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類證活人書
免費

二十二卷。宋朱肱撰。朱肱精研《傷寒論》數十年,于大觀元年(1107)撰成此書,原稱《南陽活人書》(概因張機曾居南陽,而華佗稱《傷寒論》為“活人書”,故名),又名《無求子傷寒百問》、《無求子傷寒活人書》、《無求子傷寒類證活人書》。原書二十卷,后作者重校為十八卷。后世代有增加,至明吳勉學刊本析二十卷本為二十一卷,并附釋音辨誤藥性諸篇及傷寒十勸等為一卷,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一論經絡、切脈、表里、陰陽等,并剖述各類傷寒之癥;卷十二至卷十五載《傷寒論》諸方辨析;卷十六至卷十八輯各家傷寒治方;卷十九至卷二十一為婦兒傷寒諸證及瘡疹醫方;卷二十二為釋音辨誤藥性及李子健傷寒十勸。作者根據《傷寒論》的經絡說提出三陰三陽六經病機說,并且提出辨識六經為病的證侯指證,補充了六經脈侯,打開了后世醫家研究傷寒學的思路,并對后世立六經提綱證開辟先路。作者還提出了七表陽、八里陰的脈象分類,即:浮、芤、滑、實、弦、緊、洪為表為陽,遲、緩、微、澀、沉、伏、濡、弱為里為陰。這種分類成為后世論脈象分類的先驅與基礎。作者特別強調病癥的鑒別診斷,認為:“因名識病,因病識證,如暗得明,胸中曉然,而處病不差矣。”通過辨病而辨證,區分寒溫異旨,對后世頗有啟發。作者主張以方類證,遣方用藥應方證相合,將藥合病,靈活加減,不可執方療病。這又是一個創見。作者研究《傷寒論》,但并不迷信,認為此書不能包羅萬象,百靈百應,所以又從他書摘取有效之方,以為補充。同時注意婦、兒體質特點,提出遣方用藥應特別慎重。清代醫學家徐靈胎評價:“宋人之書,能發明《傷寒論》,使人有所執持而易曉,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書》為第一。”可見此書極為后世醫家所重。

朱肱 ·國學 ·10.5萬字

最新章節 第23章 2015-12-21 12:50:50
紅樓圓夢
免費

清代白話章回小說。31回。臨鶴山人(《楔子》中自稱夢夢先生)撰。嘉慶十九年(1814)有紅薔閣寫刻本刊行。光緒二十三年(1897),有上海書局石印本,卷首附“六如裔孫”題序。書中寫林黛玉復活后,適逢清江決堤,因以10萬石米糧救濟災民,被皇上封為淑惠郡主;賈寶玉還俗歸來,助賈政收拾水災遺害,使沿江堤壩合龍。寶、黛俱建不世之功,奉命完婚。圣旨譴責薛寶釵與寶玉之婚姻系冒黛玉之名而成,故將寶釵遣返母家。后得黛玉多方周旋,寶釵才得再返賈府。寶、黛感懷晴雯代人受過、被讒慘死,于大觀園內為建芙蓉祠以記之。寶玉受皇命重任,在黛玉臂助下,先平滄州鹽梟之亂,又靖浙東洋匪妖氣,而被封尚書。榮國府再度中興。賈惜春更名仲春被召入皇宮為貴妃,賈政位居文華殿大學士,告老后由寶玉接替。寶玉的尚書缺,由賈蘭補授。真是滿門富貴、極盡榮華。芙蓉仙晴雯在審理王善家的、王熙鳳、花襲人過程中,把他們丑的、偽善的面孔揭示無遺。連賈母、元妃也在蓉仙面前,為生前曾拆散黛、寶婚姻而認錯謝過。該書對《紅樓夢》中的人物結局善惡,幾乎都一一作了交代。凡原書中之所不平者,莫不大快讀者之心,如抑寶釵、襲人,揚晴雯、黛玉;使天下有情者均成佳偶,使薛蟠、賈環輩邪惡者均無善終。書中多富貴淫逸生活的鋪敘及天命報應、神鬼符咒的妄說。名為《紅樓圓夢》,實與曹雪芹《紅樓夢》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

臨鶴山人 ·國學 ·10.5萬字

最新章節 第32章 匯群芳夢中說夢 結全案圓后重圓 2015-12-20 18:33:17
史通
免費

唐朝史學家劉知幾撰。二十卷四十九篇。書成于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內篇三十六篇,多論史書源流、體例和編撰方法;外篇十三篇,多論史官建置沿革和史書得失。劉知幾在該書中批判了史學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論觀點,強調人事在歷史上的作用。對于《漢書》之類史籍專列五行、符瑞等《志》,把災異、圖讖、神怪故事作為天命的征兆,穿鑿附會,大量記載,則斥之為“言無準的,事涉虛妄”,主張廢除。認為歷史是變化發展的,應從當時的客觀形勢出發去評判人物和事件,決定寫史的詳略。還反對是古非今,認為不應“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認為史家必須兼有才、學、識“三長”,而特別重視“史識”。對于寫史,則提倡直筆,主張“良史以實錄直書為貴”,要求做到“不掩惡,不虛美”,“不避強御”,“無所阿容”,并對迎合權勢或從個人恩怨出發進行諱飾的史書,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史通》中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卓越見識,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史通》在重視人事作用的同時,往往把某些統治人物的性格、道德、智能等看作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說明作者的史觀仍屬唯心主義的范疇。注本有清代浦起龍《史通通釋》,新標點本又附錄《史通補釋》、《史通通釋補》和《史通增釋序》三種。

劉知幾 ·國學 ·10.5萬字

最新章節 第47章 自敘(11) 2015-12-27 00:09:37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阳东县| 华宁县| 安溪县| 山西省| 信宜市| 光泽县| 德保县| 海伦市| 沾益县| 政和县| 远安县| 邵武市| 凤山县| 朝阳县| 玉山县| 黎平县| 宣武区| 浙江省| 门头沟区| 泰来县| 缙云县| 桂阳县| 德阳市| 靖西县| 上虞市| 康保县| 灵武市| 衡阳市| 梅河口市| 垣曲县| 汶川县| 抚宁县| 蒙城县| 汝阳县| 满城县| 泗洪县| 迁西县| 赣榆县| 文山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