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不同的文化在語言、習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異。《吾心可鑒:跨文化溝通》從文化和心理學的雙重視角,分全球視野下的文化觀、跨文化溝通障礙的突破與克服、跨文化溝通影響力與說服力以及跨文化溝通創新與實踐四個部分進行詳述,開篇導入跨文化溝通的界定、特點、應用場景、必要性、能力要求,繼而闡釋語言障礙、溝通風格障礙、認同感障礙和文化心理障礙的突破與克服,解析跨文化過程中的影響、說服、對話、溝通、沖突等,最后延伸到如何推廣中國文化。
彭凱平 ·各國文化 ·21.5萬字
一位四川高校的青年教師,被外派到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印度理工學院擔任漢語教師,成為該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師。在印度的兩年間,他面對面采訪了富人老板、學界精英、貧民窟居民等三十余人,透過他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印度聲音。此外,他游歷了艾哈邁達巴德、甘地訥格爾、阿嫩德等24座印度城市,探索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等問題。作者曾在天涯上連載在印度的工作經歷,引發二十萬網友熱議。
郭菲 ·各國文化 ·20.1萬字
《西西弗神話》是法國著名作家加繆的一部重要的哲學論集,被人稱作是存在主義的封篇之作,它以如詩的語言,提出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個個命題,即人生存在的荒謬感。加繆在書中一層一層地剝離人生虛幻的外衣,將其荒謬的本質赤裸裸地揭露出來。然而荒謬不是絕望,因為看穿幸福的同時也就看穿了痛苦。對于西西弗來說,地獄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法)加繆 ·各國文化 ·6.6萬字
俄羅斯(前蘇聯)科學院于20世紀先后出版了3部語法,第一部是1952—1954年由著名語言學家維諾格拉多夫主編的《俄語語法》,第二部(1970)、第三部(1980)均由著名語言學家什維多娃主編。論文力求通過對這三部語法(1952—1954、1970、1980)的句法學部分的變化進行對比和分析,清晰地折射出20世紀俄語標準語法思想發展與變化的軌跡和脈絡,藉以本文嘗試對此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和總結。
寧琦 ·各國文化 ·1.2萬字
《日本常識》是針對青少年、旅游愛好者、致力于到日本留學務工者打造的常識書,文中內容通俗易懂、全面實用,是旅游愛好者的日本名勝全攻略,用最省錢的方式讓你自助游遍全日本;是在日留學、務工者的生活全指南,用最實用的技巧讓在日本吃得飽、睡得香;是日本文化愛好者的文化全百科,用簡單的語言讓你了解你最想知道的日本常識!
陳偉偉編著 ·各國文化 ·15.8萬字
本書是社科院老干部局主持的“老學者文科項目”。內容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江時學在國內期刊上發表的約30篇論文,涉及拉美經濟、政治、外交即社會等領域,其中包括:拉美為什么經常爆發金融危機、拉美現代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拉美國家的結構性改革、全球化與拉丁美洲經濟、影響拉美現代化道路的若干種思潮、拉美國家的經濟治理芻議、影響中美洲國家發展前景的若干因素、拉美二百年發展進程中的五大難題、阿根廷危機的由來及其教訓、拉美民族主義的興衰、拉美左派的東山再起、“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發展進程的特點、從拉美和東亞的發展模式看政治與經濟的關系、美洲的毒品問題、拉美國家的社會問題、拉美國家的收入分配為什么如此不公、從南北關系的新變化看歐盟與拉美關系的特點、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拉美命運共同體探究、對中國與巴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認識、拉美國家反腐敗的政策及狀況、美國與古巴改善關系的動因及其影響。
江時學 ·各國文化 ·35.4萬字
200多年前,一套畫盡了世間百態的漫畫,曾影響整個世界,它便是《北齋漫畫》。《北齋漫畫》是日本江戶時期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為弟子們繪就的繪畫啟蒙教科書。收錄了葛飾北齋的4000余幅畫作,當中既有市井人物的喜怒哀樂,日常生活中的百器百具,又有鳥獸蟲魚、山川草木、名勝古跡、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妖怪幽靈……包羅萬象,細致周詳,無所不繪及。第1卷《江戶百態》是以人間百態為畫題。第2卷《森羅萬象》是以自然萬物為畫題。第3卷《奇想天外》是北齋內心所想象的世界。收錄了日本和中國的神話傳說,戲劇的經典場景,以及宗教性畫題,還有幽靈、妖怪等。
(日)葛飾北齋繪 永田生慈 浦上滿編 會田誠 橫尾忠則等文 ·各國文化 ·4萬字
