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398—445)編撰而成。全書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共一百卷。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20),共196年的東漢史事。《后漢書》吸收綜合了當時流傳的十多家東漢史書的優長而成一家之言,真實而敏銳地反映出東漢社會和時代特征。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陳芳譯注 ·史類 ·14.9萬字
《中國最美的100傳世散文》精選了從古至今精美的100篇散文,配以古韻雅致的圖片,讀起來賞心悅目。本書分為古代和現代兩大章節。首先將古代經典的優美散文做了集合,為了閱讀方便,該書還對所選篇目進行了精心翻譯,使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散文中所蘊含的意蘊美。其次挑選了大量現代著名散文作家的經典篇目來作為調節。這樣將古代散文和現代散文做了一下對比,讓讀者更為深刻、直接地理解古今散文的區別和優美。另外文中針對某些重點篇目,還配了許多有意境的圖片,圖文結合,更好地營造出散文中所蘊含的優美和意境。該書條目清楚,解讀通俗易懂,圖片精美,是一部適合大眾閱讀的美好讀物。
朱自清等 ·國學普及讀物 ·12.4萬字
《老學八篇》是國學大師陳柱先生老子研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書中,陳柱對老子的生平,老子在文學、哲學上的成就、莊子學說與老子學說之間的關系以及二者的比較等問題進行了深刻而富有個性的分析。向讀者展示了早期中國道家思想發展的清晰脈絡,并且在文字訓詁上也頗費了一番研究的工夫。
陳柱 ·古籍善本 ·60字
《劉子》,又名《劉子新論》,一般認為是南北朝時北齊劉晝所著。全書共十卷五十五篇,綜論修身治國之要,以儒道互補的思想傾向融合法、名、兵、農等各派學說精神,以探求養性修身、強國富民之旨。全書體系完備,內涵豐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價值,其崇學、惜時、薦賢等思想,多為后世借鑒引用。《劉子》廣泛征引《左傳》《論語》《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說苑》《漢書》等文獻,對研究六朝以前的文獻典籍,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林琳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0.1萬字
顏春峰、汪少華《〈周禮正義〉點校考訂》,是針對孫詒讓《周禮正義》點校本的考辨之作。孫詒讓《周禮正義》旁征博引,對《周禮》作了總結性的研究。《周禮正義》最重要的版本,是1905年孫氏家藏鉛鑄版初印本(乙巳本)和1931年的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楚本)。汪少華、顏春峰比勘乙巳本和楚本,并參考收藏于臺灣的孫詒讓手校本,對中華書局“清人十三經注疏”點校本作了全面梳理,為進一步完善《周禮正義》的點校提供了確切依據。
顏春峰 汪少華 ·經部 ·29.8萬字
劉君祖先生系當代國學明師大家,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副會長、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先生曾師從曠世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系統研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紹繼易學正脈,深研易經與諸子百家。劉先生40多年來研精覃思,鉤玄解密,演易弘道,濟世化人,講學著書,面向時代需求、針對現實問題,與時偕行地把國學精華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啟引人們獲得經世致用、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廣受海內外各界精英和有志大眾的稱贊。
劉君祖 ·國學普及讀物 ·18.1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堅瓠集(套裝共4冊)》經作者數十年采擷而成,上至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下至里謠雜說、風俗志怪,無所不包,于明代之事尤多,不惟可供談助,以足資考證。《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堅瓠集(套裝共4冊)》始刊于康熙二十九年,現存世有康熙年刊巾箱本、道光刊本、《清代筆記叢刊》本、《筆記小說大觀》本及民國十五年柏香書屋校勘本。
(清)褚人獲輯撰 李夢生校點 ·集部 ·74.9萬字
本書所選的國學知識難易適中、活潑有趣,猶如身臨其境《開心辭典》,讓人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開闊視野,提高文化修養。糕點為什么叫“點心”?“五福臨門”究竟是哪“五福”?“黃花閨女”的“黃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禮上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武敬敏 ·國學普及讀物 ·14.6萬字
《青瑣高議》,北宋劉斧撰,施林良校點。本書內容比較龐雜,包括神道志怪、傳奇小說、詩話異聞、紀傳雜事等。對后代影響較大的是傳奇作品,多寫男女情愛、家庭婚姻故事,善于描寫鋪敘,詩文相間,語言秀美,頗似唐人傳奇。
(宋)劉斧撰 施林良校點 ·集部 ·11.7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書為“體”,而以占筮為“用”的性質奇特的典籍。它蘊含淵懿微妙的哲思,表達敬德、重民的治國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實,盛載大量的上古文化遺存。
周錫復 ·國學普及讀物 ·13.5萬字
《國學小叢書-宋詩研究》胡云翼著商務印書館。民國年代有兩部關于宋詩的專著,常被現代人們提起,其中就有胡云翼的《宋詩研究》,書分上下兩編共二十章:分別論及了宋詩特征、唐宋詩風格異同、宋詩發展的各個時期以及各流派的創作風格等等。如:第一章唐詩與宋詩第二章宋詩的背境及其特色第三章宋詩的發達及其派別第四章宋詩的西昆時期第五章宋詩的革新運動等等。《國學小叢書》是由王云五策劃并擔任主編。王云五于1922年由胡適推薦進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譯所長,他大刀闊斧地按新知識、新學科改組編譯所,擴大出書范圍,以新知識為內容,以通俗為目標,以商業為前提,加強出書的系統性。他非常注重小叢書的出版。他做的第一套書是《百科小叢書》,以后又陸續出版了《國學小叢書》等數十套,并在這些小叢書的基礎上匯編而成大型叢書:《萬有文庫》。
胡云翼 ·國學普及讀物 ·65字
《履園叢話(全二冊)》中所記多為作者親身經歷,即使得諸傳聞,也必指出來源,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履園叢話只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一種刊本,這次整理,除標點分段以外,對一些版刻錯字也做了改正。在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文字可疑,或者是版刻錯訛,或許是作者的疏忽。對此,我們盡可能查對有關資料予以改正,個別無從稽考的,只好一仍其舊。
(清)錢泳撰 孟裴校點 ·集部 ·30.3萬字
講透古人消除雜念與改變命運的兩大經典!《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編著的語錄體經典著作。其博采儒、釋、道三家之長,位列古代“處世三大奇書”之一。歷代名人都將其視如瑰寶,曾國藩從中領悟全身而退的秘訣,國學大師季羨林贊它耐人尋味,稻盛和夫稱自己成功全靠它。《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他在書中現身說法,向后人證明命運可以改變。數百年來,本書被民間譽為“改命奇書”。曾國藩讀了《了凡四訓》后,甚至改號“滌生”,并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本書由《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度陰山翻譯、注釋、解讀,結合陽明心學的要點,把艱深的部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話,頁頁有金句,句句都好懂!
