具有的五彩斑斕的龍虎之氣。將軍應該趕快除掉劉邦,以免養虎為患!”
項羽聽了更加著急——劉邦當天子,他項羽做何去?于是,項羽傳下軍令:今晚飽餐戰飯,明天一早隨他消滅劉邦。
也許是劉邦命不該絕。項羽要打劉邦,但另外一個人卻不允許,此人正是項伯。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當年項梁惹是生非到處逃亡的時候,項伯也殺了人,逃亡在外。
項伯逃亡的時候,曾經到下邳投奔張良避難,得到了張良的關照,因此,項伯很感激張良。他早就聽說張良正跟著劉邦,此時聽項羽傳令第二天要舉兵攻打劉邦,便趁著夜色,溜出軍營,奔到灞上,跟張良講了事情經過。
張良急忙來見劉邦,把項伯的話學了一遍。劉邦大驚失色,連聲問該如何是好。張良胸有成竹:“這事還得著落在項伯身上。您趕緊跟項伯解釋解釋,讓他幫您說說話。好歹他也是項羽的親叔叔。”
劉邦當即讓張良把項伯請進來,用對待哥哥的禮節對待項伯,還把自己閨女許給了項伯的兒子。這樣一來,倆人成了親家,劉邦就開始轉入正題,再三解釋說自己沒有二心,懇請項伯在項羽面前說情。
都成了親家了,項伯哪能看著劉邦死?他當即拍著胸脯答應幫劉邦說情,并叮囑劉邦:“我一會兒回去就跟項羽說。但你明天一早就要到鴻門請罪。你可一定要聽我的,一定要來。這樣我才能保住你。”
項伯連夜又趕回鴻門來見項羽,把劉邦跟他講的那些話又向項羽學了一遍,然后又說:“要不是劉邦先破關中,你能就這么長驅直入嗎?劉邦那是立下大功的。你現在要殺他,太不仗義了。你別聽別人胡出主意,反倒應該善待劉邦,免得大家寒心。”
聽叔叔這么一說,項羽又改主意了,決定不殺劉邦。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范增就起床了,準備跟項羽出征,卻聽說項羽又不準備攻打劉邦了,氣得面色鐵青。后來他聽說劉邦一會兒要來賠罪,心想:正好在這里殺了他,省了一場大戰。
不久,劉邦即帶著張良、樊噲,在百余人的護衛下來到鴻門求見項羽。劉邦一見項羽,當即拜倒。
項、劉二人盡釋前嫌之后,項羽挽留劉邦喝酒。項羽、項伯、范增、劉邦四人分賓主落座,張良作陪。侍者川流不息,頃刻間就擺上了酒菜。
坐在一邊的范增哪有心思喝酒,沖著項羽連連使眼色,示意項羽趕緊動手。可是項羽卻裝作沒看見。范增看項羽指望不上,趕緊出來找項羽的堂弟項莊幫忙。項莊按照范增指示走進帳來,裝作為眾人助酒興,提出舞劍。項羽知道項莊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他自己不好意思下手,樂得別人來背這個黑鍋,立即表示同意。
項莊拔出寶劍,一邊出招,一邊往劉邦身前湊,準備下手。項伯在旁邊坐著,發現不對,立即拔劍而起,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劉邦,跟項莊對舞。項莊哪敢連叔叔一起砍,只好兜著圈子尋找機會。
眼見著項莊不殺劉邦誓不罷休,張良急忙出去找樊噲。樊噲聽說沛公有危險,按劍持盾,硬生生撞倒守衛,闖入大帳,睜著兩只豹眼狠狠地瞪著項羽,氣氛很尷尬。
劉邦趕緊趁這個機會裝內急:“將軍,不好意思,我方便方便,去去就來。樊噲,來扶我出去。”說著,劉邦在樊噲的護送下直奔茅房而去。人有三急,也不能攔著,項羽就坐在那兒等。等了半天,劉邦沒回來。項羽一皺眉:“怎么這么久?陳平,張良,你倆去找找,酒還沒喝完呢。”
這鴻門宴就是個火坑,劉邦哪能回去送死?他有心直接跑回灞上,可是不跟項羽告辭又怕項羽發怒;去告辭,又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能回。正猶豫間,樊噲說:“您猶豫什么呀?現在都什么時候了,他們就是刀子和砧板,我們就是魚肉,跑還怕來不及呢,告什么辭啊!”
