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1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文前輔文
- 文前彩插
- 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章 詩畫融通的理論基礎
- 第一節 詩歌和繪畫是兩門不同的藝術
- 第二節 詩歌和繪畫藝術的共性
- 第三節 文學藝術創作的融通規律
- 第四節 詩畫融通是文藝融通中最具活力的一種形態
- 第三章 詩畫融通的表現形態
- 第一節 詩中有畫
- 第二節 畫中有詩
- 第三節 以詩入畫
- 第四節 以詩索畫
- 第五節 據畫題詩
- 第四章 題畫詩是詩畫藝術融通的產物
- 第一節 質的界定
- 第二節 題畫詩的兩大基本形式
- 第三節 題畫詩的兩大對應關系
- 第四節 題畫詩的六種基本模式
- 第五節 題畫詩的藝術功能
- 第五章 詩畫藝術與氣韻
- 第一節 畫中氣韻和詩里氣韻
- 第二節 氣韻從何處求得
- 第三節 題畫詩里氣韻飛動
- 第六章 詩畫藝術與真
- 第一節 以畫作真
- 第二節 以真作畫
- 第三節 畫與真的反復交會
- 第七章 詩畫藝術與神
- 第一節 傳神
- 第二節 以形寫神
- 第三節 遺貌取神
- 第四節 生意
- 第五節 形生虛無
- 第八章 詩畫藝術與趣
- 第一節 真趣
- 第二節 天趣
- 第三節 逸趣
- 第四節 奇趣
- 第九章 詩畫藝術與勢
- 第一節 咫尺千里和云煙吞吐
- 第二節 氣脈貫通
- 第三節 顧盼呼應
- 第十章 詩畫藝術與取影
- 第一節 畫里的取影
- 第二節 詩里的取影
- 第三節 題畫詩里說取影
- 第十一章 詩畫藝術與禪
- 第一節 詩與禪合
- 第二節 禪與畫會
- 第三節 詩情畫意融禪味
- 第十二章 詩畫藝術與時空觀念
- 第一節 寫出富有包孕的片刻
- 第二節 超越時空
- 第三節 游目觀賞
- 第四節 三遠法
- 第十三章 寄情寓意
- 第一節 寄情
- 第二節 寄樂于畫
- 第三節 寓意于象
- 第四節 借題發揮
- 第十四章 詩傳畫外意
- 第一節 象外說
- 第二節 詩傳畫外意
- 第三節 畫傳詩外意
- 第十五章 意境轉換
- 第一節 繪畫具象和詩歌意象的轉換
- 第二節 畫境與詩境的轉換
- 第三節 詩畫意境的反復轉換
- 第四節 畫境托出詩境
- 第十六章 通感
- 第一節 多種感覺向視覺挪移
- 第二節 聽香
- 第三節 變無聲為有聲
- 第四節 化靜為動
- 第十七章 從美的效果上去顯示美
- 第一節 以藝術效果暗示美
- 第二節 審美移情
- 第三節 物化
- 第十八章 含蓄美
- 第一節 含蓄美
- 第二節 藏與露
- 第三節 朦朧美
- 第十九章 比擬
- 第一節 多樣化的譬喻手法
- 第二節 比物以德
- 第三節 擬人化
- 第四節 美女喻花
- 第二十章 凸顯主景
- 第一節 突出重點
- 第二節 陪襯與反襯
- 第三節 以景襯人
- 第四節 借客形主
- 第二十一章 色彩美
- 第一節 畫的色彩與詩的色彩
- 第二節 多元化的色彩配合規律
- 第三節 色彩與感覺體驗
- 第四節 色彩與動態美
- 第五節 色彩的表情性
- 第二十二章 點染
- 第一節 畫的點染與詩的點染
- 第二節 題畫詩里的點染
- 第三節 點題
- 第四節 順點題面
- 第二十三章 以畫法為詩法
- 第一節 融畫法于詩法
- 第二節 烘染
- 第三節 虛與實
- 第二十四章 畫論詩化
- 第一節 書畫同法
- 第二節 師法自然
- 第三節 繁簡與多少
- 第四節 不似之似
- 第五節 畫家修養
- 第六節 創作論 更新時間:2019-12-27 15:44:55
推薦閱讀
- 中國新文學史書寫的發生、層累及對話(1920—1949)
- 簡約不簡單:美國“極簡主義”文學研究
- 殖民拓疆與文學離散:“滿洲國”滿系作家/文學的跨域流動(偽滿時期文學資料整理與研究:研究卷)
- 中國現代文學簡史(世界文學百科)
- 世界近代文學簡史(世界文學百科叢書)
- 清代學術概論
- 古書凡例與文學批評:以明清集部著作為考察中心
- 寫作八講
- 桐城派學術檔案
- 我的回憶錄
- 漢賦與漢代《詩經》學
- 獨特的浩然現象與中國當代文學
- 新世紀文學論稿:作家與作品
- 超驗主義時代的旁觀者:霍桑思想研究
- 沿波討源:媒介、符號與中國文學流變研究
- 新歷史主義文藝思潮通論
-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蔡元培講讀書
- 文化政治與民間性:文學館·學術青年2022
- 中國當代文學通論(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英國后現代主義小說論(西方后現代主義小說總論)
- “底層文學”在中國與韓國
- 方言與20世紀中國文學
- 移動中的雕刻:當代海外華文文學微觀察
- 心靈與歷史互動的奧秘
- 方方研究資料
- 啟功講學錄
- 世紀轉型期的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研究
- 比較文學變異學研究
- 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
- 中國古代文論命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