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吳紀聞》,宋龔明之撰,孫菊園校點。本書是一部涉及內容非常廣泛的資料筆記,諸如吳中地區(qū)宰執(zhí)郡守文人名士的遺聞逸事、詩文酬對以及該地區(qū)的名勝古跡等,曲洧舊聞》,宋朱弁撰,王根林校點。以書中內容考辨,本書當撰于作者留金之時。書中無一語及金,故名書曰"舊聞"。一是追述北宋軼事。
(宋)龔明之等撰 孫菊園 王根林校點 ·集部 ·9.6萬字
《顏氏家訓》既是一部宏大的家訓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其內容豐富、廣泛,體制宏大,在我國家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教子智慧,形成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顏氏家訓全鑒(典藏誦讀版)》在參考大量權威古籍的基礎上,將正文編寫分為原文、注釋和譯文三個板塊,并對生僻字詞進行了注音,以方便讀者閱讀。
楊敬敬解譯 ·集部 ·16.5萬字
《四友齋叢說》,明朝何良俊撰,李劍雄校點。本書三十八卷,凡經、史、雜紀、子、釋道、文、詩、書、畫、求志、崇訓、尊生、娛老、正俗、考文、詞曲、續(xù)史十七類,內容博雜,多涉明代故實,于淞滬吳門人物、掌故,及經史、文藝之考證、評論尤豐,多有可資參考者。
(明)何良俊撰 王嵐校點 ·集部 ·19.1萬字
《聊齋志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書,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奇書。全書借他人之口,以至神、仙、鬼、魅、狐、獸、精、怪之口,道出一個天經地義,人人應該享有,往往又百般坎坷,千般險阻、萬般無奈的“情”來。讓人感嘆不已。
于天池譯注 ·集部 ·20.7萬字
《客座贅語》,明朝顧起元撰,孔一校點。此書內容多為關于明朝南都南京者,遍涉歷朝典章制度、地理沿革、藝林軼事、市井風俗,大多為聞見記錄,間有以文獻、金石材料考訂者,為了解、研究明代政治、經濟、文化、世俗民情,提供了豐富的珍貴史料。本書以《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歷四十六年刻本為底本,以《金陵叢刻》本參校。
(明)顧起元撰 孔一校點 ·集部 ·15.2萬字
本書收錄周汝昌先生所作序跋文字一百七十馀篇,寫作時間跨越七十年,內容涵蓋紅學、詩詞、古典小說、書法繪畫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學術專著與論文、隨筆寫作之外的研究與思考,記錄了周先生的學術研究歷程,亦具有學術史意義。
周倫玲 周月苓 ·集部 ·45.1萬字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的《閑情偶寄》,又名《笠翁本草》,共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種植》、《飲饌》、《器玩》、《頤養(yǎng)》八部,是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觸及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種。此書自康熙十年(1671)付梓以來,一直備受矚目。本次約請李漁研究專家,以國家圖書館藏翼圣堂本為底本,進行精心校勘、曉暢翻譯、詳盡準確的注釋和見解獨到的題解。
李漁 ·集部 ·51.6萬字
本書收錄《博物志》、《穆天子傳》、《燕丹子》、《神異經》、《海內十洲記》、《古今注》、《南方草木狀》、《荊楚歲時記》共八種。
(晉)張華等撰 王根林等校點 ·集部 ·8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清異錄江淮異人錄》介紹“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瑯滿目,真是萬象包羅。文筆有的簡潔樸實,有的情文相生、美麗動人,常為一般讀者所喜愛。
(宋)陶穀 吳淑撰 孔一校點 ·集部 ·5.4萬字
宋王應麟撰《困學紀聞》是一部以札記文累積結撰而成的著作,涉及范圍極為廣博,其論述包括經學八卷,史學六卷,文學三卷,天文、地理、諸子二卷,雜識一卷,共二十卷,兩千馀條。本書以清道光五年馀姚守福堂刻翁元圻輯注本為底本,以元刊本、清嘉慶本為校本,加以點校整理。書中按卷為單元,逐條加上序號,并為每條文字編擬了小標題,又將小標題匯錄為索引附于書末,便于讀者檢索利用。書末還附錄了自元至清的諸家版本序跋,以資研究者參考。
(宋)王應麟著 (清)翁元圻輯注 ·集部 ·115萬字
《雞肋編》全書三卷,共收三百余條筆記,諸如名物考辨、詩文評說、本草方書、歲時習俗、工藝制作、時局朝政、舊聞逸事等均有論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貴耳集》是書為作者流放韶州所作,凡三集,每集一卷,卷首皆有作者自序,剖析寫作的緣起和動機。
(宋)莊綽 張端義撰 李保民校點 ·集部 ·10.6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軍機處、軍機大臣同進見、軍機撰擬之速、圣躬勤政、皇子讀書、慶典、煙火、木蘭物產、蒙古尊奉喇嘛等。
(清)趙翼撰 曹光甫等校點 ·集部 ·11萬字
南北朝時期,臨川王劉義慶廣招天下文人雅士,搜集名士逸聞趣事,經過潤色整飾,編撰成書,是為《世說新語》。本書收錄了自漢末至東晉數百年的段子精華,文辭優(yōu)美,簡樸雋永,可謂篇篇珠璣,是文學中之極品,影響了一千多年來中國文人的風度,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本書精選世說新語條目,奉清簡好讀為第一要義,以公認善本——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宋本為底本,博采眾家之長,力求臻美。
(南朝宋)劉義慶 ·集部 ·8.4萬字
《北夢瑣言》,五代孫光憲著,林艾園校點。本書作于孫光憲在江陵為官期間,記述晚唐五代間政治遺聞、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軼事以及社會風俗人情。內容廣泛,涉及皇室、宰輔、酷吏、藩鎮(zhèn)、科舉、門閥問題,以及文人遭遇、僧道興替等,寫作態(tài)度謹嚴,所載史實,翔實可信。
