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是中國漢民族的文化瑰寶。本書介紹了一些關于名城、勝地的對聯,如“太白樓(歙縣)”、“西湖桂齋(福州)”、“白居易墓(洛陽)”等等。
蕭黃編著 ·民俗文化 ·4.8萬字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明代卷的紀事部分,內容主要是有明一代重要的儒學事件。《中國儒學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苗潤田等 ·文化史 ·16.4萬字
經過十余年的積淀和快速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走到了又一個十字路口。面臨新的形勢與新的機遇,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中國文化產業應當如何乘勢而起,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要進行科學規劃、理性研判,汲取國外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找到突圍的新方向與著力點。
范周 ·理論 ·19.4萬字
本書以明刻本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細的注釋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便于您閱讀和理解;還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經典解讀的同時聯系當下,意在揚棄封建糟粕,賦予時代新義,為您處理社會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精煉的文字力求妙傳其清韻,豐富其內涵,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向上的經典讀物。
劉麗云編著 ·中國文化 ·17.8萬字
南懷瑾先生常謂:立國之本是文化。中華民族歷經千年萬載,文化淵遠流長,在新世紀到來之初,世界瞬息萬變,炎黃子孫又該何去何從?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廿一世紀初應各方邀請之講課記錄,內容涉及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除凸顯眾所關心之話題,更望能喚起讀者對文化教育之重視。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4.9萬字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并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劉永鑫編著 ·中國文化 ·2.8萬字
《北京的故居》一書,深情地追溯了多位歷史名人在北京的居住遺跡,展現了他們生活與思想的獨特空間。書中不僅描繪了故居的建筑風貌與內部陳設,更深入挖掘了這些故居背后的故事與主人的傳奇人生。通過這些故居的探訪,讀者能夠跨越時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體會北京作為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蘊與人文情懷。
楊天杰 ·隨筆 ·1.4萬字
本書著眼于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湖北農村為例,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財政保障機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本書梳理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踐模式和發展趨勢,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了學術闡釋,并著重探討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公共財政的關系、西方國家公共文化政策及其財政支持模式,在縱橫比較的背景框架下,以實證調查為基礎,剖析湖北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財政保障狀況,提出其機制設計并進行政策評價。
陳波 ·文化產業 ·9.9萬字
《天下黃河》是一部從時間和空間的不同維度解讀黃河的泛文化讀本,由人文學者張真宇和水文作家藺生睿聯手奉獻,從黃河的起源,河源地到入海口數千公里的曲折行旅以及往復循環的河流生命,在億萬年間所創造的華夏文明的不斷生長、衍變、傳播。從水文的角度,闡述了歷代對黃河治理和管護的實踐、探索、得失與反思,從文明和科技兩條線為讀者提供了認識黃河的全新視角。
張真宇 藺生睿 ·文化史 ·18.7萬字
在四川白酒產業優化升級進程中,白酒產業文化既是重要發展板塊,也是必要助推力量。多年來,在四川白酒產業發展整體帶動下,白酒產業文化雖實現一定程度發展,但在“白酒文化產業”稱謂的泛濫與遮蔽下,“白酒產業文化”研究較為薄弱。本書聚焦白酒產業文化,對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情況展開系統評估,剖析當前白酒產業文化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次要問題,深究問題背后的成因,而后針對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提出具體策略。本書主要內容包括8章:一、文化與產業文化;二、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意義;三、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四、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現狀分析;五、四川白酒產業文化評估體系構建;六、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七、他山之石:白酒產業文化建設案例分析;八、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創新策略。
李暉 李紅 ·文化產業 ·12.4萬字
本書首先從中日兩國的文化強國戰略視角出發,通過梳理兩國的世界雙遺產申報及本國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構建歷程,進而明晰其各自的道路自信與文化自信。其次,分別走近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考察中日兩國在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中所提煉出的具有獨創性和先進性的“中國經驗”“中國路徑”“日本方案”“日本模式”等保護與利用的好做法、新思路,進而總結和提升中日兩國在文化遺產領域所開創的成功典范,探討如何建立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機制。最后,面對新時代文化遺產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提出中國要主動“走出去”,積極“請進來”,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有效助推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高質量發展。
