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法學家徐道隣先生是20世紀中國法律史、學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身世傳奇,學貫中西,為一代法學大家。本書收集內容涵括徐氏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評論、書評等文字,展示一代學者的法制史與憲法修養。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專論,收集了《中國法制史論略》和《唐律通論》。下卷收錄徐道隣散落在海內外期刊上的憲法與法理論文、書評、評論等。本書適合法學研究者和法科學生閱讀,同時對于關心法學的其他學科人士也有參考價值。
徐道隣 ·理論法學 ·27.8萬字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刑民交叉案件數量呈增長趨勢,相關案件處理已成為司法難點。依法妥善處理好刑民交叉案件,厘清刑事犯罪與經濟糾紛的界限,對于打擊犯罪、保護社會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從刑法與民法競合的司法現狀與原因分析、刑法與民法競合問題的解決方法、社會危害性及其判斷、非法占有目的及其判斷、刑法與民法競合問題疑難案件分析五個方面對刑民交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力圖探索出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地解決刑民交叉問題的方式。
童德華 李文主編 ·理論法學 ·28.4萬字
本書為作者近年來公開發表在國內刊物上的論文匯編。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新聞傳播中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探討了我國新聞法治的宏觀問題;第二部分“新聞傳播與新聞侵權”,主要探討我國目前新聞法治的具體問題,尤其是新聞侵權問題;第三部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中的法律問題”,用法律的眼光,分析探討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新聞傳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現象,以及其中的權利和義務問題。
顧理平 ·理論法學 ·28.2萬字
全球化在為國際經濟法提供發展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進入21世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治理體系加速轉型變革。因應形勢之需,本書選取全球治理這一視角,論述了國際經濟法學科體系、國際經濟法及其相關部門領域的發展、國際金融監管新發展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革中的國際經濟秩序、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機制的發展以及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下中國對國際經濟制度的貢獻。本書立意新穎,視角獨特,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與廣度,既具備學術性,又具備系統性,使其在供國際法學研究人員、法學工作者參考的同時,也可供高校法學、經濟學、商學等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研讀。
孫珺 ·理論法學 ·24.5萬字
在勞動教養制度廢除之后,應適當擴充刑法的調控范圍。立法上應該堅持適度犯罪化,并使附屬刑法名副其實。司法上,應通過刑法適用解釋擴充刑法規范的供給,只要不是令社會一般人產生明顯突兀感的結論,就不為罪刑法定原則所禁止。刑法適用中應重視犯罪之間的競合尤其是交叉競合關系,而對于財產犯罪的認定來說,應堅持經濟財產說概念、在秩序依存模式和民法志向模式之間尋求平衡。為實現刑法調控的合理與正當,應堅持對犯罪的實質化理解以及刑罰后果對構成要件解釋的反向制約?!皣蓝粎枴彼枷胍笤趪烂苄淌路ňW的同時去重刑化,是積極主義刑法觀的理論支撐。本書在主題上,明確以“積極主義刑法觀”為標題和中心,在關于刑法機能問題的同類著作中體現出鮮明的學術個性;在內容上,從宏觀的刑法解釋、中觀的刑法適用規則和微觀的財產權刑法保護角度,對積極主義刑法觀的司法適用問題層層推進,并且結合具體的案件展開;從研究方法上,專章討論“積極主義刑法觀的必要節制”,注重辯證研究而避免極端。無論是對于刑法理論研究者檢討刑法的調控范圍,還是對于刑法實務適用者掌握刑法解釋規則去處理案件,相信本書都能起到啟發作用。
付立慶 ·理論法學 ·35.4萬字
《法學》是由華東政法大學主辦的中文法律類核心期刊,發行量位居全國法學類理論刊物之首,是美國、英國等國圖書館收藏的中國為數不多的法學刊物之一。本書堅持《法學》選載論文"短、平、快"的特色,從所設評論、論文、筆談、專題探討、爭鳴、司法實踐(含案例評析、疑案探析等)、專訪等欄目中分別選譯出15篇左右年度優秀論文,不僅包括民法、刑法、國際法、經濟法等法學理論探討論文,也包括立法、司法等實踐性強的論文,主要贈送給國外各大學法學院,以加強中外法學界的學術交流。本書組織作者將其論文翻譯為英文,不僅能夠彌補國內英文論文的短缺,也能夠加強和海外學術界的交流,向國外法學同行宣傳國內法學界的研究成果。
