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評論第1章 前言
在漫長的人生中,不論從事何種職業,做人乃最為重要之事。《論語》總的精神就是“正心修身”,講的就是做人的藝術,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業功績,都從做人開始。人最終所能達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結果。《論語》就是做人的學問,是做人處世的經典,既是原則又是方法論,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無不包含在《論語》的思想之內。
《論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淵源,教給人們為政以德、清廉守節、做事勤奮、生活節儉、待人誠信、交友謹慎、精忠報國……這些思想,對中華民族精英群體有著巨大的影響。封建士大夫必讀的《論語》,是舊時代文人走向仕途的敲門磚,千百年來受到普遍重視。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被封建社會所用過就否定其價值,其人文思想的光華,仍然灼照千古;也不能因為它被封建統治階級所用就抵觸它,工具本身沒有錯,要知道,只是被人錯誤地應用。
《論語》以語錄體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學派尊奉為圭臬。自西漢以來,《論語》被迅速傳播,其思想精髓伸入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標志。有關《論語》章句的注疏也累代不絕。注解、研究《論語》的專著,卷帙浩繁,各領千秋,形成了具有獨特風貌的《論語》文化,這種文化從倫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影響著當時及后世的人們。
《論語》的哲思博大精深,所闡述的內容包羅萬象,富含著先哲睿智的光芒。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加豐富了《論語》的思想寶庫,大至治國,小至日常起居,無不深含著精警的啟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研究《論語》的過程中,有人囿于一己之門戶、學派或政見,武斷地將《論語》劃歸為某一學派,甚至有意無意地把《論語》導入一種神秘的、宗教式的文化。這種做法將《論語》對大眾文化的建設功能曲意掩蓋或抹殺,實在有損其思想的弘揚,有悖于圣哲之初衷。一些通俗的解讀,又流于表面的注解,對《論語》思想精神的把握尚欠精當。還有一些人帶著某種政治偏見,對《論語》肆意菲薄,進行牽強附會式的批判,以上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其實,《論語》就是《論語》,它是一種文化的歷史,一種歷史的文化,絕不是哪一個人能隨意否定得了的。人們從各自的視角出發,體悟自然有所差異。不同的人品讀《論語》自有不同的體會,不同職業的人讀論語也會有不同的心得。但是不容否認的是,《論語》經久而彌新,其本身有著傳承千古的內在品質。《論語》的真諦也就在于力行,反躬求諸己。
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札記等五個部分,旨在方便普通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既注重可讀性,又力求具有時代性。書中特設“歷代論引”,以期起到經史互為佐證、幫助理解的作用。本書的重點在于“札記”部分,該部分旨在用一句話切入主題,結合社會現實和歷史發展的軌跡,以隨筆式抒寫闡發述析,融編撰者的研讀心得、感想及辨析于一體,以一得之見為引玉,既起到闡釋的作用,又意在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這是我們的初衷。同時,我們也力求不背離《論語》的思想精髓。
“士不通經,果不足用。”《論語》窮天地萬物之理,究政教法度之制,辯治亂興廢之由,析身心修養之本,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略,是通權達變的藝術,是一種積極的用世思想。人立身在于學問,做學問的目的就是為從事社會事業、為國家、為廣大民眾服務做準備。因此,《論語》的思想,對于我們在今天的這個偉大時代實施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建立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入國學之海,浩瀚無邊。《論語》常讀常新,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益,永遠沒有明確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