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茶詩是中國茶文化中的精品,由于中國是茶的祖國,所以茶詩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許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陸游、楊萬里等參與吟茶,使得茶詩清新脫俗、琳瑯滿目。錢時霖、姚國坤、高菊兒所編的《歷代茶詩集成(唐代卷)(精)》從《全唐詩》25冊、《全唐詩補編》3冊中細細尋找出唐代茶詩624首,作者161人,整理成書。
錢時霖 姚國坤 高菊兒 ·中國文化 ·9.1萬字
套裝包括:《給青少年講論語:識人交友》《給青少年講論語:樂在學習》。
樊登 ·中國文化 ·14.4萬字
恒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并以其拔峙雄渾的氣勢,綿延奔騰于北國萬山峻嶺之間。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宗教信仰、民間傳說、名人典故、風土民俗、藝術戲曲等無不成景,簡直渾然天成,獨具特色魅力。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4.3萬字
《閑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論及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器物古玩、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生醫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觸及到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李漁是著名的才子與“玩家”,他的《閑情偶寄》也堪稱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種。此書以輕快的文風,表現了當時文人蓄聲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園林,嗜茶酒、諳美食,著蓑衣、披僧袍,讀閑書、作雅事的追求自然與愜意的生活。
李漁 ·中國文化 ·17.9萬字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專門介紹香品與香器的圖鑒類實用圖書,全書圖文相輔,全面詳盡地介紹香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影響意義,香料的來源、制作和各種妙用,香品與香器的種類與功用。告訴人們如何借助佛教中的燃香儀軌,達到善用香品、巧用香品增強修持和靜心的目的。
林躍然 ·中國文化 ·9.2萬字
“在今天,許多家庭都陷入了卷和焦慮的狀態,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讓我們知道自己和家人如何相互成全,共同面對外部環境的考驗?!狈e善之家,必有余慶!每個人的經歷無法復制,但關于“家”的真理始終相通。更好的家風才能助人更好地成事。16個中國家族的傳承傳記,揭示百年世家傳承不斷的秘密?!淮说臅r勢權力并不重要,“家”的上升在于成員間的精神譜系。優秀家族的傳承靠的不是基因,而是精神上的家風!梁漱溟、貝聿銘、錢學森、南懷瑾……呈現這些芝蘭玉樹的名士,在時代的浪潮中,如何堅守本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余世存 ·中國文化 ·12.2萬字
本書是作者鐘永圣根據自己多年來學習《黃帝內經》的切身體會撰寫而成。認為《黃帝內經》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精神財富的精髓,值得炎黃子孫終身探究體悟,闡述了知陰陽,懂五行的古人,生活習慣與天地四時運轉規律相合而健康長壽。提倡現代人應按照天地四時運轉規律安排作息時間,尤其針對《黃帝內經》里的如“天之在我者,德也”等相關內容,強調人要心存善念,要真誠、謙讓、柔和待人,人生命運一定會有改變。本書作者運用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輕松學到和領悟一些《黃帝內經》自知、自保的智慧和真諦。本書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和借鑒價值。無敏感問題,不需報備,可以出版,請復審、終審審定。
鐘永圣 ·中國文化 ·18萬字
《國學大講堂》是這樣一把神奇的“金鑰匙”,不論是在夜深人靜的書桌前,還是孩童追逐的鬧市中,隨手一翻,就會輕松為你打開那扇沉重的大門,帶你領略國學世界優美深厚的人文風光,穿越時間的阻隔走進老祖宗們的時代,聆聽圣賢們的智慧之聲,學習儒、道、佛、法、史、禮等中華傳統經典,從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一書在手,就將歷經千年的傳統智慧盡收囊中。一卷在握,就能徜徉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海洋里。
林予淳 ·中國文化 ·11.5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3.6萬字
復雜的機械能測算出群星的軌跡,石頭上的地圖可以準確地描繪山川河流,水羅盤指出通向海洋深處的航線。陽燧點燃火苗,魚洗噴出浪花,木牛和流馬輕松地翻越山嶺,復雜的數字和公式證明世界的豐富和多元。遙遠的古代,這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古人擁有哪些聰明才智?他們的智慧怎樣啟發著我們?這正是《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科學發明》要呈現給讀者的世界。
舒銀霞 ·中國文化 ·7.6萬字
《毓老師說》為毓老師在臺幾十年講學或談論的語錄,為毓老師思想言論的綜述,由毓門弟子整理,一共十二輯?!敦估蠋熣f》中“思痛錄”、“訓勉錄”、“用知錄”為毓老師撰寫的題名;“政事錄”、“識往錄”、“司鐸錄”、“奉元錄”、“述學錄”、“問心錄”、“立本錄”則是毓老師提撕眾弟子的字詞;“倚欄錄”為毓老師對父母、妻子之情的動容記錄;“儼然錄”則是弟子記載毓老師的言行以及表達自己思慕之情。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毓門弟子恭錄 ·中國文化 ·9.4萬字
