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林中路》是20世紀德國偉大的思想家馬丁·海德格爾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當代學術界享譽甚高,業(yè)已被視為本世紀西方思想的一部經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藝術作品的本源》,原為海德格爾在1935年至1936年間所做的幾次演講,當時即激起了聽眾的狂熱的興趣——此事后被德國當代解釋學哲學大師伽達默爾描寫為“轟動一時的哲學事件”。書中斯諸篇也各有特色,均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爾的思想,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讀的。
(德)馬丁·海德格爾 ·西方哲學 ·25.9萬字
本書梳理和分析了康德尊嚴學說的理論淵源和形成背景,著重通過探討康德的尊嚴概念、尊嚴根據,尊嚴主體、尊嚴原則來闡明康德尊嚴學說的基礎理論,通過探討康德的德性尊嚴觀和法權尊嚴觀來闡明康德關于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路徑思考,最后指出了康德尊嚴學說對我國和諧社會構建的現(xiàn)實啟迪。
劉睿 ·西方哲學 ·21萬字
在20世紀的西方世界,阿爾貝特·施韋澤(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是一個在文化和道德意義上的偉大人物。施韋澤行動的人道主義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贊譽,他的文化哲學在20世紀的西方哲學史中獨樹一幟,其敬畏生命倫理學成為當代生態(tài)倫理運動的重要思想資源,其關于中國思想的研究對于當代中華文化復興也有深刻的啟示意義。作為中國學術界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和研究施韋澤生平和思想的著作,本書《敬畏生命:阿爾貝特·施韋澤的哲學和倫理思想研究》從偉大人格、文化哲學、倫理思想和中國研究四個方面,對施韋澤的哲學和倫理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和深入的探討。
陳澤環(huán) ·西方哲學 ·33.2萬字
本書就德里達的那些代表作文本展開具體分析,追蹤他的解構思路展開運作的路線圖,揭示他的解構的意義和困擾所在,考察德里達的解構理論所具有的建設性意義。通過德里達,本書對解構主義進行了一次“尋底”的探討,對解構進行了一次重新的“修復”。是國內德里達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著作。
陳曉明 ·西方哲學 ·49.2萬字
哲學始終處于建構與解構、確信與懷疑、批判與辯護、分析與綜合的過程中。在此意義上,體系哲學與反體系哲學、形而上學和反形而上學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哲學所能提供的不是什么現(xiàn)存的知識,而是問題意識和求解途徑。近代以來,提供新知識的任務無疑已經歸入各門科學。但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經常是被遮蔽著的,如何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從存在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探索求解的途徑,則落實到哲學身上。哲學有各種流派,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流派更是五花八門,如何從這些紛雜的說法中獲得收益呢?唯有梳理清楚它們的問題意識和比較它們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的優(yōu)缺點,才能開辟我們自己的思路,增進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特征還可以通過“實證的轉向”“實踐的轉向”“語言學的轉向”“生命—生存—生活世界的轉向”等來刻畫。既然說是“轉向”,就有必要問原先的方向是什么。在此,這原先的方向是指到十九世紀中葉的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方向,具體地說是形而上學的體系哲學,以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體系哲學為代表。因此,這些“轉向”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形而上學的體系哲學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以反對黑格爾的體系哲學為起點,雖然這些反對呼聲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其合理成分,但黑格爾有關辯證法的一些論述仍然有其精妙之處,值得回味。這些哲學轉向的價值究竟在在哪里,需要我們開動自己的腦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掌握的知識加以判斷。哲學是一種愛好智慧的活動,愛好智慧要有懷疑—探索的精神,因此我們在研究西方現(xiàn)代西方哲學時要注重問題意識和求解途徑,要有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要在有理有據的論辯中鍛煉智慧和推進知識的增長。
張慶熊 ·西方哲學 ·23.6萬字
本書為著名哲學家諾齊克的專著,是對羅爾斯正義論的回應。本書是對當代政治哲學影響最大的外國倫理學名著之一,為當代自由主義的代表,屬于極端自由主義。全書共分三個部分,包括:自然狀態(tài)理論,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國家;超越最低限度的國家;烏托邦。本書為著名哲學家諾齊克的專著,是對羅爾斯正義論的回應。本書是對當代政治哲學影響最大的外國倫理學名著之一,為當代自由主義的代表,屬于極端自由主義。全書共分三個部分,包括:自然狀態(tài)理論,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國家;超越最低限度的國家;烏托邦。
(美)羅伯特·諾奇克 ·西方哲學 ·26.1萬字
