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對《莊子》內七篇的哲學解讀。使用現象學的一些觀點對莊子思想加以重構,使之現代化,進而被納入當代學術的語境中,為建構中國現代哲學與美學提供本土的資源。主要取向是,促使莊子思想中的身體哲學之因素,從潛在狀態過渡到顯在狀態,改變對莊子的傳統認識和固定認識(“心學”)。因此,本書是對莊子詮釋的身學范式的一種開拓。按照本書的觀點,現代美學就是一種身體哲學,在身體哲學的意義上,莊子的哲學與美學便合而為一了。
郭勇健 ·中國哲學 ·33.5萬字
本書依據作者開設的本科生課程《高清海哲學思想講座》的講課錄音整理而成。高清海教授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最有創見、影響最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吉林大學哲學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他的理論創新的勇氣和學術思想極大地推進了我國哲學研究的風氣和研究范式的改變,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也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主要依托高清海教授幾個重要學術階段的代表性論文,圍繞這些論文,作者在比較廣闊的理論背景下闡述高清海哲學思想的當代意義,力求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本書主體分為六部分。序言從總體上介紹了高清海教授學術思想的特點、原則以及學習高清海哲學思想的意義。第一講主要介紹高清海教授哲學原理教科書體系改革的工作。第二講主要講解高清海教授實踐觀點思維方式和哲學觀念變革。第三講主要解讀高清海教授的類生命與類哲學思想。第四講詳細解讀了高清海教授的哲學遺囑。附錄部分為作者介紹和評述高清海教授的文章。
孫利天 ·中國哲學 ·25.4萬字
中國藝術將妙悟作為創造的根本途徑。妙悟的根本特點是對知識的超越,是人與世界融為一體存在方式的確立。在知識、秩序的羈縻中,人真實存在的意義常處于遮蔽狀態中,通過純粹體驗,歸復真性,去除遮蔽,讓存在的意義澄明呈現。“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心靈的氣象和格局,創造由生命真性躍出,才有真正的價值。妙悟是一種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單純歸于認識論,又不能歸于工夫論。它與西方藝術心理學中的直覺說有根本差異。
朱良志 ·中國哲學 ·20.8萬字
當前形勢下,讀者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回歸經典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聚力表現為文化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在傳遞、傳播過程中形成了政治、思想、倫理、情感上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民族凝聚力、聚合力的基礎,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一種文化資源。作者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把讀書、讀《論語》作為日常的生活方式,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美好,讓更多的教師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結合自身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體悟,寫成了這本《論語心讀》。這是一本可以引領讀者通讀《論語》的書。一本與讀者探討以下問題的書:什么樣的書才可以稱之為經典?如何能夠讓經典活起來?如何能讓經典和我們自身的生活聯系起來?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怎樣在教育體質內實施經典教育?
柳恩銘 ·中國哲學 ·23.9萬字
本書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這三種不同的生存狀態、生命形態的基礎上,著重論述了個體生命由迷返常并進而轉迷入悟的覺醒、行動的路徑、契機和方法,尤其對生命之悟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體樣態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體現做了更為深入細致的觀照、透析。本書稿的風格特點是力圖吸納、涵容不同時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詩意,打通不同學科、領域的間隔,將其相滲互融,勾連交織,但又不是進行簡單地混搭、雜拼和碎片組合,而是創造一個生氣灌注的、讓生命、靈魂浴火重生的有機整體。盡力擺脫學院式的機械呆板的理論構架、枯燥乏味的學術規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風的窠臼,植根于民間、現實的大地沃土,發源于現代人生、時代潮流的源頭活水,將哲思的睿智和詩意的靈動結合起來,究風俗與制度,察人性與人心,啟生命之感悟,發個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說。
