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初登大寶,位居九五,規矩未定。武將策馬奔騰,征戰四方,勇冠當時,極為驕霸;文臣沒有斬將之功,但心系朝臣禮儀,對大大咧咧的武將頗感不滿。
這一日,劉邦又大宴群臣。起初諸將恭敬有禮,開口閉口都是皇帝來皇帝去的,劉邦心里也痛快。可是,兩杯酒下肚,諸將就滿口粗話,與市井流氓無異。再多喝幾杯,諸將就大喊大叫,踩在板凳上、蹲在桌子上劃拳,甚至拔劍擊桌,高唱淫穢小曲。有幾位不識輕重好歹的,竟然攀上劉邦的龍椅,對劉邦拉拉扯扯,盡說劉邦過去的丑事。當此情境,劉邦的臉色越來越凝重,思前想后,一顆心煩亂難寧。
劉邦環視一圈,只見一位峨冠博帶的儒生正正地看著自己;再一看,劉邦驀地一驚,只見諸文臣都規規矩矩,頗有為臣風范。
這位儒生姓叔孫名通,諸武將都煩他圓滑不忠,唯獨劉邦對他倒還喜愛。叔孫通是魯國薛縣人,魯國是孔子的故鄉,叔孫通又是儒生,禮儀之事是他的看家本領。這位叔孫通有才,更有觀察別人臉色、揣摩他人心思的本領。
起初,叔孫通穿儒服,劉邦很瞧不上他,于是他就改穿短衣裳,同劉邦一樣。劉邦這下高興了,就封他做博士,賜號稷嗣君。
叔孫通建議劉邦大興禮儀,以禮安天下。但劉邦卻覺得秦朝那一套禮儀過于麻煩,他才將之廢掉,若是叔孫通的禮儀也是一套一套的,不如不用。
叔孫通道:“禮儀全是因世事之情況而制定,因此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禮儀,夏、商和周三朝的禮儀也是在此基礎上經過損益而得。陛下放心,我的禮儀不繁復,只采取歷朝歷代的精華,全都會符合陛下您的心意。”
于是,叔孫通帶領他的弟子在城郊整日演習禮儀,一個多月后,他請劉邦觀賞。劉邦試演了一遍,覺得不錯,就下令群臣學習。漢七年(前200)十月,大漢的朝臣在長樂宮一起表演了朝禮,那規模、那排場、那氣勢,委實非同小可。
劉邦極是滿意,威嚴地說:“我直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顯貴。”隨即便升叔孫通為通常侍,賞賜黃金五百斤。
經叔孫通的禮儀整治,大漢朝廷初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