孫光憲 ·集部 ·10.4萬字
《醒世恒言》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于明天啟七年(1627年)。其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史傳和唐、宋小說。除少數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氏擬作。編撰者創(chuàng)作成分較多。內容修飾潤色較精,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帶有封建說教、因果報應宣傳和色情渲染。《醒世恒言》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并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后來明代凌濛初在“三言”的直接影響下寫下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稱為“二拍”。“三言兩拍”是中國古代成就最大的兩個白話短篇小說集。《醒世恒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該書收錄了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風格各異,這些故事,有來源于史傳的,也有出于歷代筆記、小說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頭,則直接來自民間傳說的故事,來自社會的實際生活。通過這些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的愿望。其內容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抑揚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譴責忘恩負義的。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該書40篇故事中,宋、元舊作比前“二言”少,約占六分之一左右,確認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其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兩篇作品在整個宋元話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余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和擬話本。
(明)馮夢龍 ·集部 ·51.5萬字
白居易是唐代的詩作大家,是中國詩史上的難得的詩人。本書是其詩作的精品選粹,收入詩近200首,都是流傳久遠的佳篇、代表其創(chuàng)作成就的力作。作品所依版本可靠;注釋準確簡要,必要處作串講;所設“解讀”一項概括全篇要旨和賞析詩作的藝術特點,分析細膩獨到,語言流暢清新。該書由此可使讀者在精悍的篇幅之中欣賞到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精華,洵為善本。
白居易 孫明君 ·集部 ·8.8萬字
本書收錄《朝野僉載》、《云溪友議》兩種。《朝野僉載》,唐張鷟撰,恒鶴校點。本書記述唐代前期朝野遺事佚聞,以武后一朝事跡為多。《云溪友議》,唐范攄撰,陽羨生校點。本書共六十五條,記載了唐開元以后文壇的逸事瑣聞、詩歌本事。
(唐)張鷟 范攄撰 恒鶴 陽羨生校點 ·集部 ·9.1萬字
《海公案》全稱《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內容是寫明朝浙江淳安縣知縣海瑞審案斷獄的故事。它由若干獨立成篇的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先有記述全案過程的一段說明文字,然后分為事由、訴狀、判詞三部分,類似公牘文書。小說的主題是歌頌清官的明察和廉潔。海瑞在明代實有其人,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人。生于正德九年(1514),卒于萬歷十五年(1587),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本書完全是小說家的編撰,并非海瑞實事,只是托海瑞之名而已。《海公案》吸取民間傳說的內容,在形式上也有民間文學的特點,故事來龍去脈清楚,情節(jié)曲折有致。
佚名 ·集部 ·30.2萬字
《山居新語·至正直記》收錄《山居新語》、《至正直記》兩部文言筆記小說。其中:《山居新語》,一名《山居新話》,元楊瑀著,李夢生校點。此書成于元末,是作者歸老山中后所作,“皆記所見聞,多參以神怪之事,蓋小說家言”(《四庫總目提要》)。于當時朝廷異聞、文人逸事知之甚詳,足資談助。所記杭州事多為后世地方志書采納。以《武林往哲遺著》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知不足齋叢書》等本。《至正直記》,又名《靜齋直記》、《靜齋類稿》,元孔齊撰,莊葳、郭群一校點。全書四卷,元末避居四明(今浙江寧波)時所作,提供了不少有關當時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資料,還記載了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的逸聞軼事。以《粵雅堂叢書》本為底本。
(元)楊瑀 孔齊撰 李夢生 莊葳 郭群一校點 ·集部 ·8.5萬字
《三言二拍精編》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tǒng)觀念是相違背的,而且其中的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2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