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聲律啟蒙》是一本專門訓練兒童吟詩作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全書按韻分編,每韻編有三首對子文,從單字到雙字,從三字對到十一字對,循序漸進,內容包羅天文、地理、人物、景物、器物、典故、史實等。形式整齊、音韻和諧、節奏明快、意韻鏗鏘、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和誦讀,對啟蒙兒童作對聯、寫作、積累文化常識等有重要的作用。
檀作文譯注 ·古籍整理 ·20.6萬字
《管子》是托名春秋時代齊國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一部思想巨著,也有人稱之為“管子學派”之作。春秋時代,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輝煌的霸業。一般認為,《管子》并非一時一人之作,其主體是戰國時期齊國一部分稷下學者總結闡述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歷史經驗的著作。西漢末年,經劉向整理,定為八十六篇,后來十篇亡佚,僅存七十六篇,就是今天流傳的《管子》。《管子》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及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管子》是一部匯聚百家學說的著作,儒家的仁義道德,道家的清靜無為,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依法治國,農家的地利謀劃,兵家的戰爭計謀,一切可以為稱霸服務的學術思想都能在其中找到痕跡。《管子》中的特色是其以“輕重”之術(利用市場物價波動的規則)實現富國強兵目標的經濟思想。《管子》中的很多思想主張飽含智慧,富有洞見,至今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李山 軒新麗譯注 ·古籍整理 ·61.7萬字
《拾遺記》作者為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該書本為19卷,被南梁宗室蕭綺整理為10卷。《拾遺記》集雜史、博物于一體,語言華麗奇詭,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和藝術成就。《拾遺記》前九卷上自春皇庖犧,下至晉時事,以歷史年代為經,記述了帝王后妃、文人名士、宦官娼妓等各個階層歷史人物的異聞逸事。部分卷篇后有蕭綺錄語,對王嘉正文或補正、或辯難、或發揮、或評價。《拾遺記》第十卷則是較為典型的地理博物類結構,此卷以方位的轉移為依托,歷述昆侖、蓬萊、方丈、瀛洲、員嶠、岱輿、昆吾、洞庭等八座仙山,以及山中的奇景異物、有關神話傳說等。
王興芬譯注 ·古籍整理 ·25萬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匯輯先秦時期300余首詩歌。透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早期的社會狀況和先民的生活狀態。《詩經譯注》是國學名家周振甫先生精心打造的力作。其注釋簡潔精當,對生僻字詞有注音;譯文通俗易懂,同時兼顧詩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此次推出的是該書精裝本。
周振甫譯注 ·古籍整理 ·20.6萬字
《笠翁對韻》是一部教人對仗和用韻的書,相傳為清代文學家李漁所著,因作者別號笠翁,故名“笠翁對韻”。這本書和清代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齊名,都是學習漢語詩詞格律技巧的極好啟蒙讀物。全書以“平水韻”平聲三十韻為目編寫而成,分為上、下兩卷,各卷有十五韻部。《笠翁對韻》每個韻部各有二到四則對文,每則對文各有對句十對,由簡到繁,選取的都是每個韻部的常用字,這些字在詩文創作中出現的概率大,經過熟讀和背誦,容易被學習者牢牢記住。《笠翁對韻》的對句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學習者在學習對仗的同時,也能學習到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知識。
郭浩瑜譯注 ·古籍整理 ·28.6萬字
《虎鈐經》共二十卷二百一十篇,共論210個問題。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為主旨,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該書在體例上,按類闡述,匯集了與軍事有關的天文、歷法、記時及識別方位等知識,有許多為過去兵書所少有。此外,還匯集了不少陣法,并創造了諸如飛鶚、長虹等陣。本書選取《虎鈐經》中價值最高的前八卷共九十五篇,進行題解、注釋和翻譯。
魏鴻譯注 ·古籍整理 ·14.1萬字
