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德勒茲與加塔利《千高原》(思想家和思想導讀叢書)
會員

《千高原》是一部非凡之作。按德勒茲與加塔利的話說,它是如根莖般寫就的。《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問題”可以分解成五類:1.認識論問題,思想該如何運作才能與宇宙共思,而不是去思考宇宙,因而就能加速我們棲居之所的相對解域,有時足夠幸運的話,甚至達到最大解域的無限速率,或者“純粹的內在性”?“根莖”高原、“平滑與紋理”高原最直接地處理這一“問題”,“游牧學”高原的一些部分處理皇家科學與游牧科學以及公理體系和問題體系之間的差異。其目的是要發(fā)展出一種通過生成來把握存在,通過潛在來把握現(xiàn)實的思想圖像。2.本體論問題,宇宙以及其中的生命如何能夠以這樣一種方式存在:它們既是變化的結果,同時又總是對未來的變化敞開懷抱。我們怎樣才能依據(jù)生成來理解存在,依據(jù)差異而不是同一,來將存在理解為開放系統(tǒng)的一個動態(tài)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如此這般地理解世界到底有什么好處?它怎樣給我們的社會變化帶來更好的前景?最直接而又全方位地處理這個“問題”的是“道德地質學”高原與“迭奏”高原——前者主要處理無機層的問題,而后者則主要處理異質成形層的問題。3.人類學問題,第三類問題可以被稱作人類學問題,但僅僅在結構主義(反人文主義)的意義上關涉“象征秩序”:人類的生命形式是怎樣以象征的方式占據(jù)異質成形層的;人類的社會自我組織是如何通過符號來實現(xiàn)并在符號中獲得反映——怎樣通過語言、貨幣與圖像來實現(xiàn)的?在此,相關的高原是“語言學公設”、“符號的機制”、“顏貌”和“捕獲裝置”高原。4.倫理問題,人類個體要如何自我組織,才能與他人一道盡可能地實現(xiàn)既有成效又愉悅的去層化?這里最切題的顯然是“怎樣使自己成為無器官的身體?”高原;但“一匹狼還是一些狼”、“三則短篇小說”和“生成”高原也同樣處理倫理“問題”。5.政治問題,我們要如何把人類生命形態(tài)理解為社會性的自我組織,才能使它既能解釋畜群行為又能解釋集群(獵群)行為,既能解釋壓抑的專制暴政又能解釋外向擴張的經濟帝國主義,既能解釋嚴苛層化的約束又能解釋去層化的逃逸?“游牧學”、“微觀政治與節(jié)段性”高原最為直接地處理這個“問題”,當然其他許多高原也會處理這個“問題”,只是不那么顯而易見罷了。

(美)尤金·W.霍蘭德 ·理論流派 ·13.1萬字

印度六派哲學
會員

大致說來,本書所研究的范圍是公元前第一千年中間的印度思想。尤其是其中在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這約五百年中的印度哲學學派及思想潮流。可以分出幾大潮流。正統(tǒng)婆羅門的潮流。此思潮的成果便是附屬于吠陀文獻的三經書——所謂的天啟經(Srauta-sutra)、家庭經(Grhya-sutra)以及法經(Dharma-sutra)。此等潮流既是對古代婆羅門教之總結,也是吸取其中種種宗教因素后的發(fā)展。因之古代思想觀念成為了后來婆羅門教各派別的肇因及基礎。大型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即往往可見各種思潮觀念的表現(xiàn)。正統(tǒng)哲學的潮流:此思潮遠紹于梨俱吠陀時代的哲學思想,近則直承奧義書之氣運。其研究萬有本源及種種現(xiàn)象元素之成立,使成立為系統(tǒng)化之觀念體系。所謂印度哲學諸派大抵可以視為此潮流的產物。非吠陀的潮流:于此方面,建設有成就者,正是耆那教(Jaina)與佛教(Buddhism)。此二者中,佛教貢獻最是偉大,終成全世界之光明燈塔。三種思潮有先出后來的順序。但都大約在奧義書時代的末期的二三百年。本書所謂的六派即是:前彌曼差派,略為彌曼差派。其系統(tǒng)完成者為齋彌尼。后彌曼差派,亦稱吠檀多派。其系統(tǒng)完成者為跋達羅衍那。僧佉耶派,也稱數(shù)論派,其開祖是迦毗羅。瑜伽派,系統(tǒng)完成者是波檀迦梨。吠世師迦派,亦稱勝論派,系統(tǒng)完成者為迦那陀。尼夜耶派,亦譯正理派,其開祖為喬答摩。本書分門派各各研究與介紹了六派的經典、思想、及與宗教立場。呈現(xiàn)了古代印度社會的哲學思想全貌。

(日)木村泰賢 ·理論流派 ·31萬字

現(xiàn)象學視域中的東西方心性思想研究
會員

《現(xiàn)象學視域中的東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以心性問題為主題,以現(xiàn)象學為研究視角,收集了19篇專題文章。其中,包括9位中國學者的11篇論文:陳立勝討論儒家思想,特別是王陽明哲學的4篇論文。中國臺灣學者李明輝1篇論文《再論牟宗三先生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上海古籍出版社劉海濱1篇論文《“致”良知與“信”良知——良知教的實修方法及其難點》。倪梁康1篇《觀·物——唯識學與現(xiàn)象學的視角》。張衛(wèi)紅1篇《良知與自證分——以王陽明良知學為中心的論述》。張祥龍1篇《良知與孝悌——王陽明悟道中的親情經驗》。青年學者張任之、鄭辟瑞、朱剛各1篇論文。3位外國學者的5篇論文:瑞士現(xiàn)象學家耿寧2篇論文《人的平等》(討論平等與共同體),《什么是倫理上的惡》。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南麟2篇論文《革新倫理學:胡塞爾和孔子》《論由丁若鏞與費希特的對話所展顯的道德本能現(xiàn)象學》。瑞士伯爾尼大學哲學系教授馬愛德(EduardMarbach)《胡塞爾的發(fā)生現(xiàn)象學轉向——其方法在應用現(xiàn)象學中的可能性與局限性》。這些論文主要涉及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心性哲學與現(xiàn)象學的比較研究、中國佛學與現(xiàn)象學的對比研究,集中代表了中外心性現(xiàn)象學研究的最新趨勢。

倪梁康 張任之 ·理論流派 ·28.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易门县| 台南县| 大悟县| 大邑县| 乌拉特中旗| 湾仔区| 南充市| 新竹市| 许昌市| 中西区| 宁明县| 城市| 鹤山市| 五峰| 通江县| 那坡县| 龙南县| 毕节市| 万盛区| 福建省| 含山县| 宣恩县| 喀喇| 万全县| 独山县| 太康县| 台东市| 蒲城县| 桓台县| 德江县| 安西县| 左云县| 金华市| 微山县| 容城县| 寻乌县| 金塔县| 洪洞县| 高唐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