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取最新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需要學習的漢字,旨在通過介紹漢字的產生源頭、造字本義,以及其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字形演變軌跡,讓孩子對語文課上所學到的漢字的深厚文化內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體會中國漢字的無窮魅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底蘊。書中還精選了近百幅精美的圖畫,對漢字予以補充說明,使文字更加直觀,可讀性更強。
冠文 ·中國文化 ·1.2萬字
本書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并收錄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蔡元培 ·中國文化 ·10.6萬字
孟子奮然繼起孔子的志業,“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他最真確的寫照。《孟子:雄辯時代的斗士》還原了孟子的經典、孟子的思想所處的真實歷史場景,孟子的觀點和想法在列國爭雄的時代遠遠不是主流,而孟子所講的道理也不為當政者及時人所理解,所以孟子要周游各國,大聲陳述自己的觀點以對抗時代。本書以《孟子》為依據勾勒出了戰國時代的孟子形象:承襲儒家理想的孟子,奮然繼起孔子奔走游說的志業,為維護儒家理想而戰。
楊照 ·中國文化 ·5萬字
豪放詞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瑰寶,其視野廣闊,氣勢恢宏,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尤其是寫于時代巨變時期的作品,悲壯慷慨、豪氣干云,讓人從豪邁悲壯中體會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尋找人生真諦。《豪放詞全鑒(典藏誦讀版)》精選了歷代優秀豪放詞,對其進行了注釋、翻譯與賞析,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本書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本激勵情志、催人奮發、拓展胸懷的豪邁勵志之書。原文誦讀鏗鏘有力,歡迎聆聽品鑒。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7.4萬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它把普通的農事上升到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活動,一直影響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陸羽也因此被世人尊稱為“茶圣”。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古籍部的一部宋刻百川學海本《茶經》,被學術界認為是世界上迄今現存的時間最早的《茶經》版本,刻印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距今750年。本書就是基于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宋刻百川學海本,蔡志忠老師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全書由三個部分組成:卷上、卷中、卷下。卷上由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組成;卷中由茶之器組成;卷下由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組成。宋本《茶經》與漫畫本跨越時空,在“元宇宙”時代邂逅,蔡志忠漫畫以其妙趣橫生的獨特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深邃世界,讓更多的年輕讀者喜愛中國茶文化,更加健康、快樂地生活。
(唐)陸羽著 蔡志忠繪 ·中國文化 ·9951字
五千萬書友的領讀人樊登,以《論語》為線索,從識人的方法、把握分寸和界限、維護關系、高效溝通四個維度,提高孩子的人際關系洞察力,讓孩子從小掌握交友之道。希望以更加輕松的解讀,讓青少年輕松讀懂《論語》,并將孔子的智慧融入學習、生活和與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希望在樊登的陪伴下,孩子們不僅能讀透傳統經典,還能提高綜合能力,未來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樊登 ·中國文化 ·6萬字
刺繡作為一種物質載體,在人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產生并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實用性外,人們的心理感受、審美情趣和禮制觀念等,也都通過刺繡這一載體有所表現。刺繡兼容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屬性,可稱之為刺繡文化。中國的刺繡文化歷史,是人類創造獨特精致物質生活的歷史,也是人類積淀深厚人文意蘊和藝術精神的歷史。本書分為“民間刺繡概述”、“民間刺繡的歷史沿革”、“民間刺繡主要種類和分布”、“民間刺繡工藝與運用”、“民間刺繡作品賞析”、“民間刺繡的保護和傳承”等部分,通過論述刺繡的產生歷史、刺繡的主要地域以及刺繡的針法,為讀者展現了較為完整的我國刺繡文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以及實用價值。全書運用大量的精美圖片,展示了我國刺繡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圖并茂,十分適合作為文化普及讀物。
廖春妹 ·中國文化 ·2.4萬字
中國的飲食文化淵遠流長,歷史悠久,獨具特色。自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就把飲食列入文化藝術的范疇,不僅滿足于單純的生理之欲,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甚至環境、禮儀、風俗等全方位的審美、協調,同時還配以詩詞歌賦。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6.4萬字
茶詩是中國茶文化中的精品,由于中國是茶的祖國,所以茶詩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把《詩經》中的荼(茶的原字)因未定論而暫且不談,則至少在晉代(3世紀)已產生茶詩;到了唐宋兩代,隨著茶業的不斷興旺發達,許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陸游、楊萬里等參與吟茶,使得茶詩清新脫俗、琳瑯滿目。據粗略統計,自晉代迄今,已產生茶詩一萬三千多首,把這些浩瀚的茶詩收集整理成書出版,是一件富有意義之事。錢時霖、姚國坤、高菊兒編的《歷代茶詩集成(宋金卷上中下)(精)》從《全宋詩》72冊,《全金詩》4冊中細細尋找出宋代茶詩5315首,作者915人;金代茶詩117首,作者54人,整理成書。
錢時霖 姚國坤 高菊兒 ·中國文化 ·63.7萬字