度陰山 ·國學普及讀物 ·18.9萬字
“三言”、“二拍”是我國古代流傳頗廣的短篇小說集。“三言”是指明代馮夢龍所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規模宏大的白話短篇小說總集,也是白話短篇小說發展歷程上由民間藝人的口頭藝術轉為文人作家的案頭文學的第一座豐碑。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從各個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時市民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是作者根據野史筆記、文言小說和當時的社會傳聞創作的,主體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財富和享樂的社會風氣,同時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人們渴望愛情和平等的自由主義思想。“三言二拍”總計四百多萬字,收錄故事盡200篇。
(明)馮夢龍 凌濛初 ·集部 ·18.3萬字
孟子晚年退居講學,與弟子萬章等人著《孟子》七篇,即“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起《論語》又有明顯的發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長于雄辯。《〈孟子〉讀本》分原文、注釋、譯文、解讀等部分,對《孟子》的主要內容做了全新解讀。
解光宇 劉艷 丁曉慧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16.3萬字
《新序》是西漢劉向編纂的先秦至漢初的歷史故事類編,共十卷,166個條目。書中材料多采自《呂氏春秋》、《韓詩外傳》、《荀子》、《莊子》、《韓非子》、“春秋三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有些是摘抄,有些則出于劉向的“棄取刪定”,故有不少出入。劉向編纂此書目的是以古人的成敗得失為本朝治政作昭鑒,集中體現了他德治仁愛、任用賢人、崇謀尚義等政治思想。
馬世年譯注 ·史類 ·32.7萬字
《格言聯璧》是清代金纓編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共分為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言、悖兇十一類,內容廣博,語言精練,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方面和傳統中國社會各個時代的思想精髓。《格言聯璧》的篇章編排也體現著一定的內在邏輯和順序。大體上遵循著宋代以來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脈絡。每類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誡人們要立德為先、修身為要,也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先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這種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談得來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斷約束改進自己來實現的。《格言聯璧》雖然成書于清朝中晚期,但因書中的許多格言側重生活實際,所以今天讀起來仍不失實用意義。“攝生類”中的格言都有著中醫理論依據,對當下人的身體保養仍大有裨益。“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等章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指導和告誡,對現在人們的交往仍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天祥譯注 ·古籍整理 ·10.3萬字
公案小說,它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由宋話本公案類演義而成,盛行于明清。先秦兩漢法律文獻中的案例與史書中的清官循吏的傳記,是公案小說的先導,或者說是它的醞釀期。本套《中國古代公案小說系列》收錄了《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和《施公案》等有影響的公案小說,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豐滿,藝術技巧圓熟,代表了明清公案小說的成就。閱讀欣賞這些公案小說,在獲得文學美感的同時,還可以藉此了解中國古代斷案家的偵破和斷案技巧。
佚名 ·集部 ·203萬字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本書以多種版本匯校,以求翔實、準確。譯注者在對原書進行校勘的基礎上,對各種術語、名詞作了科學的注釋,并配有白話文翻譯,以幫助讀者理解這部古代科技著作。此次修訂,更換底本,增補最新研究成果。
郭書春譯注 ·子部 ·34.6萬字
這本書譯者輯選英國精粹短篇小說七篇,都是從英國著名出版公司的奇異小說集中擇譯而來。這七篇小說的文筆結構非常的流利精巧,而且都是根據真人真事脫胎而來,情節奇而不離,怪而不誕。原作者都是英國當代社會名流大家,但因某種原因故意隱藏了真實的姓名,這一點非常值得讀者聯想玩味。本書譯者伍光建先生文筆酣暢淋漓,情趣盎然,伍先生本來是翻譯長篇小說的大手筆,現在翻譯這些短篇小品,更是游刃有余,一氣呵成。
佚名 ·古籍善本 ·6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