劉邦一想,也是這個理,于是把自己帶來準備送給項羽的一對白璧和準備送給范增的一對玉斗轉交給張良,讓張良代為送禮,并且一再叮囑:“子房,你先不忙進去啊,我抄小路回去,不過二十里地。你估計著我到了軍營,再回去見項羽!”說完,劉邦也顧不上那一百來個隨從了,就棄車騎馬,在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四個人的護送下順著小路跑了。
項羽分封天下
劉邦逃回灞上之后,張良這邊估算時間差不多了,便帶著禮物回去見項羽,謊稱劉邦不勝酒力,無法面辭,先行告退,留下自己代為獻上禮物。項羽接過兩塊白璧,頗為滿意。范增氣得胸悶,接過玉斗丟在地上,拔出劍來砍得稀碎,跺著腳罵道:“我真是沒辦法跟你們謀劃大事!天下必將被劉氏所奪,我們將來都要成為俘虜!”
以后的事,項羽看不到那么遠。劉邦討饒之后,項羽的心思就全部轉移到眼前的咸陽上了。
項羽進入咸陽,洗劫一番后,把搶到的財物、女人、壯丁象征性地分給了諸侯一些,又賞賜了麾下的有功將士,余下大部分自然是歸自己所有。
秦朝既滅,自認為是諸侯領袖并且也得到諸侯認可的項羽,自然要論功行賞。
這時候,擺在項羽面前的有三個選擇,一是學習西周姬發稱王,分封家族子弟;二是沿襲春秋戰國,分封各路諸侯為王,自己為霸主;三是學習秦始皇,放棄分封,獨攬天下。
秦始皇,項羽并不想學。學習周武王也不行,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深遠影響,秦末起義的英雄豪杰們都有裂土封王的愿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統一中原、成為九州之主,這種目標太過遙遠,占據一塊地盤當王則容易許多。因此,項羽在滅秦之后,順應了大多數人的愿望,裂土封王,恢復春秋戰國時列國并存、盟主主宰天下的政治局面,選擇了霸業,而不是繼承秦朝的帝業。
頭一個要封的,是項羽自己。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以九個郡為封地。第二個是劉邦。項羽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是巴蜀和漢中。同時他又把八百里秦川一分為三,封三個秦朝降將為王,目的就是把劉邦死死地堵在巴蜀,不讓他出來。
封章邯為雍王,封地為咸陽以西,緊挨著劉邦;封司馬欣為塞王,封地為咸陽以東至黃河;封董翳為翟王,封地為西至今甘肅正寧、內蒙古毛烏素沙地中部一線,北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以北,東至黃河,南至今陜西銅川王益區、黃龍一線。其他諸侯,也各有分封。
從這次分封里,可以看出來很多東西。
第一,對劉邦、三降將的分封是為了解決劉邦這個隱患,牢牢地掌控關中。劉邦本身是南方人,手下大多也都是江浙、河南人。不能回老家也就罷了,誰愿意到巴蜀去?死在那兒,魂都歸不了故里。把劉邦封到巴蜀,對劉邦軍心、士氣的打擊顯然不小。
而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全都是秦朝時的官吏,是秦人治秦地,誰也不能說他項羽不公道。可是這三個人畢竟是害得二十萬子弟被坑殺、秦國被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三人要在關中立足,就不得不依靠項羽的支持,不得不對項羽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同時,三分關中,又能防止某個人獨大,成為隱患。因此,項羽雖然沒占據關中,但實際上也已經等于把關中收入了囊中。
第二,對于劉邦、章邯等人以外的新舊貴族和割據勢力,項羽采用打壓舊貴族、安撫新勢力的手段,將根深蒂固的舊貴族割據勢力調離各自的地盤,讓親近他的新興勢力取而代之。這就使舊貴族勢力大減,失去威脅,也讓親近自己的勢力嘗到甜頭,更加服從,同時還制造了諸侯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怨恨,無法對項羽構成威脅。
第三,諸侯封地的設置,也是本著互相牽制的原則,防止某一個諸侯突然崛起。
這次分封的最終結果就是:對項羽可能造成妨害的,打壓、排擠,扔根骨頭讓他們啃去;對項羽唯命是從的,則都能有口肉湯喝。
項羽的如意算盤打得是不錯。但是,他的封賞真的能讓親楚勢力滿意嗎?被打壓的諸侯真的甘心受欺負嗎?