本書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湯本豪一的代表作品。書中匯集了日本第一家暨最大的妖怪博物館藏品精華,近500個妖怪題材的藝術藏品,包括畫卷、繪馬、浮世繪版畫、木雕、和服、印盒、煙管、火花、貼紙、雜志等多種形式。這些藝術品是湯本豪一花費畢生精力搜集整理的,其中150種以上是初次被公開的妖怪,本書填補了日本妖怪文化研究的諸多空白,是了解、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珍貴資料。
(日)湯本豪一 ·各國文化 ·2.9萬字
文學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與魂魄。作為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文學巨匠的祖國,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現代語言文學資源,深刻影響了東歐中亞地區乃至全球。然而,進入后蘇聯時期以來,伴隨國力衰微和社會文化轉型,特別是以好萊塢電影工業為代表的大眾流行文化的嚴重侵襲,俄語國際地位衰落俄羅斯國內出現“文學閱讀衰退”現象。在這一背景下,本研究通過大量史料梳理和實地考察,研究了當代俄羅斯的文藝戰略。一是將俄語和文學作為俄羅斯文明存在形式的基礎地位和促進國家統一的聚合作用;二是支持出版經典的俄羅斯文學作品和對本國文學史的研究;三是保障對俄語標準語的當代形式研究的科學和專業性;四是建立俄語科學院詞典和電子語料庫、豐富俄羅斯經典文學網絡資源、設立俄羅斯文學年,等等。同時,本書提出,俄羅斯當前高度關注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眼光、保護民族語言文學典范價值的基本觀念和提升國民文化教育質量的改革態度值得同樣面臨文化建設重任的中國思考、借鑒。
田剛健 張政文 ·各國文化 ·26.5萬字
本書圍繞文化轉型與價值重建、中國的儒學復興運動、自由主義的中國語境、五倫思想研究、棋道與國學等當前我國文化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論述,并約請著名學者馮天瑜先生就“文化轉型與價值重建”等問題發表了真知灼見,圍繞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界定文化轉型的性質,尋求社會重建歷史之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這些文章內容涉及歷史、法制、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形成了一批有深度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江暢 聶運偉 執行 強以華 吳成國 周海春 ·各國文化 ·19.3萬字
本書從日本近世(1603—1867)直到近代(1868—1912)這三百年間里,選取了24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擺渡人介紹給中國讀者。朱舜水、松尾芭蕉、小林一茶、杉田玄白、吉田松陰、福澤諭吉、岡倉天心等,作者將這一個個日本文化英杰的群像,從生平事跡到思想淵源,從價值倫理到豐功偉績和盤托出,展示給讀者。作者還特別注意文章的可讀性,追求“有史、有識、有趣味、有情懷”的為文之道,著力挖掘能反映人物精神風貌的言行或逸事,使之躍然紙上。
周朝暉 ·各國文化 ·21.8萬字
《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嬉皮士文化研究》在條分縷析其歷史成因、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的基礎上,對反正統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反叛形式和追求目標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論述,精辟地揭示了嬉皮士文化的根本特性和內在本質。《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嬉皮士文化研究》資料翔實,分析綿密,論證嚴謹,文字流暢,是國內研究美國嬉皮士文化的最新學術成果。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力圖從根本上否定和顛覆美國主流價值觀及其倫理道德,不僅對當時的美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時至今日余波依存。
王恩銘 ·各國文化 ·17.7萬字
若熱·亞馬多是巴西經典作家,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譯介最多的拉美作家,對于巴西身份塑造及巴西形象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書將亞馬多作品放置于巴西歷史語境之中,強調其在記錄現實的同時,有意識地發掘巴西民俗傳統,不斷構建起新的巴西文化身份,并以此來應對巴西各階段的社會需求。全書分為如下幾個部分:1、亞馬多文壇評價及文獻綜述;2.亞馬多筆下的巴西:“西方”或“亞非拉”;3.亞馬多式的混血女郎與巴西式的“種族民主”;4.巴西狂歡精神與亞馬多的狂歡化寫作;5.亞馬多對“巴西身份”的解構與重塑;6.結論:亞馬多70年創作歷程與巴西民族身份建構過程回顧。
