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書共分為五卷。第一卷描述作者本人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討論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論惡的本質;第五卷討論天命與人的自由意志的關系。書中討論了諸如命運與天命、上帝的預知與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與時間等問題,并以善惡問題為中心,勸誡人們棄惡揚善,追求至善至美,向上帝復歸,向自己的內心尋求幸福。
(古羅馬)波愛休斯 ·知識讀物 ·6.8萬字
個人發展學會創始人劉sir的經管勵志新作,一本寫給渴望快速簡潔地找到人生答案的年輕人的認知升級之書。在日益復雜的世界中,給人生開掛的方式,就是把一部分思考外包。搜索并非所謂的“百度一下”,而是一種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找到人生答案的贏家思維。掌握這種思維方式,能讓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提出正確的問題,打破資源的迷思,借力強大的助推,找到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劉Sir ·知識讀物 ·7.8萬字
大多數哲學作品都將自己的內容定格在其理論介紹上,試圖研究學派的邏輯性和實體性,而本書《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則更多地將關注點鎖定在斯多葛主義哲學的實踐應用上。斯多葛哲學是古羅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藝術能讓我們減少焦慮,釋懷過去,能讓我們更好地對付羞辱、悲傷、衰老,坦然地面對聲名與財富的誘惑,還能徹底治愈折磨現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癥——對生活無休無止的不滿足感,讓我們的內心歸于從容和安寧。
(美)威廉·B.歐文 ·知識讀物 ·15.1萬字
在《中國哲學史大綱》這本著作中,胡適對我國古代哲學做了系統的梳理,重點論述了老子、孔子、莊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學思想,闡釋了中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和流變。它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具有科學精神的中國哲學史。一出版,即引起轟動,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有很重要的影響、是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經典著作。
胡適 ·知識讀物 ·16.8萬字
《哈佛大學的哲學課》作者威廉·詹姆斯是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在美國哲學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哈佛大學的哲學課》建立在實用主義的基礎上,實用主義是美國土壤里生出的、影響最大的哲學流派,是代表美國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學。而本書正是美國實用主義的奠基之作。在《哈佛大學的哲學課》中,作者將正義賦予商業行為,將商人、企業家、資本家的行為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更是讓本書成為每一名商業人士必讀之物。《哈佛大學的哲學課》內容全面,通俗易懂。無論是在哲學深度上,還是對現實活動的分析,本書都有著獨到的地方,從而讓讀者更加清晰透徹地了解其根本,無論對于初學者還是內行人士都有著不小的裨益。
(美)威廉·詹姆斯 ·知識讀物 ·14萬字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質、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間的風景。書中關于宇宙、社會、人性、信仰與生命的意義的闡述,敏銳獨特,充滿哲學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觸動每個人的心靈。近400年來,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讀者,都從中受益無窮。
(法)帕斯卡 ·知識讀物 ·8.7萬字
“對一個地方生動或逼真的描述,也許就是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最高成就。”1930年,段義孚(Yi-fuTuan)出生于中國天津,先后在中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就讀小學和中學,在牛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別獲得地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他在明尼蘇達大學執教多年。自1984年至1998年正式退休期間,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分別以約翰·K.賴特地理學教授和維拉斯地理研究教授的身份擔任講座教授。段教授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是美國地方中心的創始董事會成員,并于2012年獲得著名的瓦特琳·路德國際地理學獎,該獎是地理學界的最高獎項。段義孚認為:“對一個地方生動或逼真的描述,也許就是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最高成就。”段義孚的人文主義地理學并不研究客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現象,而是以人之生存為核心,研究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把研究重點置于人直接經驗的生活世界和環境的社會建構,強調人性、人情、意義、價值和目的,關注人的終極命運,進而發現人類在生態整體中的定位以及人類與環境的本質關系。《人文主義地理學》是他作為地理學家所認識和經歷的一切的見證,書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內容,并將其重新呈現。
(美)段義孚 ·知識讀物 ·12.1萬字
本書所立足的“空間思維”,受到了亨利·列斐伏爾1974年所著的《空間的生產》一書的啟發,并受到對“空間思維”有論述的思想家的觀點影響。雖然后現代主義所推崇的批判主義是“做永遠的搗蛋鬼”,但作者更愿意有建設性地提出“空間思維”和“公平與效率”的空間變化原則、“現實與夢想”的空間創造原則、“空間的折疊”和“空間相對論”等一系列自主的觀點,為后現代主義哲學樹立應有的啟蒙價值。在這一價值的啟發下,至少讓更多人重新用哲學的頭腦,去思考和理解什么是“時間”與“空間”,什么是“關系空間”的定義。《空間啟示錄》將致力于做到引導讀者、啟發讀者從繁雜的知識海洋中尋找規律,并試圖通過二維碼的掃描跳轉方式,將讀者和作者、讀者與讀者通過App連接起來,除了自己個人閱讀,也可以進入群體閱讀的網絡空間,獲得更多的閱讀體會。這本書將開啟閱讀和導讀的新關系,讓深陷信息海洋的人們,可以抽身出來,進入一種全新的閱讀和社交體驗中。
龔海 ·知識讀物 ·15.4萬字