本書以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從理論淵源、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本真性的日常生活設計、與馬克思思想的對比、當代價值等五個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立場和政治經濟學的批判精神審視卡萊爾·科西克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把馬克思以“實踐”為思想指歸和理論支點的生活世界理論與科西克以“本真意識”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生活世界理論進行比較,反思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與貢獻,正視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偏離與走遠,以期獲得對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論的真實認識和完整把握。
程廣麗 ·西方哲學 ·21.3萬字
作者在研究中傾向于將抽象的哲學放在西方特定的社會歷史中,以尋求新的解釋。一些論文如《哲學的用處》等從宏觀上對西方思想的周期、演化和趨向,以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浪漫派、神秘主義與德國古典哲學、19世紀后的歷史主義潮流與后現(xiàn)代思潮、德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特征、道德和政治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另一些論文則分別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維柯、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的相關思想進行了獨到的闡述,對于理解西方哲學的許多問題具有較多的參考意義。
陳銳 ·西方哲學 ·29.6萬字
本書收錄了社科院學部委員黃寶生研究員關于梵學研究的論文29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印度古代文學研究,包括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研究。二、中印文學、文化比較,以及古代印度文學、佛學對中國影響研究。三、古代印度文學、佛經中譯本的序言。
黃寶生 ·西方哲學 ·29.2萬字
本卷編校說明(草稿)本卷主要收錄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此書系根據梁先生1921年8月在山東濟南的講演記錄(羅常培筆錄),又參酌1920年在北京大學的同題講演記錄(陳政筆錄),并由梁先生本人撰寫了第五章之后,最終編纂而成。1921年在濟南講演時,曾陸續(xù)印發(fā)過記錄稿,同年10月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成專書。自1922年1月起,改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至1930年先后計發(fā)行八版。1987年2月商務印書館又根據1922年1月本影印出版。本次編校,以商務1987年影印本為底本,參校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商務1987年影印本在正文之外,另有書前《第八版自序》、《附錄人心與人生自序》、《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三版自序》序言三篇,書后《補遺》一篇、《時論匯錄》十篇及《自序》一篇。其中,《附錄人心與人生自序》改入第七卷《人心與人生》,本卷不再重復收錄。其余各篇悉數保留。此外,本卷還收錄了《著者告白一》、《著者告白二》及《1980年抄本跋記》(此三篇出處待考),并將梁先生著作中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主題密切相關的六篇文章合為一“附錄”,附于卷末。
梁漱溟 ·西方哲學 ·24.2萬字
《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為段德智教授所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萊布尼茨文集》的翻譯與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本書所收錄的11篇論著,多數未曾譯出。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于中國讀者對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思想以及萊布尼茨形而上學生成史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本書收錄了萊布尼茨1680-1698年間著述的11篇闡述其形而上學思想的著作。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思想于1680年之后開始趨于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體系。全書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著重闡釋他的實體學說,旨在處理“連續(xù)性和看來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點的爭論”;第二部分著重闡釋他的自由學說,旨在處理“自由與必然的大問題”。
(德)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西方哲學 ·21.6萬字
這是國內第一部斷代西方美學史。書中將美學置于現(xiàn)實生活的廣闊背景中,同時將美學家置于各自的生活場域里,結合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從哲學層面上對和諧、有用(有益)、善、理式、整一、悲劇、崇高等審美范疇做出了系統(tǒng)和完整的概括。
閻國忠 ·西方哲學 ·27.2萬字
由于前蘇格拉底哲學關注數字和運動,探究事物來自何處、去向何方,蘇格拉底是第一個將哲學從天國喚到塵世之人,他甚至把哲學引入尋常人家,迫使哲學追問生命與風俗習慣,追問好與壞。人之統(tǒng)一性在于這樣一個事實:他是向著整全敞開的整全之一部分,或用柏拉圖的語言說,是觀看萬物之理念的整全之一部分。人對其向整全開放的關注,就是心靈的生活。既是部分,又向著整全敞開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便是整全自身——人就是這樣的兩重性。蘇格拉底為之奉獻一生的所謂“哲學”,不是形而上學,不是倫理學,亦不是修辭學。它根本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科學而是追求完美的道德生活。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4.6萬字