樊星 ·各國文化 ·12.5萬字
千百年來,日本、美國、中國、印度、德國、俄羅斯、法國這七個思想大國,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本書將闡述其思想的歷史,探尋其智慧的精髓,總結其成功的經驗。埃及盧克索神廟法老像的底座鐫有一句話:“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過那里的人,沒有不被這句話所震撼的。我們無法確定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預測明天,自信地去表達、去實現我們的強國之夢。
靳會永 ·各國文化 ·22.5萬字
本書從德國社會的各種細節里,見微知著,追溯細節背后的文化及透露的人文精神。書中包括城市建設、交通、建筑、鄉村、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生活細節。講透德國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呈現了德國特有的文化內核和社會風貌,幫讀者快速了解德國的傳統,閱讀本書,可以對中德文化進行理性的思考,更進一步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表達。從細節處,讀懂一個真實的德國。
葉克飛 ·各國文化 ·14.7萬字
本書為《關于德語的88個小問題》的姊妹篇,精選了與德國相關的88個小問題,涉及德國的經濟特點、政治現狀、社會風俗、歷史傳統、文化典故等方面,從一些漫不經心卻又日常可見的小問題入手,為讀者呈現一個不一定與傳統印象相符卻真實的德國,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梁錫江 ·各國文化 ·10.7萬字
從2005年迄今,魯成文先生十多次前往德國地區游歷,足跡涉及100個城鎮,其中在德國境內自由行9次。對這一國家文化感興趣的人前往德國旅游,無不希望帶著真情預先知悉更多的德國文化知識,《德國文化漫游》旨在滿足這種閱讀需求。全書篇幅宏大,用圖精美,筆調輕松通暢,行文客觀平易,以雷根斯堡、拜羅伊特、紐倫堡、哈雷、奎德林堡、韋尼格羅德、魏瑪、瑙姆堡和柏林等九個城市的自然名勝和歷史文化景點為敘事節點,既交代了游歷這些景點的部分旅游攻略,更以濃厚的筆墨將挖掘并呈現了與這些景點有關的背景材料和歷史文化知識。對那些前往德國的游游者和其他對德意志文化饒有興致的閱讀者,此書足以成為一本雅俗共賞、深入淺出的指南性讀本。
魯成文 ·各國文化 ·14萬字
本書主要從文化社會學視角,兼及哲學、美學、藝術學、教育學及腦科學的視域,對游戲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主要包括游戲理論興起的背景,游戲理論概述,中西方游戲理論思想,游戲精神與形態,游戲理論與當代文化等內容。全面地論述了游戲對文化的深刻影響,生動地闡釋了游戲對文化發展的重要價值。
周紅路 ·各國文化 ·22.9萬字
讀《菊與刀》,可以讓你全面精確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為。為什么日本的明治維新會取得成功?日本人為什么要發動戰爭?他們是如何在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為何彬彬有禮而又倨傲蠻橫?為何嚴謹恭順而又放蕩恣肆?為何頑固守舊而又勇于改革?他們為何既可以為天皇和國家剖腹又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國的小弟?讀《菊與刀》,還可以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和我們自己。無論怎么說,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對于傳統的感情和態度與同樣處于新舊、東西、文化沖突的中國人有著相似的情緒,而日本人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傳統的?他們堅決捍衛的是什么?毫無顧忌地拋棄的又是什么?他們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美)本尼迪克特 ·各國文化 ·18.7萬字
《菊與刀》是二戰后期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為美國管制戰敗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據。“菊”本是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菊”與“刀”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習俗,并指出日本幼兒教養和成人教養的不連續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為“恥感文化”,認為它與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強制力在于外部社會而不在于人的內心。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各國文化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