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拯救自己:斯邁爾斯成功學(大全集)
最新章節
- 第75章 健康是最寶貴的財富(4)
- 第74章 健康是最寶貴的財富(3)
- 第73章 健康是最寶貴的財富(2)
- 第72章 健康是最寶貴的財富(1)
- 第71章 愛情讓生活更有意義(6)
- 第70章 愛情讓生活更有意義(5)
第1章 前言
塞繆爾·斯邁爾斯(1812—1904),英國人,公認的“現代成功學鼻祖”、“西方成功學之父”,被包括卡耐基在內的后人譽為“精神導師”。事實上,斯邁爾斯的首要身份,并不是成功學家,而是卓越的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學家。也許正因為這一點,其作品所蘊涵的思想價值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學”,帶有濃重的哲學意味。
可以說,斯邁爾斯對西方近現代的道德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最容易識別的表現,就是其作品暢銷全球100多年而不衰,成為世界各地尤其是歐美年輕人的人生教科書,甚至有人稱其作品為“文明素養的經典手冊”、“人格修煉的《圣經》”。
1812年12月23日,斯邁爾斯出生于蘇格蘭的愛丁堡。14歲時,開始給一名醫生當學徒,后進入愛丁堡大學學醫。斯邁爾斯一生閱歷豐富,做過醫生、商人、攝影師、歷史學者、記者、編輯、社會改革家、鐵路大臣、道德學家、演說家等等。豐富的閱歷,使他對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都有很深了解,對于人性的優劣、人生的成敗也感觸頗深。這為他日后的成功學創作打下了扎實基礎。
1859年,斯邁爾斯的著作《自己拯救自己》問世,立即引起強烈反響。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丹麥、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爭相出版,不斷重印。這本書被公認為現代成功學的開山之作,斯邁爾斯由此成了一名職業作家。
事實上,《自己拯救自己》一書最初的創作,只是為了配合斯邁爾斯的演講。1856年前后,斯邁爾斯經常到利茲市去做演講,對象是一群困苦無助的年輕人。講座地點是個簡陋、空曠的大房子,本來是用于治療霍亂的臨時病房。在演講中,斯邁爾斯盡力讓這群迷茫的年輕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奮、學習、自律和自制;更為基礎的是,必須培養正直、誠實的品質,并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
這些演講的效果之好,遠遠超出了斯邁爾斯的預期。于是他開始將演講內容整理成文字,按照斯邁爾斯自己的說法,“畢竟,書籍要比口頭語言流傳更廣”。他把書名定為“自己拯救自己”,他覺得,“再也沒有比這一名稱更切合主題的了”。
《自己拯救自己》以一句古訓“自助者,天助之”貫穿始終,通過歷史上各界名人的具體而生動的事例,討論了人生哲學中諸如勤奮、勇敢、信念、誠信、金錢觀等等,著重教導年輕人正確地認識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斯邁爾斯一生寫過20多部著作,其中最廣為流傳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還有《品格的力量》、《金錢與人生》、《人生的職責》等。主要探討人生的成功與幸福,關于良知,關于道德,關于自由與責任等等。斯邁爾斯在研究了歷史上多個國家、多個領域的成功者之后發現,在人類文明中,存在著一些歷久彌堅的優秀品質,它超越時代和地域,不斷地引導著人們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沒有捷徑可走,最可靠的途徑,就是遵循代代相傳的優秀道德品行。這些道德品行很簡單,卻并不容易做到,即使做到也不容易堅持。這些品行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自立自救,誠實公正,寬容仁慈,節儉克制等等。這些品行,不但是個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唯一路徑,也是國家和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不二法門。
斯邁爾斯的思想,對于淺薄的或者急功近利的閱讀者而言,頗有道德訓誡的陳腐味道。然而,歷史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拋開基本的道德品行,去通過所謂“捷徑”去尋找幸福和成功,最后的結局必然是失敗。斯邁爾斯是個歷史學者,他翻閱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并通過簡潔明快的文字加以表現,使一個個成功者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他所總結和推崇的道德品行,也在生動的故事中活了起來。
斯邁爾斯的文筆是樸實的,如同親切的心靈使者,感人至深。很多句子像格言警句一樣振聾發聵。據說,曾有一位英國人去參觀埃及統治者赫迪夫的宮殿。在金碧輝煌的墻壁上,英國人發現了一些箴言,于是問赫迪夫:“這些箴言是從《古蘭經》中抄來的嗎?”赫迪夫回答:“不,它們來自斯邁爾斯……”
斯邁爾斯最大的魅力,并非文字,而是內容,尤其是作品中“務實”的方面。
比如,他在《金錢與人生》中,設身處地替讀者著想,探討了節儉與財富之間的關系。與后世的大多數成功學著作不同,斯邁爾斯沒有激情洋溢地鼓吹“創造財富”,而是低調地討論如何通過“節儉”來留住財富、積累財富。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個思路無疑更為務實,簡單而且有效。
在斯邁爾斯看來,節儉是一種責任。節儉就是“將所有東西放在最值當的地方”,以便保證自己和家人的溫飽自足。節儉中蘊含著樸實的責任感,以及必要的自我克制。它應該化作日常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修養。
斯邁爾斯指出,“貧窮是因為沒有善待金錢”。這句話粗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如果我們仔細考察自己身邊人的貧富沉浮,就能體會到作者視角的獨到和銳利。的確,對金錢缺乏控制力,會使財富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從而進一步失去獲得財富的機會。斯邁爾斯提醒我們,財富的喪失,并不一定以很顯眼的方式。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地善待金錢。斯邁爾斯向讀者推薦了一些財務處理方法,比如“經常記賬”,以便對自己的消費傾向與得失有清醒的認識,然后通過理性的分析,制定更好的消費規劃。
斯邁爾斯的成功學,不故作高深,而是通過對日常瑣事的分析去發現成功的途徑。他引導我們反省自身,努力克制消極情緒和惰性,雖說有時候顯得清教氣息濃厚,但即使是當代讀者,也不得不承認其思路在現實生活中是有效的。比如,斯邁爾斯一再強調節儉,甚至把“對健康的重視”也納入節儉的范疇。他指出,人應該珍惜自己的健康,要盡量減少對身體的損耗,就像珍惜自己的金錢一樣;在窮困的時候,一點點金錢都至關重要,同樣,只有當人失去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貴。
總的看來,斯邁爾斯的成功學思想,更多是內求諸己,強調道德和品行。英國《觀察家》雜志這樣評價斯邁爾斯:他“為人類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貢獻了非常優秀的作品。他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筆調向我們揭示了人生的目標、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從、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偉大等人生的真諦,把上蒼賦予我們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華成了具有高貴品格和堅強意志的精神生命。”而美國《時代周刊》則強調 “在給年輕一代傳授技術的同時,決不應該忘記:還應當教育他們成為有高貴思想的、誠實而敢說真話的男女;在培養他們的能力的同時,絕不應該忘了:還應當培養他們高貴的人格品性。”這正是斯邁爾斯的作品一百多年來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斯邁爾斯的著作進入中國已經多年,一直備受讀者推崇。中文譯著版本眾多,良莠不齊。我們這個“大全集”,是嚴格遵照英文原著翻譯而成,準確表達了作者的原意。同時,為了讓中國讀者更全面、更集中地吸取斯邁爾斯的思想精華,我們對其內容進行了提煉和整合。也就是說,雖然這部“大全集”字數很多、塊頭很大,實際上卻是斯邁爾斯整體著作的“微縮版”。希望這個“微縮版”能夠協助讀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得更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