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7章 附錄:你不可不知的國學小常識
- 第16章 人生必須要有信仰——當你失去信仰的時候,你的世界正在坍塌
- 第15章 修身治學——人性善的光輝會將自家的惡跡掩埋
- 第14章 領略法家思想——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 第13章 體味道家的風骨——道法自然必能功成名就,知足惜福方能逍遙自在
- 第12章 國學里的那片禪意——胸襟寬大條條都是大路,心意清凈處處都是凈土
第1章 前言
如果,我們在馬路邊隨便拉住幾個人問道:什么是國學?恐怕,真正能夠回答上來的一個也沒有。而這,就是國學在當下中國的現狀,13億中國人中真正能夠完整準確地回答上來這個問題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我們從小就生長在這片被國學深深滋養著的熱土上,聽過炎黃的傳說,學習過《論語》《史記》等國學經典,也曾被唐詩的瑰麗、宋詞的惆悵、元曲的悲涼所感動??墒牵覀冎械暮芏嗳司褪腔卮鸩怀鲞@個問題。那么,國學到底是什么呢?
文化大師胡適的回答是:“國學就是國故學,也就是說一切屬于中國傳統的學問都叫國學?!?
國學大師呂思勉的回答則是:“國學者,吾國已往之一種學問。包含中國學術之性質與變遷,而并非為與外國絕對不同之學問也?!?
現在,我們概括來說就是:“國學,它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一筆智慧財富?!?
一直以來,國學都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是中華五千年輝煌文明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浩如煙海的中華國學不僅教授給了我們“治國平天下”的韜略,更教授給了我們“修身”之道。國學本身所涵蓋的內容是復雜而又多樣的,它不僅包括了在古代中國長期占據正統地位的儒家學說,還包括了很多其他相關的學說派系,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國學就是這個古老的民族永遠都不會割舍的文化之魂,是了解這個民族的正面與側面的最佳途徑。
事實上,國學這個概念的真正興起并不是在遙遠的古代,而是在距離我們并不遙遠的近代。19世紀末,“西學”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在神州大地上廣泛傳播,無數的中華有識之士也開始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中國文化,梁啟超、黃遵憲、鄧實、黃節等人先后發出了振興“國粹”,保存“國學”的呼聲。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學這個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文化寶藏卻被遺忘在了時代的角落里——在當前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漸漸忘記了生命的真諦,我們追求金錢,我們追求權力,一路追逐,卻一路都是心酸與苦悶,因為我們忘記了細細去品味人生、品味世間百態,更忘記了老祖宗們的教誨。
所以,對于現在的每一個中國人而言,要想在當前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突圍而出,那就必須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國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國學中為自己那顆疲憊的心找到一方寧靜的天空——從國學中尋找做人之道,從國學中體味生命的意義,從國學中品讀圣賢的力量,如此方能正確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人生路,最終在國學的熏陶與淬煉下,修煉出一個自己早就想遇見的自己。
而現在,擺在你面前的《國學大講堂》就是這樣一把神奇的“金鑰匙”,不論是在夜深人靜的書桌前,還是孩童追逐的鬧市中,隨手一翻,就會輕松為你打開那扇沉重的大門,帶你領略國學世界優美深厚的人文風光,穿越時間的阻隔走進老祖宗們的時代,聆聽圣賢們的智慧之聲,學習儒、道、佛、法、史、禮等中華傳統經典,從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一書在手,就將歷經千年的傳統智慧盡收囊中。
一卷在握,就能徜徉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海洋里。
作者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