《宗鏡錄》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壽禪師著,是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延壽禪師為禪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當時禪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產生的種種流弊及爭論,乃邀集天臺、華嚴、唯識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并以禪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書。書中引用佛經及中印圣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可謂“和會千圣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秘說”,這在佛學的相關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宗鏡錄》撰成千載以來,以其規模宏大,辭美旨深,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被大眾讀者視為畏途。南懷瑾先生有鑒于此,乃就此書精要部分,深入淺出,詳加剖析。本卷內容包括全書中有關禪宗以及唯識論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時,融會各種佛門要義,并結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當代學人得以借此進入這部博大精深的佛學著作。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1.7萬字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5.3萬字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3.9萬字
《參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參同契》。書中借用乾、坤、坎、離、水、火等法象,以明煉丹修仙之術。為道教系統論述煉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為“丹經王”,是千古丹經之鼻祖。本書是南懷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臺灣講解《參同契》的記錄,分上、中、下三冊。南懷瑾先生認為:《參同契》參合了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且熔于一爐——老莊、道家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是一本非讀不可的秘密典籍。《參同契》不止是丹經道書,它既是哲學又是科學,也是古典文學之作,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參同契》素有“天書”之稱。這部因深奧而埋藏已久的天書,因南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而重新散發光芒。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4.5萬字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3.7萬字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4.9萬字
《一切特立獨行的人都意味著強大》一書可以比作是一本心情日記,它詳細記錄了作者心中的陰晴冷暖,酸甜苦辣,書中的主旨是生活,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描寫,讓人對身邊的人和事處處充滿了熱愛,讓人們在這個喧鬧、繁雜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享受著生活的樂趣,使人對未來有一個美好的向往。
(法)阿爾貝·加繆 ·知識讀物 ·14.4萬字
本書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課,一步步帶領你的心靈與世界和諧相處,走出自己孤單的島嶼,找到理想的生活狀態。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本書中生動細膩地闡述了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各種形態、特質、行為習慣,進而剖析出適合自己的人生任務,修飾我們的生活風格,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社會興趣,從而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知識讀物 ·13.7萬字
本書通過對創新實踐范疇的剖析,從馬克思立足于實踐觀實現了對傳統哲學的革命這一事實出發,把實踐進一步劃分為常規實踐和創新實踐,并指出了創新實踐更能體現實踐的“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這一人的本質存在方式,正如馬克思通過確立實踐存在論構建了歷史存在論的唯物史觀一樣,當今時代迫切需要在創新實踐基礎上進一步確立創新實踐存在論的唯物史觀。
董振華 ·知識讀物 ·15.3萬字
《禪釋莊子》以莊子內七篇文章切入,闡釋莊子獨特的生命哲學。本所呈現的例子,皆是生活中尋常小事,但稍證恬,便會讓我們的心離莊子近一些。《禪釋莊子》旨在化解現代人內心掙扎的苦痛,還年輕人以陽光健康的心態,助世人修出莊心禪性,讓整日奔波的人心生凈土,讓內心迷惘的人渡過心靈的苦海,回歸自性的靈山,教導世人“我執”,從認識生命到改善生命,充分享受莊禪的超出與灑脫。在《禪釋莊子》中,作者嘗試了從生命哲學解讀莊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學術專著寫作的范式。作者在對原文精準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莊子哲學的內在精神,描述了莊子與世道那種微妙的張力,在這種精細的感悟中勾勒出了莊子獨特的人格氣質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說這是一部滲透了個人生命體驗和感悟的學術作品。
于仲達 ·知識讀物 ·11.2萬字
《九十思問》一書是著名哲學家張世英教授對九十余年人生及學術的回顧,也是對中華文化未來走向的思問。第一部分“歸途——我的哲學生涯”著重記述了作者在西南聯大時的故人往事,兼及各個重要時期作者的求學歷程及其時代背景。第二部分“隨想漫談”是近兩年來的學術隨筆,主要內容是講自我的獨立自由和個性解放。
張世英 ·知識讀物 ·15.7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終其一生的靈性思考,是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也是對自我甚至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全書十二卷,剖析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闡釋了人的德行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等,表達了奧勒留身居宮廷與面對亂世的獨特感悟。《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該派里程碑式的作品。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學精神能流傳至今,并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之中,可謂都仰賴于奧勒留的《沉思錄》。本書為梁實秋譯本的最新修訂版,同時加入了英文,是中英對照的全新典藏讀本。
(古羅馬)奧勒留 ·知識讀物 ·1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