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從學徒工到教書匠(代序)

我今年58歲了,三十多年的教育經歷告訴我:一個教師的職業生命,大概需要經歷從學徒工到教書匠的過程。這當中,我的體會是:不謙卑地做學徒,就難以出師;不潛心修煉,就不可能成為技藝精湛的匠人。

研究教材和學生是教書匠的基本功

想成為教書匠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是不行的。教書匠最基本的功夫就是要研究教材、研究學生。

恢復高考那年我被我們縣教師進修學校的中師班錄取了。剛恢復辦學,沒有教材,只有老師編的講義,我們的古文老師和古漢語老師這對夫婦很喜歡我,他們一旦在刊物上發現了什么資料,尤其是古漢語方面的,就會給我看。就這樣,我養成了抄書的習慣。十個月的中師,我抄錄的資料超過了一尺高,在以后參加高師函授的時候,兩個半小時的古漢語考試,我只考了半個小時。哪個例句在書上的哪一頁、第幾行,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這讀書、抄書的習慣,為我后來做教師奠定了基礎。

在做實習教師十個月和做教師的最初幾年,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教材必須研究透了,教案必須背得滾瓜爛熟,進教室不帶備課筆記,就一本教材、三支粉筆。講文言文,教材都不帶,課文也是背熟了的,我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技藝高超一點的“教書匠”?,F在回想起來,背教材、背教案也是一個老師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F在的教師麻煩在哪兒?在不能獨立備課,不能獨立命題,做教師的已經無所謂具不具備專業技能了。教師最基本的專業技能不就是獨立研究教材、獨立編寫教案、獨立編寫試卷嗎?現如今那些學生聚會,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凌老師上語文課是不看教材、不讀教案的,也是基本不布置課外作業的。

關于研究教材,我曾寫過《還是要研究教材》、《語文教師要有“硬讀”的功夫》等文章。我堅信如果一個教師堅持獨立研究教材、獨立備課、獨立命制試卷三到五年、十年八年,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教書匠,也一定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和認識的教師。

想成為教書匠,光研究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研究學生,因為所有的教,都是為了學生的學。西方學者唐納森在《大腦的發育》中提道:“在兒童生長發育中,在身體和心智方面,都是不平衡的。因為生長從來不是平均的,而是有時在這一點上突出,有時在另一點上突出。各種教育方法,對天賦能力的巨大差異,必須認識到生長中自然的不平衡的能動價值,并能利用這種不平衡性,寧有參差不齊的不規則性,也不要一刀切?!?

所以蒙臺梭利強調教育要盡可能地了解“童年的秘密”?!罢n堂”確有無窮的韻意,它的發展更是無法預測的。課堂中那些知識、技能、價值觀,從更人性的立場看,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悟”出來的。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官、心靈去體悟,得到的,才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比如,冰心寫的《墻角的花》,我們認為它孤芳自賞,有學生則認為它信心滿滿,獨立自強;我們認為孔乙己是迂腐的,有學生則覺得他是值得同情的;我們覺得“神的一滴”是關乎自然的,有學生覺得不僅如此,還有生命和心境……作為教師,你沒有學生視角,就不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他們的見解。

“皮厚”是教書匠的基因

想要成為一名有絕活的教書匠,皮不厚是不行的。

我最初工作的石南初中是一所當地名氣很大的學校,是恢復中高考以后,全南通縣考小中專最多的一所學校,附近鄉鎮和縣城的孩子大都會想辦法來這所學校讀初中。因此,來參觀學習的相對就多一些,許多老師不愿意讓來訪的聽課,學校就抓住我了,誰讓我皮糙肉厚呢。這一來,麻煩也來了,總是擔心,那幾位陪聽的發現這次聽你的課是這樣上,下次聽你的課還是這樣上,不就沒懸念了嗎?于是每次被聽課,我就會去石港中學,去拜訪我的那些高中語文老師,向他們請教,從他們那里得到啟發。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我總是要想著法子讓它跟上一次不一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馬行空”、“信天游”的風格。

1987年8月,我由石南初中調入石港農中。10月,我的師父省特級教師、縣教研室副主任兼中學語文教研員在深入考察、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決定讓我在“錢夢龍語文教學與研究會第三次年會”上一堂學習錢夢龍的匯報課。大概也就是這堂課決定了我以后的語文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方向吧。我清清楚楚記得,師父當時對我講:“學習錢夢龍,不是模仿錢夢龍,而是主要學他的思想,學他的藝術;如果只是模仿錢夢龍,你就不是凌宗偉了?!蔽乙廊挥浀?,這是我第一次在體育館面對上千人執教公開課,這對我來講是前所未遇的挑戰呢。