李永建 ·中國哲學 ·28.8萬字
宋明理學是對時代所面臨的沖突和危機的化解,是價值理想和道德形上學的重建,是儒釋道三教融突的結晶,是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造極”。理學是以道體為核心,以窮理為精髓,以“存天理,去人欲”為存養工夫,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實質,以成圣為標的。理學是宋元明清時期哲學概念范疇的發展史,一個民族的理論思維、一個時代的哲學思潮和哲學家哲學體系,都是由諸相互聯系、作用的哲學概念范疇之間的邏輯順序或結合方式構成的。《宋明理學研究》再現各哲學家哲學的面貌,并闡述了理學的稱謂、分系、特色、發展階段、范疇結構演變、時代精神及其歷史作用、影響和評價。對宋明理學重要哲學家的身世、生平、哲學邏輯結構、哲學概念的分析及內涵作了深入仔細、全面系統的論述,對解讀、體認宋明理學很有幫助。
張立文 ·中國哲學 ·48.3萬字
本書是唐翼明先生《論語新詮》全本注解。與其他版本《論語》的不同點:《論語》對每段的解讀氛圍三個部分,分別是解釋、大意、導讀。“解釋”這一部分是對字、詞、句的疏解,需要時也做一些背景交代。為了幫助一般讀者真正讀懂《論語》,不采用只對重點字詞單獨解釋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講的辦法,盡可能讓解釋清楚、明白而又好讀,避免繁瑣炫博的考證。同時考慮到今天大部分讀者都缺乏古文基礎,所以會連帶講一點文言語法。在讀《論語》的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養。“大意”的目的是用流暢的白話文把本段的意思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完解釋之后對全段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不追求嚴格的直譯,只注重意思的表達。“導讀”的目的在于引導讀者更全面、更深一層理解本段的內涵,所以注重此段跟孔子整體思想的關聯,以及它跟其他中外文化思潮的比較。尤其注重經典和現代的對接,希望借此彰顯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唐翼明詮解 ·中國哲學 ·24.5萬字
《大學》《中庸》原本是《禮記》中的兩篇,宋代以后與《論語》《孟子》作為“四書”之二,成為每個中國讀書人必讀之書。本書分兩部分。一是歷代注釋文獻,選錄了漢唐至清末《大學》《中庸》代表性的注疏作為文獻選編,以昭示其詮釋的歷史脈絡。二是現代解讀。在研讀歷代注釋的基礎上,作者進行現代解讀,以使今人能夠明白大學之道,修身之法,以之作為現代大學教育、社會教化的基本精神和追求目標。
韓星 ·中國哲學 ·36.2萬字
所謂“名家”,就是指以探討名實關系為核心,注重對名詞概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倡“控名責實”學說為其基本特征的學術思想流派。名家學派的創始者為春秋末期的鄧析,此后相繼形成了三個基本學派:宋尹學派、惠施學派和公孫龍學派。從這三派的學說內容和各自所具有的基本思想傾向來看,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別稱為人文主義、科學主義和邏輯主義。本書的宗旨就在于通過對名家學說的分析,對名家學派的理論貢獻和不足做出實事求是的公正評價,擯棄被傳統觀念強加于名家的種種誹毀之辭,以求還名家的真實面目。
張新 ·中國哲學 ·20.1萬字
本書從宏觀、微觀兩個視角出發,運用古文獻學、學術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種方法,對宋代經學范式的發生、特質及主要學派的經學傳承、詮釋特征、思想內涵及理論體系等問題做了深入而系統的思考與分析。這對于我們理解宋代經學范式的形成、發展與思想演進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中國近世經學、理學及其思想的特征與內涵。
姜海軍 ·中國哲學 ·25.3萬字
本書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注釋翻譯王陽明《傳習錄》的哲學經典普及讀物。全書內容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經王陽明先生親自審閱,中卷為王陽明先生晚年親筆著述,下卷為王陽明先生弟子在聽其講學時所記錄整理,記載了王陽明先生提出的“四句教”,雖未經其本人審閱,但也充分反映了其晚年的思想。葉圣陶先生校注的《傳習錄》,早于192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由于注釋翻譯嚴謹準確、流暢好讀,出版后備受歡迎,后于1980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修訂再版。葉圣陶版《傳習錄》堪稱《傳習錄》眾多注解版本中頗為權威可靠的版本,值得王陽明心學擁躉和國學愛好者閱讀收藏。
(明)王陽明著 葉圣陶校注 ·中國哲學 ·22.1萬字
《周易》是我國一部重要的經典文獻,為中國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包含著珍貴的人生智慧。本書從卦象符號直讀入手,通俗解讀《周易》,結合歷史與現實,對經義的深層內涵與廣義外延充分加以挖掘和拓展,以凸顯《周易》中深藏于內的為人處世之精髓、智慧生活之法則。本書寓深于淺,微言大義。適于黨政機關的領導者、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及追求卓越的各階層人士閱讀。一書在手,智慧擁有,終生受益!
