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最新章節
書友吧 9評論第1章 序一 百姓投資理財應該知道的事
第一件事:人生需要三套房
當您攢了足夠的錢、終于買下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您一定是如釋重負吧。大部分人會把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當作人生最大的理財目標,可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子女教育及退休生活所需的費用,其實要多過買好幾套房子的價錢?
社會調查顯示,養育一個孩子直到他/她結婚前,以2003年物價水平來計算,直接成本高達49萬元,考慮到高等教育費用將持續上漲以及子女的海外留學愿望,準備100萬也不稀奇;假如您目前35歲,打算60歲退休后和老伴過著和現在水準差不多的生活(相當于家庭每月現值5000元生活費的水平),以平均年通脹率5%、預期壽命85歲計算,您在60歲時需要準備有508萬元!這樣一算,您是否至少需要準備三套房子的財富呢?第一套房子當然是供自己和家人居住,第二套房子的財富可用來供孩子上學,第三套則是用來為退休生活做準備的。
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對財富的需求,滿足于當下的衣食不愁,而對中長期的子女教育、養老等問題則考慮不多。其實,為這些中長期計劃需要儲備的金額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累積財富,刻不容緩。
第二件事:誰偷走了我的80萬?
乘一部下行的自動扶梯,只有以高于扶梯下行的速度向上走,您才能走得上去。考慮到通貨膨脹,您的財富其實也在乘一部下行的自動扶梯,只有財富的增值速度超越通貨膨脹率,您的財富才能得到保障。
如果您借給我100元,而我只還95元,您或許并不介意,畢竟只少了5元錢;可是,每次您借錢給人,別人都打九五折還給您,您一定會跳起來,不是嗎?
那么,您有沒有意識到,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您的購買力也是在持續縮水的。一年5%的通脹率也許不是什么大事,但是30年持續5%的通脹率會對資產的實際價值產生重大的影響。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嗎?那個年代,擁有1萬元簡直就是家庭擁有巨額財富的代名詞,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是到了今天,1萬元可能只是您一兩個月的薪水而已……如果以年通脹率5%計算,您今天的100萬元10年后實際價值將變成61.39萬元,您白白損失了近40%!30年后呢,您損失了77%,100萬元變成了23.14萬元,近80萬元白白蒸發!
只有投資,才可能獲得超過通脹率的回報。下表顯示的是美國股票、債券、現金等價物和現金持有的長期收益率,可以看出,1980-2004年投資股票的實際年收益率高達9.47%(扣除通脹因素)。很顯然,從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周期看,戰勝通貨膨脹的較好金融工具主要是股票或者股票基金,在我國,股票型基金的實際運行結果也已初步顯現了戰勝通貨膨脹的效果。1998-2005年我國偏股型基金(含混合型基金)的年均投資收益率是8.49%,遠遠戰勝了同期的通貨膨脹水平。
數據來源:標準普爾2004年12月31日數據,股票數據取自標準普爾500綜合指數,債券數據來源于雷曼兄弟美國綜合指數,現金等價物數據來源于P&;R3-Month.U.S.T-Bill指數,通脹率數據來源于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
第三件事:晚七年出發,要追一輩子
投資要獲利,一定要先行。就像兩個參加等距離競走的人,提早出發的,就可以輕松散步,留待后來出發的人辛苦追趕,這就是提早投資的好處。陳先生20歲起就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元買基金,假設平均年報酬率為10%,他投資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了60歲要退休時,本利和已達138萬元;王先生則27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每月500元,10%的年報酬率,他整整花了33年持續扣款,到60歲才累積到139萬!相比之下,陳先生的日子過得要比王先生舒服多了。
另一方面,投資一旦開始,就千萬別停下來。時間越長,投資的效益就會越顯著。假設那位陳先生沒有在27歲停止投資,而是繼續堅持每月投資500元,那么,到了60歲,累積的財富將是277萬,幾乎是王先生的2倍!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師,它對投資結果的改變是驚人的。
每天練習500次三分投籃,曾經讓一名天賦并不十分出眾的小伙子成為美國籃球史上最出色的三分球投手。一個好的習慣,可能會改變您的一生。養成定期投資的好習慣,小錢也能變成大錢。
第四件事:100元,能做什么?
每個月給您100元,能用來做什么?下一次館子?買一雙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沒有想過,每月省下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呢?
如果每個月定期將100元固定地投資于某個基金(即定期定額計劃),那么,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5%的情況下,堅持35年后,您所對應獲得的投資收益絕對額就將達到147萬元(具體金額見下表)!
