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所謂一百個人讀《老子》,便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感悟,因為每個人都在著述中尋找著自己的人生痕跡,無論是《老子》的原文,還是南懷瑾先生的解讀,細細品味,語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本書作者在南懷瑾先生解讀《老子》的基礎上,融會儒佛之道,結合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進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學說中領悟處世智慧,解決現代人心靈空虛、靈魂無所歸依的困惑,為我們開辟了一塊心靈棲息地。
趙一 ·知識讀物 ·10.9萬字
哲學通過說理達乎道。這讓哲學與藝術、宗教等精神領域區分開來。說理并非只是展示邏輯的強制力了事,說理需要與向之說者的自我連起來。深刻的道理要透達人心。觀念的舞臺上,演出著五花八門的主義:個人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科學主義,更不消說消費主義。唱都在唱,但沒有互相聆聽,熱鬧之余,我們這個時代始終沒有培育起厚重的意義。在沒有絕對標準的世界中尋求貫通之理,辨別虛幻與真實,對于思想者來說,還是一件剛開始學習的課業。
陳嘉映 ·知識讀物 ·21.9萬字
直覺是神經末梢未經推理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質,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了解人的直覺與潛意識,能幫助我們開啟隱藏的潛能,重塑內在的自我。《直覺心理學:遇見潛意識的自己》從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角度,并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用最簡單便捷的方式,對直覺與潛意識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與分析,旨在幫助讀者揭開“心想事成”法則的秘密。
楊曉霜 ·知識讀物 ·14.1萬字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對自身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了,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結”。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般地剖析身份焦慮的根源,并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一枝生花妙筆,伴以廣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澄清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的壁障,讓你不經意間峰回路轉,解開心結,感悟人生更加豐盈適意的含義。
(英)阿蘭·德波頓 ·知識讀物 ·12.1萬字
陳來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主線,并穿插了郭店楚簡出土儒書和《樂記》中的思想,將先秦儒學的思想來源、核心觀點和傳承脈絡等做了概要的梳理與申說,尤其對孔子的“學論”、孟子的仁義原則高于皇權原則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學與德性倫理學的比較以及對荀子的理解等有新穎獨到的闡釋。全書為陳來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是對先秦儒學思想極佳的入門導讀。
陳來 ·知識讀物 ·10.6萬字
他是啟蒙運動的巨擘,又是浪漫主義的先驅;他是時代的叛逆者,單槍匹馬地對抗整個法國上流社會和知識精英;他是憂郁的尋夢者,大聲疾呼自由與平等、道德與良心;他被自己國家驅逐以致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心中卻洋溢著熱忱的愛國之情;他生前毀譽參半,死后卻被包括大哲學家康德在內的世人所深深景仰;他就是讓—雅克·盧梭。盧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內瓦的一個新教徒家庭。他自幼失母,童年時期就歷盡艱辛。他生性敏感、感情豐富,與多位女性有情愛關系。“媽媽”華倫夫人在風雨晦暝的日子中溫暖著少年盧梭那顆敏感多疑的心,而善良淳樸的女仆黛萊絲·勒·瓦瑟則溫暖了盧梭的余生歲月。他還與烏德托夫人有過一段“真正的愛”,因此招致了大量非議。盧梭在理性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里公然以樸實無華的天然情感來反對矯揉造作的理性,在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社會里大聲疾呼一種天國情調的道德良心,在傳統宗教遭受滅頂之災的氛圍中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拯救信仰的崇高使命。由于其離經叛道、與時代精神背道而馳的思想觀點,他與曾經的好友反目成仇,受到法國啟蒙運動代表伏爾泰、狄德羅等人的排擠和抨擊,還遭到法國當局的通緝,流離顛沛,貧窮潦倒,最終郁郁而終。盧梭生前困頓窘迫、四面楚歌,死后卻聲名遠揚,備受世人景仰。他的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美學思想影響了至今兩百多年的世界。他的《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愛彌兒》等已成為不朽之作。巴黎先賢祠的地下墓室的入口處,盧梭的靈柩與伏爾泰的棺槨相對而立,盧梭靈柩的門縫中伸出一只手,舉著熊熊火炬,照亮了時代,照亮了全世界。
趙林 ·知識讀物 ·16.1萬字