本書從哲學治療的角度,重新思考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它不是一本闡釋性的著作,而是針對“我”自己的靈魂。它不采取旁觀者的姿態(tài),書寫過程本身,成為自我內心世界的舉止行為史,對自我實施心理手術。它決不置身事外,它把親歷的內心感受與判斷融為一體。它不是正確的,而是真實的。本書的學術擴展視角來自三個領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藝術或審美、當代法國哲學。本書對哲學文本的寫作方式,做一種新的嘗試。它改變敘述的人稱,說“我”而不是“我們”,試圖將哲學著作寫成一部作品。
尚杰 ·西方哲學 ·49.2萬字
《孔狄亞克哲學三篇》一書可分為三部分:“邏輯”、“思維方法論”和“推理方法論”。“邏輯”部分,論述思維方式的初始發(fā)展是怎樣一種過程,尤其強調源于自然的分析法以及作為一種語言的歸納法,并批評普遍化的概括活動以及語言的濫用行為?!八季S方法論”部分,闡釋人們獲得概念的機制以及正確的認知途徑,剖析感官、知覺和注意力等與人的發(fā)現(xiàn)活動之間的作用關系和機制?!巴评矸椒ㄕ摗辈糠?,首先,區(qū)分事證和理證;接著,論述這兩種證明方式如何讓人趨于發(fā)現(xiàn)真實;之后,說明這兩種證明方式如何證明了牛頓理論體系;最后,論述為盡力彌補事實的不足人們所采用的推測、觀測、類比和推理等各種方法,以及人們對于地球的運動、形狀和軌道的發(fā)現(xiàn)。
(法)孔狄亞克 ·西方哲學 ·24.6萬字
本書是對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一個專題性研究。作者通過“現(xiàn)代性癥候”的揭示,指出了現(xiàn)代政治合法性危機的根源與機制,進而通過對“普遍語用學”、“交往理性”、“對話倫理學”以及“話語政治”的論述,全面闡述了哈貝馬斯話語政治的哲學與道義基礎、實現(xiàn)條件、主要內容及其特征和優(yōu)勢;作者還通過概括話語政治理論與新自由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以及社群主義之間的爭論,分析了話語政治理論的限度,指出了這種政治理論對當代民主建設的意義。
張云龍 ·西方哲學 ·21.5萬字
《附錄和補遺》是叔本華1850年的封筆之作,這個書名有點笨拙但意思清晰,即“附屬作品和遺漏之篇”,分兩卷。第1卷是附錄,包括觀念論和實在論簡史、哲學史散論、論大學的哲學、論命運、論見到鬼魂及與此相關的東西、人生的智慧6篇。這些后續(xù)補充的哲學短文是我的更重要的、自成體系的著作以外的附帶作品,里面既有一些探討相當特別的、各自不同的論題的論文,也有對更加各式各樣的題材的零散思考和想法。把所有這些文章結集在此,主要是因為這些文章由于其題材的緣故而無法收進我那成體系的著作中去,而少數若干文章則因為寫作得太遲了,以致不曾在那自成一體的著作中得到其應有的位置。
(德)阿圖爾·叔本華 ·西方哲學 ·37.7萬字
《附錄和補遺》第2卷是“補遺”,有31章400節(jié)和15首詩歌,其中新翻譯的篇目15章,全譯的篇目8章,青年時期的詩歌是首次翻譯。全書60多萬字,他在第2卷的目錄上注明“就多個話題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統(tǒng)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對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的補充,包括哲學及其方法、自在之物與現(xiàn)象、倫理學、哲學與自然科學、生存的虛無與痛苦、自殺和宗教等內容;后16章從意志哲學的視角闡述了他對現(xiàn)實生活和人生諸問題的看法?!把a遺”體現(xiàn)了他讀書之淵博,思考之深廣,是圍繞意志哲學在客觀世界的各種表象的分析和評論的交響曲。他以詩歌為封筆之作收尾是有特別考慮的。第2卷名篇薈萃,除《人生的智慧》廣受贊譽外,叔本華還有一些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文風雄辯、短小精悍的名篇,這些名篇都在第2卷中。比如,《論判斷力、批評、贊揚和名聲》《論閱讀和書籍》《論學者和博學》《論寫作和文體》《論自為的思考》《論宗教》,等等,當然也包括背負罵名的《論女人》。這些名篇是意志主題的變奏曲,所涉題材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妙趣橫生,富有教益,偉大的思想從心而出,偉大的思想家是人類的燈塔。在《附錄和補遺》中,他的悲觀主義不再質疑人類存在的價值,而是對苦難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愜意的亮色。他試圖以優(yōu)雅的方式展示人類的生存,讓苦難的生活有了些溫暖和留戀。在這里,他以放松的心態(tài),嘲諷和詼諧的口吻談論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夾縫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這就是節(jié)欲苦行,自我修煉,孤身獨處。解脫苦難的方法是審美體驗、悲天憫人、禁欲和自我否定。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可以讓逃離意志的人獲得救贖。第2卷是獻給世人的哲學,也是廣泛傳頌的文學佳作。
(德)阿圖爾·叔本華 ·西方哲學 ·46.5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發(fā)表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設“尼采/海德格爾研究”“德國現(xiàn)代哲學”“德語詩學與文化研究”“比較思想與文化”等欄目。
孫周興 陳家琪 ·西方哲學 ·21.4萬字
本書旨在為魏斯曼在分析哲學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辯護:魏斯曼對理解維也納小組發(fā)展歷史、小組成員與維特根斯坦在1930年代哲學對話與爭論具體立場的重新理解有重要幫助;魏斯曼為“中期”維特根斯坦闡釋的文本對于當前闡釋者有關“中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具體發(fā)展和演變的理解與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和新內容。本書有三條主線:“中期”維特根斯坦哲學延續(xù)性的論證是重估魏斯曼哲學重要性的理論背景;對維特根斯坦、魏斯曼和維也納小組成員在1930年代互動的歷史考察是重估魏斯曼哲學重要性的哲學史背景;魏斯曼對“中期”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具體闡釋與發(fā)展是魏斯曼哲學重要性的具體體現(xiàn)。
徐強 ·西方哲學 ·3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