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詩畫融通的表現形態
詩畫藝術的融通,在北宋以前,許多藝術家都在創作實踐上進行探索,但是,還沒有人對之作出理論闡述。東坡出,就改變了這種局面,是他第一次從理論上精辟地論述王維融通詩畫的成就,肯定了詩人兼畫家的王維融通詩畫藝術的歷史貢獻。這種詩畫融通觀,不僅在宋代為大家所公認,長期以來,還成為歷代詩論家、畫論家的共識,深遠地影響并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詩畫藝術的發展。
詩畫融通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態。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的話,論述了詩畫融通的兩種表現形態,即“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除此以外,還有以詩入畫、以詩索畫、據畫題詩、畫意詩境的反復轉化、畫論詩化等五種表現形態,下面逐一加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