項羽種下的矛盾太多了,但他卻并沒有控制這些矛盾的能力。天下勠力抗秦的暫時聯盟至此解體,諸侯大混戰的序幕悄然拉開。
劉邦赴漢中
劉邦被封為漢王后,老謀深算的范增并沒有就此罷手。他自認縱使劉邦是只雄鷹,自己也能將之握于掌中。于是他索性讓項羽不放諸侯回去,爭取找機會多收拾幾個,也好減少未來的隱患。
這樣一來,劉邦又開始發愁。不能回到封地,在項羽眼皮底下的他是一動都不敢動,生怕讓項羽抓到殺他的借口。總這么下去,何時才能出頭?無可奈何之下,劉邦又派人向張良問計。
張良也有黔驢技窮的時候,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想來想去,他決定找陳平商量商量。陳平出身貧寒,自幼酷愛讀書,尤其喜歡黃老之學。大澤鄉起義爆發后,魏咎被立為魏王。陳平覺得這是個光宗耀祖的好機會,趕奔臨濟投靠,隨后又因為不得魏豹賞識,轉投到項羽手下做謀士。
項羽欣賞那種膀大腰圓、威風凜凜之人,陳平則是個美男子,細皮嫩肉,身體纖長。長成這樣,項羽自然不待見他。郁郁不得志的陳平在鴻門宴上見到了劉邦,覺得這才是他應該追隨的人。
陳平早有心歸漢,此刻張良前來拜訪,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張良一番試探之后,最終說出了來訪的意圖。陳平乍一聽也皺眉,思考片刻后,說:“要讓項羽放漢王回封地,本來容易,因為有范增在,所以才成了難題。既然這樣,要救漢王就得首先把范增弄走,不然就絕無可能。這事你別管了,看我的吧!”
第二天,陳平求見項羽,給項羽獻了一條妙計:“您不是討厭懷王嗎?您不如給懷王封個‘義帝’的尊號,以‘帝王當居上游’為由讓懷王遷都到郴縣,您占據彭城為都。這樣,您不就可以逐漸名正言順地號令天下了嗎?”
陳平的這個建議正對上了項羽的心思,等到范增來拜見的時候,項羽迫不及待地把陳平的建議說了一遍,謊稱是自己想出來的。范增聽項羽說完,立即響應,甚至聲言自己要親自去辦理此事。此舉正中陳平下懷。
當即,項羽便向諸侯宣布了這一決定。項羽宣布完決定之后,范增就出發了。動身之前,范增一再叮囑項羽:千萬不能讓劉邦回封地。項羽信誓旦旦地保證了一番。
等范增走遠了,陳平又跑來見項羽說:“大王,這么下去不行。諸侯們都聚集咸陽,現在一共五六十萬人馬,每日耗費錢糧無數,老百姓負擔不起不說,我們也得天天往里搭錢。不趕快讓諸侯們回國,可就要出亂子啦!”
項羽一聽,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馬上下令讓各路諸侯立即回國,遠者限期十天動身,近者限期五天動身,即刻準備,不準耽擱;漢王暫留在咸陽,與楚王共商大事。
單獨扣住劉邦,項羽此舉完全在陳平的意料之中。在陳平的授意下,劉邦突然向項羽請假,要求回故鄉省親。項羽猶豫了,不讓劉邦回去,是不近人情;讓劉邦回去,不知道劉邦此舉有什么圖謀。
這時張良站出來故意反對,說:“漢王回去,肯定是要接取家眷或者占據沛縣稱王。您不能讓他回去,莫不如以巴蜀亟須安定為由命他趕緊去漢中,同時派人去沛縣取他的家眷做人質,讓他不敢有異心。”
陳平也在一旁接道:“大王既然封劉邦為漢王,且已經布告天下,如果硬是不讓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造成惡劣影響。倒不如依張良的計策而行,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約束漢王。”
項羽想了又想,同意了,命令劉邦以國事為重,趕緊安撫巴蜀,省親之事以后再說。劉邦得了項羽的命令,唯恐夜長夢多,馬上整頓隊伍準備出發。
劉邦原本有十萬人馬,但是被項羽使了手段分給別人,最后只剩三萬,劉邦卻不露聲色,毫無怨言,使得天下豪杰刮目相看。諸侯中有數萬人就因為覺得跟著劉邦比較有奔頭,轉投劉邦,愿意跟著他去漢中。
劉邦率軍赴漢中,張良一路相送,直送到漢中境內這才止步,君臣灑淚而別。臨走的時候,張良叮囑劉邦務必燒掉沿路走過的棧道。
張良讓劉邦燒掉棧道,一是為了防止在劉邦還未站穩腳跟的時候,諸侯通過棧道前來襲擊;二是為了向項羽表示自己沒有重返中原的打算,使項羽放松對劉邦的警惕;三是為了減少將士的逃亡,沒有返鄉的坦途,除非藝高人膽大,不然誰敢翻山越嶺地逃跑?
劉邦火燒棧道之舉果然讓項羽開懷大笑:劉邦是真怕我啊。不管你是假意要討好我還是真心服軟,既然燒了棧道,這輩子你就別想出來了。既然你安心做漢王,我項羽大人大量,也不會找你的麻煩。
劉邦有了做猛獸的覺悟,項羽卻沒有即將被吃掉的警覺。項羽一生中最可怕的對手,就這樣在他的大意中成長起來了。
義帝熊心離開彭城不久,項羽再也按捺不住,急切地想要回到故鄉,去炫耀他的權勢和功績,去接受百姓的歡呼和群臣的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