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編輯部 ·理論法學 ·24.5萬字
《立法權的科學配置》從立法權的原理、科學配置立法權的意義、方法及標準等立法權配置的基本理論出發,一方面圍繞黨的領導與人大立法的統一、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的協調、人大立法與政府立法的劃分等我國立法權配置的根本性、一般性問題作出科學闡述;另一方面聚焦區域一體化立法權、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及軍事立法權的科學配置等我國立法權配置中有特色、新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系統地回答了當代中國立法權科學配置中的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積極的實踐意義。
焦洪昌主編 ·理論法學 ·20.2萬字
網絡時代的到來導致以領土范圍為標準的管轄界限逐漸模糊,近年來各國在刑事偵查中收集電子數據時跨越傳統國家疆界的現象屢見不鮮。以美歐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跨境電子取證制度方面的轉型與發展尤其引人著目,其以長臂管轄等方式開展的電子取證對我國數據主權與安全均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我國的數據出境管制制度需要更具針對性地予以應對。與此同時,我國在傳統的刑事司法協助框架下開展的電子取證面臨效率低下的困境,偵查機關開展的單邊跨境電子取證也存在國際法上的風險,這些問題均需給予法理和制度層面的及時回應。
梁坤 ·理論法學 ·20.7萬字
勞動法屬于時代的產物,也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演進。自西方工業革命伊始,勞動法便伴隨社會化大生產而生,回應了勞動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并經歷一百多年的洗禮和磨合,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機制。但進入千禧年之后,新商業模式、新技術革新層出不窮(如德國的工業4.0和我國的共享經濟),在某種程度上的開創了本書所稱的“社會化小生產”的工作模式,異化了勞動法過往規制的原型,對傳統的工時制度、工資制度、解雇保護和社會保險制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亟待革故鼎新,從而適應經濟發展和勞動保護的需要?!胺彩沁^往,皆為序章”——本書從社會化大生產背景下的勞動法切入,結合社會化小生產的特點,來分析勞動法的因應之道,尤其是結合新時代的特點,探討勞動法的重構問題。
閆冬 ·理論法學 ·22.1萬字
法治,究其本質,是一種依循規則的治理模式。在人類走向文明進步的漫長而曲折的旅程中,法治逐漸成為基本共識和價值準則,具有理念上的普適意義;從法治的具體形式和內容來看,又具有地方性和實踐性。普適性和地方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科學性和經驗性,共同形塑了法治的性格。“法治中國”,既是一個恢宏壯闊的時代命題,也是一個真切復雜的現實課題;既是歷史的、必然的選擇,也是一段艱難曲折的實踐探索?!胺ㄖ沃袊本哂袑嵺`的品格,契合實踐的需求,塑造了實踐的邏輯。本書依循實踐之維,秉持法理之器,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法治實踐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剖析,追問法治中國的實踐邏輯與規律。
李霞 ·理論法學 ·29萬字
“法律門啟”一套三本,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為紀念北大120周年校慶組織學院老師編寫的研究文萃?;景凑諏W科來分,但又不完全按學科來劃分。之一主要包括法理、憲法、行政法等基本理論制度問題的探討;之二主要包括民商、知產、經濟法等具體領域法律問題的探討;之三主要包括刑法、訴訟法和國際法方面的文章。每本文萃主要來自法學院在職老師近幾年在主要核心法律期刊上發表的具有自己學術代表性的文章。每位老師一篇,個別老師未提交。
北京大學法學院 ·理論法學 ·48.5萬字
本書為《中德私法研究》第20卷,本卷主題為:情勢變更。《民法典》第533條將情事變更原則納入法典,且與《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相比,在規范內容上也發生了變化:首先,明確了情勢變更所涉及合同的“基礎條件”。其次,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不再是法定的互斥事由。再次,增設了受不利影響的一方當事人之重新協商權。后,明確了裁量機構系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同時,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引發的民商事爭議也多與情勢變更原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吨械滤椒ㄑ芯浚?0):情勢變更》即以情勢變更為主題,安排主題報告、專題論文、專題譯文與案例分析,從制度史、比較法、法官法等維度呈現情勢變更制度的各個面向。
王洪亮等主編 ·理論法學 ·33.7萬字