《戰國策》為戰國到秦、漢間縱橫家游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匯編。西漢劉向對其進行了整理,分為東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策,共三十三篇。這部書記載了戰國兩百多年間各國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以及策士們在游說諸侯或相互辯難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對后世產生了長遠影響。為方便讀者閱讀,我們此次以文白對照的形式出版該書,以清代黃丕烈《士禮居叢書》覆宋本作底本,并廣泛參考了先賢時彥的研究成果。
繆文遠 繆偉 羅永蓮 ·古籍整理 ·39.5萬字
《戰國策》作者不詳。西漢劉向對其進行了整理,分為東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策,共三十三篇。記載了戰國初年到秦統一的二百多年間,十二大諸侯國繽紛多姿的歷史面貌。在戰國這樣一個動蕩劇變的時代,往來于各國之間的縱橫家是時代寵兒,他們多以謀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點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機鋒敏睿,汪洋恣肆,從某種程序上影響了一個時代諸侯國的盛衰和歷史的走向。這部國別史著作充分展現了古代先賢語言和計謀方面達到的高精境界,洋溢著令今人嘆為觀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王延棟譯注 ·古籍整理 ·23.8萬字
《周禮》又稱《周官》,是現存儒家“十三經”中一部系統、完整敘述國家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的專書,涉及古代官制、禮制、軍制、田制、稅制等國家重要政治制度,為我國西漢末以來歷代國家機構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參照體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響深遠。本次出版譯注本,經文部分以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清阮元校勘本《十三經注疏》之《周禮注疏》為底本,注釋和譯文充分吸收了以漢代鄭玄注、唐代賈公彥疏為代表的歷代注疏成果,下至清代孫詒讓集大成之作《周禮正義》和現當代考古與科技研究成果,注釋詳明,譯文流暢明晰,是幫助普通讀者理解這部古代政典的可靠普及讀本。
徐正英 常佩雨譯注 ·古籍整理 ·54.3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一書為紀昀晚年所作,寫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之間。全書共二十七卷,1196則,包括《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和《灤陽續錄》5種。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質樸簡潔,無論是寫人還是敘事,皆著墨不多,不過粗陳梗概,點到為止,但極有章法,頗見情致,其弟子盛時彥對此也有概括:“敘述剪裁,貫穿映帶,如云容水態,迥出天機。”魯迅所言,“立法甚嚴,舉其體要,則在尚質黜,追蹤晉宋”。本書為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之一,以權威版本為底本,約請專業作者注釋翻譯。
韓希明譯注 ·古籍整理 ·110萬字
《四書章句集注》(以下簡稱《集注》)是理學家朱熹的代表作。朱熹用了四十多年時間給《四書》做注釋,對以往學者的注釋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集注》中大量征引。不過對于所引征者,朱子多稱“某氏”、“某子”,只有少數人物稱字、名、封號、職位等等,這給閱讀、理解和研究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本書按照引文先后順序,以【引文】、【原文】、【出處】的格式,對朱熹《集注》引文進行了上溯原文的系統考證,對于研讀《集注》本身以及深化對朱子思想淵源的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申淑華 ·古籍整理 ·29.1萬字
葛洪所撰《神仙傳》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經典《抱樸子?內篇》的案例輔教之作,以具體人物事跡闡釋他的“神仙實有”“仙學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節大多復雜、奇特,想象豐富,記敘生動,體現了魏晉時期的神仙觀念及魏晉文士風氣。其中不少人物常為后世養生文獻所引用,一些成語和文化典故,如“滄海桑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杏林”“橘井”等,大眾耳熟能詳,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謝青云譯注 ·古籍整理 ·26.6萬字
