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學所記錄、整理、編纂而成。《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記載墨子的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為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8254字
《老子》又稱《道德經》《五千言》,相傳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家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歷史上手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共81章,多為韻文,分為“道經”與“德經”兩大部分。前37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為“道經”,“道”是全書的核心,講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奧妙;后44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為“德經”,講述的是處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了長生久世之道。《老子》以其文意深奧,包含廣博,而被譽為“萬經之王”。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6670字
張載易學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納氣入易”的理論創見,張載提出“凡象皆氣”,指出無形之物不能歸之為絕對的虛無——“大《易》不言有無”,“知太虛即氣則無無”,對主“無”的玄學和主“空”的佛學給予有力的回擊,同時,也和程頤的理本論形成對立,鮮明地體現出張載易學哲學的特征。張載“一物兩體者,氣也”的著名命題是對《周易》“太極”概念的闡發,氣自身的內部結構——陰陽對待,是氣運行變化、生化萬物的根源所在,而且陰陽對待貫穿了氣和萬物的始終——“無一物無陰陽者”,這一理論將中國古代哲學的內因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張載還通過對《周易》“太和”概念的詮釋,構建了新的天人理論,將自然宇宙與人文價值合而為一。
辛亞民 ·中國哲學 ·17.9萬字
蔡清,明代易學大家、朱子后學集大成者。其易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明代易學對宋易的繼承和發展。本書從蔡清的易學文化背景、易學思想淵源、與朱熹易學的關系、易學思想主體及其詮釋特點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幾個方面,全面分析了蔡清的易學思想。
宋野草 ·中國哲學 ·18.6萬字
全書在歷時性分析近代知識觀念與知識結構的總體演化軌跡及其譜系變革的動態特征的基礎上,探討了知識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系,既從社會文化的“大視野”給出知識發展的背景性說明,又從知識“小視野”對社會文化的發展給出具有解釋力的闡釋。本書對近代史、知識學乃至國學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傅榮賢 ·中國哲學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