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哲學簡史》原名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是馮友蘭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該書在世界范圍內都影響巨大,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簡史》,采用趙復三先生的中文譯本。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0.2萬字
《韓非子》一書批判性地吸收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構建了以任法、用術、重勢為核心的政治思想體系,被后人視為法家之集大成者。本書共選取《韓非子》一書中203個相對比較完整、敘事性較強的段落,歸納為十六個主題,每個段落的解讀由四部分構成:1.原文;2.注釋;3.譯文;4.解說,注釋細密,譯文精準,解說深入淺出、發人深省,既具備古籍整理的專業性、嚴謹性,又突出著眼于古代文獻的可讀性、趣味性。本書著者邵永海教授,長期從事古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鉆研《韓非子》多年,專業素養深厚,希望通過這樣的架構設計,嘗試由正確理解古代字詞的含義以及用法入手,順達理解句義、篇義,再由此認識整個文獻的架構體系、作者的思想傾向等,希望做一種正確的古文閱讀示范,探索重新認識古代經典的方法和途徑。
邵永海 ·中國哲學 ·25.8萬字
《逍遙游》是莊子的理想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有三條路子:一是《齊物論》中所講的體驗真知;二是《養生主》中所講的保養精神;三是《德充符》中所講的涵養德性。由這三方面的修養,才能證入《大宗師》里所描寫的大道,才能成就《大宗師》里所推崇的真人。唯有真人,才能真正地逍遙而游。
吳怡 ·中國哲學 ·22.8萬字
明儒丘濬是15世紀冠絕一時的名臣兼學者,他學識淵博,著述豐碩,且“尤熟國家典故”,其代表作《大學衍義補》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法思想,值得后人深挖細琢用心發掘。本書是為當代人而做的“《大學衍義補》之衍義”,也是對傳統中國法思想體系之原貌和全貌的一次有益探索。丘濬的法思想遵循著獨特的內在理路,他立足現實的君主制,以儒家內圣外王理論為指導,將治道、治人和治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建構了以心法和治法為兩大支柱的龐雜體系。其中,心法正君,修己以內圣;治法正臣民,安人以外王;心法與治法并舉,君主與臣民共進,才能實現儒家所倡導的王道政治,恢復古圣先王的大同盛世。
黃英 ·中國哲學 ·22.9萬字
《老子研讀》一書是董平教授在浙江大學講授《老子》課程講義的基礎上修訂完善而成,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導論”,對老子其人、《老子》文本的成書過程、思想內容及歷代注解等進行說解;二是以“王弼本”為基礎底本,對《老子》八十一章進行分章講解,既尊重前人成果,準確傳達愿意,又做出個人闡釋,闡發當代價值。
董平 ·中國哲學 ·21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主導,立足中國場域,同時又有世界維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義結構,開創了以工作世界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學新理論體系,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并將其拓展和應用到哲學、宗教、詩文化等意識形態實例的意義分析。文化世界哲學就是關于文化世界意義結構的理論體系,是對文化世界是怎么來的、什么是文化世界、怎樣建構或創新文化世界等問題的探究,在核心范式的意義上,亦可稱為工作世界文化哲學。
李曉元 ·中國哲學 ·34.4萬字
《反思與境界》主要內容:2005年11月5-7日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市哲學會、國際儒聯、南陽市政府和馮友蘭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馮友蘭先生去世后至2005年其間共召開過規模較大的六次學術研討會。第六屆研討會應該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和香港、臺灣地區及美國、韓國、日本等近200余位學者出席了此次大會。北京大學老校長、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著名作家宗璞,馮友蘭家鄉河南省南陽市的代表等參加了會議開幕式。《反思與境界》收錄了這次研討會上的經典論文。
胡軍 ·中國哲學 ·40.4萬字
《讀古人書》系列選取我國古代對歷史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典籍,以選本的形式呈現每一種典籍所蘊含的思想智慧,由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親自執筆,使讀者如同親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經典讀書課,真正無障礙讀懂古人智慧。本書為《讀古人書》系列第二本,選取《孟子》一書中121個相對比較完整的段落,歸納為八個主題,采用原文+注釋+譯文+解說的形式進行解讀,通過具體生動的故事展示孟子思想的各個側面,同時還可以使讀者在輕松有趣的閱讀體驗中提高古文閱讀水平。
邵永海 ·中國哲學 ·21.8萬字
本書采用諸如知識語境、道德形而上學和審美形而上學這樣比較邊緣的概念,而并未沿著通常的知識論、倫理學和美學的“方便法門”來闡釋道家的形而上學。作者依據“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古訓把道家的“道論”,具體說就是關于“無”的核心理論,歸納為“形而上學”,進而從物理學入手探討形而上學的原因。
鄭開 ·中國哲學 ·41.8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領域影響都頗為深遠。全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上冊是子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下冊是經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學思想。本書是上冊。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1.5萬字