本書分為4編,共25章。全書從如何理解技術治理、如何選擇技術治理、如何調整技術治理、如何控制技術治理四個問題出發,從哲學層面跨學科地切入技治思想研究、技治批評研究、技治實踐研究、技治建構研究,歸納、提煉、創新了技術治理的諸多基礎性問題和觀點。
劉永謀 ·知識讀物 ·50.3萬字
我們編纂此書,為的是嘗試展示這些困惑,讓它們變得生動鮮明。本書旨在刺激、擾亂和迷惑讀者,讓顯而易見的東西變得奇異起來,也許還會讓奇異的東西變得顯而易見。”出于上述動機,二位主編為本書選文27篇,包含了從科幻小說、戲劇對話到哲學論文多種文體,除兩位編者的作品外,更有圖靈、博爾赫斯、道金斯、內格爾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圍繞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關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識和“自我”特性等經典問題分類編排,每篇結尾均附主編者的評論反思。選文、反思及二者間的隔空對話,各有精彩與妙趣,對理解相關哲學認知問題、生物問題、人工智能問題等應大有助益。
(美)侯世達 丹尼爾·丹尼特 ·知識讀物 ·35.3萬字
《知道點中國哲學》是一本深入淺出地解析中國哲學精髓的讀物。它穿越時空的長廊,引領讀者走進儒、道、墨、法等諸家思想的殿堂,探尋中國古代哲人的智慧之光。從孔子的仁愛之道到老子的無為而治,從墨子的兼愛非攻到莊子的逍遙游,本書以生動的語言,揭示了中國哲學的深邃與博大,讓讀者在品味經典中領悟人生的真諦與智慧的啟迪。
李睿編著 ·知識讀物 ·11.8萬字
自誕生的那一天起,達爾文自然選擇和演化的理論就引發過很多爭議:被曲解、被濫用、被否認,并且引發過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辯論。雖然今天的多數人已經不再相信生命是神創的產物,并接受演化和自然選擇才是生命多樣性背后的力量,但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認為,很多人,包括很多世俗的學者——哲學家、心理學家、物理學家,甚至生物學家——對演化和自然選擇仍然存在誤解。他們的思維中或許已經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但卻仍然為一種變相的“創造論”和無法解釋的“奇跡”留有一席之地。在《達爾文的危險思想》中,基于公認的科學事實和縝密的邏輯論證,丹尼特提出,演化是一個機械的算法過程,這種算法過程不僅決定了羚羊的速度、老鷹的翅膀和蘭花的形狀,也同樣決定了心靈、意義、道德等一部分學者不愿意用演化和自然選擇來看待和闡釋的概念。丹尼特在書中沒有把對演化和自然選擇的論述局限于生物學領域,還將其拓展到了文化、語言、社會等生物學以外的其他領域,把對演化和自然選擇的理解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美)丹尼爾·丹尼特 ·知識讀物 ·42.7萬字
2025新版!得到近80萬總訂閱主理人熊逸頗具思辨張力的經典神作,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知識宏博,文筆生動,打破思維的邊界,觸達人性的涯岸,這是一場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思想盛宴,這是給獨立思考者的心靈地圖。貪欲、暴力、腐敗……誰偷走了我們的正義?大到戰爭、社會爭端,小到人際糾紛、倫理問題,這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所以從古至今,人們是如此渴求著正義,有關正義的問題也一直深深困擾著杰出的才智人士。但是從古代中國的百家爭鳴到西方世界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正義的觀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熊逸圍繞正義話題,分章從不同側面闡述了:要幸福還是要公正,何謂正義,自由意志的兩難,原罪的兩難,康德的失誤,偉大的嫉妒心……他以縝密的思辨,融會貫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關思想,比如中國的儒家、道家、墨家,還有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蒙田、斯賓諾莎、盧梭、亞當·斯密、羅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羅爾斯等;并列舉大量歷史案例和文學經典,層層深入,探討何謂正義、正義從何起源及如何實現正義。這部足以撼動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動甚至帶有文學意味的語言,帶我們進入一個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宮,在與各位先哲對話的過程中,獲得思辨的快感與智慧的啟迪。
熊逸 ·知識讀物 ·19.8萬字
以悲憫之心抵抗懷疑與恐懼的侵襲,恢復內心的靈性,讓它依然值得我們去敬畏。在安靜的心智下,看自然與天性如何為生命帶來無盡的歡喜。本書曾以《人的宗教》為名出版于1931年,有別于泰戈爾清新質樸行云流水般的詩歌,而是用典雅考究的文字解讀人、靈性與生命。泰戈爾代表的不只是詩,更是生命的學問。這部泰戈爾在69歲時撰寫的思想集,沉淀了其一生的思考智慧,于世人、于生命、于藝術都是極大的慰藉。這是泰戈爾的小世界,卻是世界中的大聲音。從天性、心智到未竟的理想,泰戈爾用近似神性的心靈引導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思考人本具的力量,于宗教、哲學、藝術中獲得心靈的給養,于紛擾世界中發現安定的力量。
(印)泰戈爾 ·知識讀物 ·7.3萬字
