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蘇名門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藍莓
洞庭東山的景色跟平日里沒什么不同,山間云霧繚繞,湖面水波蕩漾,林間時不時傳出幾陣鳥鳴,和著溪泉叮咚,頗為悅耳。
這幾個月,縱使年逾古稀,張錫文每日也要到這片果園里來,不為別的,就為吃上一口新鮮的藍莓果子。
這些藍莓樹,是十年前,將遼國大鮮卑山的野生果子與遠洋船隊帶回來的美洲藍莓雜交栽培而選育出來的。
因其產量極少,且只供貴人,顏色又似伊斯帕尼奧拉國特產的寶石藍珀,故又被稱為藍珀果。
當然,除了藍莓,如今的大宋還擁有許多并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東西。
比如遍布大宋全境,來自美洲的各類新式作物;比如昆山,臨安,廣州,泉州海岸邊停靠的六十丈乃至八十丈的大海船;比如連接各州府的水泥馳道;又比如汴京城內膚色各異,碧眼金毛的異國人。
這是與平行時空當中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文輕武,蓄兵百萬卻羸弱不堪,天下富庶然積貧難除的“銼宋”截然不同的時代。
而這一切,都得歸功于眼前這個正津津有味吃著藍莓果子,滿頭花白卻不失精干的短發,一臉褶皺卻面容慈祥的老人。
張錫文在原本那個時代的本名叫張晨,是一所三甲醫院的外科醫師。
若是不出那場意外,同一科室的妹子可能就追到手了,張晨也就覺得自己這一生算是圓滿了。
可是生活就是充滿了變數,總是“無情”的給你帶來驚喜。
或者驚嚇。
一天下班回家,張晨本本分分的走在河濱公園的小徑上,卻莫名其妙的被一輛沖破橋邊護欄,從天而降的小轎車砸了個血肉模糊。
現場之慘烈,連作者都不忍詳述。
可能是老天爺看他走的過于凄慘,心中有些過意不去,這才又把他送到了這個時空,“奪舍”了這具身體原本的主人,變成了“張錫文”。
好在這一世過得順風順水。
雖說這張錫文的家境算不上大富大貴,但耐不住這具身軀的本體有著超前于整個時代的眼光。
所以,當他懷著改變大宋的信念,在姑蘇城東“保和堂”旁邊兒支起“專治刀劍外傷”的招牌時,毫無疑問地虧了個底兒掉。
為此,五十年后的今天,他還時常痛心疾首的教育自己兩個已近中年的兒子——學醫,不能救大宋啊!
正所謂人有旦夕禍福,這廂雖說是虧了,但好在那邊保和堂的女主人倒是心善,大晚上不跟他家相公對唱“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卻是尋到他家,沒來由的說什么上天的安排還需官人自己去探尋,緊接著便在塞給他一大包金錠后揚長而去。
張錫文不禁感嘆,大宋還真是“民風淳樸”啊。
那夜,咱們的老張抱著那些金錠,無眠了整整半個時辰!
隨后便因休息好才能更好的思考為由而早早睡去。
而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保和堂正對面盤下了一間鋪子,四字鎏金招牌在日光下熠熠生輝。
行人無不駐足,若是同有穿越者見著這名頭,不說摔個嘴啃泥,也得當場驚掉下巴。
只見招牌上赫然鐫刻著四個大字——平,安,銀,行。
這名字,張錫文也就是順手便拿用了,總不能叫啥建設,交通吧?平安二字,正好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對生活的愿景不是?
嗯,合適。
至于說這“平安銀行”到底是拿來干嘛的。
兩個字——“放貸”
最開始張錫文只是靠放貸給那些走投無路的人們以維持生計,賺取少得可憐的利息。
但經不住利滾利啊,在歷經五年的積累后,掌控了可觀財富的張錫文開始“賄賂”蘇州府的大小官員,甚至娶了蘇州知府的千金蘇靖湘為妻。
借此助力,張氏一族開始進軍江南一帶的手工業,千百種類無不涉獵,貨品暢銷宋,遼和西夏,甚至自建船隊,大搞海貿,用瓷器和絲綢換回一船船的真金白銀。
除此之外,平安銀行更是成為張氏一族的主業,分號遍布全宋乃至遼國燕云一十六州。
如今,給普通百姓和商戶提供貸款在銀行收入中的占比已經微乎其微。朝廷,州府簽給張家的那一張張事關建設,農基,征員的債券才是大頭。
由此,現今的大宋,說是有一半掌握在張家手中亦不為過。
至于張錫文是如何成就這一番事業的,說來話長,但也就跟那些穿越者,諸如李某,唐某,吳某,某昭之類的差不了許多,熱血腹黑,扮豬吃虎云云。
不過,你可能也想不到,張錫文這一世的巨大成就,可謂是挽大廈之將傾了吧?
居然被某人一章帶過了?
后面的內容,卻是除了對老張如何教育后輩有所著墨之外,便再無它話了。
活脫脫變成了一本長子張元佑的成長史?
也不知道張錫文知道后,會是怎樣的神情。
此時的他倒沒這閑工夫去想這些有的沒的,他正坐在田埂上,吃著藍莓果子,看著不遠處的蘇州城,一陣發呆呢。
“美啊,beautiful。”
他吁了口氣,說著還冷不丁冒出一句英文,一張老臉享受的看著如今的蘇州城。
現今的蘇州,可是大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城廓百一十余里,養民四十余萬戶,異國定居者十余萬人。
因此這里的建筑也與汴京等地有所不同,城內除了最常見的宋制樓閣,也不乏有天竺,大食,地中海一地風格的房屋。
除此之外,在張錫文的默許下,信仰上帝的歐羅巴人甚至在城北修建了東亞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教堂。
蘇州儼然成了一座“國際”大都市。
而將蘇州作為自己第二故鄉的張錫文,又如何能不為她驕傲呢?
但,正所謂樹大招風。
張錫文給這個時代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思想,卻不得不提防舊文化的反噬。
正比如現在。
在那棵槐樹上栓了兩年的大黃狗,沒有任何征兆的叫了起來,其吠聲如豹,似有外人。
張錫文回過神來,疑惑的看了看大黃狗,又轉頭望向其吠叫的方向。
老眼昏花的他雖看不清那人的模樣,但從大致的輪廓可以看出,那個人身著披風,蒙著面,頭上戴著兜帽,正平靜地注視著他。
“誰?”
張錫文心中莫名升起一股對于死亡的恐懼,那感覺,就跟他前世面臨那輛將要砸到自己臉上來的小轎車時一模一樣。
“是誰在那?”
他極力平復自己的心情,可因為年紀實在大了,任憑他如何強裝鎮定,那聲音依舊是顫顫巍巍,帶著一絲上了年紀的人特有的無力感。
那人還是沒有回答他,依然只是是靜靜地注視著。
這時候,張錫文突然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胸口一陣發悶,呼吸困難。
他扶著身旁的樹干,竭力站了起來,卻因胃部的一陣痙攣,手上一時脫力而摔倒在地。
他忍不住干嘔,卻是將之前吃下的藍莓吐了出來。
看著手里尚未吃完的藍莓果子,張錫文似乎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