陳樹文 ·中國哲學 ·32.1萬字
吳先生整合老莊哲學及禪宗思想,把易經卦爻中的負面含義轉化為趨吉避兇的應變之道;性地以“誠”代陽爻、以“謙”代陰爻,融會貫通國學與現代心理學、領導學、管理學等,使大易哲學成為大眾隨時隨境可用的日常精進、處世應變的智慧。
吳怡 ·中國哲學 ·25萬字
《魏晉玄學論稿及其他》是湯用彤先生學術論文的匯編,包括“魏晉玄學論稿”、“往日雜稿”、“康復札記”三部分,上世紀70年代經湯一介先生整理,由中華書局于80年代初出版,本次排印經湯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其中“魏晉玄學論稿”部分被視為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它涵蓋了魏晉玄學的主要方面,于玄佛關系、言義之辯、本未有無之爭的論述都非常有創見,是該領域的經典之作。除此之外,《魏晉玄學論稿及其他》還有很多關于佛教、道教的論文,內容豐富、考訂細密、行文精彩,長期受到學界的關注。
湯用彤 ·中國哲學 ·26.3萬字
今年12月在清華舉辦了“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共有一百多位學者參加會議,五十多位提交論文,本書是五十多篇紀念論文合輯而成,文集內容主要主題有馮友蘭的歷史貢獻,馮友蘭與“清華學派”,馮友蘭哲學思想,馮友蘭的生命歷程,以及馮友蘭與“新儒學”等。
陳來 ·中國哲學 ·31.9萬字
《韓非子》一書批判性地吸收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構建了以任法、用術、重勢為核心的政治思想體系,被后人視為法家之集大成者。本書共選取《韓非子》一書中203個相對比較完整、敘事性較強的段落,歸納為十六個主題,每個段落的解讀由四部分構成:1.原文;2.注釋;3.譯文;4.解說,注釋細密,譯文精準,解說深入淺出、發人深省,既具備古籍整理的專業性、嚴謹性,又突出著眼于古代文獻的可讀性、趣味性。本書著者邵永海教授,長期從事古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鉆研《韓非子》多年,專業素養深厚,希望通過這樣的架構設計,嘗試由正確理解古代字詞的含義以及用法入手,順達理解句義、篇義,再由此認識整個文獻的架構體系、作者的思想傾向等,希望做一種正確的古文閱讀示范,探索重新認識古代經典的方法和途徑。
邵永海 ·中國哲學 ·25.8萬字
《逍遙游》是莊子的理想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有三條路子:一是《齊物論》中所講的體驗真知;二是《養生主》中所講的保養精神;三是《德充符》中所講的涵養德性。由這三方面的修養,才能證入《大宗師》里所描寫的大道,才能成就《大宗師》里所推崇的真人。唯有真人,才能真正地逍遙而游。
吳怡 ·中國哲學 ·22.8萬字
《周易》為六經之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不同的易學家和易學派別從各個角度對《周易》一書進行解說、詮釋,從而形成了異彩紛呈、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本書共收易學及相關論文20余篇,為易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對了解易學研究前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張濤 ·中國哲學 ·30.1萬字
玄學的主題是自然與名教的矣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貴名教。因而如何處理儒道之間的矛盾使之達于會通也就成為玄學清談的熱門話題。玄學家是帶著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真切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這場討論的,他們圍繞著這個問題所發表的各種看法.與其說是對純粹思辨哲學的一種冷靜的思考.毋寧說是對合理的社會存在的一種熱情的追求。
余敦康 ·中國哲學 ·37.7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原名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是馮友蘭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該書在世界范圍內都影響巨大,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簡史》,采用趙復三先生的中文譯本。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