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

第1章 代序:禪是一枝花

南懷瑾

禪宗,是釋迦牟尼佛教的心法,與中國文化精神結合,形成中國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學最精粹的宗派。中國文化,儒道二家之學為二大主流,如黃河長江,灌溉全國,久已根深蒂固。佛法在后漢、兩晉、南北朝間,陸續輸入。初期翻譯教典經文,名辭語句,多援引老莊或儒書。外來法師如鳩摩羅什,翻譯名言,必與此土思想文字,比類發明。什師門下高弟,如僧肇、僧睿輩,名僧道安師弟,以及慧遠諸公,皆學問淵博,貫串古今。影響所及,梵語佛法,形成中國化者,勢所必至。禪宗本為教外別傳,不立語言文字,直指見性之學,一變再變,而成中國特有之宗風,亦理之所必然者。

在佛學中,“禪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證的方法,“禪定”的原名為“禪那”,又有中文的翻譯為“靜慮”,后來取用“禪”的梵文原音,加上一個譯意的“定”字,便成為中國佛學慣用的“禪定”。禪宗,雖然不離于禪定的修證,但并不就是禪定,所以又名為心宗,或般若宗。心宗是指禪宗為傳佛教的心法,般若是指唐代以后的禪宗,注重般若(智慧)經,與求證智慧的解脫。近世以來,歐洲學者,又有名為達摩宗的,為從印度菩提達摩大師到中國首傳禪宗而命名的。

禪宗,作為佛教的一個宗派,它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宗旨,因為不一定需要文字,所以傳到中國以后,就成為中國文化式的佛教了。如果說它是佛教的革新派,那也并不準確,因為它既沒有革個什么,也沒有新興個什么,它的宗旨和修行途徑,既沒有變更本來佛法的面目,也不是中國自己所創造的,只是把印度傳來原有的佛教制度,確實痛快地改變一番,既可適合中國文化的民情風俗,又從此建立一個新型的中國佛教氣象,而且影響后世各階層的社會規范。可是它正如佛陀所教的寂默一樣,雖然在中國社會里,作了一番偉大的事業,卻仍然默默不為人知,但就中國禪宗所創立的制度來說,它對佛法,果然作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同時,對于中國的各階層社會,也奠定了后世組織的規模。

禪宗固然是中國佛教的,中國佛學的特色,但從釋迦牟尼所創立的整個佛學的體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與最高的目的,并非因與中國文化融會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釋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與表達最高真諦的言辭與方法,產生一種中國文化特出的姿態,而且滲合借用儒、道兩家學術思想的名言和作風而已。因此研究禪學,若不全面了解佛學大小乘的學理,遍覽經、律、論三藏的經典,明白中國各宗佛學的大義,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證定慧的方法與工夫,只取禪宗的機趣而言,必然不能觸及其中心的宗旨與道果,至少,會落在愈走愈偏,愈學愈仄的情況。況且現代印度瑜伽術等類似禪定的工夫,已經普遍展開,在世界各國傳布,如果講禪宗毫無實際的修證經驗,恐將被人唾棄,認為是清談欺世的謊言而已。倘是一個立心學禪的學人,應抱“遁世不見知而無悶”,“確乎而不可拔”的宗旨,決不要因為舉世談禪我亦談,不肯真誠向學,只圖“曲學阿世”,以博取一時的虛譽,那就于人于己,都有莫大的損失了。總之,千萬不要忘記,禪宗以證取涅槃妙心,了脫生死而超然于物外為主旨,豈可離了佛學的教理,而徒托空言而已。

本來佛法與禪悟,是屬于智慧的造詣,聰明才智,到此一無用處,然而具備真智慧的人,究竟又有多少?如果動輒以六祖自比,早已失其謙虛之德,已經充滿了矯慢之情,那與禪宗的宗旨,適己背道而馳了。何況釋迦說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宗旨,卻在他說過無數的經典以后,才提出這個掃蕩執著文字名相的家風,他并非根本就不用文字而直截了當地立此宗旨,這點須要特別注意。總之,佛法與禪宗,都是因時因地適變的教學方法,凡是真智慧人的作為,成功各有千秋,大可不必刻舟求劍,致有回首茫然的結果;不過為學為道,必須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做去,先求人乎其內,才能出乎其外,否則,浪費一生學力,那就太可惜了!

上架時間:2013-03-15 14:31:01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合川市| 巴彦淖尔市| 雷波县| 南陵县| 徐水县| 贵州省| 宜良县| 英吉沙县| 四平市| 饶平县| 麟游县| 栖霞市| 抚宁县| 康保县| 永川市| 宣城市| 灯塔市| 溆浦县| 花莲市| 望谟县| 福建省| 峨山| 湘西| 保山市| 资中县| 县级市| 泸水县| 深水埗区| 微山县| 桐城市| 大连市| 南京市| 锡林郭勒盟| 普陀区| 册亨县| 湖南省| 从江县| 闻喜县| 扬州市|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