該書提出了對“個人”現象的本體論意義解讀,并將生存論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融會貫通,開拓出未來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匯通的空間與契合點。從個人與本體及其關系的中西方歷史考察、個人本體論概念解析、個人本體自覺的四重境界和個人本體論對科學哲學尋根的意義與價值四個方面進行論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個人”與“本體”的內在必然聯系。海德格爾晚年擺脫人類中心主義,創立“天地人神”四重整體說。該書認為,個人本體論則確立個人本體自覺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體說”更具體,有利于發揮喚醒現代人的作用。
張龍革 ·知識讀物 ·27.9萬字
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績效,“無所事事”也就成了我們想盡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動榨干,變成可以被剝削的對象。我們失去了對無所事事的感知。無所事事不是無力行動、拒絕行動,也不是簡單地在行動中缺席,而是一種獨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邏輯和語言,有其自身的時間性,有自身的結構與氣勢,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無所事事是人性的構成部分。它參與到“做”中來,讓“做”實實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沒有遲疑和中止,行動將淪為盲目的活動與反應。缺失了安寧,就會出現一種新的野蠻。假若失去無所事事的能力,我們就會像一部只會運轉的機器。對生存的憂慮和純然屬于生命的困苦終止之處,便是真正生命的起點。無所事事是人努力的最終目標。在來臨中的和平國度里,人不過是“生命體共和國”的公民,與植物、動物、石頭、云、星無異。
(德)韓炳哲 ·知識讀物 ·5.4萬字
如何擺脫工作中的痛苦和煩悶?為了像被壓迫者那樣感受壓迫,并盡可能真實地追求她所認為的自由社會,1934年12月,西蒙娜·薇依拋下哲學教師的身份,進入工廠。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這位反叛的哲學教師輪流做切割工、包裝工和銑床工,經歷疾病、事故、解雇的折磨,遭受服從、羞辱和不公。這種殘酷性給她留下了終生的烙印。在這本《工廠日記》中,薇依記錄下自己的觀察、工友的遭遇、工作時間和收入、肉體和精神的痛苦,以及她對這段經歷的哲學和道德上的思考。這本書是一份原始的文件,沒有抒情,也沒有感傷,展現出西蒙娜·薇依對當下現實的關注和她始終站在勞動者一邊的立場。
(法)西蒙娜·薇依 ·知識讀物 ·15.4萬字
本書高度濃縮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領域人們的智慧精華,從中提煉出一條條人生哲理,涵蓋人生的方方面面,無論處于人生哪個階段,從事何種職業的讀者均能找到相應的哲理來指導自己。全書分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桑楚主編 ·知識讀物 ·14.8萬字
阿拉伯哲學家,醫學家。拉丁名阿維森納。生于中亞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納鎮(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其父是伊斯瑪儀派信徒,為薩曼王朝官員。早年接受多方面教育,10歲能背誦《古蘭經》,受什葉派傳統影響,注重學習哲學和數學。青少年時曾學習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歐幾里得幾何學及托勒密天文學,醫學造詣尤深,18歲成為名醫。后被薩曼王朝埃米爾聘為御醫。期間亦從政,官至大臣,但仕途坎坷。一生著作等身,多涉及哲學與醫學,物理學、天文學、數學、化學和自然史領域亦廣泛涉獵。著作多已遺失,現僅存130多部。最有影響的兩部著作是《治療論》和《醫典》,前者指靈魂的治療,論及新柏拉圖主義的形而上學、自然科學與神秘主義;后者為一部百科全書式醫學知識寶典。
(阿拉伯)伊本·西那(阿維森納) ·知識讀物 ·19.4萬字
人生就是一個舍與得的過程,人們常常面臨著舍與得的考驗,“得”是本事,“舍”是學問,正如一位高僧所說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關于舍得,佛家認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即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認為,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現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實,懂得舍與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我們需要通過“取舍”來豐富人生,在“舍得”中體現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文德編著 ·知識讀物 ·10.5萬字
本書詳細闡釋了包容這一人生大智慧的深刻內涵,及其在為人處世、婚姻家庭、成就事業、面對成敗、化解苦難等方面的廣泛運用。閱讀本書,你將明白:包容是靈活處世的哲學,是審時度勢的大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自我完善。
文思源編著 ·知識讀物 ·9.8萬字
《人生五大問題》是法國著名猶太作家莫羅阿的一部代表作,書中探討了人的一生中不得不面對的五大問題,如婚姻和家庭、友誼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藝術、經濟和政治。這本書曾風靡全世界,改變過許多人的命運。莫羅阿以其深刻的觀察,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鞭辟入里。全書條分縷析,通曉明白,且傅雷先生的譯文優美流暢,為本書增添了不少色彩。
(法)莫羅阿 ·知識讀物 ·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