白松強 ·文化事業 ·15.6萬字
函谷關作為我國一個著名的關隘,它堅固險要而又位置重要,這使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老子在函谷關寫《道德經》,這使函谷關成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國最古老、最重要的關塞之一,在這里,曾經發生過許多故事。因此,函谷關成為了我國的一個著名旅游景區,更成為河南靈寶市的一塊金字招牌。
鄭明武 李妮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教材,在中國文化理論和跨文化交際理論的指導下,對中外文化進行比較。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交際進行設置,以直接影響中國人交際的幾個方面為主,例如:人情與關系、面子、禮貌與禮儀等。本教材同時設計了與交際不直接相關但在中國人的交際生活中有重要意義的內容,例如:家庭與夫妻關系、餐飲文化與飯局、民間傳統游戲等。希望幫助學習者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影響中國人交際的諸多文化特點。
王暉 ·文化研究 ·11.3萬字
《我讀天下無字書》記述了著名學者丁學良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美國、亞洲、歐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游學歷程,是對各地奇異多彩的世事、人事、學界事的觀察體悟。《我讀天下無字書》內容豐富,視野宏闊,敘述親切,是不可多得的以腳、以眼、以腦、以心閱讀“無字大書”的學術文化佳作。
丁學良 ·各國文化 ·10.5萬字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會去農村老家,等到假期結束后,他們便回到北京上學。農村和城市的過節氣氛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爺爺奶奶帶月月和亮亮參加節日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吃節日的美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卷,共16個節日,每卷介紹四個節日。故事講述了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過節的,每個節日都設置了幾個版塊,介紹民俗活動、美食、傳說、物候等小知識。每個節日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和童謠。這套書將我們的節日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通過形式多樣的節日實操,讓他們體驗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節日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并引以為豪。《我們的傳統節日秋》介紹了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
邵鳳麗 張貞 ·民俗文化 ·6557字
暮靄低垂,一群盜墓賊鑿通了歷史與現代。神秘的地宮、傳說的寶藏、絕命的咒語、不朽的古尸……多少風流人物生前的苦心經營,因他們的盜竊之舉毀于一旦;無數被歲月掩埋的不解之謎,也因他們的闖入得到答案。同時,他們也是無數離奇事件的書寫者。各路盜墓賊如何見招拆招,穿越機關重重的地下迷宮?邙山因何吸引無數人在這片山嶺上掘地三尺?一代梟雄曹操是否真是通過盜墓支持巨額軍費開支?探尋謎中謎,破解案中案,這是一部詭異卓絕的盜墓大觀。
王宇編著 ·神秘文化 ·11.3萬字
高演村是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梧桐鄉東南部的一個古村。該村在文化上歷來推崇讀書入仕、獎掖地方公益,在建筑上比較完整地保存了清中后期的村落格局。2014年11月,高演村入選住建部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本書以民俗學的視角,挖掘該村歷史文獻資料,歷時六年先后四次入村進行田野調查,構建出高演村社會結構與村落精英的變遷史,從文化空間、時間生活、儀式生活三個方面勾勒了高演村日常生活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歷史煙云已成過往,卻未曾遠離古村。本書從高演村出發,立足當下,討論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和利用等問題,這一學術探索或可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借鑒。
蕭放等 ·文化史 ·12.1萬字
作者以四十天守望敦煌的獨特經歷、超出一般旅行者的深廣視角,深入淺出地展示了璀璨、多元、神秘,但又與你我相關聯的敦煌。在此文化之旅中,我們得以窺見壁畫和彩塑背后那些神佛、帝王、英雄、凡人的故事,揭開眾多洞窟的神秘面紗,領略窟頂治沙、洞窟數字化采集、壁畫修復等絕技,感受莫高窟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真正學會欣賞敦煌之美。
蔣理 ·隨筆 ·13.7萬字
本書精選了胡適各個時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演講和雜文,涉及文化、教育、社會民生、個人修養等各個方面,內容豐富,語言幽默,通俗易懂。作為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胡適對中國近代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學者和思想家,他為現代中國“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他的人格精神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懼權威,奮勇向前。本書完美呈現了胡適從青年到晚年的思想歷程,讀者可從中感受到其讀書治學、為人處世的大師風范。
胡適 ·文化評述 ·18.1萬字
衢州區域文化集成叢書的一種,《圍棋仙地——衢州爛柯山》在1998年版《爛柯山志》的基礎上作了增刪、修改和調整。全書共八章,分別從柯山概貌、石室仙蹤、勝景盤點、地靈人杰、圍棋文化、名山文緣、作品集粹、叢錄縱覽等八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爛柯山這一風景文化勝地。
衢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地域文化 ·1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