《焚書》又稱《李氏焚書》,共六卷,為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贄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所著。收錄了書答、雜述、讀史等文章及詩作,體現了李贄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我們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該書中,李贄對儒家經典和假道學家進行了猛烈批評,表現出反封建壓迫、反傳統思想的斗爭精神。其中也有一些在佛教思想影響下寫出的談佛論道之文,表現出作者思想的復雜性。該書出版后,歷遭封建統治者的查禁焚毀。但禁者自禁,傳者自傳,《焚書》仍有多種版本傳世。此次出版的《焚書》是“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一種,是面向廣大讀者的經典普及版本。注釋精準,譯文簡明。
(明)李贄 ·古籍整理 ·49萬字
澳門既未經戰火蹂躪,又未因政權更迭而出現動亂,所以大量珍貴的古籍圖書得到保護與傳承。明清古籍善本、澳門地方文獻以及西方宗教圖書,構成了澳門中文古籍藏書的三大特色。知澳門古籍,享人文底蘊。書內介紹的澳門古籍珍本善本包括劉承干《嘉業堂》舊藏十六種,《盛世危言》刻本,汪兆鏞、汪宗衍父子舊藏古籍,中文天主教古籍等。
鄧駿捷 ·古籍整理 ·3萬字
《伊川擊壤集》是北宋理學家邵雍的詩集。邵雍精于易學,“遇事能前知”,以致后世占卜術士謬托他為祖師。江湖上的大名,反而遮掩了他“粹然儒者”的本來面目。與周敦頤、張載、二程相比,大儒邵雍還擅長吟詩。他以詩抒情言志、闡述哲理。他生于北宋國力鼎盛、經濟繁榮之時,當時世風恐怕也是浮躁的,但他的詩展現給我們的是閑適、自在。他自命居所為“安樂窩”,誠然他是既安且樂的。邵雍一生作詩三千余首,收入《伊川擊壤集》中。我們這次從理學叢書本《邵雍集》中抽出相關部分,橫排改簡化字單行。
邵雍 ·古籍整理 ·9.9萬字
《宋詞選》堪稱宋詞選本中的經典之作。選本打破了《宋詞三百首》等注重音律詞藻的選詞傳統,更重視詞作的思想內涵,故選本中稼軒詞選得最多,其次是東坡等,對歐陽修、晏殊、柳永、晏幾道這些詞人,也更注重擇明快者而錄之。同時,注釋詳盡,評述精辟、清晰,不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讀者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而且有益于養成對歷代詞作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故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胡云翼選注 ·古籍整理 ·20.4萬字
《隨園食單》是清代一部系統論述中國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菜酒單。從選材到品鑒,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南北菜肴,以及當時的美酒名茶,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吃,是平凡生活中一件大事,一蔬一飯,用心對待,日常食物最易令人滿足。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講究。喜歡吃的人,必然能體會細節,熱愛生活。酸甜苦辣咸中品出的生活氣,才是最讓人動容的地方。每一個微小的日子,因為有美食的參與而飽滿,而豐盛。好好吃飯,就是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清)袁枚 ·古籍整理 ·9.3萬字
本書是聞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發表在20世紀2030年代的報章雜志上,后來匯編成冊。作為一部開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詩研究中的歷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同時,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這對我們今天的學者仍然富有啟迪。傅璇琮為此書撰寫了“導讀”,著重于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探計了聞一多唐詩研究的個性特點與開創作用,這對于了解中國近代學術史,促進唐詩研究在大有裨益。
聞一多 傅璇琮導讀 ·古籍整理 ·11.4萬字
《書目答問》是一部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目錄。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分,另增“叢書目”,每一類都列出該類最重要的著作及較好的版式本,并作適當的比較和評論,頗便初學者,故而在當時流傳極廣。后因新書和善本不斷問世,清末民初學者范希曾又對原書進行了補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也改正了原書的一些訛誤
張之洞 范希曾補正 徐鵬導讀 ·古籍整理 ·16.8萬字
《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由本書足可窺見國學總體概貌之一斑,是國學愛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書。湯志鈞的導讀兼及思想史、近代史,對章太炎研究十分熟稔,故所論允切。
章太炎講演 曹聚仁整理 湯志鈞導讀 ·古籍整理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