《蒙求》是一部專講歷史典故的蒙學教材,成書于唐代,是現存同類蒙學書籍中最早的一部。本書收錄了唐以前六百多條名人軼事,并將其總結成押韻的四字句,以便兒童記誦。通過學習《蒙求》,既能豐富誦習者的歷史知識,又為讀者搜集文章素材提供了方便,可謂一舉兩得。由于《蒙求》形式簡單,文字易懂,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快就流行開來,而且產生了多部仿照其形式編撰的蒙學教材,影響頗為深遠。
喬天一譯注 ·中國文化 ·10.8萬字
《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為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廬所著,是一本以家庭道德為主的教育教材。全文僅五百多字,但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本書對原文進行了注釋、譯文和解析,并精心配置了相關故事,便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和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明)朱柏廬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3.9萬字
語文名師、教育引領者、學者型教師黃玉峰從古代書信中精選60則絕妙好辭,按照寫信的目的,分為說服、拒絕、指示、勸勉、安慰、感謝、應酬、自薦、批評、自辯、述懷11個部分,在講解和剖析中闡明書信的表達方式、結構、重點與優點,學習先賢的處世智慧。
黃玉峰 主編 ·中國文化 ·10.1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大唐帝國時期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魏晉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陳炎 ·中國文化 ·16.7萬字
《周易》被稱為“第一國學”“古代東方奇書”,人人想知卻又人人難知。易學名家王振復教授的《〈周易〉通識》,既介紹閱讀《周易》須知的基本常識,又詳細解析與《周易》有關的各種符號、圖式及相應文辭,還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進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歷史,旁及其世界影響,正本清源,為讀者打開通向《周易》世界的門戶,構建《周易》學習的基本知識框架,是理想的學《易》入門讀物。
王振復 ·中國文化 ·8.8萬字
本書選取孫機先生《中國古輿服論叢》(增訂本)中有關中國古代車馬的研究成果,共八篇。
孫機 ·中國文化 ·6.9萬字
《西游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是名震寰宇的古典文學名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影響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語言表達。無疑,《西游記》中的人物和故事是讓人感到熟悉的。不過,《西游記》經歷了漫長的形成過程,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其民間文學的特點,不容易讀通讀透。本書是《西游記》研究名家竺洪波教授的最新力作,融入了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講授經驗,在所敘內容上力求新鮮有趣,文風流暢清麗。本書先解釋《西游記》為什么會成為不朽的經典,然后從神話世界、文化寶典、藝術精神和文學暢想四個方面揭示《西游記》的恒久魅力,最后講述《西游記》的作者和版本問題,并提出整本閱讀《西游記》的方法,為了解《西游記》及其文化意蘊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認知地圖。
竺洪波 ·中國文化 ·7.8萬字
古老的中國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國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本書精選53個有關古代智慧的故事,按照年代順序編排,涵蓋政治、軍事、外交、口才、文學、科學等多個方面。語言通俗活潑,圖文并茂,力爭讓讀者用傳統智慧滋養今天的人生。每篇故事配有“博聞館”,包括歷史常識、民間傳說、小謎語等等,是對故事的有益補充,幫助擴展視野。
楊鑫 王瑜瑜 張華 ·中國文化 ·8.5萬字
用英語解讀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52幅精美插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虛構或半虛構的故事和現實部分就像陰和陽——中國古代哲學的兩大基本原則。《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英文版)》就為大家呈現了這樣兩種風格的故事——“中國神話”和“三十六計”。這里的“神話故事”描述了人們對自身起源、祖先、歷史以及神祗的古老信仰。而“三十六計”則集合了古人在戰場上使用的謀略和計策。今天,許多中國人將這些計策運用到政治、商業、體育以及日常生活中去。本書以地道流暢的英語,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在華夏大地上流傳甚廣的神話故事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兵法三十六計,配以彩色插畫,賞心悅目,圖文并茂,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材料。
張慈贇著 李超全繪 ·中國文化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