《莊子》、郭象《莊子注》、成玄英《莊子疏》,被學界視為莊學史中的三大里程碑。本書超越個案研究、考據學研究等方法,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采用比較的方法對三者作了研究。本書用具體的史料清晰揭示了三者產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在《莊》學史中的歷史坐標,并從學術思潮的邏輯演進及道體論的視角厘清了三者之間相異的思維理路,再現了由不同的時代感受和文化心態所導致的三者由正而反、由反而合的義理推進過程。
李延倉 ·中國哲學 ·22.9萬字
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是道德哲學。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仁”,其特征是對他人的關愛。“仁”以孝悌為本,再把對于父母兄弟的摯愛之心推延至他人,從而構建成理想的德治社會。后人把儒家學說稱作“內圣外王”之學。《大學》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是對孔子思想規模化、條理化的經典表述,又是貫穿孔子思想的主線。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解讀孔子思想,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欒貴川 ·中國哲學 ·25.1萬字
本書節錄《明儒學案》中的修身言論而成,但此書絕非是原書的簡略本。《明儒學案》現在學界和讀者一般是把它當做學術史著作,或者是資料的匯編來使用,而黃宗羲原來的目的之一“示讀者以入道之門”(梁氏語)則湮沒不彰,梁氏編這本書的用意正是將原書變成一部修身指導書,可以說,本書已經是與《明儒學案》面目不同的另一本書。另外,節本只有二十七八萬字,與原書的卷帙浩繁相比,也大大增強了可讀性。
梁啟超編著 彭樹欣整理 ·中國哲學 ·27萬字
《勝鬘經》為中國佛教史上代表性的經典,經中的“一乘”思想,被認為是大乘佛法的“宗要”,影響深遠;歷代注疏頗多,流通極廣。《勝鬘寶窟》則是《勝鬘經》注疏中最著名的一種,為隋唐佛教“十大德”之一的吉藏所撰,全面、系統地闡發了大乘佛教的究竟義理,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致影響了后人對《勝鬘經》的重譯。《勝鬘經勝鬘寶窟釋讀》是《勝鬘寶窟》首次完整整理出版,并將現存的兩種《勝鬘經》譯本與《勝鬘寶窟》整合起來,加以校注和必要的釋讀;書前的“釋讀說明”,對成書背景、內容、價值等作了詳盡的介紹:可資研究者參考使用,也適合一般的佛學愛好者閱讀。作者簡介
尹邦志釋讀 ·中國哲學 ·22.9萬字
本書是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第20屆(2015年)年會暨“價值理性與美好生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集了20余篇會議論文,集中展示了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研討的成果以及近年來陜西省價值哲學的研究成果。書中收錄的論文分別從價值理性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價值理性、中國傳統價值理性、西方價值理性、價值理性綜合研究、價值理性應用研究等不同專題展開討論。
張學廣 袁祖社 馬智 ·中國哲學 ·26.1萬字
《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選擇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間的社會與文化為背景,通過對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代表的“晚清”與“五四”兩代學人的文化理想、學術思路、治學方法以及文化心態的描述,展現中國現代學術轉型的復雜性,揭示、發掘各種被壓抑、被埋沒的聲音,挑戰以“西學東漸”為代表的“現代化敘事”。
陳平原 ·中國哲學 ·24.1萬字
這是一本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的通俗性的學術著作,作者以解構、建構和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堅持以老子注解老子,即以《老子》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避免個人的隨意發揮和任性議論。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關于老子的闡述有其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
夏海 ·中國哲學 ·24.8萬字
本書探討了先秦至唐孟學的學術演進,分先秦孟學、兩漢孟學、魏晉南北朝隋唐孟學三個階段,對這三個階段的孟學作整體性的研究。既有宏觀的把握與評判,也有微觀的考辨與探析。在梳理孟子思想基礎上,分析孟子弟子對孟子思想的疑惑,探討告子對孟子的駁難,辨析荀子對思孟學派的批判以及王充“刺孟”,考察漢代孟子傳記博士的廢立,剖析以趙岐為代表的漢唐學人對《孟子》的解讀,分析漢唐經學、文學、宗教等對孟子思想的吸納與融通,探尋先秦漢唐孟學升降沉浮的歷史動因。
周淑萍 ·中國哲學 ·34萬字
《老子真詮(普及版)》這本書,是作者在多年《老子》研究過程中,以帛書《老子》甲乙本為主要底本,重點結合王弼本、郭店楚簡《老子》和北大漢簡《老子》,并參閱了其他《老子》文本400多家綜合勘正校定并精心詮釋而得。本書勘定的《老子》共5507字,其中德經3074字,道經2433字。在對《老子》原文全面校定勘正的基礎上,本著以老解老的基本原則,去除千百年來被有意無意地強加于老聃其人和《老子》其書的訛誤臆妄和故弄玄虛,指導世俗社會的正常人真真切切讀懂《老子》,用好《老子》,行走在“建德立功——功遂身退——長生久視”這一條功德圓滿的人生大道上。
李湃清詮注 ·中國哲學 ·22.7萬字
本書系墨學與邏輯學研究專家孫中原教授推出的解讀墨家學派與中國邏輯學重要關系的大眾化讀物。該書共26章。作者以平實的語言介紹了墨家學派中關于邏輯思想方面的精粹內容,仔細探討了墨學與中國邏輯學的聯系,提出“墨學的構成、認知和宣傳方式,是邏輯學”這一重要論斷。并介紹了在中國邏輯史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典籍。全書史料翔實,內容全面,見解客觀獨到,便于當今讀者全面了解墨學、邏輯學和中國傳統文化。
孫中原 ·中國哲學 ·2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