表5 定期定額計劃有助于投資者的財富增長
定期定額計劃:每月投資100元單位:萬元
過去,銀行的”零存整取“曾經是普通百姓最青睞的一種儲蓄工具。每個月定期去銀行把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存起來,過上幾年會發現自己還是小有積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漸漸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們把每個月去儲蓄一筆錢的習慣換作投資一筆錢呢?結果會發生驚人的改變!這是什么緣故?
由于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及復利的作用,投資金額的累積效應非常明顯。每月的一筆小額投資,積少成多,小錢也能變大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大,一個好的習慣,可能帶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會改變您的一生。
更何況,定期投資回避了入場時點的選擇,對于大多數無法精確掌握進場時點的投資者而言,是一項既簡單而又有效的中長期投資方法。
第五件事:3個點的差異,100萬的差距
在高速公路上也只敢開到三十公里時速的車手,一定會比同時出發的人落后一大截。投資也是一樣,避開風險就等于避開了可能的高回報,更何況收益率的毫厘之差最終會讓您的財富差之千里。
對于風險,大部分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殊不知風險和收益是分不開的,完全避開了風險,就等于避開了可能得到的高回報。更何況,收益率的毫厘之差,會像滾雪球一樣,讓您不經意間,累積的財富和別人拉開了距離。
假設有兩種投資方案,第一種年收益率為10%,第二種年收益率為7%,同樣堅持在30年中每月投資1000元,盡管10%只比7%高出3個百分點,但30年后,前者的本利和是226萬,后者的本利和則只有122萬,比前者足足少了100萬。今天3個點的差異,或許您并不在意,但30年后,您將比別人少賺100萬!所以,有機會賺取10%,為什么要在7%上止步不前呢?
當然,我們一定要事先評估一項投資所要冒的風險是否適度。適度的風險是指:即使這項投資結果不好,也不至于危害到個人或家庭的重大目標,比如維持基本生活、子女教育、養老等。為了籌措養老的費用,如果您正當壯年,那您大可以投資股市,勇于承擔更高一點的風險,以換取更高的回報。
第六件事:十年造就不一樣的未來
開長途車時遇到了交通堵塞,這時看到騎自行車的人從旁邊呼嘯而過,您會因為羨慕自行車的靈便而當場把轎車賣掉(而且價格低得可笑),然后買一輛自行車,繼續您的旅程嗎?相信您不會這么“瘋狂”。長期投資計劃也要從長計議,選時、追”新”等投機操作只會弄巧成拙讓您付出更大代價。在投資過程中,您會發現,堅持一個長期的投資計劃相當不容易。這源于人類的兩大情緒:恐懼和貪婪。市場下跌的時候,哀聲一片,害怕虧錢的心理往往會讓您改變長期投資計劃;同樣,如果市場飆升,似乎人人都能一夜暴富,貪婪的心理可能會驅使您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而承擔過高的風險。追漲殺跌成了不可克服的人性弱點,極少有人能夠逾越。所以,盡管很多人喜歡選時,而且總認為自己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實際上往往是正好相反。
波段操作并不容易,長期持有才是簡易而有效的投資策略。假設在1991年至2005年的15年間,您在任意一年的年初投資A股,持有滿1年,按上證指數收益率計算,投資收益為負的概率為47%;持有滿3年,投資收益為負的概率為38%;持有滿6年,投資收益為負的概率降到10%;而只要持有滿9年,投資收益為負的概率就降為零,至少可以保證不賠錢!
所以,無論市場起起落落,都要堅持自己的長期投資計劃,相信耐心總會有回報。
第七件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在冰淇淋銷售試驗中,大部分人選了一杯看似量多而實際量少的冰淇淋。在我們的日常投資中,投資人也常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我們真正應當關注的是投資品種的內在價值。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會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東西,但實際上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在做決策時,并不能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只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有一個著名的冰淇淋試驗:有兩杯哈根達斯冰淇淋,一杯有7盎司,裝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來了;另一杯是8盎司,但是裝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還沒裝滿。您愿意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呢?實驗結果表明,在分別判斷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反而愿意為份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錢。
在我們的日常投資中,是不是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呢?兩個開放式基金,一個是新基金,面值1元,另一個是老基金,凈值1.20元,投資者往往愿意買1元的新基金,因為它看上去更便宜。其實開放式基金是不區分貴和便宜的,基金當前的凈值高低并不決定您未來的投資收益率。對于投資人來說,不能單純以凈值高低為依據來決定選新基金還是老基金,關鍵還是要看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團隊的專業素質、過往業績和未來的增值潛力。
其實,老基金的投資業績已經經歷了市場的考驗.投資人可以通過考察其過往的收益和風險對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作出比較客觀的判斷。而且,凈值高的老基金也許正是基金管理人投資管理能力優秀的體現,投資人“喜新厭舊”的心理可能使許多投資者反而喪失了長期增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