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婆伽婆住耆阇崛山,示廣博嚴凈無礙道場,說甚深根聚法門。堅凈信菩薩,為末世眾生請問方便,佛令轉問地藏菩薩。地藏為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兼示懺悔之法,次示一實境界。二種觀道,及示善巧說法,安慰怯弱,離相違過,此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僭述玄疏。及行法,以公同志。
菩提燈 ·國學 ·1.5萬字
?百家針灸歌賦?是中國傳統醫學中針灸療法的重要文獻,匯集了歷代針灸學家的經驗和智慧,通過歌賦的形式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針灸治療的原理和方法。這些歌賦不僅包含了豐富的穴位知識和治療方法,還強調了針灸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項,是學習針灸的寶貴資料。
劉靜賢 ·國學 ·2萬字
中國道教內丹西派祖師李涵虛的內丹修煉秘籍。主要包括《道竅談》、《三車秘旨》、《后天串述文終經》、《后天串述文終經》、《太上十三經注解》、《黃庭內外景經注解》、《道情詩詞雜著》等。《圓嶠內篇(道教西派李涵虛內丹修煉秘籍)》展現中國道教博大精深的內丹學理論體系、內修思想和實修體驗。西派創立于清道光、咸豐年間樂山李涵虛,是道教內丹諸流派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道竅談;三車秘旨;后天串述文終經;人元大道九層煉心文終經;太上十三經注解;黃庭內外景經注解;《無根樹詞》注解;道情詩詞雜著。
李涵虛 ·國學 ·12.1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楊成博 ·國學 ·2269字
《洗冤集錄》,法醫著作,又名《洗冤錄》、《宋提刑洗冤集錄》,4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書由檢驗總說、驗傷、驗尸、辨傷、檢骨等53項內容所組成;并對犯罪、犯罪偵察、保辜等有關斷案、法吏檢驗格式程序等,亦詳加論述。本書內容豐富,見解精湛,雖間有論析欠當之處,但絕大部分內容源于實踐經驗,是中國較早、較完整的法醫學專書。后世諸法醫著作多以本書為藍本,或加注釋,或予以增補,并對世界法醫學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曾先后譯成荷蘭、英、法、德等國文字。
佚名 ·國學 ·2.8萬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漢族茶文化的發展。《茶經》影響和倡導了中國人的飲茶習慣,極大地推動中國茶文化的建立和發展。
陸羽 ·國學 ·7767字
《地理的故事》撰成于1932年,幾個月內在美國即銷售近14萬冊,一年間始終居“非虛構作品”銷量之最。英國版首發13萬8千冊,另有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葡萄牙文、瑞典文等版本面世,銷量無法統計,被視為人類出版史上之“奇跡”。1933年,此書被引進中國,當年就出了三種中文譯本,此后《地理的故事》又不斷被重譯出版,還沒有哪一部地理著作,擁有如此眾多的中國讀者……
房龍 ·外國經典 ·13.9萬字
張仲景 ·國學 ·8.1萬字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共計10卷40篇。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全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胄、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方便后人參考前人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可能因為與作者吳兢同為諫臣的緣故,魏徵在書中的地位重要。吳兢完成此書之后曾經上呈給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沒有得到贊賞,反而因此而被貶官。
吳兢 ·國學 ·8.6萬字
《動物莊園》是一部政治寓言體小說,故事描述了一場“動物主義”革命的醞釀、興起和最終蛻變;一個農莊(ManorFarm)的動物不堪人類主人的壓迫,在豬的帶領下起來反抗,趕走了農莊主(Mr.Jones),牲畜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愿望,農場更名為“動物莊園”,奉行“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之后,兩只處于領導地位的豬為了權力而互相傾軋,勝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內奸。此后,獲取了領導權的豬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成為新的特權階級;動物們稍有不滿,便會招致血腥的清洗:農莊的理想被修正為“有的動物較之其他動物更為平等”,動物們又恢復到從前的悲慘狀況。
喬治·奧威爾 ·外國經典 ·2.9萬字
《八美圖》全書三十二回,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說,書署“佚名”,描寫宋代杭州人柳樹春經歷的悲歡離合故事,特別是書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撓,尤為感人至深。由于書中所寫多男女情事,且又寫出女性的反叛之舉,故被視為“大逆不道”,“有礙風化”,在清代遭到禁毀的厄運。
佚名 ·國學 ·13.2萬字
《易林補遺》由明朝禮部冠帶術士張世寶先生所著。廣列條章,群匯諸事,粗細并收,分一百四十五種條目,下至百匠工藝,上至朝野戰事,細則錢財瑣事,大到仕宦升遷,直指筮卜要訣,對測事用神分節分條解斷,一一細細闡微,使后學者直觀明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易學典藉。
張世寶 ·國學 ·11.1萬字
一名《金匱要略》,中醫內科奠基性著作,臨床醫學之經典。東漢張機撰于公元3世紀初。張氏原撰《傷寒雜病論》,經魏晉時王叔和編集整理后,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共3卷。北宋治平二年(1065)校正醫書局孫奇、林億等根據宋仁宗時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的蠹簡中發現此書,遂重予編校整理,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仍厘定為3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后世譽為“方書之祖”。