上課前師父打趣說:“除了有錢夢龍,還有六縣一市的優秀老師上課外,你還得像歌星唱流行歌曲那樣拿著個話筒邊上邊‘唱’。但不管怎么樣,你要記住,你是農中的教師,上得好固然好,上得不好也不丟面子?!本褪菐煾高@打趣的話給了我勇氣。要不然,課上到中途突然斷電了,話筒不響了,我還真不知道如何應付。于是我干脆扔了話筒,憑著學生的合作態度和行動,憑著我的嗓門將這堂課上了下來。結果錢夢龍老師在評課的時候,給了我八個字:“功底深厚,備課精細”。師父說:“這八個字好,它說明,你是凌宗偉,不是錢夢龍的翻版?!爆F在想來,在那個時候師父的認識是多么的高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認識,教學本就是個人化的,不可以復制。

皮厚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頂得住壓力,抗得住打擊。別人來聽課,總有他對具體教材和教學的認知,難免會讓你下不了臺,這時候,就看自己扛得住扛不住了。記得有一回,縣里要搞比武,得一等獎的可以加一級工資。誰都想出線啊,先是一校一校地選拔,然后是一個學區一個學區地較量。比賽的時候,我們石港學區留了一個懸念,初定了兩個人,說是還要比一下。這不是吊人胃口嗎?第二輪就在我們學校進行,兩個人把課上下來,還是無法定奪。權衡來,權衡去,最終放棄了我。理由就是,我的課“沒有章法”,最讓人糾結的是,這權衡就在你的耳邊進行,皮不厚一點,還撐得住嗎?

閱讀是成為好教書匠的必由之路

三十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閱讀是自己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的必由之路。每每說起我的成長,我總會想起第一次參加全縣語文教師教學比賽的場景。那一回雖然也得了個一等獎,但是與我一起參賽的同齡人說起教學,總是一套又一套的,蘇霍姆林斯基怎么說,赫爾巴特怎么講,盧梭怎么看,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陌生的世界。于是我痛下決心,開始閱讀,讀杜威,讀洛克,讀蘇格拉底,讀康德,讀弗萊雷……我認為,閱讀的背后有一扇門,透過這扇門,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只有充分的閱讀,才可能理解教學,理解教育。我曾在《閱讀,源自“不滿”》中寫道:“在與同仁的交往中,在課堂上每每悔恨自己讀書太少,一個沒讀多少書的人,怎么有資格來教書呢?于是我開始拼命地讀書。”這些年我讀的書有幾百本,涉及文學、藝術、教育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哲學、哲學等,寫下了近三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我習慣于批注式閱讀——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寫。我讀過的書,大多寫滿了我即時的批注與反思。我認為批注式閱讀的好處在于以讀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寫。邊寫邊讀,讀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篩選,沒有判斷,沒有問題,你就變成了一塊海綿,就只有吸收,管不好還要漏掉。讀了想了,不付諸行動,最多只可能成為理論的巨人,當你付諸行動了,理論才可能成為你的認知和經驗。有了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不僅可以與人分享,還可以幫助自己對問題的再思考、再認識,寫的過程會促使我回過頭來再讀,甚至驅使我去讀更多的書。

當我們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與那些智慧的言辭聯系起來,看起來深奧的經典,也就不那么深奧了。慢慢地我們也就有可能變得智慧起來。如果用心啃了一本經典,那么有可能所有的教育經典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教育的元點在那些智慧之人的認識里是相通的,只不過表述不同而已,或者說是立場不同、角度不一。一本書讀透了,再聯系其他相關的觀點和相左的觀點思考一下,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我的另一個習慣是,同一時間讀好幾本書,讀的時候將這些不同的書的相關內容有意無意地串聯起來思考。有句話說,“工夫在詩外”,說的是為寫詩而寫詩是寫不出好詩的。同理,身為教師只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書是遠遠不夠的?!敖逃瓷睢?,身為教師還是應該盡可能多地涉獵一點與教育沒有直接關系的書籍,視野開闊方能應付自如。當然首先是教育經典,其次是教育哲學經典,再就是文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和宗教類的書籍了。天下的書很多,我們不可能也沒有精力把所有的書都讀到。所以我選擇讀經典。有些書我會反復讀,有些書我只瀏覽一下放在那里,什么時候遇到與之相關的問題了,再找出來比對比對。

大量的閱讀、長期的踐行、適時的反思,使我越來越明白一個匠人不僅要能潛沉,還要善于反思,更要甘于堅守。在這個模式涌動、山頭林立的語文世界里,如果不能跳出學科看語文,不能跳出教學看教學,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那就會心氣浮躁、迷失方向。

