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3萬字
苗族傳統倫理是苗族先民在既定的社會條件下創造出來的一種典型的倫理文化形態。這種倫理文化形態不僅是我國苗族人民生活樣態的生動表達,同時也是我國苗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本書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視角,在全面系統梳理苗族傳統倫理主要內容、分析概括苗族傳統倫理基本特質與社會功能的基礎上,結合文化全球性發展的時代特點闡釋苗族傳統倫理現代轉換的具體路徑,為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
羅連祥 ·中國文化 ·19.2萬字
這里,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戰爭的歷史話題;這里,流傳著無數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故事……
岳丕航 淡墨松風編著 ·中國文化 ·3.8萬字
本書是一部《山海經》畫集。畫師選取了《山海經》中100余種有代表性的神仙異獸,根據《山海經》的原文描述,發揮豐富的想象,以唯美大氣的國潮畫風,對神仙異獸進行活靈活現的展現。文字作者則根據自己對《山海經》多年的研究,并參考多部相關古籍和學術著作,以詳細準確的注釋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對書中的100余種神怪形象進行闡釋。二者相結合,使神怪的形象躍然紙上,既直觀又震撼,帶領讀者打開《山海經》奇異的神怪世界,感受《山海經》中遠古的神怪文化,欣賞原始的東方神靈;讓讀者真正讀懂《山海經》,喜歡《山海經》。
鹿溟山繪 藥丸子編撰 ·中國文化 ·2.6萬字
20世紀初期,由于一批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譯出版,德國文化界出現了一股“中國熱”,布萊希特就是在這種氣氛中接觸中國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間,布萊希特閱讀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經典著作,開始效仿中國古典哲學筆法,針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陸續撰寫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這就是《中國圣賢啟示錄》,或名《易經故事》。本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教育部“主題出版”重點圖書。
(德)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中國文化 ·9.3萬字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宋)王安石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4.5萬字
本書以春夏秋冬為序,以生命體驗與文化貫通相融相生的方式切入,從言語組織方式的角度闡釋古詩藝術的形成規律;從詩歌生發的角度探尋古詩產生的文化邏輯;從詩與生活互證的角度理解詩性生活和生活詩性。同時穿插50余幅宋代山水名畫(含山水小品)臨摩畫,配近百幅精美宋元花鳥小品名畫臨摩畫,從四季生活的角度,以文化貫通的視角關注古詩的言語方式體現的詩語藝術,直擊詩歌核心,揭示詩歌藝術形成規律,創生“現代詩話”。
黃榮華 ·中國文化 ·7.7萬字
本書是“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之一種。該叢書以人為本,以立人為宗旨,以個人為軸心,輻射出個人與自我、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三個探討的領域板塊,主題分別是個人與家庭、師友、與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來討論的話題。本書《尊師重教》主題是知識與師道。從先秦至清代有影響的典籍中篩選出主題名篇,逐篇予以解題、注釋。
萬德敬 高淑君 和談編注 ·中國文化 ·15萬字
《曹雪十論》一書圍繞曹雪芹其人其事、曹雪芹卒年研究批判、曹雪芹“身份表述”、《春柳堂詩稿》相關信息考辨及曹雪芹京西居所、行跡研究等等內容展開研究,全面收錄了多篇關于曹雪芹的學術主題研究文章。本書內容詳盡,所載文章觀點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樊志斌 ·中國文化 ·15.1萬字
本書系統研究文化治理與文化創新,確定文化的定位與定向,闡述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分析文化系統的結構和模式、文化形態和功能,解析文化治理,把文化治理放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認識;全面梳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觀,闡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方針,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針對文化體制的問題提出改革方略,剖析文化傳統與文化遺產,描述文化沖突,解析文化安全與文化全球化問題,闡釋文化創新和創新文化。
林堅 ·中國文化 ·14萬字
本書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并收錄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蔡元培 ·中國文化 ·10.6萬字
在大唐幾百年的歷史洪流中,大明宮始終巍然屹立。王維曾寫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足以窺見當時之盛況。作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這里曾經充滿了后宮的勾心斗角,朝廷的爾虞我詐,也見證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與安康。推開大明宮的斑駁城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朝代的恢弘盛世。
竇巖 乾坤魚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庭訓格言全鑒》:康熙是一位“儒家化”的皇帝,他的《庭訓格言》涉及為政、修身、養生、讀書、尊賢敬老、生活常識等方方面面,基本都籠罩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與當今所弘揚的傳統文化方向相當一致,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至今看來仍然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中國文化 ·15.2萬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元修《金史》是我們了解金朝歷史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獻,關于這部正史的編纂過程及其史源狀況也是金史研究中的基本問題,而欲探明今本《金史》之由來,又必須對金代纂修本朝史及蒙元歷次編修金史的情況有清楚的認識。本書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廣泛蒐羅史料,就金史纂修的多方面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首先論述金代的修史制度,其次梳理蒙元時期金朝舊臣及元人編纂金史之始末,復次分析元修《金史》的史源問題,分別對本紀、志表、列傳各部分的史料來源情況加以蠡測。
邱靖嘉 ·中國文化 ·18.4萬字
《時間之書》是了解中國二十四節氣和傳統文化的入門書和經典佳作,是知名學者余世存書寫的屬于中國人的“時間簡史”。節氣是中國人生存的背景和時間,也是生產和生活的指南。本書以宏大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介紹了節氣在天文、氣候、農業、養生、歷史、美學、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常識。節氣也跟我們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有關,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和生存哲學,是先民立身處世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參照。重溫節氣不僅僅是追憶逝去的田園牧歌,更是溫故知新的尋根感悟之旅。了解節氣的諸多含義,重獲時間的節律和精氣神兒,才能建立起獨屬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在時間中獲得安頓。
余世存 ·中國文化 ·10.8萬字
本書建通過象征人類學的視野下,結合地方知識、彝族文獻及相關人類學、宗教學等學科理論和方法闡釋該村彝族喪文化,具體解決喪文化蘊含的觀念世界、象征特點和價意義等問題,以認識在社會變遷視野下人們如何通過此儀式來傳承自身文化和反映社會生活的,從而揭示傳統文化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余舒 ·中國文化 ·17.3萬字
在故事中吸取營養,讓中華美德薪火相傳,讓孩子成為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范的實踐者。給兒童最好的教育讓他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
王新龍編著 ·中國文化 ·16.5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重陽節》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華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人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9萬字
王新龍編著 ·中國文化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