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吾人生談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者序
坂口安吾(1906—1955),本名炳五,出身于新潟縣鄉紳家庭。父仁一郎(1859—1923),眾議院議員,以筆名“阪口五峰”活躍于漢詩詩壇。坂口家人丁興旺,安吾上有十一個兄姊,下有一妹,身為幺子卻不得父母寵愛。在自傳體小說《石頭的思緒》中,安吾回憶童年:
除了磨墨,父子倆再無任何交集,出了書房,甚至一年到頭難得碰面……母親皳患有嚴重的歇斯底里,而她的怒火全部撒在了我的頭上。
淡漠的童年培養出乖僻的性格,少年時期的安吾逃學、打架,同時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東洋大學就讀期間,安吾讀書廢寢忘食,并熟練掌握了法語;畢業后,與朋友創辦同人雜志,發表翻譯作品。二十五歲時,憑借短篇小說《風博士》獲得牧野信一(1896—1936)賞識,登上文壇。
安吾登上文壇后,十五年間勤奮創作,持續發表作品,但未能受到充分關注,有時甚至青黃不接,須向朋友借錢維持生計。1946年,發表《墮落論》及短篇小說《白癡》,一躍成為流行作家,與太宰治(1909—1948)、織田作之助(1913—1947)等一道被稱作“新戲作派”,又稱“無賴派”。
安吾作品內容駁雜,不僅創作純文學,亦涉足歷史小說、推理小說領域。中篇歷史小說《二流之人》以黑田官兵衛(1546—1604)為主人公,筆調輕快,鮮明刻畫了一幅日本戰國群像圖。長篇推理小說《不連續殺人事件》,獲第二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時稱“偵探作家俱樂部獎”)。安吾身為純文學作家,對通俗小說不持偏見,甚至創作評論文章,在《關于推理小說》一文中,安吾提到:
我熱愛偵探小說,將其看作解謎游戲,并不代表我主張“偵探小說只能是解謎游戲”……偵探小說不能端起架子來畫地自限,解謎的游戲、藝術的芬芳、恐怖、幽默,任何風格都可以兼容并包。讀者閱讀偵探小說時,一定也是懷著娛樂的心理,所以輕松、有趣的核心精神必不可少。
小說以外,安吾還留下了大量的隨筆、評論。本書從中選擇了其代表作品《我的人生觀》和《安吾人生談》,以饗讀者。
《我的人生觀》,1950年5月至次年1月連載于雜志《新潮》,共八篇。安吾由自身經歷及身邊大小事件生發感想,或深入剖析,或尖銳批評,觀點一針見血,行文幽默風趣,充分展現出文學家安吾在生活中的可愛與苦惱。
《安吾人生談》,1951年4月至12月連載于雜志《ALL讀物》,共八篇。與《我的人生觀》不同,安吾在《安吾人生談》中就當時的社會熱點,展開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評論。在代表作《墮落論》中,其展現出把握社會現實的敏銳目光,猛烈抨擊籠罩戰后日本的傳統思想;《安吾人生談》連載時,日本仍然陷在戰后的泥沼中,固有價值觀分崩離析,整個社會在思想上陷入混亂,不同階層的人們,在舊觀念的禁錮與新思潮的沖擊下,演繹著一出出光怪陸離的百態人生。《安吾人生談》摘取當事人手記,嬉笑怒罵,直言不諱,其中表現出的諸多觀點,可以認為是《墮落論》思想更為具體、更加貼近現實的一種延續。
《安吾人生談》所論多屬當時日本家喻戶曉的熱點話題,由于文章多未敘述事件背景,為今天的讀者增添了不少閱讀障礙。本書中凡遇相關背景中不為今日所熟知者,則加譯注,以期為讀者閱讀提供些許幫助。
對于坂口安吾這樣一位個性鮮明、風格多樣的作家,國內的關注程度仍顯不足。鄙人才疏學淺,譯文難免差錯,敬請方家不吝指教。
梁國玉
二〇一八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