國學,興起于20世紀初,而鼎盛于20年代,經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中國傳統文化”探尋與反思熱潮于今再次勃興。本書收錄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兩次國學公開講學記錄,系統體現國學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學養,誠為國學愛好者及研究者必讀之書。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而且為了幫助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學,編者對書中晦澀難懂之處進行了注解,實為國學愛好者入門必備之書。
章太炎 ·中國文化 ·25.3萬字
《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是一部囊括國學知識的百科全書,書中介紹了國學名家、國學典籍、名典名句、哲學思想、傳統宗教、政治軍事、古典文學、禮儀民俗、藝術美學、醫學科技等多方面的內容,為讀者輕松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為了方便閱讀,《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為讀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應該知道的國學知識。同時,《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將需要數干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深入淺出,提綱挈領,傳達出豐富的信息,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閱讀《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你將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文化的脈搏,成為文化達人。
夢遠 ·中國文化 ·37.4萬字
這里,是華夏文明的起源;這里,坐擁七千年的歷史文化;這里,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旅游資源……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新世紀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燦爛的光輝和無窮的魅力,也彰顯出它頑強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輕松學國學》內容精簡,包羅萬象,涵蓋了禮儀民俗、稱謂由來、飲食起居、官政典制、學制科舉、國學經典、曲藝國粹、器皿用具、神話傳說、哲學宗教、字詞含義、文學藝術等十幾個門類。編者竭力以最輕松的語言、最簡單的話語、最通俗易懂的道理,為你講述國學的文化內涵。
金鴻儒 ·中國文化 ·23萬字
《中華好家風》一書以還原經典的方式向讀者呈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家風文化,分為經典家書、傳世家訓、特色家規、名門家風四部分,經典家書、傳世家訓和典藏家規精選我國古代最有影響、最有價值的家書、家訓、家規,名門家風則介紹了我國歷史上那些顯赫一時的名門望族。全書結構安排合理,敘述嚴謹,充分展示了我國家風的精髓。
張天清 ·中國文化 ·11.3萬字
誰家的槐樹會有罪?哪里的石頭會敗家?赤壁緣何分文武?西湖可曾有胖瘦?紫禁城為何非紫色?懸空寺是否真懸空?一書行盡千里路,閑來細品五千年。本書將帶你行走在祖國的遼闊疆域,了解山川地理、尋訪名勝古跡,一起品讀它們背后的歷史典故和人文傳說,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李強 ·中國文化 ·6.6萬字
國學之美,漢字之議。套裝包含《國學通識課》《文字小講》《靈魂與心》《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共4冊。
龔鵬程等 ·中國文化 ·47.3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試論》(陜西師大出版社2000年版)的修訂版下冊。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唯物史觀的立場和方法探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規則和運行機制,全面論證了古代地方政府的發展演變過程,分析了古代的中央與地方關系及其體制運作,探究了古代地方體制的職能變遷和吏治問題;闡述了古代官吏的培養、選拔、任用、職務規范、考課、獎懲黜陟、品秩俸祿等制度內容,研討了世卿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變化軌跡。全書資料翔實可靠,邏輯嚴謹,言必有據,有助于讀者從政治制度角度了解中國國情的歷史淵源,初版得到學界較高贊譽,適用于對本主題感興趣的各類讀者。
劉文瑞 ·中國文化 ·27.1萬字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近代傳奇人物毓老師,口授心傳的私家國學。《毓老師說莊子》名為《莊子》,實則以《內篇》七章及《天下篇》為主,系毓老師于1978年-1979年講述,以錄音整理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師講學之原汁原味。擇重點解說,意在以古人智慧啟發今人之智慧,強調其致用之道術,即內在身心靈的修養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學問。《毓老師說莊子》,融通儒道,依內圣外王之旨解讀莊子言外之意,以《莊子》為治世之書,一洗其為衰世之書及莊子逃世之名。
愛新覺羅·毓鋆 ·中國文化 ·16萬字
祝勇先生多年來勤勉地書寫故宮,從建筑到古物,從宏大的歷史事件到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他用散文的筆法、詩意的筆觸以及極具現場感和想象力的敘述為讀者呈現了一座“紙上的故宮”。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后抵達我們的面前。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跡,你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嘆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里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后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請跟隨祝勇,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
祝勇 ·中國文化 ·20.8萬字
“嵩高惟岳,峻極于天”。地處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勝地嵩山,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地質學上稱之為世界上罕見的“五代同堂”,即五個時期的地質現象在嵩山表露齊全。嵩山不僅經歷了地球40億年來演變的軌跡,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各朝各代的興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釋、道三教合一體現最為完美之地。本書帶你一起領略嵩山山峰之秀美,歷史之厚重。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