在分享中修煉與提升

我認為,一個好的匠人,是需要自覺修心的。匠心獨運,好的匠人是深知“匠”與“心”的關系的,所謂以“匠”修心、以“心”煉技,強調的就是一個“心”:心態、心胸與心境。這背后要的是激情,是堅持,當然還有分享。

多年的閱讀與實踐告訴我,就語文教學而言,應該把它放在社會文化系統中來認識,語文學科的教學不僅要解決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還要解決學生如何通過學習而更好地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問題。要實現“遇物則誨,相機而教”,就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將師生的生活實際、課外閱讀所獲得的間接經驗引入教材,將書讀厚。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及時與人分享自己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收獲與樂趣。當我遇到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尋求幫助;當我有所感悟的時候,我會迫不及待地告訴我遠近的朋友,并謙卑地請他們號脈。我不僅會在我的博客、個人網站、QQ空間,以及我的手機APP終端等自媒體平臺介紹我的所行、所讀、所思、所感,我更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與遠近的同道探討當下的教育與教學。我會及時地將我的實踐、思考形成文字,讓更多的同仁分享,比如《教學模式是個體化的,更是多元的》、《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的課程意識》、《在特定的情境中展開語文教學》、《模式化的教育:新的壓迫與侵犯》……

我深知,個人的見識往往是有局限的,唯有廣泛的交流才可以觸發我們的“第三選擇”。所以,我更多的是從別人那里獲得分享,比如他們最近在讀什么、思考什么、研究什么。我的許多閱讀與思考就是在各路“神仙”的啟發下開始的,比如語文教師的課程意識,語文是什么,語文教育的價值在哪里,等等。

有一回我執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居然發現這首詩沒有韻腳。為什么沒韻腳?我查資料,發微信,發微博,向可能知道的人請教。有人告訴我,這是現代詩派的特點之一,是從法國來的。他們更注重的是散文美,更重要的是詩句本身的節奏美和韻律美。于是我再去了解現代詩派,并將這個經歷記錄下來,及時與大家分享。好多老師告訴我,他們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這樣的情況對我而言是經常發生的。

計算機技術中面向對象的思想給了我這樣的啟示:程序的設計必須面向對象的需要,對象需要什么,就給什么。作為培養人的事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由于一個人的生活閱歷,乃至遺傳因素的差異,其需要是大不一樣的。我們的教育為什么要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子、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衡量我們的對象呢?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意識到,拘泥于教案的“教學”,不是真正的教學,更不是理想的教學,真正意義上的、理想的教學應該是不拘一格的。

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的情境是瞬息萬變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種種偶發事件,需要我們去妥善處理。正是在不斷的閱讀、實踐、思考、感悟中慢慢地形成了我自己對語文教育的認識:語文就是教會人能聽明白、看清楚人話,能說、能寫人能明白的話的一門課程,語文教育是立人的教育。這門課是要“遇物則誨,相機而教”的。我的課堂沒有招數,我也反對固化的招數。

但是,我也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對語文、對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匠人,能做的不是要改變別人,而是要磨煉自己的技藝。因此,這些年來,我堅持我的語文教學研究:堅持將閱讀、實踐、思考、總結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研究文字力求做到:找不到理論依據的不寫,沒有具體教學實踐印證的不寫,凡自己提出的觀點,就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堅守。我主張“遇物則誨,相機而教”,我的教學就力求立足當下、立足生活;我堅持語文教育是立人的,我就努力讓自己立起來,不人云亦云,并努力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我認為語文教學是教會人能聽明白、看清楚人話,能說、能寫人能明白的話的一門課程,我的課堂教學就堅持用學生能夠聽明白、看清楚的語言來組織。

在當下比較遺憾的是,愿意做徒工的已經很少了,甘于做匠人的更少。我雖經三十多年磨煉,自覺還沒有達到教書匠的境界,許多時候,還是沉不下去,依然還會心浮氣躁。于是,我至今依然沒有練就屬于自己的絕活。假如再給我三十年,我想,我是會更虔誠一些的。

品牌:人大數字
上架時間:2019-11-19 17:14:5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人大數字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托里县| 富川| 西宁市| 庆云县| 丁青县| 永修县| 邵东县| 承德市| 稻城县| 永济市| 交口县| 广元市| 莱州市| 高清| 彝良县| 剑河县| 肥西县| 开原市| 青海省| 五家渠市| 体育| 滕州市| 平南县| 嘉禾县| 通州区| 桃源县| 青岛市| 南丰县| 竹北市| 沙坪坝区| 洮南市| 花莲县| 昌邑市| 彩票| 乐业县| 依安县| 东丰县| 宁晋县| 新津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