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里記錄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清)蒲松齡 ·國學 ·48.8萬字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曾國藩 ·國學 ·24.3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佚名 ·國學 ·6148字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西漢)司馬遷 ·國學 ·62.4萬字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明史》雖有一些曲筆隱諱之處,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廣泛的好評。
張廷玉 ·國學 ·329萬字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復制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于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關鍵詞“妙法蓮華”。“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
佚名 ·國學 ·8.5萬字
醫學門徑書。9卷。明·李梴編纂。作者為便于初學醫者,決意寫一部易學而實用的醫學論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論,論其要,括其詞,發其隱而類編之,分注之”,歷經四年,書成于1575年(萬歷3年)。書分內外集,自謂“醫能知此內外門戶,而后可以設法治病,不致徇蒙執方,夭枉人命,故題之曰《醫學入門》”。全書以《醫經小學》為藍本,纂輯各家醫書分類擴充,用歌賦形式為正文,以注文補充闡述。內容有醫學略論、醫家傳略、經絡、臟腑、診法、針灸、本草、各科臨證及急救方等,每類各有所宗。其中“歷代名醫姓氏”,載明代以前名醫215人,具有醫史價值。在診法上除重視脈診與望診外,還強調了問診的重要性,主張初學者必先學會問診,列舉了應詢問的事項55項。本草二卷,按藥性的寒涼溫熱及其效用,把九百余味藥分為治風、治熱、治濕、治燥、治寒、治瘡、食治七門,每門又分幾目,使眾多的藥味分類明晰,易懂易記。“習醫規格”一節反映了作者的醫學教育思想,論述了對習醫者學習與醫德修養上的要求,認為學醫者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專科知識,并忠誠于自己的職守,但同時也存在較明顯的理學佛學的思想影響。此書簡要實用,流傳較廣,不但國內有多種刊本,而且有日本、朝鮮刊本,據《大南會典》記載,該書也傳入越南。故《醫學入門》是古代在醫學普及和對外交流方面卓有貢獻的一部名著。
(明)李梴 ·國學 ·82.5萬字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與《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同,而文稍異。
(唐)地婆訶羅 ·國學 ·2227字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周 ·國學 ·8萬字
凡一零零卷。又作宗鑒錄、心鏡錄。永明延壽著,成書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本書廣收大乘經論六十部,及印度、中國圣賢三百人之著作等匯編而成。其內容詳述諸佛之大意與經論之正宗。全書立論重在頓悟、圓修,所謂“禪尊達摩,教尊賢首”為其中心思想,為昭示禪教一致之修禪要文集。全書分為標宗章、問答章、引證章等三部分。第一部分標宗章,為總論概說,占第一卷之大半。第二部分問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討論關于心與教禪諸宗之異同問題。第三部分引證章,自卷九十四至卷末,引證三百余處經文以強調第二部分之論述。書成之后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豐(1078~1085)年間始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有改訂版出現,明末刻印嘉興藏時,智旭重新刪定改訂本。至清代,續有節本出現。
延壽 ·國學 ·93.7萬字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清代蔡元放改編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復雜。小說描寫了周幽王兇殘無道,周平王東遷,諸侯國爭霸,士大夫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形成七雄對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歌頌了賞罰分明的王侯和有膽識的將相勇夫。小說的布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入勝
(明)馮夢龍 ·國學 ·85.6萬字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的代表作,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書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該書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特別是書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說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王國維 ·國學 ·12.2萬字
東漢杰出醫學家張仲景撰著的中醫書。又稱《傷寒卒病論》。共16卷。約成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為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影響最大的經典著作之一。原書共包括傷寒論治和雜病論治兩部分。問世之后,很快散失,后經晉代王叔和等人搜集整理,編次為《傷寒論》(系原書中的傷寒論治部分)和《金匱要略方論》(系原書中的雜病論治部分)兩本書,流傳于世。
張仲景 ·國學 ·8.4萬字
佚名 ·國學 ·2461字
王守仁 ·國學 ·89.9萬字
王冰次 ·國學 ·11.2萬字
?《道德經注釋》?是清代著名的道教內丹學家黃元吉所作,由蔣門馬校注,并于2012年由中華書局出版。黃元吉以精深的學養透徹闡發道的全體大用,將內圣外王之學和返本還原之法融為一爐,宣泄于《道德經注釋》之中?。《道德經注釋》的特點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書中融儒入道,因道弘儒,渾然一體。作為一部重要的內丹典籍,其文獻價值和思想特色不容忽視。整理者蔣門馬在點校之外,還對重要的字句做了注解?。
黃元吉 ·國學 ·11.9萬字
相傳唐貞觀中李淳風和袁天罡撰。一卷。清潘永因《宋稗類鈔》作李淳風撰。《宋史·藝文志》著錄,但無撰人。凡六十圖象,以卦分系之。每象之下有讖語,并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興亡變亂之事,預言后世治亂興廢之事,至六十圖,袁推李背而止,故名。傳本不一,詞意隱晦難明。宋太祖時詔禁讖書,以此圖流傳已久,命取舊本,混亂其次序而雜書之。后世流傳更隨意附益,不足為據。收入《宋史·藝文志·五行類》,一卷。
李淳風 ·國學 ·2842字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阿難示墮摩登伽難,佛放頂光說咒。敕文殊將咒往護,提獎來歸,啟請大法。佛為先開圓解,次示圓行,次明圓位,乃至精研七趣,詳辨陰魔,此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般刺蜜帝 ·國學 ·8萬字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陳壽前半生是在蜀漢度過,入仕后,受宦官黃皓排擠而不得志。蜀漢滅亡后,陳壽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最完成了這部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此外,陳壽在書中表現出品題人物的興趣。他說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劉備是英雄,孫策、孫權是英杰,周瑜、諸葛亮、魯肅是奇才,龐統,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劉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質是彥士,王粲、秦宓是才士,關羽、張飛、程普,黃蓋是虎臣,陳震、董允、薛綜是良臣,張遼、樂進是良將。
陳壽 ·國學 ·4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