張仲景 ·國學 ·3.9萬字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于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制造,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武經七書》之一,作為武學的必修課程。
佚名 ·國學 ·16.6萬字
北宋張載著,蘇昞篇次,凡17篇。主要篇目有《太和》、《參兩》、《天道》、《神化》、《誠明》、《大心》、《乾稱》。作于1070至1076年間,1077年始出示弟子,隨后傳播開來。張載以批判佛教、道教,宏揚儒學為己任,書名即取糾正蒙昧之意(一說取從童蒙立志做圣人之意)。提出較完整的氣一元論唯物主義理論體系,對佛教“一切唯心”和道家“有生于無”的唯心主義進行了批判,對宋以后的唯物主義思想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張載死后,本書由其門人蘇炳效法《論語》、《孟子》篇次章句,分《太和》、《參兩》、《天道》等篇刻印流傳。現存最早版本為宋《諸儒鳴道集》本。明、清時代注本較多,較重要的有劉璣《正蒙會稿》本、高攀龍、徐必達的《正蒙釋》本、王夫之《船山遺書》本、1978年中華書局整理出版《張載集》本。
張載 ·國學 ·5.5萬字
《東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創作于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俗人情的著作。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1125)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古籍。
孟元老 ·國學 ·3.3萬字
成書于1687年。清代陳士鐸撰,日本寬政元年(1789年)東園松田義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該書采用問答的形式,討論藥物的臨床應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體會及個人見解,回答問題詳盡而透徹。書中某些藥其炮制與藥性有關時,方提出來進行討論。書中認為古人常提出的“飯上蒸”,是為了克服忌鐵鍋而又要用鐵鍋,采用的補救方法。對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烏熟用和黃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芍藥正取其寒以涼肝之熱,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溫耶”;茯苓“若過用乳制,則通利之性反失”;“黃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謂黃芪炙則補而生則瀉,其實生用未嘗不補也”;何首烏“蒸熟能黑須發,但最惡鐵器,凡入諸藥之中,曾經鐵器者,治其以前味,絕無功效……惟生首烏治瘧,實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盡知也,雖然首烏蒸熟以黑須發,又不若生用之尤驗,蓋首烏經九蒸之后,氣味盡失,又經鐵器全無功效矣,不若盡以石塊敲碎,曬干為末……共搗為丸,全不見鐵器,反能烏須發……有些體輕之藥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劑量大,體輕占體積大不好攜帶,該書提出制成煎膏,縮小體積,以便于帶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實可出奇,尤勝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須百斤,石臼內搗爛,鐵鍋內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將渣濾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鍋內,再煮至濃汁,然后取砂瓶內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俟其汁如蜜,將汁傾入盆內,牛皮膏化開,入之攪均為膏,曬之自干矣,大約濃汁一斤,入牛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尤妙,凡前藥內該用草一兩者,止消用二錢,再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干草,干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陳士鐸 ·國學 ·19.5萬字
古代相命術書。舊題宋陳摶撰。一卷。清陳宏謀《訓俗遣規》輯錄此書,題語云:“茲以心相名編,謂相從心生,心有善惡,有厚薄,而相之休咎系焉。”蘇文擢撰《陳希夷〈心相篇〉述疏》。
陳希夷 ·國學 ·1560字
《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映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
劉伯溫 ·國學 ·5.1萬字
《愛瑪》英文名稱為Emma,是19世紀最有影響的經典小說之一,由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丁編著。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熱心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卻又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張為孤女哈麗埃特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戀愛。當哈麗埃特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時,愛瑪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在愛著奈特利先生。這雖與她一開始就宣布的終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墜入情網的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天真的誓言。該作品多次被搬上銀幕。
(英)簡·奧斯丁 ·外國經典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