本書主要對中美計算機犯罪規制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條分縷析美國聯邦《計算機欺詐與濫用法》,以其三個基本罪行:非法計算機訪問、使用計算機詐騙、造成計算機危害的規制為范本,結合聯邦法條、判例、立法和司法報告等展開縱深研究。在此基礎上與我國刑法、司法解釋和有關案例對比分析,提出建構判例指導下的司法審判規則來解決我國計算機犯罪規定有關構成要件不明確的問題,以法益的無限性與有限性來探討計算機詐騙在我國刑法中的定位與定性,建立計算機犯罪民事救濟制度和對犯罪損害與損失予以重新定義等。主張刑法在規制計算機犯罪中既要確保技術發展與遏制技術濫用,又要保護個人權利與保障社會安全。
高仕銀 ·理論法學 ·36.1萬字
本書選取20世紀初期到1966年這樣一個時間段,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探尋這一階段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發展的總體脈象,突出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進程中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和重要理論成果。
張小軍 ·理論法學 ·23.3萬字
檢察制度是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改革也是政法領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研究檢察改革的基礎理論,科學回答“檢察機關往何處去”的重大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答卷。自覺開展檢察理論研究不是純粹的學術問題,而是明確改革思路、創新發展工作的有效方法。要堅持理論自覺、保持理論清醒、推動理論成熟,探索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理論體系。本書立足北京市檢察機關推進司法改革的實踐探索,從檢察機關的基本職責、主責主業、工作布局、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為深化檢察改革、強化法律監督提供了富有啟發意義和實踐意義的分析視角、經驗分享和理論觀點。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理論法學 ·21.5萬字
本書是作者十余年來就網絡信息法進行持續研究所形成的理論成果,旨在探究其作為新型法域的興起緣由和機理形成。本書希望通過一種與時代發展同步甚至略有超前的現實研究視角,去探索或者說揭示這一新型法域的發展的必然性、原因、機理及過程,同時回應這一法域發展所提出來的重大法治需求和理論挑戰。
龍衛球 ·理論法學 ·29.3萬字
社會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新興法律部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社會法的作用日益凸顯。何為社會法、社會法的體系架構、社會法下各分支學科的基本定位與重要理念和制度構建等,在本書選取的法學研究所專家學者的論文中均有所涉及和探討。這些在中國改革開放不同年代發表過的論文,是社會變遷和社會法治建設不斷前行的濃縮與寫照,也是法學研究所建所60周年來,社會法學者筆耕不輟、開拓進取、創新探索的影像志。
薛寧蘭 ·理論法學 ·38.8萬字
本書旨在系統梳理近年來國際法治的新發展,著重闡述中國在國際法治的各個重要領域所表明的理念、堅持的原則和立場,以及采取的具體行動,系統展示了中國對促進國際法治做出的重要貢獻。全書由中國與國家間關系法治、中國與國際經濟關系法治、中國與國際民商事法治、系統闡述中國國際法的教學和傳播四部分組成。
曾令良 馮潔菡主編 ·理論法學 ·26.2萬字
發展到如今,當初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知識產權已經不能涵括最近出現的各類新型權利。由于存在一些無法用知識或創新予以解釋的客體,因此,吳漢東教授提出“無形財產權”的概念以建立一個大于知識產權的理論制度體系。這一理論體系的提出無論對知識產權法還是對所謂的物權法、財產法甚至整個民法的基本理論和制度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吳漢東教授的這本著作由此確立了其在民法和知識產權法基礎理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書總分論相結合,其總論部分的內容相當充實,奠定了整個理論的基礎;分論部分按照體系的劃分,基本上將目前已經出現的各類無形財產或無形財產權都囊括其中。
吳漢東 ·理論法學 ·45.9萬字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的根本宗旨在于保障公民權利,憲法權利的實施理應成為憲法實施的主導價值。本書正是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背景,對憲法權利實施展開專門、系統的研究。本書首先對憲法權利及其實施的基本內涵進行了界定,然后考察了國外憲法權利實施的方式,并對國外有關憲法權利實施的案例進行了評析,再從理論層面全面闡述憲法權利實施的國家義務,進而從實踐層面系統分析我國憲法權利實施的背景、事例與問題,最后提出建構我國憲法權利實施保障機制的設想。
朱全寶 ·理論法學 ·2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